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扛着AK闯大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便已做了商议。
按照原有的计划,是要把所有忘恩负义的勋戚全数除爵的,只是崇祯觉得太重了。
也许是太仓和内帑的银子起了作用,也许是崇祯念及祖上功劳,总之他心软了。
“皇上宅心仁厚,此番处置微臣并无异议,只是还需加一条。”刘鸿渐思索一番皱眉道。
“哦?佑明所说这一条是指?”崇祯反问。
“田亩皆数收归国有,重新丈量,重新分配!”必须趁热打铁,趁着勋戚们人心惶惶,快刀斩乱麻,否则若是此时放虎归山,以后想再提此事,又要事倍功半。
“皇上,古往今来两千年,百姓造反者无非两种情况,其一缺吃少穿,其二土地兼并,说到底还是没有吃的惹的祸。
历朝的更迭也大多是重新分配了土地以安民心,只是新朝确立以后不出百年,土地兼并复起,于是民乱依旧,两千年来莫不如此。
我大明之土地兼并更甚,如今虽有高产作物诸如土豆、红薯,也不过让百姓暂时求得温饱,若不加以处置,即便土地丰收更多的米粮,百姓仍旧要忍饥挨饿。
因为,他们没有土地!”刘鸿渐细细思量谨慎的道。
“佑明的意思是……土地均分?”崇祯皱着眉头猜测。
“皇上只说对了一半,土地是要均分给百姓,但其所有权仍属朝廷、属户部、属皇上!”
事实证明,把土地重新分配给百姓的做法是错误的,百姓没有朝臣、勋戚、地主般的见识,一旦家里落了难急需用银时,首先想到的便是把土地卖给地主以救急。
这样一来,适逢天灾,土地兼并仍旧愈演愈烈,治标不治本。
刘鸿渐所言的均分,是在朝廷拥有所属权的基础上均分,百姓只拥有田地的使用权而无买卖权。
朝廷需要针对田亩制定一套严格的章程,凡是私自买卖者买卖双方皆重罚,轻者发配,重则处斩,土地收回。
这与后世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似而又有不同,毕竟是封建社会,一切法令皆是朝廷、皇帝说了算,上令下行不如后世般麻烦。
刘鸿渐不知道这种制度在此时的大明是否合适,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保住了百姓们的利益,只要百姓支持朝廷,所有事都不是事儿。
刘鸿渐的解释很通透,崇祯虽然没听说过什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也大致明白了刘鸿渐的意思。
“佑明,这么做固然有诸多益处,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每户百姓家中开枝散叶人口增多,土地还是不够如之奈何?”崇祯想的比较多,不过也确实有这个问题。
“皇上,此事臣也考虑过了,这个问题不大,朝廷可鼓励百姓们开垦荒地,荒地三年之内免除田赋,三年之后收归国有,但使用权依旧归开垦者。
另外咱们的军械所也一直在研究作物的增产甚至在研制肥料,粮食不是问题,至于人口,皇上你相信吗,只要水师建成,大明的百姓根本不够用。
而且太仓以及内帑的存银,咱们必须在三年之内花光!”刘鸿渐语出惊人。
华夏民族自有记载起,一直到被列强打开国门,小农经济一直桎梏着华夏人的腾飞。
大明重农抑商,世人皆以工匠为耻,熟不知正是这些默默无闻、忍受世人讥讽的匠人们,撑起大明的一砖一瓦、撑起大明的军备、撑起大明的脊梁。
崇祯身处其中看不明白,朝臣看的明白但不想改,刘鸿渐看的明白还拥有改变这一切的能力。
只要朝廷重视起商业和工业,按照刘鸿渐的预测,只怕到最后朝廷便要鼓励种地了,毕竟如果工人比农民挣得还多,谁还会去种地呢?
他有技术、有上帝的视角,可以看到比世人更远的地方,只要崇祯应允,工业强国,商业富国,大明大有可为!
“佑明,你莫不是跟朕开玩笑吧!”崇祯一听便急了,倒不是因为土地的分配,而是刘鸿渐所说的后半句。
三年之内,把太仓和内帑的银子全部花光!
花光了,朝廷用啥?日子不过了?
虽然面前的小子很能给他捞银子,可也很能花银子呀!
一年多来,从京城百官手中捞了一大笔,从山xi、陕xi又捞了一大笔,可前前后后才不到两年,竟被二人合伙给花光了。
以至于花光了后,崇祯才意识到自己究竟有多败家,并下定决心此番收入太仓和内帑的银子一定要剩着点用,断然不能像先前般大手大脚。
而如今呢?他最信任的臣子竟然让他三年之内花光两亿!
崇祯盯着刘鸿渐,似乎是在确定这小子是不是在开玩笑。
“皇上,臣没跟您开玩笑,如果您还信微臣!”刘鸿渐目色郑重。
他对经济知道的不多,但毕竟受过高等教育,最基本的经济学常识他还是知道的。
银子,或者说货币,必须在流动中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如果只是屯在国库中、吞在勋戚的地窖里,银子便失去了货币的本来作用,不过是一堆生了锈的金属。
大明缺银、缺铜,大量的银子和铜钱皆被勋戚、商贾屯于家中,导致市面上流通的银钱太少,交易不便不说,物价也随之上涨。
花吧,把银子全部花出去!
要想富先修路,把银子放出去,修路也好、铺桥也罢、疏通漕运亦可,用最快的时间建立起大明的交通脉络。
利用便捷的交通,鼓励工商,征收商税,让银子动起来,让百姓动起来,整个大明才能焕发新生。
刘鸿渐一番长篇大论,把崇祯说的一愣一愣的,崇祯没有直接拍板,他需要时间好好消化一番。
华夏民族的工农商一直都缺乏理论基础的支撑,刘鸿渐深知这一点,但他相信崇祯会想明白的。
路还得一步一步走,他需要扮演的便是那个引路人,大明的引路人!
只是使刘鸿渐始料未及的是,崇祯性子太急了,他想了一夜没睡好,第二天一顿乱棒,直接把朝臣们给打蒙了!
……
PS:加快节奏,加快节奏,加快节奏……
便已做了商议。
按照原有的计划,是要把所有忘恩负义的勋戚全数除爵的,只是崇祯觉得太重了。
也许是太仓和内帑的银子起了作用,也许是崇祯念及祖上功劳,总之他心软了。
“皇上宅心仁厚,此番处置微臣并无异议,只是还需加一条。”刘鸿渐思索一番皱眉道。
“哦?佑明所说这一条是指?”崇祯反问。
“田亩皆数收归国有,重新丈量,重新分配!”必须趁热打铁,趁着勋戚们人心惶惶,快刀斩乱麻,否则若是此时放虎归山,以后想再提此事,又要事倍功半。
“皇上,古往今来两千年,百姓造反者无非两种情况,其一缺吃少穿,其二土地兼并,说到底还是没有吃的惹的祸。
历朝的更迭也大多是重新分配了土地以安民心,只是新朝确立以后不出百年,土地兼并复起,于是民乱依旧,两千年来莫不如此。
我大明之土地兼并更甚,如今虽有高产作物诸如土豆、红薯,也不过让百姓暂时求得温饱,若不加以处置,即便土地丰收更多的米粮,百姓仍旧要忍饥挨饿。
因为,他们没有土地!”刘鸿渐细细思量谨慎的道。
“佑明的意思是……土地均分?”崇祯皱着眉头猜测。
“皇上只说对了一半,土地是要均分给百姓,但其所有权仍属朝廷、属户部、属皇上!”
事实证明,把土地重新分配给百姓的做法是错误的,百姓没有朝臣、勋戚、地主般的见识,一旦家里落了难急需用银时,首先想到的便是把土地卖给地主以救急。
这样一来,适逢天灾,土地兼并仍旧愈演愈烈,治标不治本。
刘鸿渐所言的均分,是在朝廷拥有所属权的基础上均分,百姓只拥有田地的使用权而无买卖权。
朝廷需要针对田亩制定一套严格的章程,凡是私自买卖者买卖双方皆重罚,轻者发配,重则处斩,土地收回。
这与后世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似而又有不同,毕竟是封建社会,一切法令皆是朝廷、皇帝说了算,上令下行不如后世般麻烦。
刘鸿渐不知道这种制度在此时的大明是否合适,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保住了百姓们的利益,只要百姓支持朝廷,所有事都不是事儿。
刘鸿渐的解释很通透,崇祯虽然没听说过什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也大致明白了刘鸿渐的意思。
“佑明,这么做固然有诸多益处,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每户百姓家中开枝散叶人口增多,土地还是不够如之奈何?”崇祯想的比较多,不过也确实有这个问题。
“皇上,此事臣也考虑过了,这个问题不大,朝廷可鼓励百姓们开垦荒地,荒地三年之内免除田赋,三年之后收归国有,但使用权依旧归开垦者。
另外咱们的军械所也一直在研究作物的增产甚至在研制肥料,粮食不是问题,至于人口,皇上你相信吗,只要水师建成,大明的百姓根本不够用。
而且太仓以及内帑的存银,咱们必须在三年之内花光!”刘鸿渐语出惊人。
华夏民族自有记载起,一直到被列强打开国门,小农经济一直桎梏着华夏人的腾飞。
大明重农抑商,世人皆以工匠为耻,熟不知正是这些默默无闻、忍受世人讥讽的匠人们,撑起大明的一砖一瓦、撑起大明的军备、撑起大明的脊梁。
崇祯身处其中看不明白,朝臣看的明白但不想改,刘鸿渐看的明白还拥有改变这一切的能力。
只要朝廷重视起商业和工业,按照刘鸿渐的预测,只怕到最后朝廷便要鼓励种地了,毕竟如果工人比农民挣得还多,谁还会去种地呢?
他有技术、有上帝的视角,可以看到比世人更远的地方,只要崇祯应允,工业强国,商业富国,大明大有可为!
“佑明,你莫不是跟朕开玩笑吧!”崇祯一听便急了,倒不是因为土地的分配,而是刘鸿渐所说的后半句。
三年之内,把太仓和内帑的银子全部花光!
花光了,朝廷用啥?日子不过了?
虽然面前的小子很能给他捞银子,可也很能花银子呀!
一年多来,从京城百官手中捞了一大笔,从山xi、陕xi又捞了一大笔,可前前后后才不到两年,竟被二人合伙给花光了。
以至于花光了后,崇祯才意识到自己究竟有多败家,并下定决心此番收入太仓和内帑的银子一定要剩着点用,断然不能像先前般大手大脚。
而如今呢?他最信任的臣子竟然让他三年之内花光两亿!
崇祯盯着刘鸿渐,似乎是在确定这小子是不是在开玩笑。
“皇上,臣没跟您开玩笑,如果您还信微臣!”刘鸿渐目色郑重。
他对经济知道的不多,但毕竟受过高等教育,最基本的经济学常识他还是知道的。
银子,或者说货币,必须在流动中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如果只是屯在国库中、吞在勋戚的地窖里,银子便失去了货币的本来作用,不过是一堆生了锈的金属。
大明缺银、缺铜,大量的银子和铜钱皆被勋戚、商贾屯于家中,导致市面上流通的银钱太少,交易不便不说,物价也随之上涨。
花吧,把银子全部花出去!
要想富先修路,把银子放出去,修路也好、铺桥也罢、疏通漕运亦可,用最快的时间建立起大明的交通脉络。
利用便捷的交通,鼓励工商,征收商税,让银子动起来,让百姓动起来,整个大明才能焕发新生。
刘鸿渐一番长篇大论,把崇祯说的一愣一愣的,崇祯没有直接拍板,他需要时间好好消化一番。
华夏民族的工农商一直都缺乏理论基础的支撑,刘鸿渐深知这一点,但他相信崇祯会想明白的。
路还得一步一步走,他需要扮演的便是那个引路人,大明的引路人!
只是使刘鸿渐始料未及的是,崇祯性子太急了,他想了一夜没睡好,第二天一顿乱棒,直接把朝臣们给打蒙了!
……
PS:加快节奏,加快节奏,加快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