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陈强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西施豆腐是一道菜,一道家常菜,一道特色菜。
把西施与豆腐掺和在一起,是我们家乡的“特产”因为这位四大美女之首、这位世界级名人,就出自我的家乡。(先前也有过西施出生地的争论,两个县为了一个西施,争得面红耳赤,大动干戈,但最终还是被我们夺了过来,从此录入了词典辞书,成为定论。)我们家乡的父老乡亲就很珍惜“西施”这块金字招牌,都想借西施的“余光”(西施原名施夷光)来发家致富,因此大凡与市场有关联的、与销售搭着界的商品就纷纷冠上了“西施”二字,单就食品而言,就有西施啤酒、西施醇酒、西施香榧、西施板栗、西施银芽、西施珍珠粉、西施矿泉水等等等等,真是害苦了工商局商标科的同志。但在所有“西施”牌食品中“西施豆腐”是最贴切、最响亮、最不争的事实。我们这里的人们心地善良,希望你吃了西施豆腐,能变成豆腐西施。
西施豆腐确实不同于一般的豆腐。人的嘴巴绝对是创新的高手,能把一块简简单单的豆腐吃得花样百出,叫得出名堂并能上菜谱的有一长串,有小葱豆腐、凉伴豆腐、麻辣豆腐、青菜豆腐、咸菜豆腐、蘑菇豆腐、鱼头豆腐等等,这些豆腐的做法都简单明了,仅从字面上理解,马大嫂们一个个都能做得色香味一律“国标”所以大江南北也就味道同一,可谓家常,但不成特色。唯有西施豆腐讲究用料,做法独特,且产地单一,所以就有些卓而不群。做一道西施豆腐,需有豆腐、猪血、淀粉、鸡汤、时件(鸡肠鸡肫之类)为基本原料。制作时,把豆腐、猪血切成丁,连同鸡汤、时件、调料一起倒入锅中,用水煮沸后,取淀粉若干,边倒边搅,边搅边倒,不得稍停,至锅内扑扑有声粘成稠状,一道西施豆腐便在香气四溢中做成了。然后一碗碗从锅里舀出,取一调羹将之一口口送至嘴边,伴随着吹嘘吹凉声,略加囫囵咀嚼,便有一股股鲜嫩滑溜泌入五脏六肺,于是啧啧声四起,味道就吃出来了。
在我的家乡,凡招待外来客人,必有西施豆腐这一道菜。在饭店里,服务小姐将一盘用透明玻璃盆子盛装的西施豆腐端上来,报一下菜名“西施豆腐,请慢用”客人们就立即停止嘴里的咀嚼,瞪大眼睛疑惑地问一名“啥豆腐”主人就重复一句“西施豆腐,这里的特色菜”客人们就一边吃西施豆腐,一边听西施故事,于是食也有了,色也有了,一桌子的饭就吃得很是“秀色可餐”西施豆腐就这样从餐桌上流传开去出了名,由下里巴人登上了大雅之堂,从农家餐桌步入了星级宾馆。现在想起来,真要感谢第一个将这种平常的豆腐称之为西施豆腐的那个人,这绝对是一种策划一种创意,其价值远超了西施豆腐本身。
如今这年头,物质丰富得出了奇,所以只要有耐心有恒心,这西施豆腐是日日可做,餐餐可吃的。但时光追溯到二十年前,这东西却轻易不能吃到,而且那时候也没有西施豆腐这个漂亮而传神的名字。西施豆腐是这种豆腐出了名之后的一种叫法,其性质类似于歌星的化名、作家的笔名,笔名和化名总是成名之后的称呼,所以比本名要响亮。即使现在的农家,其实也并不时髦地叫它西施豆腐,而仍喜欢习惯地叫它的小名,如同长辈总是喜欢叫下辈小名或绰号一样,如同西施的父母喜欢叫夷光而不肯叫西施一样。用同一方法制作的西施豆腐,因地域不同,方言各异,其小名也各不相同。我们这里有的地方称之为“煎豆腐”突出的是一个动作“煎熬”就是淀粉倒入后至豆腐起锅前的那一段过程。也有称之为“粉豆腐”的,暗示了这豆腐之所以与众不同,全在于淀粉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还有一个名不副实的称呼,叫做“大豆腐”豆腐分明已经被切细切碎了,再叫“大”豆腐,真叫人不可思议。
我揣摩再三,这“大豆腐”的称呼似乎包含着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这豆腐是在农家办“大事”(红白喜事)时才做着吃的豆腐;一层意思是,这豆腐是在农... -->>
西施豆腐是一道菜,一道家常菜,一道特色菜。
把西施与豆腐掺和在一起,是我们家乡的“特产”因为这位四大美女之首、这位世界级名人,就出自我的家乡。(先前也有过西施出生地的争论,两个县为了一个西施,争得面红耳赤,大动干戈,但最终还是被我们夺了过来,从此录入了词典辞书,成为定论。)我们家乡的父老乡亲就很珍惜“西施”这块金字招牌,都想借西施的“余光”(西施原名施夷光)来发家致富,因此大凡与市场有关联的、与销售搭着界的商品就纷纷冠上了“西施”二字,单就食品而言,就有西施啤酒、西施醇酒、西施香榧、西施板栗、西施银芽、西施珍珠粉、西施矿泉水等等等等,真是害苦了工商局商标科的同志。但在所有“西施”牌食品中“西施豆腐”是最贴切、最响亮、最不争的事实。我们这里的人们心地善良,希望你吃了西施豆腐,能变成豆腐西施。
西施豆腐确实不同于一般的豆腐。人的嘴巴绝对是创新的高手,能把一块简简单单的豆腐吃得花样百出,叫得出名堂并能上菜谱的有一长串,有小葱豆腐、凉伴豆腐、麻辣豆腐、青菜豆腐、咸菜豆腐、蘑菇豆腐、鱼头豆腐等等,这些豆腐的做法都简单明了,仅从字面上理解,马大嫂们一个个都能做得色香味一律“国标”所以大江南北也就味道同一,可谓家常,但不成特色。唯有西施豆腐讲究用料,做法独特,且产地单一,所以就有些卓而不群。做一道西施豆腐,需有豆腐、猪血、淀粉、鸡汤、时件(鸡肠鸡肫之类)为基本原料。制作时,把豆腐、猪血切成丁,连同鸡汤、时件、调料一起倒入锅中,用水煮沸后,取淀粉若干,边倒边搅,边搅边倒,不得稍停,至锅内扑扑有声粘成稠状,一道西施豆腐便在香气四溢中做成了。然后一碗碗从锅里舀出,取一调羹将之一口口送至嘴边,伴随着吹嘘吹凉声,略加囫囵咀嚼,便有一股股鲜嫩滑溜泌入五脏六肺,于是啧啧声四起,味道就吃出来了。
在我的家乡,凡招待外来客人,必有西施豆腐这一道菜。在饭店里,服务小姐将一盘用透明玻璃盆子盛装的西施豆腐端上来,报一下菜名“西施豆腐,请慢用”客人们就立即停止嘴里的咀嚼,瞪大眼睛疑惑地问一名“啥豆腐”主人就重复一句“西施豆腐,这里的特色菜”客人们就一边吃西施豆腐,一边听西施故事,于是食也有了,色也有了,一桌子的饭就吃得很是“秀色可餐”西施豆腐就这样从餐桌上流传开去出了名,由下里巴人登上了大雅之堂,从农家餐桌步入了星级宾馆。现在想起来,真要感谢第一个将这种平常的豆腐称之为西施豆腐的那个人,这绝对是一种策划一种创意,其价值远超了西施豆腐本身。
如今这年头,物质丰富得出了奇,所以只要有耐心有恒心,这西施豆腐是日日可做,餐餐可吃的。但时光追溯到二十年前,这东西却轻易不能吃到,而且那时候也没有西施豆腐这个漂亮而传神的名字。西施豆腐是这种豆腐出了名之后的一种叫法,其性质类似于歌星的化名、作家的笔名,笔名和化名总是成名之后的称呼,所以比本名要响亮。即使现在的农家,其实也并不时髦地叫它西施豆腐,而仍喜欢习惯地叫它的小名,如同长辈总是喜欢叫下辈小名或绰号一样,如同西施的父母喜欢叫夷光而不肯叫西施一样。用同一方法制作的西施豆腐,因地域不同,方言各异,其小名也各不相同。我们这里有的地方称之为“煎豆腐”突出的是一个动作“煎熬”就是淀粉倒入后至豆腐起锅前的那一段过程。也有称之为“粉豆腐”的,暗示了这豆腐之所以与众不同,全在于淀粉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还有一个名不副实的称呼,叫做“大豆腐”豆腐分明已经被切细切碎了,再叫“大”豆腐,真叫人不可思议。
我揣摩再三,这“大豆腐”的称呼似乎包含着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这豆腐是在农家办“大事”(红白喜事)时才做着吃的豆腐;一层意思是,这豆腐是在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