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恐怖的精神荒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百六十一章《死灵之书》之中的故事(一)
就在李玉龙翻开了埃及版本的《死灵之书》——《阿尔·阿吉夫》的时候,他发现扉页上写着这样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是以古代阿拉伯语写成的,而在这段文字的下面,却写着一段用楷书写成的繁体中文,却是对上面那段库法体的阿拉伯语文的巨细无遗的翻译。
而这段繁体中文的楷书写了这样一段故事:
得此书者,须知余心之所向乃寰宇之大道,余自开蒙之时,尝思万物究极之理,每苦思冥想,夙夜不能成眠。
古语尝曰:欲求知识,必到华夏。
及至余成年而有膂力之时,随同商队,泛舟出海。
余所到之处,遍访真理,而不得。
及至余到达华夏之刺桐,投名师,访高友,得华夏天子之接见,荐余于长生不死之圣人门下。
长生不死之圣人见余亦喜,乃曰:
忆往昔,余与西来之圣人相识于华夏昌盛之时,每纵论天地宇宙之穷奇,不亦快哉。
后其返国创教,吾亦尝闻圣教之名久矣。
今其成圣做祖,开教创派,建邦立国,不亦壮哉。
而今之华夏,天下倒悬,海内怨毒,藩镇割据,礼崩乐坏。
若西来圣人闻之,恐亦有戚戚焉。
故吾方外之人,亦仿效西来之圣人,开教创派,选贤任能,遣徒众于世俗,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
然则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余悯恤众生之悲苦,行逆天改命之事,传以杀止杀之法,顺乎天,逆乎天?
余闻之,亦慨然长叹曰:
嗟夫!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今圣人之行,自诩逆天改命,以杀止杀,安知其不亦天命乎?
天命昭昭,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万物之理,必有其常。
然则圣人又何以自疑乎?
长生不死之圣人闻之亦喜,对曰:
君亦知天道,又何必自苦而遍求之?
余闻之,亦大悟:
夫天地之道,存乎一心,求之于外,不若反求诸己。
遂曰:
余乃悟。
长生不死之圣人乃曰:
大善!
赐余真经一册,命余勤习之,他年必有所成,乃还。
看完这段故事之后,李玉龙也感到异常的惊讶,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阿卜杜·阿尔·哈兹莱德居然会使用中文楷书来写繁体字,而且居然用华夏国古代的文言文记述了他求见华夏国长生不死之圣人的经过。
李玉龙觉得阿卜杜·阿尔·哈兹莱德这个人绝对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学者,而且很有可能,他真的见到过华夏国境内长生不死的圣人,并且得到了他的点化,这更进一步证明了《阿尔·阿吉夫》这本埃及版的《死灵之书》的真实性。
于是李玉龙继续向下翻页阅读起来,而阿什丽·曼森因为不懂阿拉伯文,所以只能站在一旁干看着。
尤素福·伊布拉辛看到李玉龙的眼中精芒大盛,便知道面前的这个来自东方的年轻人,一定是从《阿尔·阿吉夫》里面得到了某种启示。
其实也确实是这样,在李玉龙研读《阿尔·阿吉夫》的过程之中,他发现这本书虽然是一本盗版书,但很有可能如尤素福·伊布拉辛所说,是最接近原著的版本了。
《阿尔·阿吉夫》里面记述了一个让李玉龙叹为观止的世界。
《阿尔·阿吉夫》的开头,除了那段用楷体书所写的汉字繁体文言文之外,余下的字全都是用阿拉伯文字写成的,而且还配上了一些非常精美的插画。
这种做法在阿拉伯文的经书之中是非常罕见的,因为圣教一向反对偶像崇拜,所以在经文之中,一般是不会加入图画的。
但是《阿尔·阿吉夫》的前三分之一部分,并不是一本魔法经书,而更像是一本关于阿卜杜·阿尔·哈兹莱德旅行冒险经历和人生感悟的传记。
原来阿卜杜·阿尔·哈兹莱德出生于也门港口城市萨那的一个海上商人之家,他们的家族生意遍及整个阿拉伯半岛的沿海港口,是当时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的御用商人之一。
从书中可以看出,阿卜杜·阿尔·哈兹莱德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好奇心非常旺盛,非常富于冒险精神的阿拉伯海上商人。
他驾驶着阿拉伯式的桨帆船行走于阿拉伯半岛,印度次大陆沿岸,印度尼西亚的亚奇地区,以及马来西亚的室利佛逝等地。
在那些地方他接触了,当时还很有势力的印度教,以及东南亚的小乘佛教,还有正在衰落中的拜火教和耆那教。
并且在他的记述中,把自己所信奉的圣教教义与印度教、拜火教、耆那教和小乘佛教的教义相对比。
可以说,阿卜杜·阿尔·哈兹莱德在他前期的旅行途中是一个比较宗教学家。
因为他的航海经历,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宗教学说,使他的视野更加的开阔。
当他去当时的华夏国做蚕丝和瓷器的生意的时候,他也在刺桐港当地听说了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
在当时的华夏国的刺桐港云集着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自于已知世界范围之内各地的商人。
这些商人不但在当地行商,做买卖,还在当地传播宗教和刺探情报,甚至有的阿拉伯商人想要趁着华夏国天下大乱的机会,在华夏国建立殖民地和行商的据点。
但是,阿卜杜·阿尔·哈兹莱德也听说过一些华夏国的军阀曾经惩罚过那些想要建立沿海据点和殖民地的阿拉伯商团的故事。
在故事中那个叫黄巢的军阀,不但把那些野心勃勃的阿拉伯商团的商队和军队屠戮殆尽,而且还把他们的船舶和商品全部没收扣押。
这也导致了一部分心怀叵测的阿拉伯商人伺机报复。
>
第一百六十一章《死灵之书》之中的故事(一)
就在李玉龙翻开了埃及版本的《死灵之书》——《阿尔·阿吉夫》的时候,他发现扉页上写着这样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是以古代阿拉伯语写成的,而在这段文字的下面,却写着一段用楷书写成的繁体中文,却是对上面那段库法体的阿拉伯语文的巨细无遗的翻译。
而这段繁体中文的楷书写了这样一段故事:
得此书者,须知余心之所向乃寰宇之大道,余自开蒙之时,尝思万物究极之理,每苦思冥想,夙夜不能成眠。
古语尝曰:欲求知识,必到华夏。
及至余成年而有膂力之时,随同商队,泛舟出海。
余所到之处,遍访真理,而不得。
及至余到达华夏之刺桐,投名师,访高友,得华夏天子之接见,荐余于长生不死之圣人门下。
长生不死之圣人见余亦喜,乃曰:
忆往昔,余与西来之圣人相识于华夏昌盛之时,每纵论天地宇宙之穷奇,不亦快哉。
后其返国创教,吾亦尝闻圣教之名久矣。
今其成圣做祖,开教创派,建邦立国,不亦壮哉。
而今之华夏,天下倒悬,海内怨毒,藩镇割据,礼崩乐坏。
若西来圣人闻之,恐亦有戚戚焉。
故吾方外之人,亦仿效西来之圣人,开教创派,选贤任能,遣徒众于世俗,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
然则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余悯恤众生之悲苦,行逆天改命之事,传以杀止杀之法,顺乎天,逆乎天?
余闻之,亦慨然长叹曰:
嗟夫!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今圣人之行,自诩逆天改命,以杀止杀,安知其不亦天命乎?
天命昭昭,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万物之理,必有其常。
然则圣人又何以自疑乎?
长生不死之圣人闻之亦喜,对曰:
君亦知天道,又何必自苦而遍求之?
余闻之,亦大悟:
夫天地之道,存乎一心,求之于外,不若反求诸己。
遂曰:
余乃悟。
长生不死之圣人乃曰:
大善!
赐余真经一册,命余勤习之,他年必有所成,乃还。
看完这段故事之后,李玉龙也感到异常的惊讶,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阿卜杜·阿尔·哈兹莱德居然会使用中文楷书来写繁体字,而且居然用华夏国古代的文言文记述了他求见华夏国长生不死之圣人的经过。
李玉龙觉得阿卜杜·阿尔·哈兹莱德这个人绝对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学者,而且很有可能,他真的见到过华夏国境内长生不死的圣人,并且得到了他的点化,这更进一步证明了《阿尔·阿吉夫》这本埃及版的《死灵之书》的真实性。
于是李玉龙继续向下翻页阅读起来,而阿什丽·曼森因为不懂阿拉伯文,所以只能站在一旁干看着。
尤素福·伊布拉辛看到李玉龙的眼中精芒大盛,便知道面前的这个来自东方的年轻人,一定是从《阿尔·阿吉夫》里面得到了某种启示。
其实也确实是这样,在李玉龙研读《阿尔·阿吉夫》的过程之中,他发现这本书虽然是一本盗版书,但很有可能如尤素福·伊布拉辛所说,是最接近原著的版本了。
《阿尔·阿吉夫》里面记述了一个让李玉龙叹为观止的世界。
《阿尔·阿吉夫》的开头,除了那段用楷体书所写的汉字繁体文言文之外,余下的字全都是用阿拉伯文字写成的,而且还配上了一些非常精美的插画。
这种做法在阿拉伯文的经书之中是非常罕见的,因为圣教一向反对偶像崇拜,所以在经文之中,一般是不会加入图画的。
但是《阿尔·阿吉夫》的前三分之一部分,并不是一本魔法经书,而更像是一本关于阿卜杜·阿尔·哈兹莱德旅行冒险经历和人生感悟的传记。
原来阿卜杜·阿尔·哈兹莱德出生于也门港口城市萨那的一个海上商人之家,他们的家族生意遍及整个阿拉伯半岛的沿海港口,是当时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的御用商人之一。
从书中可以看出,阿卜杜·阿尔·哈兹莱德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好奇心非常旺盛,非常富于冒险精神的阿拉伯海上商人。
他驾驶着阿拉伯式的桨帆船行走于阿拉伯半岛,印度次大陆沿岸,印度尼西亚的亚奇地区,以及马来西亚的室利佛逝等地。
在那些地方他接触了,当时还很有势力的印度教,以及东南亚的小乘佛教,还有正在衰落中的拜火教和耆那教。
并且在他的记述中,把自己所信奉的圣教教义与印度教、拜火教、耆那教和小乘佛教的教义相对比。
可以说,阿卜杜·阿尔·哈兹莱德在他前期的旅行途中是一个比较宗教学家。
因为他的航海经历,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宗教学说,使他的视野更加的开阔。
当他去当时的华夏国做蚕丝和瓷器的生意的时候,他也在刺桐港当地听说了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
在当时的华夏国的刺桐港云集着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自于已知世界范围之内各地的商人。
这些商人不但在当地行商,做买卖,还在当地传播宗教和刺探情报,甚至有的阿拉伯商人想要趁着华夏国天下大乱的机会,在华夏国建立殖民地和行商的据点。
但是,阿卜杜·阿尔·哈兹莱德也听说过一些华夏国的军阀曾经惩罚过那些想要建立沿海据点和殖民地的阿拉伯商团的故事。
在故事中那个叫黄巢的军阀,不但把那些野心勃勃的阿拉伯商团的商队和军队屠戮殆尽,而且还把他们的船舶和商品全部没收扣押。
这也导致了一部分心怀叵测的阿拉伯商人伺机报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