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帝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正德元年十月,万寿圣节前三日,杨瓒一行抵京。
朱厚照刚离豹房,正往武学。
途中,遇到报送北镇抚司的校尉,知杨瓒已过午门,不由得大喜。当即舍下仪仗,抓过缰绳,策马驰往南城。
“朕去迎杨先生!”
不合规矩?
从天子登基至今,不合规矩的事还少吗?
张永交好杨瓒,且不想惹天子不耐,自然应诺。
遇到杨御史,再稀奇的事,也能习以为常。
谢丕顾晣臣互相看了看,同时道:“臣请伴驾。”
自被杨瓒坑过几回,两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直线攀升。经倭国朝鲜之事,视野更加开阔。
现如今,在两人眼中,天子偶为之举,算上太出格。况且,数月未见,对杨御史,二人也极是“想念”。
唯有张铭觉得不妥。
但旁人都不出声,张佥事也没兴趣做出头椽子,主动讨嫌。
本就资历浅,再让天子不喜,回家之后,必会被老爹的-马-鞭-招呼。
金袍玉带,金翼善冠,番邦进贡的良马,明白昭示朱厚照的身份。
马队穿行,路人连忙闪避。
天子在南城的消息,迅速传出。
酒楼茶肆中的客人,在饭馆吆喝的伙计,正卸下货物的掌柜,闻听消息,当即瞪圆了眼睛。
“天子在南城?”
“我亲眼看到的!”
“果真?”
“我还能骗你?”
传消息之人,说得天花乱坠。更拍着胸脯保证,亲眼见到天子。
“如有半句假话,脑袋拧下做-夜-壶!”
确定消息属实,众人顾不得其他,全都丢下手中之事,第一时间冲到街旁,盼望能一睹龙眼。
逢年节,天子登城楼与万民同庆。
城墙高达仗余,守卫严密,又有云盖云伞遮挡,费尽力气,也只能看到一个明--黄--色,穿着龙袍的影子。
别说五官长相,个头多高,都只能靠猜。
不知何故,天子纵马驰过南城,完全是鸿运从天而降。
反应慢的,眼睁睁看着马队过去,捶胸顿足,懊悔不已。
这样的机会,平生难得,竟然错过!
反应快的,仅来得及看两眼,也足够对人夸耀:“老子见过龙颜,距天子不到十步!”
消息越传越广,更多的人聚集而来。
从南城往午门,道路两旁很快观者蝟集,挨肩叠背,人头攒动。
五城兵马司指挥使,顺天府府尹先后得知消息,俱是大惊。
“天子不行仪仗,在皇城策马?”
无论多吃惊,指挥使和府尹都是当机立断,立即遣人赶往南城,维持秩序。
“天子万乘之尊,不容半点闪失!”
无论如何,必须挡住人群。以免有歪-心-邪-意之人,趁机引起-混-乱。
近日,内阁请旨续修玉牒。奉召,藩王府长史接连进京,往宗人府递送王府生卒婚丧。
逢万寿圣节,众多番邦使臣入京朝贺。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如有心怀叵测之徒,藏匿使臣之中,趁-乱-谋-刺,后果简直无法想象。
遇此情况,无人会言天子任性,只会斥指挥府尹无能。天子未伤毫发,失察怠职之责也会落到头上,容不得任何辩解。
最后,不仅前途无望,儿孙都会受到连累。
“快!快走!”
想明前后,五城兵马司指挥使率先出发,策马扬鞭,留下一地烟尘。
顺天府府尹未乘轿,抢过护卫缰绳,纵身上马,动作干净利落。
年轻时,奉旨巡察蓟州府,他也曾亲上城头,与边军一同抵御鞑靼。
战场上磨练过,即便身为文臣,身手也着实不差。
官兵衙役赶往南城,闹出的动静委实不小。
得知消息,京城文武均十分诧异。问明缘由,不只一人跌碎茶盏。
按照杨瓒话,天子熊到一定境界,非常人可以预测。
内阁三位相公同被惊动,第一时间派人探查。
家人效率很高,离开不到一刻,即有消息回报。
“陛下出了宫城,未去武学,正赶往南城。”
自豹房竣工,朱厚照三天两头跑出宫外,群臣轮番劝过几回,都没有效果。
次数多了,天子不烦,多数文武耳朵生茧。想办实事的官员也开始厌烦。
早朝之上,不谈国家大事,不言鞑子扰边,不议地动天灾,不说安抚百姓,赈济灾民,抓着天子出宫,谏了一次又一次,到底有完没完?
有效果还成,没有效果,还谏什么谏!
事情到了最后,朱厚照没发表意见,文武百官先各自-对-立,争执起来。
每日升殿,都能见到一场无比精彩的口水仗。
吵不过瘾,直接动手。
朝笏奏疏,凡能用上,都可为-兵-器。
朱厚照稳坐-钓-鱼-台,咬着硬糖,吃着米糕,心情极是舒畅。
每日一场好戏,不看白不看。
乍一看,朝堂之上乱糟糟,天子无力管束,压不住文武,有昏庸之相。
事实上,少年天子鼓着腮帮,轻轻落下一子,就能搅乱整个棋局。
藩王府长史入京,一为禀报王府情况,助礼部宗人府续修玉牒。另外,多奉藩王命令,暗中-刺-探-京城情报。
远在封地,自不比人在京城消息灵通。
打探数日,各府长史送出的情报大同小异。
“天子年轻好玩,无人可以管束;不识民生艰辛,耗巨资修建豹房,供己游乐。不好读书,专好莽夫骑射击,屡劝不改。”
“虽早、午朝不辍,于政事并无见地。仅凭一面之言,即罢黜朝官二十余人,引起众怒,君臣渐有水火之势。”
“群臣不服天子,内阁相公袖手旁观。”
“其顽劣之举,实不必赘述。”
可以想见,收到这样的消息,藩王会作何感想。
安于一隅者,多会摇摇头,叹息一声,弘治帝后继无人,仍歌舞取乐,醉生梦死。心怀大业者,例如安化王和宁王,不说拊掌大喜,也控制不住嘴角上翘。
好啊!
登上大位,仍不改玩性,不纳臣谏,不是混用还是什么?
这样的天子,如何能坐稳皇位,安抚万民!
王府长史的动作,锦衣卫和东厂皆一清二楚。
送信人出京之前,信中内容便已送到牟斌王岳案头。
看到密信所写,两人都觉可笑。
牟斌是厚道人,摇摇头,嗤笑两声便罢。
王岳没那么厚道,当着戴义等人,点着安化王府长史的密信,讥笑道:“愚人之见,何等可笑!”
简直是蠢得冒烟。
手下都是这样的蠢材,还敢觊觎天子江山,想着垂统万民?
做梦去吧!
不过,朝中的假象,长史的误会,倒方便锦衣卫东厂动作。
秘密遣人出京,潜-入藩王封地,有针对性的搜集情报,凡心怀不轨,别有图谋,必会被查得清清楚楚。
物证在手,人证押入京城,事发之后,想抵赖都不成。
当日早朝,就天子三天两头出宫,往豹房游玩之事,奉天殿中又吵得热闹。
持反对意见之人,并非全无正心。
天子年少,性格不定,好-武-爱-玩,有-宠-信-奸-宦之忧,于国于民,都将成为隐患。纵观历朝历代,稳重的未必是明主,爱玩到不理-政事的,百分百都成昏君。
奏疏送入内阁,刘健谢迁生出同样的担忧,欲成谏言,却被李东阳拦住。
“天子不喜读书,然绝非-顽-劣。登位至今,除最初两月,无有懈怠朝政之时。此封奏疏所言,全无根基,多为揣测,实不必担忧。”
朱厚照是什么性格,李东阳摸透八分。
群臣吵得热闹,都不过是任人摆布的棋子,而非真正下棋之人。
棋局走向,最终胜负,均-操-于天子之手。
碍于年龄,经验尚浅,手段稍显稚嫩。然观其行事,李东阳确信,不出五年,朱厚照对朝堂的掌控,绝对会超过弘治帝。
届时,文渊阁,奉天殿,都将大有不同。如要保存名声,留几分君恩,老臣必得主动让贤。
李东阳之言,将刘健谢迁彻底点醒。
天子已非太子,登基一载,行事如何,三人都看在眼中。
纵然是先帝托付的大臣,也不能事事-插-手,句句出言。
一朝天子一朝臣。
杨瓒钦差南下,谢丕出使倭国,顾晣臣-搅-乱-朝鲜,顾卿提拔同知,张铭掌管豹房……
细细想来,先帝临终之前,郑重托付三人,不过权宜之计。私-下-里,早另为儿子选好班底。
乍然明了,心情必有几分复杂。
但三人都明白,自己年事已高,最年轻的谢迁,都是年将古稀。立身朝堂,最迟不过十载,终要让位。
想起逝去的史琳戴珊,病居府中的张元祯,将辞陛返乡的刘大夏,性格刚硬的刘健,也难免生出唏嘘苍凉之感。
“春夏已过,秋时将晚。冬日来临,老夫这把老骨头,怕是禁不住朔风。”
看似说笑,文渊阁内,却听不到半点笑声。
李东阳拂过长须,遥望窗外飘散的落叶,良久出神。
算一算时间,南下钦差,应于近日返京。
若是如此,天子离开豹房,飞驰南城,便不难理解。
君臣相得,堪为佳话。
回忆当年,先帝待六部重臣,不也如此。
南城处,官兵衙役匆匆赶到,拉开长列,挡住拥挤人群。
杨瓒在午门前面君,行礼之后,未上马车,由禁卫让出一匹马,让半个马头,与天子并行。
“杨先生不在京中,朕想说话都寻不到人。”
朱厚照高兴过头,有些口无遮掩。
寻不到人?
杨瓒头顶滑下三条黑线。这样的话,能当众说吗?
谢状元顾榜眼都在一旁,如此拉仇恨值,当真扛不住。
“杨先生南下数月,陆续有奏疏送来,朕仍挂心不已。”
“陛下厚恩,臣铭感五内。”
“这下好了。”朱厚照笑道,“朕有许多话,... -->>
正德元年十月,万寿圣节前三日,杨瓒一行抵京。
朱厚照刚离豹房,正往武学。
途中,遇到报送北镇抚司的校尉,知杨瓒已过午门,不由得大喜。当即舍下仪仗,抓过缰绳,策马驰往南城。
“朕去迎杨先生!”
不合规矩?
从天子登基至今,不合规矩的事还少吗?
张永交好杨瓒,且不想惹天子不耐,自然应诺。
遇到杨御史,再稀奇的事,也能习以为常。
谢丕顾晣臣互相看了看,同时道:“臣请伴驾。”
自被杨瓒坑过几回,两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直线攀升。经倭国朝鲜之事,视野更加开阔。
现如今,在两人眼中,天子偶为之举,算上太出格。况且,数月未见,对杨御史,二人也极是“想念”。
唯有张铭觉得不妥。
但旁人都不出声,张佥事也没兴趣做出头椽子,主动讨嫌。
本就资历浅,再让天子不喜,回家之后,必会被老爹的-马-鞭-招呼。
金袍玉带,金翼善冠,番邦进贡的良马,明白昭示朱厚照的身份。
马队穿行,路人连忙闪避。
天子在南城的消息,迅速传出。
酒楼茶肆中的客人,在饭馆吆喝的伙计,正卸下货物的掌柜,闻听消息,当即瞪圆了眼睛。
“天子在南城?”
“我亲眼看到的!”
“果真?”
“我还能骗你?”
传消息之人,说得天花乱坠。更拍着胸脯保证,亲眼见到天子。
“如有半句假话,脑袋拧下做-夜-壶!”
确定消息属实,众人顾不得其他,全都丢下手中之事,第一时间冲到街旁,盼望能一睹龙眼。
逢年节,天子登城楼与万民同庆。
城墙高达仗余,守卫严密,又有云盖云伞遮挡,费尽力气,也只能看到一个明--黄--色,穿着龙袍的影子。
别说五官长相,个头多高,都只能靠猜。
不知何故,天子纵马驰过南城,完全是鸿运从天而降。
反应慢的,眼睁睁看着马队过去,捶胸顿足,懊悔不已。
这样的机会,平生难得,竟然错过!
反应快的,仅来得及看两眼,也足够对人夸耀:“老子见过龙颜,距天子不到十步!”
消息越传越广,更多的人聚集而来。
从南城往午门,道路两旁很快观者蝟集,挨肩叠背,人头攒动。
五城兵马司指挥使,顺天府府尹先后得知消息,俱是大惊。
“天子不行仪仗,在皇城策马?”
无论多吃惊,指挥使和府尹都是当机立断,立即遣人赶往南城,维持秩序。
“天子万乘之尊,不容半点闪失!”
无论如何,必须挡住人群。以免有歪-心-邪-意之人,趁机引起-混-乱。
近日,内阁请旨续修玉牒。奉召,藩王府长史接连进京,往宗人府递送王府生卒婚丧。
逢万寿圣节,众多番邦使臣入京朝贺。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如有心怀叵测之徒,藏匿使臣之中,趁-乱-谋-刺,后果简直无法想象。
遇此情况,无人会言天子任性,只会斥指挥府尹无能。天子未伤毫发,失察怠职之责也会落到头上,容不得任何辩解。
最后,不仅前途无望,儿孙都会受到连累。
“快!快走!”
想明前后,五城兵马司指挥使率先出发,策马扬鞭,留下一地烟尘。
顺天府府尹未乘轿,抢过护卫缰绳,纵身上马,动作干净利落。
年轻时,奉旨巡察蓟州府,他也曾亲上城头,与边军一同抵御鞑靼。
战场上磨练过,即便身为文臣,身手也着实不差。
官兵衙役赶往南城,闹出的动静委实不小。
得知消息,京城文武均十分诧异。问明缘由,不只一人跌碎茶盏。
按照杨瓒话,天子熊到一定境界,非常人可以预测。
内阁三位相公同被惊动,第一时间派人探查。
家人效率很高,离开不到一刻,即有消息回报。
“陛下出了宫城,未去武学,正赶往南城。”
自豹房竣工,朱厚照三天两头跑出宫外,群臣轮番劝过几回,都没有效果。
次数多了,天子不烦,多数文武耳朵生茧。想办实事的官员也开始厌烦。
早朝之上,不谈国家大事,不言鞑子扰边,不议地动天灾,不说安抚百姓,赈济灾民,抓着天子出宫,谏了一次又一次,到底有完没完?
有效果还成,没有效果,还谏什么谏!
事情到了最后,朱厚照没发表意见,文武百官先各自-对-立,争执起来。
每日升殿,都能见到一场无比精彩的口水仗。
吵不过瘾,直接动手。
朝笏奏疏,凡能用上,都可为-兵-器。
朱厚照稳坐-钓-鱼-台,咬着硬糖,吃着米糕,心情极是舒畅。
每日一场好戏,不看白不看。
乍一看,朝堂之上乱糟糟,天子无力管束,压不住文武,有昏庸之相。
事实上,少年天子鼓着腮帮,轻轻落下一子,就能搅乱整个棋局。
藩王府长史入京,一为禀报王府情况,助礼部宗人府续修玉牒。另外,多奉藩王命令,暗中-刺-探-京城情报。
远在封地,自不比人在京城消息灵通。
打探数日,各府长史送出的情报大同小异。
“天子年轻好玩,无人可以管束;不识民生艰辛,耗巨资修建豹房,供己游乐。不好读书,专好莽夫骑射击,屡劝不改。”
“虽早、午朝不辍,于政事并无见地。仅凭一面之言,即罢黜朝官二十余人,引起众怒,君臣渐有水火之势。”
“群臣不服天子,内阁相公袖手旁观。”
“其顽劣之举,实不必赘述。”
可以想见,收到这样的消息,藩王会作何感想。
安于一隅者,多会摇摇头,叹息一声,弘治帝后继无人,仍歌舞取乐,醉生梦死。心怀大业者,例如安化王和宁王,不说拊掌大喜,也控制不住嘴角上翘。
好啊!
登上大位,仍不改玩性,不纳臣谏,不是混用还是什么?
这样的天子,如何能坐稳皇位,安抚万民!
王府长史的动作,锦衣卫和东厂皆一清二楚。
送信人出京之前,信中内容便已送到牟斌王岳案头。
看到密信所写,两人都觉可笑。
牟斌是厚道人,摇摇头,嗤笑两声便罢。
王岳没那么厚道,当着戴义等人,点着安化王府长史的密信,讥笑道:“愚人之见,何等可笑!”
简直是蠢得冒烟。
手下都是这样的蠢材,还敢觊觎天子江山,想着垂统万民?
做梦去吧!
不过,朝中的假象,长史的误会,倒方便锦衣卫东厂动作。
秘密遣人出京,潜-入藩王封地,有针对性的搜集情报,凡心怀不轨,别有图谋,必会被查得清清楚楚。
物证在手,人证押入京城,事发之后,想抵赖都不成。
当日早朝,就天子三天两头出宫,往豹房游玩之事,奉天殿中又吵得热闹。
持反对意见之人,并非全无正心。
天子年少,性格不定,好-武-爱-玩,有-宠-信-奸-宦之忧,于国于民,都将成为隐患。纵观历朝历代,稳重的未必是明主,爱玩到不理-政事的,百分百都成昏君。
奏疏送入内阁,刘健谢迁生出同样的担忧,欲成谏言,却被李东阳拦住。
“天子不喜读书,然绝非-顽-劣。登位至今,除最初两月,无有懈怠朝政之时。此封奏疏所言,全无根基,多为揣测,实不必担忧。”
朱厚照是什么性格,李东阳摸透八分。
群臣吵得热闹,都不过是任人摆布的棋子,而非真正下棋之人。
棋局走向,最终胜负,均-操-于天子之手。
碍于年龄,经验尚浅,手段稍显稚嫩。然观其行事,李东阳确信,不出五年,朱厚照对朝堂的掌控,绝对会超过弘治帝。
届时,文渊阁,奉天殿,都将大有不同。如要保存名声,留几分君恩,老臣必得主动让贤。
李东阳之言,将刘健谢迁彻底点醒。
天子已非太子,登基一载,行事如何,三人都看在眼中。
纵然是先帝托付的大臣,也不能事事-插-手,句句出言。
一朝天子一朝臣。
杨瓒钦差南下,谢丕出使倭国,顾晣臣-搅-乱-朝鲜,顾卿提拔同知,张铭掌管豹房……
细细想来,先帝临终之前,郑重托付三人,不过权宜之计。私-下-里,早另为儿子选好班底。
乍然明了,心情必有几分复杂。
但三人都明白,自己年事已高,最年轻的谢迁,都是年将古稀。立身朝堂,最迟不过十载,终要让位。
想起逝去的史琳戴珊,病居府中的张元祯,将辞陛返乡的刘大夏,性格刚硬的刘健,也难免生出唏嘘苍凉之感。
“春夏已过,秋时将晚。冬日来临,老夫这把老骨头,怕是禁不住朔风。”
看似说笑,文渊阁内,却听不到半点笑声。
李东阳拂过长须,遥望窗外飘散的落叶,良久出神。
算一算时间,南下钦差,应于近日返京。
若是如此,天子离开豹房,飞驰南城,便不难理解。
君臣相得,堪为佳话。
回忆当年,先帝待六部重臣,不也如此。
南城处,官兵衙役匆匆赶到,拉开长列,挡住拥挤人群。
杨瓒在午门前面君,行礼之后,未上马车,由禁卫让出一匹马,让半个马头,与天子并行。
“杨先生不在京中,朕想说话都寻不到人。”
朱厚照高兴过头,有些口无遮掩。
寻不到人?
杨瓒头顶滑下三条黑线。这样的话,能当众说吗?
谢状元顾榜眼都在一旁,如此拉仇恨值,当真扛不住。
“杨先生南下数月,陆续有奏疏送来,朕仍挂心不已。”
“陛下厚恩,臣铭感五内。”
“这下好了。”朱厚照笑道,“朕有许多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