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九零文学 www.90wx.cc,三国将军本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朱”。宋宗互讹,在史书上较常见,莫衷一是;写作“朱”,则是出自汲本与集解本的范书《献帝纪》,算是孤证,可信度更低。以三国志吧集解中擎骥意见,检《武帝纪》建安二十年引《典略》作宋扬,故以从众原则,推测以“宋”为是,通鉴亦作宋建。

    宋建是陇西郡人,起兵后盘踞在枹罕县,自称“河首平汉王”,如此,他就是范书《董卓传》提到的“群盗”之一了。

    至于王国,这个人的名字没问题,倒是籍贯有问题:

    袁纪说他是陇西郡狄道县人;范书《傅燮传》则说他是金城郡人;第三种说他是汉阳郡人,出处有范书《灵帝纪》、《盖勋传》引《续汉书》,《董卓传》三处。按照从众原则,王国是汉阳郡人的可能性更大。

    综合一下,凉州叛军的组成部分如下:

    湟中义从,以北宫伯玉、李文侯为首。

    北地郡先零羌。

    陇西郡枹罕县的义从军,以宋建为首。

    汉阳郡的义从军,以王国为首。

    以史料记载中平元年(184年)这场叛乱经过来看,宋建似乎并未积极参与其中,要么是在叛军中的地位不高,要么就是只在本地发展。宋建自称“河首平汉王”,在枹罕县设置百官,做起了土皇帝;

    王国是自称“合众将军”,他在史书中的记载,主要集中在中平四年(187年)。

    中平元年(184年)这一批叛军,先是以北宫伯玉、李文侯为首,他们首先在金城郡攻陷了护羌校尉营,斩杀了护羌校尉泠征(或作冷、伶),随后包围了金城郡金城县(郡治为允吾县,以后文推测是此城)。北宫伯玉向金城郡太守陈懿宣称是被迫造反,诛杀了罪魁泠征之后,他们愿意归降。北宫伯玉要求陈懿派边允、韩约两人出城谈判。

    边允曾经担任过司隶弘农郡的新安县令,韩约正担任州里的从事。韩约心眼多,不肯出城,陈懿则劝他去,韩约没办法,只能同意。韩约、边允大约有数十人前去叛军军营,叛军中的王国则把韩约他们扣为人质。

    接着,金城县城内发生内乱,陈懿也被迫逃出城来,被王国等人抓住,劫持到护羌校尉营中,将陈懿杀害。之后,叛军又把韩约、边允等人释放了。

    韩约和边允都是本地名士,在凉州这里有点名望,大概是这个缘故,叛军才没有杀害他们。

    按《武帝纪》记载,曹操和韩约的父亲是同年被举为孝廉(推算是174年),韩约与曹操的年龄又差不多(曹操生于155年)。

    陈志《武帝纪》:公(曹操)与(韩)遂父同岁孝廉,又与遂同时侪辈。

    韩约在本年(184年)曾经以计吏的身份前往京师汇报工作,大将军何进还仰慕韩约的名望,希望征辟他到自己的府里工作,韩约都委婉拒绝了的。

    陈志《武帝纪》裴注引《典略》:(韩)遂奉计诣京师,何进宿闻其名,特与相见,遂说进使诛诸阉人,进不从,乃求归。

    推测韩约回到州府后,就担任了凉州刺史左昌的从事(左昌的前任是梁鹄),并前往金城郡协助陈懿抵抗叛军。

    边允的记载实在太少,在《古文苑》载《汉金城太守殷华碑》中提到:(殷华)以光和元年九月乙酉(初八)卒官。生有嘉休,终则鼎铭。于是故吏边笁、江英、韩遂等追送遐丘,刊石勒勋。

    这里的韩遂就是韩约,边笁则有人推测说是边允的族人,由此可见,边允的家族在凉州也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

    金城郡沦陷后,陇西郡政府向凉州府汇报战况时,因为对边允和韩约两人不满,故将二人列为叛军首领。凉州刺史左昌这边也不加核实,也认为韩约做了叛徒,害死陈懿,于是发出悬赏令:凡是抓到韩约、边允的人,封千户侯。

    韩约、边允也没有渠道为自己辩诬,所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分别改名韩遂,边章,投了凉州叛军去了。

    ——这就是韩遂、边章名字的由来。

    韩遂,字文约,笔者猜测一下:也许韩约原来字文遂,所谓改名实际上是名字互换一下。

    PS:文章转载自某前辈,已经过其同意。作者最初本来应该是要写在前传的,因为书友反映前传太长了,所以呢,没有加到正文里面去,这里写在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