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民国大文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926年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尔摩。
在斯德哥尔摩的蓝色音乐厅内,瑞典文学院为意大利女作家格拉齐亚黛莱达颁发诺贝尔文学奖,她的获奖作品叫做《邪恶之路》。
与此同时,一位叫做斯文赫定的瑞典人来到了中国。
此人出生于1865年,精通多国语言,经常在世界各地冒险,是一位探险家。
他最主要的成就是在中亚的高山和沙漠中三次勇敢的探险。
他完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地图以及帕米尔高原的地图,并成功穿越了整个西藏。
斯文赫定在瑞典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还是瑞典两个科学学院的成员,因此他在诺贝尔奖的科学和文学两项评选中具有发言权。
1926年年底,他受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委托前往中国。
此行是为开辟经中亚通往中国的航线做气象探险,并带来一支由不同学科科学家组成的大规模远征队,主要探索戈壁沙漠和蒙古等地。
在这个时代,坐飞机需要极大的勇气。
1920年,北洋政府交通部航空事业处筹备“京沪航线”。
北平到天津段于1920年5月8日正式开航,飞机名为“京汉号”。
1921年7月1日又新增了北平到济南段,不过因为战乱很快就停飞了。
这是中国国内最早的航空线路。
1919年2月8日,飞机从法国的巴黎穿越英吉利海峡,到英国的伦敦。
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国际航线,到了1926年,欧洲各国之间的国际航线较为普遍,但还没有开通到亚洲地区的航线。
德国汉莎航空公司无疑走到了前面。
说实话,即便是中国开通了国际航线,林子轩也不敢坐飞机到国外,想想徐至摩的例子就知道,飞机有风险。乘坐需谨慎。
这是斯文赫定第四次来到中国了,对于这次探险,他需要得到中国官方的同意。
在中国人看来,瑞典和西方列强不同。它是个较为中立的国家,并不强大,看起来没有威胁,所以北洋政府和瑞典关系不错,会聘用瑞典科学家进行科学考察。
比如。丁闻江就和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有过合作。
斯文赫定是最早想把中国文学推向诺贝尔文学奖的外国人。
他在1923年来过中国,在北平认识了德国汉学家卫礼贤。
卫礼贤当时在德国公使馆内任职,精通汉语、在中国政界和文化界有深厚的人脉。
北平一别,两人始终保持着书信往来。
1924年11月中旬,斯文赫定在给卫礼贤回德后的第一封信里,谈及了提名中国作家入围诺贝尔文学奖的设想。
这个时候也正是瑞典学院确定当年诺贝尔奖获奖人选的时候。
“我突然想起,我们曾赠予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以诺贝尔奖,他还亲自到斯德哥尔摩来。中国文学目前的状况如何?那里还有没有可考虑的,在世的、真正的大作家,还是说那里的文学也和欧洲一样处于衰落期?我们只能通过译文来评判泰戈尔。对中国我们也只能这样。”
这只是他的一种设想,向卫礼贤咨询中国有没有值得入围的文学家。
 ... -->>
1926年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尔摩。
在斯德哥尔摩的蓝色音乐厅内,瑞典文学院为意大利女作家格拉齐亚黛莱达颁发诺贝尔文学奖,她的获奖作品叫做《邪恶之路》。
与此同时,一位叫做斯文赫定的瑞典人来到了中国。
此人出生于1865年,精通多国语言,经常在世界各地冒险,是一位探险家。
他最主要的成就是在中亚的高山和沙漠中三次勇敢的探险。
他完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地图以及帕米尔高原的地图,并成功穿越了整个西藏。
斯文赫定在瑞典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还是瑞典两个科学学院的成员,因此他在诺贝尔奖的科学和文学两项评选中具有发言权。
1926年年底,他受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委托前往中国。
此行是为开辟经中亚通往中国的航线做气象探险,并带来一支由不同学科科学家组成的大规模远征队,主要探索戈壁沙漠和蒙古等地。
在这个时代,坐飞机需要极大的勇气。
1920年,北洋政府交通部航空事业处筹备“京沪航线”。
北平到天津段于1920年5月8日正式开航,飞机名为“京汉号”。
1921年7月1日又新增了北平到济南段,不过因为战乱很快就停飞了。
这是中国国内最早的航空线路。
1919年2月8日,飞机从法国的巴黎穿越英吉利海峡,到英国的伦敦。
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国际航线,到了1926年,欧洲各国之间的国际航线较为普遍,但还没有开通到亚洲地区的航线。
德国汉莎航空公司无疑走到了前面。
说实话,即便是中国开通了国际航线,林子轩也不敢坐飞机到国外,想想徐至摩的例子就知道,飞机有风险。乘坐需谨慎。
这是斯文赫定第四次来到中国了,对于这次探险,他需要得到中国官方的同意。
在中国人看来,瑞典和西方列强不同。它是个较为中立的国家,并不强大,看起来没有威胁,所以北洋政府和瑞典关系不错,会聘用瑞典科学家进行科学考察。
比如。丁闻江就和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有过合作。
斯文赫定是最早想把中国文学推向诺贝尔文学奖的外国人。
他在1923年来过中国,在北平认识了德国汉学家卫礼贤。
卫礼贤当时在德国公使馆内任职,精通汉语、在中国政界和文化界有深厚的人脉。
北平一别,两人始终保持着书信往来。
1924年11月中旬,斯文赫定在给卫礼贤回德后的第一封信里,谈及了提名中国作家入围诺贝尔文学奖的设想。
这个时候也正是瑞典学院确定当年诺贝尔奖获奖人选的时候。
“我突然想起,我们曾赠予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以诺贝尔奖,他还亲自到斯德哥尔摩来。中国文学目前的状况如何?那里还有没有可考虑的,在世的、真正的大作家,还是说那里的文学也和欧洲一样处于衰落期?我们只能通过译文来评判泰戈尔。对中国我们也只能这样。”
这只是他的一种设想,向卫礼贤咨询中国有没有值得入围的文学家。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