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突如其来的弹劾 (1/2)
九零文学 www.90wx.cc,皇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8章突如其来的弹劾
在选好大小干部后,赵禳得意洋洋的定下三条党规。第一条,称霸汴梁城。第二条,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第三条,非宗室子弟不可加入!
一个很幼稚的团体就出现了,赵禳还没有把这事情当一回事,把这宗社党的事情交给赵宗悌处理后,自己就小步跑的回到皇宫。这是赵禳三岁起的习惯,都不坐车,就跑步,出来跑步,回去跑步。
为此朝野上下都知道,宋朝出了个怪王爷。不喜欢坐马车、轿子、骑马,喜欢跑步。还喜欢扎入工匠堆那里,给出一些古怪的建议。不喜欢去青楼那里逛,就喜欢到大相国寺那里玩耍。不喜欢诗文,最喜欢的是带着一帮宗室子弟到处惹祸害勋贵子弟,和他们玩打仗。
还不喜欢留着长头发,经常偷偷自己剪头发,为此不少学道夫子对此捶胸顿足,一副国之将亡的样子。
更叫一帮文官哭笑不得和无奈的是,赵禳不喜欢穿贵人的服饰,只是穿下层百姓才穿的短打衣服。
其实赵禳对于衣服上的事情也很是郁闷。估计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显贵,贵人穿的衣服很复杂,当然也很豪华。为了凸显出贵人的高贵,用料自然不能够少了,在当时布料可是可以当银子来用的。比如澶渊之盟里面是岁币三十万,并非是指送三十万两,而是分别十万两白银和二十万匹绢帛。
正因为如此,当时明明是两件衣服的衣料,硬生生的制成一件衣料。衣服宽大,习惯了后世简洁衣服的赵禳怎么能够接受得了,自然得要离经叛道。
为此赵禳没有少给御史弹劾,也亏宋仁宗和杨淑妃重情亲,再加上刘娥自己想当女皇帝,刚刚开始的时候便是存了几分趁机拿赵禳试探士大夫的味道。
到了后来,刘娥已经习惯了,对于这些弹劾都无视了。反而感觉安心,这些年来,刘娥以女子之身,宋朝立国以来第一起垂帘听政,受到的压力可不少。
虽然鉴于祖制,没有杀士大夫,但流放的也有不少。流放了,自然不是什么好地方,因此而郁郁而终,或者在当地水土不服病死的可不在少数。
刘娥也怕有人会铤而走险,用力赵禳。不过赵禳这是在自毁名声,就算有人想铤而走险,恐怕朝野上下也不怎么欣赏这怪王爷。刘娥自然对此护着赵禳了,北宋的上大夫可是打不死的小强,你护着,可就激起了士大夫的逆反心理了。
为此一众清流,可是憋着劲儿准备给赵禳来一个狠的。赵禳对此虽然有所接触,但并没有什么,因为这些清流都讲究名声的。这名声怎么来?自然是要不畏权贵了,不怕贬官,弹劾官家的弟弟,这不是刚正不阿吗?
正所谓无欲则刚,赵禳知道自己当不了官,这一生估计也就当是太平王爷,对于这些弹劾自然是直接无视了。难不成这些清流的家伙,还能够把自己弹劾的杀头不成?甭提自己没有造反,就算真的造反,以宋仁宗那软绵绵、重亲情的姓格,恐怕都不大可能真的砍了和自己的弟弟。
要不然换了宋太宗、明成祖朱棣这等心狠手辣的杀神来,你道赵禳还敢如此嚣张放肆不成?
只是终曰打雁,不想被雁啄了眼睛。
赵禳肆无忌惮惯了,但那些官员却不是这么想了。特别是刚刚在官场上有所成就的官员。这些官员基本都是天圣五年、八年的进士。
这些新科官员说好听一些,便是锐意进取,说难听的,便是愣头青,想出名。
以十七岁之身,得进士第一的王拱辰等一帮牛人,知道了赵禳的所作所为后。那叫一个兴奋啊!当然,他们并不认为是... -->>
第8章突如其来的弹劾
在选好大小干部后,赵禳得意洋洋的定下三条党规。第一条,称霸汴梁城。第二条,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第三条,非宗室子弟不可加入!
一个很幼稚的团体就出现了,赵禳还没有把这事情当一回事,把这宗社党的事情交给赵宗悌处理后,自己就小步跑的回到皇宫。这是赵禳三岁起的习惯,都不坐车,就跑步,出来跑步,回去跑步。
为此朝野上下都知道,宋朝出了个怪王爷。不喜欢坐马车、轿子、骑马,喜欢跑步。还喜欢扎入工匠堆那里,给出一些古怪的建议。不喜欢去青楼那里逛,就喜欢到大相国寺那里玩耍。不喜欢诗文,最喜欢的是带着一帮宗室子弟到处惹祸害勋贵子弟,和他们玩打仗。
还不喜欢留着长头发,经常偷偷自己剪头发,为此不少学道夫子对此捶胸顿足,一副国之将亡的样子。
更叫一帮文官哭笑不得和无奈的是,赵禳不喜欢穿贵人的服饰,只是穿下层百姓才穿的短打衣服。
其实赵禳对于衣服上的事情也很是郁闷。估计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显贵,贵人穿的衣服很复杂,当然也很豪华。为了凸显出贵人的高贵,用料自然不能够少了,在当时布料可是可以当银子来用的。比如澶渊之盟里面是岁币三十万,并非是指送三十万两,而是分别十万两白银和二十万匹绢帛。
正因为如此,当时明明是两件衣服的衣料,硬生生的制成一件衣料。衣服宽大,习惯了后世简洁衣服的赵禳怎么能够接受得了,自然得要离经叛道。
为此赵禳没有少给御史弹劾,也亏宋仁宗和杨淑妃重情亲,再加上刘娥自己想当女皇帝,刚刚开始的时候便是存了几分趁机拿赵禳试探士大夫的味道。
到了后来,刘娥已经习惯了,对于这些弹劾都无视了。反而感觉安心,这些年来,刘娥以女子之身,宋朝立国以来第一起垂帘听政,受到的压力可不少。
虽然鉴于祖制,没有杀士大夫,但流放的也有不少。流放了,自然不是什么好地方,因此而郁郁而终,或者在当地水土不服病死的可不在少数。
刘娥也怕有人会铤而走险,用力赵禳。不过赵禳这是在自毁名声,就算有人想铤而走险,恐怕朝野上下也不怎么欣赏这怪王爷。刘娥自然对此护着赵禳了,北宋的上大夫可是打不死的小强,你护着,可就激起了士大夫的逆反心理了。
为此一众清流,可是憋着劲儿准备给赵禳来一个狠的。赵禳对此虽然有所接触,但并没有什么,因为这些清流都讲究名声的。这名声怎么来?自然是要不畏权贵了,不怕贬官,弹劾官家的弟弟,这不是刚正不阿吗?
正所谓无欲则刚,赵禳知道自己当不了官,这一生估计也就当是太平王爷,对于这些弹劾自然是直接无视了。难不成这些清流的家伙,还能够把自己弹劾的杀头不成?甭提自己没有造反,就算真的造反,以宋仁宗那软绵绵、重亲情的姓格,恐怕都不大可能真的砍了和自己的弟弟。
要不然换了宋太宗、明成祖朱棣这等心狠手辣的杀神来,你道赵禳还敢如此嚣张放肆不成?
只是终曰打雁,不想被雁啄了眼睛。
赵禳肆无忌惮惯了,但那些官员却不是这么想了。特别是刚刚在官场上有所成就的官员。这些官员基本都是天圣五年、八年的进士。
这些新科官员说好听一些,便是锐意进取,说难听的,便是愣头青,想出名。
以十七岁之身,得进士第一的王拱辰等一帮牛人,知道了赵禳的所作所为后。那叫一个兴奋啊!当然,他们并不认为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