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90wx.cc,大明首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高拱又做了那个奇怪的、有关大海的梦。所不同的是,这次,说不清是被巨大的风力所驱使,还是他有意为之,总之,他紧紧跟在那架高大的车轮后面,随着车轮的滚动向前狂奔。到处是险滩陷阱、峻岭荆棘,车轮却照样向前滚动,而他则深一脚浅一脚,时而跌倒在地,爬起来,再继续追赶,气喘吁吁……
不过,这次,高拱远不像第一次做这个梦时感到惊异,反而觉得是某种暗示,虽则梦境中跌跌撞撞的奔跑累得汗水湿透了夹被,醒来后却感到身心清爽了许多。
今年的气候有些怪异,立夏不过半个来月就闷热起来,像是进了三伏天,令人烦躁。高拱进得西苑,就直奔徐阶的直庐。刚到首门,书办姚旷就迎了出来,满脸笑意却甚是为难地说:“高阁老,元翁正在批阅文牍,吩咐下来……”
高拱一扬手:“我到花厅候着。”
姚旷也不敢让堂堂的阁老到茶室等候,只得放行,随高拱进了花厅,轻手轻脚地伺候茶水。
高拱在花厅坐定,闭目梳理自己的思路。
自从接到入阁的诏旨,高拱就一直在想,当拿出实招,改变时下一意维持的局面。南倭北虏乃国朝大患,当国者多年来皆无良策,他很想就此有所作为。但朝廷御虏之策已隐然定型,昨日甫到阁办事就差一点为此和徐阶闹翻,不得不暂且搁置。对南倭,往常他关注相对少些,但也查阅过不少故牍《邸报》,大体知晓来龙去脉,又从邵大侠那里得到不少启发,渐渐有了些新想法。昨天,看到珊娘所赠珊瑚串珠,高拱已会其意;而福建巡抚涂泽民的投书,则坚定了他以此为突破口的信心,也不由生出些许紧迫感。是以今日一大早,就径来谒见徐阶,欲向他陈述己见,以便早日定策。
“来人——”约莫过了一刻钟工夫,里间传来徐阶的声音。
姚旷忙从门外跑过去,徐阶吩咐:“请李阁老来。”
姚旷领命而去,高拱借机起身走进内室:“拜见元翁!”他施礼道。
“喔,是新郑啊!”徐阶起身相迎,“新郑不必多礼,同僚间,怎说拜见?呵呵呵!”说着,走过来拉住高拱的袍袖,与他一同到书案对过隔几并坐,以关切的语气说,“新郑五十开外了,无有子嗣,终是憾事!家事,也是要办妥的嘛,呵呵呵!”
“多谢元翁美意。不瞒元翁说,我与元翁弟子张叔大言,相天下者无己;在谢恩疏里也发誓国而忘家,此皆非虚应故事之言。”高拱诚恳地说,“故子嗣一事,已不挂在心间矣!”说着,从袖中掏出一函,“元翁,此为福建巡抚涂泽民写来的,敢请元翁过目。”
徐阶既没有夸赞高拱,也没有展读书函,而是长叹一声,意味深长地说:“新郑,吾老矣!”
高拱怔住了,良久才道:“元翁何出此言?”
他不知道,适才他所谓“相天下者无己”和“国而忘家”的说辞,自以为是在表达赤心为国的决心,殊不知,在徐阶看来,这分明是摆出一副肩荷社稷、以天下为己任的姿态。而这,正是徐阶所忌惮的。
徐阶一笑,并不解释:“呵呵,老夫二更即起披览文稿,老眼昏花了。”他把书函还于高拱,“新郑,涂巡抚书中说些什么?”
“涂泽民说,所谓倭寇,十之八九为我朝海商,沿海已呈民寇一家之势。”高拱把来书中自己印象最深的话先说出来,作为铺垫,随即概括说出涂泽民的观点,“涂巡抚言,绝倭患,非剿所能奏其效,时下虽经力剿而暂平一时,若无根本之策随即跟进,则所谓倭患不旋踵必再起。根本之策者,开海禁也!他欲上本提此议,因我与他乃同年,故特修书试探朝廷风向如何。”
士林风气,同科进士互称同年。
徐阶悠然地捋着胡须,面无表情地问:“新郑以为,此策可行否?”
“元翁,国朝南北两欺久矣!公帑、兵力消耗甚大,皇上宵旰所忧,天下百姓苦之,”高拱情绪激动地说,“一旦开海禁、绝倭患,则可集中精力对付北虏,南北两欺之局当可解之,此其一。自海瑞上疏,皇上深受刺激,也有振作以新治理之愿,吾辈辅佐皇上,当为之画策促成。而开海禁乃大举措,东南绅民必为之额手称庆,正是新人耳目之举。是故,开海禁,上可遂皇上新治理之愿,下可振绅民新气象之心,此其二。”
“当行,不等于可行!”徐阶笑着说,“祖制煌煌,国策久定,贸然更张,势必人言籍籍,物议腾天,此其一。圣躬违和,务求清静,岂可以此再添纷扰?此其二。”他侧过脸来,看着高拱,语甚和蔼地说,“新郑求治之心,老夫能不体谅?蔽邑松江,倭患尤烈,究根溯源,岂不晓乃海禁所致?开海禁,亦是老夫私愿。然则,我辈在政府,平章天下事,当以皇上为念;便是宜行之政,亦要把握时机,徐图缓进,所谓欲速则不达。请新郑酌之。”
高拱原以为,徐阶家乡在松江,深受海禁之苦,开海禁当能求得他的谅解,没料到徐阶会说出这番话,不觉火起,脖子一梗道:“皇上受海瑞上疏刺激,屡屡表达新治理之愿,政府焉能漫无区处、无所作为?”
昨日御虏之策被徐阶变相否决,今日开海禁之议又被他断然拒绝,而且照徐阶的说辞,时下最好甚事也别做,这让高拱感到难以接受,也顾不得礼貌,顶了他一句。
徐阶眼睛直勾勾地看着高拱。自当国以来,内阁里还没有人对他如此说话,不意高拱甫入阁,就出言顶撞,这让他深感难堪。但他藏而不露,反而笑着说:“呵呵,老夫尚未来得及与安阳、新郑二公商榷治道,也难怪新郑误会。”顿了顿,又说,“新郑,治国之道,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吾闻新郑颇有移风俗之念,此与老夫甚合!老夫当国,矢志不渝关注者,就是移风俗、正人心。所谓有所为者,即在此也。”
听徐阶如是说,正在气中的高拱释然了。毕竟新入阁,再固执己见,势必与徐阶闹翻,这是他所不愿看到的。况移风俗、正人心,确是他希望做的,若以此为突破口,针对官场弊病,次第革除之,也不失为新治理的一个举措。是故他缓和了态度,诚恳地说:“如今官场奔竞成俗,贿赂公行,遇灾变而不忧,非祥瑞而致贺。吹吹拍拍,流为欺罔,士风民心,颓坏极矣。此天下之大忧也。故移风俗……”
高拱尚未说完,徐阶就笑了笑:“呵呵,新郑认同正人心为上,这就好。”但他似乎不想就此深谈下去,而是转移了话题,“今有一事正欲与新郑商榷:翰林院掌院学士空缺待补,吏部尚书杨博来咨商,新郑以为谁可任之?”
“不是政务还诸司吗?用人是吏部职权,内阁何以要过问?”高拱暗忖。转念一想,这是徐阶向自己示好,表达尊重之意,不必苛责了吧,... -->>
高拱又做了那个奇怪的、有关大海的梦。所不同的是,这次,说不清是被巨大的风力所驱使,还是他有意为之,总之,他紧紧跟在那架高大的车轮后面,随着车轮的滚动向前狂奔。到处是险滩陷阱、峻岭荆棘,车轮却照样向前滚动,而他则深一脚浅一脚,时而跌倒在地,爬起来,再继续追赶,气喘吁吁……
不过,这次,高拱远不像第一次做这个梦时感到惊异,反而觉得是某种暗示,虽则梦境中跌跌撞撞的奔跑累得汗水湿透了夹被,醒来后却感到身心清爽了许多。
今年的气候有些怪异,立夏不过半个来月就闷热起来,像是进了三伏天,令人烦躁。高拱进得西苑,就直奔徐阶的直庐。刚到首门,书办姚旷就迎了出来,满脸笑意却甚是为难地说:“高阁老,元翁正在批阅文牍,吩咐下来……”
高拱一扬手:“我到花厅候着。”
姚旷也不敢让堂堂的阁老到茶室等候,只得放行,随高拱进了花厅,轻手轻脚地伺候茶水。
高拱在花厅坐定,闭目梳理自己的思路。
自从接到入阁的诏旨,高拱就一直在想,当拿出实招,改变时下一意维持的局面。南倭北虏乃国朝大患,当国者多年来皆无良策,他很想就此有所作为。但朝廷御虏之策已隐然定型,昨日甫到阁办事就差一点为此和徐阶闹翻,不得不暂且搁置。对南倭,往常他关注相对少些,但也查阅过不少故牍《邸报》,大体知晓来龙去脉,又从邵大侠那里得到不少启发,渐渐有了些新想法。昨天,看到珊娘所赠珊瑚串珠,高拱已会其意;而福建巡抚涂泽民的投书,则坚定了他以此为突破口的信心,也不由生出些许紧迫感。是以今日一大早,就径来谒见徐阶,欲向他陈述己见,以便早日定策。
“来人——”约莫过了一刻钟工夫,里间传来徐阶的声音。
姚旷忙从门外跑过去,徐阶吩咐:“请李阁老来。”
姚旷领命而去,高拱借机起身走进内室:“拜见元翁!”他施礼道。
“喔,是新郑啊!”徐阶起身相迎,“新郑不必多礼,同僚间,怎说拜见?呵呵呵!”说着,走过来拉住高拱的袍袖,与他一同到书案对过隔几并坐,以关切的语气说,“新郑五十开外了,无有子嗣,终是憾事!家事,也是要办妥的嘛,呵呵呵!”
“多谢元翁美意。不瞒元翁说,我与元翁弟子张叔大言,相天下者无己;在谢恩疏里也发誓国而忘家,此皆非虚应故事之言。”高拱诚恳地说,“故子嗣一事,已不挂在心间矣!”说着,从袖中掏出一函,“元翁,此为福建巡抚涂泽民写来的,敢请元翁过目。”
徐阶既没有夸赞高拱,也没有展读书函,而是长叹一声,意味深长地说:“新郑,吾老矣!”
高拱怔住了,良久才道:“元翁何出此言?”
他不知道,适才他所谓“相天下者无己”和“国而忘家”的说辞,自以为是在表达赤心为国的决心,殊不知,在徐阶看来,这分明是摆出一副肩荷社稷、以天下为己任的姿态。而这,正是徐阶所忌惮的。
徐阶一笑,并不解释:“呵呵,老夫二更即起披览文稿,老眼昏花了。”他把书函还于高拱,“新郑,涂巡抚书中说些什么?”
“涂泽民说,所谓倭寇,十之八九为我朝海商,沿海已呈民寇一家之势。”高拱把来书中自己印象最深的话先说出来,作为铺垫,随即概括说出涂泽民的观点,“涂巡抚言,绝倭患,非剿所能奏其效,时下虽经力剿而暂平一时,若无根本之策随即跟进,则所谓倭患不旋踵必再起。根本之策者,开海禁也!他欲上本提此议,因我与他乃同年,故特修书试探朝廷风向如何。”
士林风气,同科进士互称同年。
徐阶悠然地捋着胡须,面无表情地问:“新郑以为,此策可行否?”
“元翁,国朝南北两欺久矣!公帑、兵力消耗甚大,皇上宵旰所忧,天下百姓苦之,”高拱情绪激动地说,“一旦开海禁、绝倭患,则可集中精力对付北虏,南北两欺之局当可解之,此其一。自海瑞上疏,皇上深受刺激,也有振作以新治理之愿,吾辈辅佐皇上,当为之画策促成。而开海禁乃大举措,东南绅民必为之额手称庆,正是新人耳目之举。是故,开海禁,上可遂皇上新治理之愿,下可振绅民新气象之心,此其二。”
“当行,不等于可行!”徐阶笑着说,“祖制煌煌,国策久定,贸然更张,势必人言籍籍,物议腾天,此其一。圣躬违和,务求清静,岂可以此再添纷扰?此其二。”他侧过脸来,看着高拱,语甚和蔼地说,“新郑求治之心,老夫能不体谅?蔽邑松江,倭患尤烈,究根溯源,岂不晓乃海禁所致?开海禁,亦是老夫私愿。然则,我辈在政府,平章天下事,当以皇上为念;便是宜行之政,亦要把握时机,徐图缓进,所谓欲速则不达。请新郑酌之。”
高拱原以为,徐阶家乡在松江,深受海禁之苦,开海禁当能求得他的谅解,没料到徐阶会说出这番话,不觉火起,脖子一梗道:“皇上受海瑞上疏刺激,屡屡表达新治理之愿,政府焉能漫无区处、无所作为?”
昨日御虏之策被徐阶变相否决,今日开海禁之议又被他断然拒绝,而且照徐阶的说辞,时下最好甚事也别做,这让高拱感到难以接受,也顾不得礼貌,顶了他一句。
徐阶眼睛直勾勾地看着高拱。自当国以来,内阁里还没有人对他如此说话,不意高拱甫入阁,就出言顶撞,这让他深感难堪。但他藏而不露,反而笑着说:“呵呵,老夫尚未来得及与安阳、新郑二公商榷治道,也难怪新郑误会。”顿了顿,又说,“新郑,治国之道,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吾闻新郑颇有移风俗之念,此与老夫甚合!老夫当国,矢志不渝关注者,就是移风俗、正人心。所谓有所为者,即在此也。”
听徐阶如是说,正在气中的高拱释然了。毕竟新入阁,再固执己见,势必与徐阶闹翻,这是他所不愿看到的。况移风俗、正人心,确是他希望做的,若以此为突破口,针对官场弊病,次第革除之,也不失为新治理的一个举措。是故他缓和了态度,诚恳地说:“如今官场奔竞成俗,贿赂公行,遇灾变而不忧,非祥瑞而致贺。吹吹拍拍,流为欺罔,士风民心,颓坏极矣。此天下之大忧也。故移风俗……”
高拱尚未说完,徐阶就笑了笑:“呵呵,新郑认同正人心为上,这就好。”但他似乎不想就此深谈下去,而是转移了话题,“今有一事正欲与新郑商榷:翰林院掌院学士空缺待补,吏部尚书杨博来咨商,新郑以为谁可任之?”
“不是政务还诸司吗?用人是吏部职权,内阁何以要过问?”高拱暗忖。转念一想,这是徐阶向自己示好,表达尊重之意,不必苛责了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