九零文学 www.90wx.cc,三国之帮爹当军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刘和一路上都在跟赵云探讨和交流有关骑兵建设方面的话题,大多数的时候都是他这个外行提出一些设想,然后赵云便会耐心而坚决地对他的说法进行完善和纠正,并不因为刘和是大公子就随意附和。
刘和对赵云这样的态度非常满意,满意到经常会莫名其妙的骑在马上手舞足蹈地哈哈大笑起来,然后惹得鲜于辅、李严等人满脸不解地看他。
按理说,当领导的被下属纠正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情,若是接二连三的纠正,那就更加的无法忍受了。但刘和却没有这种领导者的自觉姓,他从一开始就不是以上位者下达命令的方式跟赵云交流,而是以外行者求教的心态来牵引着话题的走向。
后世有一句话说的好: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刘和上一世不过是个待业的师范生,哪怕他的脑子里面装了一些来自后世的先进知识和观念,但回到这个冷兵器作战尚在发展阶段的时代,那就必须按照这个时代的规律和特点去办事。
高祖刘邦智不超张良、谋不过萧何、武不胜韩信,但却开创了一个伟大的国家和时代,而他成功的关键便是在于用人。高明的领导,绝对不会去妒忌和眼红手下人的本事,他需要做的事情其实只有两件,第一是保证下属的忠诚,第二是将下属放到最适合他能力发挥的岗位上面。
赵云的忠诚根本不是问题,刘和自认凭自己如今的身份地位,凭自己对赵云一家做的那些事情,凭他真心诚意的对待赵云并且无条件信任他,他可以完胜那位对赵云一直贼心不死的刘大耳朵,将他甩出去好几条街!
三国演义之中将刘备写得多么礼贤下士,特别是在招揽赵云这件事情上,更是不遗余力,但刘和却知道这些不过是罗贯中一厢情愿的杜撰,与事实相去甚远。
事实上,赵云是在离开公孙瓒返回真定老家好几年之后,等到刘备混在袁绍帐下与曹艹打官渡之战时,才来到邺城投奔刘备的。也就是说,赵云这样出身底层的武人,当时实在是没有出路,无奈之下才投奔到以前的老熟人刘备帐下。
赵云与刘备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介于部曲和家将之间,他在刘备的阵营中的地位,不仅没法与关羽和张飞相比,也无法与徐庶、诸葛亮等谋士相比。
说白了,刘备从头到尾都是把赵云当成了一个武艺高强的打手,让其充当了自己的侍卫队长而已!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后世很多人喜欢赵云,却发现赵云在刘备阵营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战绩。
那么,赵云到底有没有真本事,值不值得刘和如此用心和投入呢?
答案是有,绝对值得!
历史中,赵云见公孙瓒不是成大事的人,便借口家中兄长过世而离开了公孙瓒,然后呆在老家静观天下形势变化,结果公孙瓒果然败亡。当时赵云离开的时候,公孙瓒可是控制了幽州、冀州、青州和并州的大部分地方,实力比袁绍高出一截。从这件事,可以证明年轻时的赵云具有独到的眼光。
类似的例子,赵云一身高超的武艺,不去投靠人才济济的袁绍,也不去投靠求贤若渴的曹艹,后来却投靠了当时还在为袁绍打工的刘备,结果刘备**丝逆袭成功,依然证明了赵云的眼光很独到。
赵云的姓格冷静谨慎,则又是一种干大事的品质。当时平定桂阳时,桂阳太守赵范被迫投降,摆下一个美人计,想把寡居的美女嫂子樊氏嫁给赵云。不少人劝赵云接受,不要驳了赵范的面子,而赵云却说:“赵范是被迫投降,其心难测。天下美妇人有的是,又何必找这样麻烦。”后来赵范果然逃走,而赵云却丝毫没受牵连。
但是,赵云真正的价值,或者说最重要的长处,不在于他的武艺高强,不在于他的冷静谨慎,而是他的大局观。
刘备平定益州时,许多人都建议把成都的住宅和城外的田地桑园分赐给作战有功的将士,唯独赵云不惧犯了众怒,站出来大声反对。
他对刘备说:“从前霍去病说过‘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样慷慨激昂的话,如今国贼曹艹尚在,我们理应淬砺奋发,力求进取,还不到贪图享乐的时候;而且,益州人民饱受战争痛苦,应该把田宅归还他们,使他们安居乐业才是。”
赵云的这种认识和境界,比之那些小农思想严重的将领,抱着“我们跟主公出生入死,为的不就是荣华富贵”态度,相距何止千万里!
荆州之战后关羽兵败身死,刘备痛恨孙权,于是倾全国之力,准备顺着长江前去讨伐东吴。这个时候赵云又站出来苦苦劝谏说:“国贼是曹艹,不是孙权。如果先灭了魏,孙权自然归附,不用再烦刀兵。如今曹丕篡汉自立,惹得天下有志之士愤慨,这个时候正是我们激励人心,伸张正义的时候。”... -->>
刘和一路上都在跟赵云探讨和交流有关骑兵建设方面的话题,大多数的时候都是他这个外行提出一些设想,然后赵云便会耐心而坚决地对他的说法进行完善和纠正,并不因为刘和是大公子就随意附和。
刘和对赵云这样的态度非常满意,满意到经常会莫名其妙的骑在马上手舞足蹈地哈哈大笑起来,然后惹得鲜于辅、李严等人满脸不解地看他。
按理说,当领导的被下属纠正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情,若是接二连三的纠正,那就更加的无法忍受了。但刘和却没有这种领导者的自觉姓,他从一开始就不是以上位者下达命令的方式跟赵云交流,而是以外行者求教的心态来牵引着话题的走向。
后世有一句话说的好: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刘和上一世不过是个待业的师范生,哪怕他的脑子里面装了一些来自后世的先进知识和观念,但回到这个冷兵器作战尚在发展阶段的时代,那就必须按照这个时代的规律和特点去办事。
高祖刘邦智不超张良、谋不过萧何、武不胜韩信,但却开创了一个伟大的国家和时代,而他成功的关键便是在于用人。高明的领导,绝对不会去妒忌和眼红手下人的本事,他需要做的事情其实只有两件,第一是保证下属的忠诚,第二是将下属放到最适合他能力发挥的岗位上面。
赵云的忠诚根本不是问题,刘和自认凭自己如今的身份地位,凭自己对赵云一家做的那些事情,凭他真心诚意的对待赵云并且无条件信任他,他可以完胜那位对赵云一直贼心不死的刘大耳朵,将他甩出去好几条街!
三国演义之中将刘备写得多么礼贤下士,特别是在招揽赵云这件事情上,更是不遗余力,但刘和却知道这些不过是罗贯中一厢情愿的杜撰,与事实相去甚远。
事实上,赵云是在离开公孙瓒返回真定老家好几年之后,等到刘备混在袁绍帐下与曹艹打官渡之战时,才来到邺城投奔刘备的。也就是说,赵云这样出身底层的武人,当时实在是没有出路,无奈之下才投奔到以前的老熟人刘备帐下。
赵云与刘备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介于部曲和家将之间,他在刘备的阵营中的地位,不仅没法与关羽和张飞相比,也无法与徐庶、诸葛亮等谋士相比。
说白了,刘备从头到尾都是把赵云当成了一个武艺高强的打手,让其充当了自己的侍卫队长而已!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后世很多人喜欢赵云,却发现赵云在刘备阵营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战绩。
那么,赵云到底有没有真本事,值不值得刘和如此用心和投入呢?
答案是有,绝对值得!
历史中,赵云见公孙瓒不是成大事的人,便借口家中兄长过世而离开了公孙瓒,然后呆在老家静观天下形势变化,结果公孙瓒果然败亡。当时赵云离开的时候,公孙瓒可是控制了幽州、冀州、青州和并州的大部分地方,实力比袁绍高出一截。从这件事,可以证明年轻时的赵云具有独到的眼光。
类似的例子,赵云一身高超的武艺,不去投靠人才济济的袁绍,也不去投靠求贤若渴的曹艹,后来却投靠了当时还在为袁绍打工的刘备,结果刘备**丝逆袭成功,依然证明了赵云的眼光很独到。
赵云的姓格冷静谨慎,则又是一种干大事的品质。当时平定桂阳时,桂阳太守赵范被迫投降,摆下一个美人计,想把寡居的美女嫂子樊氏嫁给赵云。不少人劝赵云接受,不要驳了赵范的面子,而赵云却说:“赵范是被迫投降,其心难测。天下美妇人有的是,又何必找这样麻烦。”后来赵范果然逃走,而赵云却丝毫没受牵连。
但是,赵云真正的价值,或者说最重要的长处,不在于他的武艺高强,不在于他的冷静谨慎,而是他的大局观。
刘备平定益州时,许多人都建议把成都的住宅和城外的田地桑园分赐给作战有功的将士,唯独赵云不惧犯了众怒,站出来大声反对。
他对刘备说:“从前霍去病说过‘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样慷慨激昂的话,如今国贼曹艹尚在,我们理应淬砺奋发,力求进取,还不到贪图享乐的时候;而且,益州人民饱受战争痛苦,应该把田宅归还他们,使他们安居乐业才是。”
赵云的这种认识和境界,比之那些小农思想严重的将领,抱着“我们跟主公出生入死,为的不就是荣华富贵”态度,相距何止千万里!
荆州之战后关羽兵败身死,刘备痛恨孙权,于是倾全国之力,准备顺着长江前去讨伐东吴。这个时候赵云又站出来苦苦劝谏说:“国贼是曹艹,不是孙权。如果先灭了魏,孙权自然归附,不用再烦刀兵。如今曹丕篡汉自立,惹得天下有志之士愤慨,这个时候正是我们激励人心,伸张正义的时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