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沉冰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三部一气读完,大呼过瘾。波澜壮阔的历史使人心胸开阔。作品很有文人气,读故事的同时还能学到不少文化常识。作者被人称为曾国藩的隔代知己,对曾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只是他对曾太宽容,明明是凶恶毒辣、横征暴敛却一笔带过,对曾的苦衷倒大书特书。对太平天国的态度则完全站在曾的一边,到第二部才有所改变,将双方都写得有血有肉,评价比较客观,这是作品的成功之处。从小说中我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曾国藩,其人其事值得一一评析。
修身
曾国藩是个很苦的人,其信条是“不为圣贤,则为禽兽”他不贪图享乐,不收受贿赂,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因为他深知“世无艰难,何来人杰”“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所以他不畏困难“坚忍维持”以期“有后日之振”他常严厉责备自己的懒惰、卑琐,其严于律己的精神值得借鉴。
他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家庭也是如此。他常用家书形式不厌其烦地教育兄弟、儿子为人处世、读书治学之道。在大家庭中他是家长,是家法的执行者。他决不会让曾家作出有没祖先声名之事。
治学
担当学术界领袖也是曾的一大事业。他是个带兵打仗的文人,战火纷飞时仍不忘读书作文。从经典中他吸取作官、为人的营养,这些经典也成为他的归宿。他说:“杀人攻城得来的荣耀,毕竟是短暂的,这中间有太多的偶然性,家族传之长久的兴旺靠的是礼义诗书。”这话怕不全是虚伪之辞。道学的影响使他在做事时总要拷问这是否符合伦理道德,这让他谨小慎微,有野心而不敢反。他有再强大的势力再显赫的声威,在皇上、皇太后面前也会浑身冒汗、手脚冰凉,在紫禁城里他有一种道德观念的负担。这种负担终使他“囿于一家一姓之小节,忘了国家百姓之大义”
做官
曾国藩有其宏伟的政治理想,也精通为官之道。但他的野心被他的道德遏制,所以他只能位极人臣,而不能开创一个新的时代。他想扭转所辖地区的风尚,实现大清之中兴,可根基已坏,挽救也是徒劳。他在黑暗的官僚体制中如鱼得水,因此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体制。
他赖以生存的清朝官场给人的感受只四个字:触目惊心。为升官发财不惜借用别人的脑袋;为稳定军心不惜杀人如麻。只为一个“权”字,学生可以参劾,朋友可以出卖,甚至父子相害,手足相残。宦海风高浪急,非大智大勇者不能渡过。在这种环境下求发展,必须看透官场上的潜规则,必须既有能耐又有技巧,无能耐不可立功业,无技巧不可稳根基。朝廷不是不信任汉人吗,我就提拔一个满族将领让你放心;军队要发展,却受到地方官的掣肘,强龙不压地头蛇,当妥协处则妥协。政治家身处惊险艰难之非常境况,须斗智斗勇。心慈手软便会被拉下马,许多时候不得不先下手为强。政治舞台上利益是永远的主题,善人、恶人一旦登上这个舞台就得唱这出戏,不唱即有被后来者赶下台之虞。用常人的道德衡量他们常常让人困惑。太有良心善心的人难成政治家。他们即便有悲悯之心,也不得不压抑,压抑久了便会麻木。初次杀人还心惊肉跳,干得多了就觉得自然而然。
曾国藩无论是做千军统帅,还是做封疆大吏都自有一套。治军他明白恩威并重之关键,讲究“用恩莫如仁,用威莫如礼”;对待部属他懂得“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奖励功臣以鼓舞士气“优恤死者以激励生者”而他最大的才能莫过于识人用人,小到康... -->>
三部一气读完,大呼过瘾。波澜壮阔的历史使人心胸开阔。作品很有文人气,读故事的同时还能学到不少文化常识。作者被人称为曾国藩的隔代知己,对曾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只是他对曾太宽容,明明是凶恶毒辣、横征暴敛却一笔带过,对曾的苦衷倒大书特书。对太平天国的态度则完全站在曾的一边,到第二部才有所改变,将双方都写得有血有肉,评价比较客观,这是作品的成功之处。从小说中我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曾国藩,其人其事值得一一评析。
修身
曾国藩是个很苦的人,其信条是“不为圣贤,则为禽兽”他不贪图享乐,不收受贿赂,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因为他深知“世无艰难,何来人杰”“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所以他不畏困难“坚忍维持”以期“有后日之振”他常严厉责备自己的懒惰、卑琐,其严于律己的精神值得借鉴。
他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家庭也是如此。他常用家书形式不厌其烦地教育兄弟、儿子为人处世、读书治学之道。在大家庭中他是家长,是家法的执行者。他决不会让曾家作出有没祖先声名之事。
治学
担当学术界领袖也是曾的一大事业。他是个带兵打仗的文人,战火纷飞时仍不忘读书作文。从经典中他吸取作官、为人的营养,这些经典也成为他的归宿。他说:“杀人攻城得来的荣耀,毕竟是短暂的,这中间有太多的偶然性,家族传之长久的兴旺靠的是礼义诗书。”这话怕不全是虚伪之辞。道学的影响使他在做事时总要拷问这是否符合伦理道德,这让他谨小慎微,有野心而不敢反。他有再强大的势力再显赫的声威,在皇上、皇太后面前也会浑身冒汗、手脚冰凉,在紫禁城里他有一种道德观念的负担。这种负担终使他“囿于一家一姓之小节,忘了国家百姓之大义”
做官
曾国藩有其宏伟的政治理想,也精通为官之道。但他的野心被他的道德遏制,所以他只能位极人臣,而不能开创一个新的时代。他想扭转所辖地区的风尚,实现大清之中兴,可根基已坏,挽救也是徒劳。他在黑暗的官僚体制中如鱼得水,因此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体制。
他赖以生存的清朝官场给人的感受只四个字:触目惊心。为升官发财不惜借用别人的脑袋;为稳定军心不惜杀人如麻。只为一个“权”字,学生可以参劾,朋友可以出卖,甚至父子相害,手足相残。宦海风高浪急,非大智大勇者不能渡过。在这种环境下求发展,必须看透官场上的潜规则,必须既有能耐又有技巧,无能耐不可立功业,无技巧不可稳根基。朝廷不是不信任汉人吗,我就提拔一个满族将领让你放心;军队要发展,却受到地方官的掣肘,强龙不压地头蛇,当妥协处则妥协。政治家身处惊险艰难之非常境况,须斗智斗勇。心慈手软便会被拉下马,许多时候不得不先下手为强。政治舞台上利益是永远的主题,善人、恶人一旦登上这个舞台就得唱这出戏,不唱即有被后来者赶下台之虞。用常人的道德衡量他们常常让人困惑。太有良心善心的人难成政治家。他们即便有悲悯之心,也不得不压抑,压抑久了便会麻木。初次杀人还心惊肉跳,干得多了就觉得自然而然。
曾国藩无论是做千军统帅,还是做封疆大吏都自有一套。治军他明白恩威并重之关键,讲究“用恩莫如仁,用威莫如礼”;对待部属他懂得“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奖励功臣以鼓舞士气“优恤死者以激励生者”而他最大的才能莫过于识人用人,小到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