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三国将军本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nbsp; 刘表赞道:“子柔之言,雍季之论也。异度之计,臼犯之谋也。”
遂使越遣人诱宗贼,至者五十五人,皆斩之。
袭取其觽,或即授部曲。唯江夏贼张虎、陈生拥觽据襄阳,表乃使越与庞季单骑往说降之,江南遂悉平。
刘表平定荆州诸郡后,也没有与袁术翻脸,反而上表袁术为南阳太守,默认了袁术对南阳的统治地位。
......
洛阳。
徐荣打了胜仗,董卓很是高兴,问他对当前局势的看法。
徐荣想了一会,乘机推荐自己的老乡公孙度为辽东太守,以公孙度为外援,牵制袁绍等人。
董卓同意,便拜公孙度为辽东太守。(后来公孙度割据辽东。)
......
初平元年冬。孙坚率领军队讨卓,在梁东与董卓军徐荣、李蒙部战斗,一触即溃,颍川郡太守李旻被俘。
孙坚与几十个骑兵突围而去,孙坚经常戴着红色包头巾(汉代武官经常带的叫帻(zé)),这时便脱下头巾令亲近将领祖茂戴上。
董卓的骑兵争着追赶祖茂,所以孙坚拣小路逃脱。
祖茂被追得走投无路,于是下马把头巾放在坟墓间的烧柱上,自己潜伏在草丛中。董卓骑兵望见,便将烧柱包围了好几层,等到走近看时,才发现是根柱子,于是离去。
......
为了响应在南边的战斗,河内太守王匡也同时出兵。
十一月,孟津之战爆发。
河内太守王匡以韩浩为从事,将兵拒董卓于孟津。
韩浩的舅舅杜阳担任河阴县令(河阴县属并州五原郡),被董卓抓住了;董卓再派人去招降韩浩,韩浩不从。
董卓再用“调虎离山”之计,派出一部分疑兵前往平阴县,诈称将渡河攻击。王匡得到消息后,便调动兵马向西增援。
(陈志《夏侯惇传》裴注引《魏书》:时(韩)浩舅杜阳为河阴令,(董)卓执之,使招浩,浩不从。)
待王匡军兵力分散之后,董卓率主力直接从小平津渡河,从后方对王匡军进行突袭,王匡军措手不及,一败涂地。
“孟津之战”以董卓大胜而告终。
(陈志《董卓传》:(董)卓遣疑兵若将于平阴渡者,潜遣锐众从小平北渡,绕击其后,大破之津北,死者略尽。)
《水经注》:平县俗谓之小平。
自此,关东联军三路皆败,士气低迷......
----------------------------------------------分割线------------------------------------------
孟津之战时间细考:
陈志《董卓传》是把“孟津之战”放在迁都(初平元年二月)之前,这点是错误的,如前文(“长安劝和”)考证,三场战斗应当在“六月和谈”失败之后,如范书《董卓传》则将“孟津之战”列在“梁东之战”之后,是可取的。
唯一能确定此战发生时间的史料出自蔡邕的《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见《蔡中郎文集·卷8》及《全后汉文·卷71》),这份奏章是蔡邕在“孟津之战”后,给朝廷上书称赞董卓,但是奏章中提及的两名朝廷官员信息有误,被朝廷相关部门发现后,罚了蔡邕一个月的俸禄,于是蔡邕再次上书谢罪,写了这篇奏章。
在这篇奏章中提到了“蔡邕上书”的时间,推算方法如下:
《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今月十八日,臣以相国兵讨逆贼故河内太守王匡等,屯陈破坏,斩获首级,诣朝堂上贺……丙辰诏书以一月俸赎罪。
在本文提到了蔡邕上书时间为:今月十八日。
后面又提到朝廷下诏责罚蔡邕的时间:丙辰日。日历可只当年丙辰在十八日之后只有九月和十一月,因为是冬,所以是十一月。
(十一月某日)孟津之战→(十八日)蔡邕上贺章→(二十日,丙辰日),朝廷下诏责罚蔡邕。
PS:书友圈有孟津之战的细考图。
nbsp; 刘表赞道:“子柔之言,雍季之论也。异度之计,臼犯之谋也。”
遂使越遣人诱宗贼,至者五十五人,皆斩之。
袭取其觽,或即授部曲。唯江夏贼张虎、陈生拥觽据襄阳,表乃使越与庞季单骑往说降之,江南遂悉平。
刘表平定荆州诸郡后,也没有与袁术翻脸,反而上表袁术为南阳太守,默认了袁术对南阳的统治地位。
......
洛阳。
徐荣打了胜仗,董卓很是高兴,问他对当前局势的看法。
徐荣想了一会,乘机推荐自己的老乡公孙度为辽东太守,以公孙度为外援,牵制袁绍等人。
董卓同意,便拜公孙度为辽东太守。(后来公孙度割据辽东。)
......
初平元年冬。孙坚率领军队讨卓,在梁东与董卓军徐荣、李蒙部战斗,一触即溃,颍川郡太守李旻被俘。
孙坚与几十个骑兵突围而去,孙坚经常戴着红色包头巾(汉代武官经常带的叫帻(zé)),这时便脱下头巾令亲近将领祖茂戴上。
董卓的骑兵争着追赶祖茂,所以孙坚拣小路逃脱。
祖茂被追得走投无路,于是下马把头巾放在坟墓间的烧柱上,自己潜伏在草丛中。董卓骑兵望见,便将烧柱包围了好几层,等到走近看时,才发现是根柱子,于是离去。
......
为了响应在南边的战斗,河内太守王匡也同时出兵。
十一月,孟津之战爆发。
河内太守王匡以韩浩为从事,将兵拒董卓于孟津。
韩浩的舅舅杜阳担任河阴县令(河阴县属并州五原郡),被董卓抓住了;董卓再派人去招降韩浩,韩浩不从。
董卓再用“调虎离山”之计,派出一部分疑兵前往平阴县,诈称将渡河攻击。王匡得到消息后,便调动兵马向西增援。
(陈志《夏侯惇传》裴注引《魏书》:时(韩)浩舅杜阳为河阴令,(董)卓执之,使招浩,浩不从。)
待王匡军兵力分散之后,董卓率主力直接从小平津渡河,从后方对王匡军进行突袭,王匡军措手不及,一败涂地。
“孟津之战”以董卓大胜而告终。
(陈志《董卓传》:(董)卓遣疑兵若将于平阴渡者,潜遣锐众从小平北渡,绕击其后,大破之津北,死者略尽。)
《水经注》:平县俗谓之小平。
自此,关东联军三路皆败,士气低迷......
----------------------------------------------分割线------------------------------------------
孟津之战时间细考:
陈志《董卓传》是把“孟津之战”放在迁都(初平元年二月)之前,这点是错误的,如前文(“长安劝和”)考证,三场战斗应当在“六月和谈”失败之后,如范书《董卓传》则将“孟津之战”列在“梁东之战”之后,是可取的。
唯一能确定此战发生时间的史料出自蔡邕的《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见《蔡中郎文集·卷8》及《全后汉文·卷71》),这份奏章是蔡邕在“孟津之战”后,给朝廷上书称赞董卓,但是奏章中提及的两名朝廷官员信息有误,被朝廷相关部门发现后,罚了蔡邕一个月的俸禄,于是蔡邕再次上书谢罪,写了这篇奏章。
在这篇奏章中提到了“蔡邕上书”的时间,推算方法如下:
《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今月十八日,臣以相国兵讨逆贼故河内太守王匡等,屯陈破坏,斩获首级,诣朝堂上贺……丙辰诏书以一月俸赎罪。
在本文提到了蔡邕上书时间为:今月十八日。
后面又提到朝廷下诏责罚蔡邕的时间:丙辰日。日历可只当年丙辰在十八日之后只有九月和十一月,因为是冬,所以是十一月。
(十一月某日)孟津之战→(十八日)蔡邕上贺章→(二十日,丙辰日),朝廷下诏责罚蔡邕。
PS:书友圈有孟津之战的细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