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盛唐不夜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摄政王跑到长安监国这件事情让很多人都搞不懂这个事态到底是怎么发展的,严格来说需要太子or摄政王监国的情况一般都是皇帝太小或者生病没办法处理朝政,哦,还有一种是皇帝被摄政王架空,名义上是帝国的主人,实际上也不过就是个傀儡。
然而武神皇如今这三个情况都不算,她完全有能力处理国事,根本不需要一个摄政王出现。更何况,古往今来禅位的皇帝不少,可是那些禅位的皇帝最好的结果也不过就是被赶到一个贫瘠的封地去自生自灭,更多的是被继位者被弄死了。
禅位之后还能当摄政王,这是前所未闻啊。而也正是因为这种诡异的情况,朝野之中也是一片平静,因为大家都不知道怎么面对这个诡异的情况了。
“很简单,因为神皇手中的力量不够。”上官婉儿坐在那里眉眼之间带着一丝忧虑。
坐在她对面的太平公主却说道:“阿娘是上古黄帝钦点,众望所归,她只是不愿跟阿兄兵戎相见而已。”
“公主真的这么觉得?”上官婉儿反问了一句。
太平公主顿时不说话了,生于帝王之家哪怕是女孩子政治素养都不会低,更何况太平公主是从小被武神皇养大的,她很清楚,她娘之所以不敢轻易动她的七兄不过是因为不到时候而已。
没有几个武将支持武神皇,她当初既然跟李显定下了协议就算翻脸也要等自己站稳脚跟再说,至于这段时间李显会不会壮大自己,武神皇已经尽量去限制他了,只有武治没有文臣,李显还能怎么力挽狂澜。
李显到了长安之后整个人都蛰伏下来,虽然说是监国却并没有做什么,武神皇却因为他这样的蛰伏而开始大展拳脚。
一条条的政令颁布下来,整个朝堂都开始了一番动荡。
太常卿兼豫州府长史王德真为侍中,中书侍郎、豫王府司马刘祎之同中书门下三品,周国公武承嗣任宗正卿,内史苏味道左授青州刺史。
同时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改东都为神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这些事情看上去好像动作不大,但是李显知道这是武神皇一点一点的在抹杀大唐的印记,顺便还提高一下洛阳的地位,使之能够跟长安抗衡。
毕竟作为陪都,洛阳的政治地位跟长安还是没办法比的,哪怕李显在长安住的是王府而不是大明宫,却也不能小看李显在长安的影响力。
而李显则在等,他有的时候也承认神皇在文治上还是有一把刷子的,她能够根据局势调整自己的战略脚步,历史上虽然也是禅位,但是因为睿宗的影响力不如李显,所以武神皇的掌权之路就分外艰辛,那个时候她杀了大量的武官以及李家宗室。
而现在她还没对这些人下杀手,李显觉得哪怕是为了能够保存住这些人,他让位也就不冤。
只不过郑玘却是被他拖累了,作为摄政王一党,郑玘注定是不会像前世一样被武神皇重用了,对此李显还是有点心虚的。
倒是郑玘自己很看得开:“重用?你想太多了,那个时候我也不过就是一个下州刺史而已,我的位置并不重要,没有被清算是因为影响不到大局,所以才能被保存下来而已。”
郑玘现在想来也是挺感慨的,说实话那个时候他跟很多大臣一样,对太后主政本就有些不满,后来李旦让位给太后,他们就更愤慨了,当时很多人都在密谋反周复唐的,只不过……书生造反三年不成,他当时只不过是个文臣,跟武将压根没什么联系行军打仗更是不行。
但或许会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拯救了他,后来他的官越升越高,武神皇的地位越来越稳,他心里特别的煎熬,那个时候他遇到了狄仁杰,狄仁杰是个非常通透的人,从一开始狄仁杰就有自己的坚持。
那个时候狄仁杰跟他说:“死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死了我们都死了,多年以后谁还记得这个江山曾经姓李?”
现在想来狄仁杰的做法是对的,只不过当时他们这些“投靠”武神皇的那真是名声狼藉。
李显没说话,他总觉得郑玘这不过就是在宽慰他,不过,起手无悔,既然他已经做出这个选择,就只能继续走下去。
有了郑玘的宽慰,在过年的时候神皇改元垂拱,并且将颁布《垂拱格》的时候,李显接受程度就高了很多,既然放手了就放个痛快。
过年之后,李显又开始忙了起来,因为神皇写了诏书给李显,这可以说是武神皇上位之后除了任命李显为摄政王并且允许他回归长安之后,第一次写诏书给他。
这个诏书其实也挺简单的,不过是让李显准备一下,去祭祀罢了。其实如果不是李显不可替代的话,武神皇也不想让李显去,李显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越高,对她而言就越有威胁。
可是没办法,武神皇就算想要消灭政敌,也要先考虑一下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值不值得,而就在这个时候郑玘的奏疏就过去了,不仅仅是他,朝中还有其他大臣,也上书奏请让摄政王去祭祀,尤其是户部尚书,写的那叫一个情真意切,没办法,这个户部尚书是新上任的,前两任的工作报表实在是太漂亮了,户部尚书一点也不希望到了自己这里就遇到各种天灾*。
所以哪怕知道摄政王的身份敏感户部尚书也写了奏疏,并且还举了例子:神皇,现在已经有天旱的趋势了啊,开春到现在没有任何降水迹象啊。
武神皇迫于压力也要让李显去祭祀,当然祭祀地点就还是华山吧,眼不见心为净。李显在收到诏书的时候着实松了口气,其实他早就开始准备祭祀用品了,只不过如果朝廷不同意的话,他擅自去祭祀那就等着被收拾吧。
可问题是哪怕知道会被收拾,李显也不可能真的不去做,他可没忘记当初他顺着某些人的意真的没去祭祀,然后一年之内各种灾害频发,简直像是把攒了那么多年的自然灾害都爆发出来一样,简直是吓死人!
李显收到了诏书就果断带着郑玘出去踏青了,公费旅游嘛,不去白不去!李旦在李显临走之前十分哀怨的看着他。
“阿兄,我也想去!”
李显听着李旦撒娇的语气愣是抖了两抖,忍不住一手糊到弟弟脸上:“青春老大,犹做小儿女情态,老脸不红?”
李旦依旧一脸控诉的看着某个重色轻弟的人,李显扛不住他这样的眼神只好语重心长的说道:“弟弟啊,咱们俩不能同时走啊,好歹要留一个在长安处理政事不是?”
李旦撇嘴:“有什么好处理的?重要情况不都到了洛阳了吗?”
李显只好又说道:“那也不代表我们不忙了啊,我可听说长安周围的折冲府吃空饷情况很严重,你把这事儿查一查吧,好啦,不要不开心,你小儿子刚满月呢,不好好看儿子乱跑什么?”
李显说的这个小孩子是李旦的第四子,恩,不用怀疑这个也是庶出的,李显觉得他这个弟弟的节操还真是……算了,这个时代就这样,他说也没用。
“那大郎你打算怎么办?”李旦问的这个大郎自然就是李重义。
李显沉吟半晌说道:“我带上他吧,他也是命不好,从小就没怎么看过外面的天地,正好这次带他出去看看。”
李旦听了之后更加郁闷了,他不能走结果李重义却能跟着顺风车去旅游,简直是歧视!
被歧视的结果就是,李旦对于李显吩咐下来的事情办的非常认真,他还真的认真的走访了长安周围的一些折冲府,然后了解了一下吃空饷的事情。
其实吃空饷这种事儿历朝历代都有的,李显之前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不过最近好像是愈演愈烈了,所以他才想要腾出手来收拾一下,不过他既然有别的事情做那就交给弟弟去做好啦,弟弟嘛,不就是用来压榨的?
李显给李旦安排好了活之后就拍拍屁股走了,不过这一次踏青显然他和郑玘都拖家带口,并没有过上二人世界——他带上了李重义,而郑玘带上了郑瑾。
郑瑾比李重义大上几岁,正好跟李重义做个玩伴,自从李显当上摄政王以来,郑瑾跟李重义迅速的混熟了,不过唯一比较尴尬的就是,郑瑾年纪虽然不大,但是却比李重义大上了一辈。
好在李显和郑玘的事情属于大家都知道的秘密,也就不用真的按照亲戚来排,只是在私下里,李重义对于这个小叔叔还是挺喜欢的,经常... -->>
摄政王跑到长安监国这件事情让很多人都搞不懂这个事态到底是怎么发展的,严格来说需要太子or摄政王监国的情况一般都是皇帝太小或者生病没办法处理朝政,哦,还有一种是皇帝被摄政王架空,名义上是帝国的主人,实际上也不过就是个傀儡。
然而武神皇如今这三个情况都不算,她完全有能力处理国事,根本不需要一个摄政王出现。更何况,古往今来禅位的皇帝不少,可是那些禅位的皇帝最好的结果也不过就是被赶到一个贫瘠的封地去自生自灭,更多的是被继位者被弄死了。
禅位之后还能当摄政王,这是前所未闻啊。而也正是因为这种诡异的情况,朝野之中也是一片平静,因为大家都不知道怎么面对这个诡异的情况了。
“很简单,因为神皇手中的力量不够。”上官婉儿坐在那里眉眼之间带着一丝忧虑。
坐在她对面的太平公主却说道:“阿娘是上古黄帝钦点,众望所归,她只是不愿跟阿兄兵戎相见而已。”
“公主真的这么觉得?”上官婉儿反问了一句。
太平公主顿时不说话了,生于帝王之家哪怕是女孩子政治素养都不会低,更何况太平公主是从小被武神皇养大的,她很清楚,她娘之所以不敢轻易动她的七兄不过是因为不到时候而已。
没有几个武将支持武神皇,她当初既然跟李显定下了协议就算翻脸也要等自己站稳脚跟再说,至于这段时间李显会不会壮大自己,武神皇已经尽量去限制他了,只有武治没有文臣,李显还能怎么力挽狂澜。
李显到了长安之后整个人都蛰伏下来,虽然说是监国却并没有做什么,武神皇却因为他这样的蛰伏而开始大展拳脚。
一条条的政令颁布下来,整个朝堂都开始了一番动荡。
太常卿兼豫州府长史王德真为侍中,中书侍郎、豫王府司马刘祎之同中书门下三品,周国公武承嗣任宗正卿,内史苏味道左授青州刺史。
同时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改东都为神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这些事情看上去好像动作不大,但是李显知道这是武神皇一点一点的在抹杀大唐的印记,顺便还提高一下洛阳的地位,使之能够跟长安抗衡。
毕竟作为陪都,洛阳的政治地位跟长安还是没办法比的,哪怕李显在长安住的是王府而不是大明宫,却也不能小看李显在长安的影响力。
而李显则在等,他有的时候也承认神皇在文治上还是有一把刷子的,她能够根据局势调整自己的战略脚步,历史上虽然也是禅位,但是因为睿宗的影响力不如李显,所以武神皇的掌权之路就分外艰辛,那个时候她杀了大量的武官以及李家宗室。
而现在她还没对这些人下杀手,李显觉得哪怕是为了能够保存住这些人,他让位也就不冤。
只不过郑玘却是被他拖累了,作为摄政王一党,郑玘注定是不会像前世一样被武神皇重用了,对此李显还是有点心虚的。
倒是郑玘自己很看得开:“重用?你想太多了,那个时候我也不过就是一个下州刺史而已,我的位置并不重要,没有被清算是因为影响不到大局,所以才能被保存下来而已。”
郑玘现在想来也是挺感慨的,说实话那个时候他跟很多大臣一样,对太后主政本就有些不满,后来李旦让位给太后,他们就更愤慨了,当时很多人都在密谋反周复唐的,只不过……书生造反三年不成,他当时只不过是个文臣,跟武将压根没什么联系行军打仗更是不行。
但或许会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拯救了他,后来他的官越升越高,武神皇的地位越来越稳,他心里特别的煎熬,那个时候他遇到了狄仁杰,狄仁杰是个非常通透的人,从一开始狄仁杰就有自己的坚持。
那个时候狄仁杰跟他说:“死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死了我们都死了,多年以后谁还记得这个江山曾经姓李?”
现在想来狄仁杰的做法是对的,只不过当时他们这些“投靠”武神皇的那真是名声狼藉。
李显没说话,他总觉得郑玘这不过就是在宽慰他,不过,起手无悔,既然他已经做出这个选择,就只能继续走下去。
有了郑玘的宽慰,在过年的时候神皇改元垂拱,并且将颁布《垂拱格》的时候,李显接受程度就高了很多,既然放手了就放个痛快。
过年之后,李显又开始忙了起来,因为神皇写了诏书给李显,这可以说是武神皇上位之后除了任命李显为摄政王并且允许他回归长安之后,第一次写诏书给他。
这个诏书其实也挺简单的,不过是让李显准备一下,去祭祀罢了。其实如果不是李显不可替代的话,武神皇也不想让李显去,李显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越高,对她而言就越有威胁。
可是没办法,武神皇就算想要消灭政敌,也要先考虑一下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值不值得,而就在这个时候郑玘的奏疏就过去了,不仅仅是他,朝中还有其他大臣,也上书奏请让摄政王去祭祀,尤其是户部尚书,写的那叫一个情真意切,没办法,这个户部尚书是新上任的,前两任的工作报表实在是太漂亮了,户部尚书一点也不希望到了自己这里就遇到各种天灾*。
所以哪怕知道摄政王的身份敏感户部尚书也写了奏疏,并且还举了例子:神皇,现在已经有天旱的趋势了啊,开春到现在没有任何降水迹象啊。
武神皇迫于压力也要让李显去祭祀,当然祭祀地点就还是华山吧,眼不见心为净。李显在收到诏书的时候着实松了口气,其实他早就开始准备祭祀用品了,只不过如果朝廷不同意的话,他擅自去祭祀那就等着被收拾吧。
可问题是哪怕知道会被收拾,李显也不可能真的不去做,他可没忘记当初他顺着某些人的意真的没去祭祀,然后一年之内各种灾害频发,简直像是把攒了那么多年的自然灾害都爆发出来一样,简直是吓死人!
李显收到了诏书就果断带着郑玘出去踏青了,公费旅游嘛,不去白不去!李旦在李显临走之前十分哀怨的看着他。
“阿兄,我也想去!”
李显听着李旦撒娇的语气愣是抖了两抖,忍不住一手糊到弟弟脸上:“青春老大,犹做小儿女情态,老脸不红?”
李旦依旧一脸控诉的看着某个重色轻弟的人,李显扛不住他这样的眼神只好语重心长的说道:“弟弟啊,咱们俩不能同时走啊,好歹要留一个在长安处理政事不是?”
李旦撇嘴:“有什么好处理的?重要情况不都到了洛阳了吗?”
李显只好又说道:“那也不代表我们不忙了啊,我可听说长安周围的折冲府吃空饷情况很严重,你把这事儿查一查吧,好啦,不要不开心,你小儿子刚满月呢,不好好看儿子乱跑什么?”
李显说的这个小孩子是李旦的第四子,恩,不用怀疑这个也是庶出的,李显觉得他这个弟弟的节操还真是……算了,这个时代就这样,他说也没用。
“那大郎你打算怎么办?”李旦问的这个大郎自然就是李重义。
李显沉吟半晌说道:“我带上他吧,他也是命不好,从小就没怎么看过外面的天地,正好这次带他出去看看。”
李旦听了之后更加郁闷了,他不能走结果李重义却能跟着顺风车去旅游,简直是歧视!
被歧视的结果就是,李旦对于李显吩咐下来的事情办的非常认真,他还真的认真的走访了长安周围的一些折冲府,然后了解了一下吃空饷的事情。
其实吃空饷这种事儿历朝历代都有的,李显之前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不过最近好像是愈演愈烈了,所以他才想要腾出手来收拾一下,不过他既然有别的事情做那就交给弟弟去做好啦,弟弟嘛,不就是用来压榨的?
李显给李旦安排好了活之后就拍拍屁股走了,不过这一次踏青显然他和郑玘都拖家带口,并没有过上二人世界——他带上了李重义,而郑玘带上了郑瑾。
郑瑾比李重义大上几岁,正好跟李重义做个玩伴,自从李显当上摄政王以来,郑瑾跟李重义迅速的混熟了,不过唯一比较尴尬的就是,郑瑾年纪虽然不大,但是却比李重义大上了一辈。
好在李显和郑玘的事情属于大家都知道的秘密,也就不用真的按照亲戚来排,只是在私下里,李重义对于这个小叔叔还是挺喜欢的,经常...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