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90wx.cc,请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也由此,曹家于鲁豫州应‘运’立国,当时无数身负儒士气数的读书人纷纷甘愿舍弃‘儒家气运’,以入世‘贤士’身份投身鲁国。
一时间鲁国成为儒家气运最为繁盛的圣地,远超江南南泽联盟的春秋书院,造成了鲁豫州十九州之地内无宗门生存的大好景象。
只是后来,大丰王朝横扫中原山河的那些年,鲁国曹家三位圣人不愿十九州数千万人生灵涂炭,接受了当时大兵压境的大丰王朝招降,成为附属国。
只是当时作为谈判的大丰王朝总兵大元帅江岳离奇暴毙,那位大丰皇帝愤怒之下毅然撕毁约定,下令覆灭鲁国。
但是鲁国作为一个延续了上百年,可以为了生存与自由,有着敢于与天下宗门抗争的精神,又如何会引颈受戮。
是以鲁国十九州数千万人,上到但凡能走动的老人,下到十岁稚童,哪怕平时柔弱的女子,人人才皆是铁骨铮铮。如同世间最烈的剑修一般宁死不折剑,几乎每一个人都在那一场血腥的战役中赴死。
就连鲁国的国都城都成了可以媲美鬼谷酆都城的鬼城,十九州之内尸骸更是不计其数,造成的荒凉景象到现今都无法添补的代价。
当时的鲁国曹家圣人带着无数的书院士子镇守国门,人人皆是剑雨中高歌死,无一人苟活。
连同三位圣人战死后,分别散尽执掌的当代儒家气数,散入天地之中。才有了后世读书人不需拜入儒道供奉儒圣,人人都可以读书养浩然气,存正气。*(注1、2)
据后世记载,在那一场战役中,哪怕在战场上能够做到大片大片屠戮士卒的大丰王朝六七境大修士,都有数十人真气耗尽,力竭战死。
这才就有了后世流传歌颂的“鲁国人人皆英杰”“鲁国精神永不朽”的说法。
所以,在那个动荡不堪的二三十年间,最让人记住的,不仅仅是大丰王朝无敌的铁蹄、轻易屠杀修士的符文重器。也不是世间那些强大修士一人一剑闯入军阵厮杀的豪气,还有着太多令人闻之泪下可歌可泣的事迹。
如今,或许只有他们草堂四人知道,顾草堂那名医师,曾经叫曹阳平。他的家族,就是当年鲁国曹家的偏远分支,在那场鲁国几乎死绝的战役中存活下来极少的一部分。
只是当时的曹阳平都还没出生,大概还不会有国仇这个想法,即使自小被长辈灌输其中道理,仍是不显得根深蒂固。
然而除了国仇,还有家恨。
苏宁至今还仍记得,当年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里,公子带着他第二次出城。
在一个很偏僻的一个小村庄中,有一位年轻人跪在私塾门前痛哭,一次又一次向着门内重重磕头。隔着雨幕都能老远听见他嘴里声嘶力竭的怨恨声和痛哭声,那一句句“百无一用是书生,百无一用是书生”至今还留在少年苏宁记忆中。
那一天,他的家族在鲁国灭过二十年后,仍被监察司谍子在远离南方鲁豫州数万里之遥的西北边塞之地找到,家族内不论老小,除了他再无一个活人。
那一天,他丢弃了笔,拿起了剑,从此世间再无一位心只读书养浩然正气的曹家后人曹阳平,只有背负起国仇家恨的平阳朝。
那时候苏宁就想过,难道世间人不该是既能有铜钱数,又能填饱肚子,平平安安的活着吗。像这般的打打杀杀,冤冤相报到何时是个头。
顾书冷既没有苏宁这般纯粹的天真,也不会有言信那样多愁善感。
他只是有些感慨,当时写书的时候,关于鲁国的惨事是为了给大丰王朝横扫天下后,渐渐失去读书人的人心,导致国力开始下滑而写的铺垫之一。
但无可厚非,鲁国这一段只是自己一时间热血上头,才临时加上去的。
只是当自己真的到了书中,亲耳听闻事迹,亲眼所见那一段剧情的后续带来深远的影响的时候,竟然有些不忍。
他忽然有些自嘲,心中暗道自己难道还想立牌坊不成。
如果跟着原著走,这个世界的后面还会再发生一些既让人痛恨又悲愤的狗血剧情,如果自己要是真的像言信那般事事操心,自己岂不是心肌梗塞死。
再不然,难道还要动手去把原剧情改得稀里哗啦?
他忽然沉默,想起了前世的自己,当初豪气干云埋头写出那本自以为满意的作品。到最后扑得每日郁郁寡欢,看着书圈里一个情节又一个情节被读者批的一无是处,到最后连自豪的勇气都没有。
这些画面犹如昨日,历历在目。
顾书冷不禁扪心自问,自己穿越重生在自己笔下的书中,到底有没有意义,意义在哪。
——————————————————————————
*(注1):当时的儒家各派虽说是学院形式,但仍是十分看中传承,并没有似曹家三代圣人那般无私,分布的各大书院需要供奉儒家历代先祖,心诚意满才能儒道‘通灵’,否则也只是普通读书人。
*(注2):这个世界儒家所说的“吾善养浩然之气”,与‘正气’之间,有大同,存小异。
‘浩然气’博大、高远。“正气”则长存。
也由此,曹家于鲁豫州应‘运’立国,当时无数身负儒士气数的读书人纷纷甘愿舍弃‘儒家气运’,以入世‘贤士’身份投身鲁国。
一时间鲁国成为儒家气运最为繁盛的圣地,远超江南南泽联盟的春秋书院,造成了鲁豫州十九州之地内无宗门生存的大好景象。
只是后来,大丰王朝横扫中原山河的那些年,鲁国曹家三位圣人不愿十九州数千万人生灵涂炭,接受了当时大兵压境的大丰王朝招降,成为附属国。
只是当时作为谈判的大丰王朝总兵大元帅江岳离奇暴毙,那位大丰皇帝愤怒之下毅然撕毁约定,下令覆灭鲁国。
但是鲁国作为一个延续了上百年,可以为了生存与自由,有着敢于与天下宗门抗争的精神,又如何会引颈受戮。
是以鲁国十九州数千万人,上到但凡能走动的老人,下到十岁稚童,哪怕平时柔弱的女子,人人才皆是铁骨铮铮。如同世间最烈的剑修一般宁死不折剑,几乎每一个人都在那一场血腥的战役中赴死。
就连鲁国的国都城都成了可以媲美鬼谷酆都城的鬼城,十九州之内尸骸更是不计其数,造成的荒凉景象到现今都无法添补的代价。
当时的鲁国曹家圣人带着无数的书院士子镇守国门,人人皆是剑雨中高歌死,无一人苟活。
连同三位圣人战死后,分别散尽执掌的当代儒家气数,散入天地之中。才有了后世读书人不需拜入儒道供奉儒圣,人人都可以读书养浩然气,存正气。*(注1、2)
据后世记载,在那一场战役中,哪怕在战场上能够做到大片大片屠戮士卒的大丰王朝六七境大修士,都有数十人真气耗尽,力竭战死。
这才就有了后世流传歌颂的“鲁国人人皆英杰”“鲁国精神永不朽”的说法。
所以,在那个动荡不堪的二三十年间,最让人记住的,不仅仅是大丰王朝无敌的铁蹄、轻易屠杀修士的符文重器。也不是世间那些强大修士一人一剑闯入军阵厮杀的豪气,还有着太多令人闻之泪下可歌可泣的事迹。
如今,或许只有他们草堂四人知道,顾草堂那名医师,曾经叫曹阳平。他的家族,就是当年鲁国曹家的偏远分支,在那场鲁国几乎死绝的战役中存活下来极少的一部分。
只是当时的曹阳平都还没出生,大概还不会有国仇这个想法,即使自小被长辈灌输其中道理,仍是不显得根深蒂固。
然而除了国仇,还有家恨。
苏宁至今还仍记得,当年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里,公子带着他第二次出城。
在一个很偏僻的一个小村庄中,有一位年轻人跪在私塾门前痛哭,一次又一次向着门内重重磕头。隔着雨幕都能老远听见他嘴里声嘶力竭的怨恨声和痛哭声,那一句句“百无一用是书生,百无一用是书生”至今还留在少年苏宁记忆中。
那一天,他的家族在鲁国灭过二十年后,仍被监察司谍子在远离南方鲁豫州数万里之遥的西北边塞之地找到,家族内不论老小,除了他再无一个活人。
那一天,他丢弃了笔,拿起了剑,从此世间再无一位心只读书养浩然正气的曹家后人曹阳平,只有背负起国仇家恨的平阳朝。
那时候苏宁就想过,难道世间人不该是既能有铜钱数,又能填饱肚子,平平安安的活着吗。像这般的打打杀杀,冤冤相报到何时是个头。
顾书冷既没有苏宁这般纯粹的天真,也不会有言信那样多愁善感。
他只是有些感慨,当时写书的时候,关于鲁国的惨事是为了给大丰王朝横扫天下后,渐渐失去读书人的人心,导致国力开始下滑而写的铺垫之一。
但无可厚非,鲁国这一段只是自己一时间热血上头,才临时加上去的。
只是当自己真的到了书中,亲耳听闻事迹,亲眼所见那一段剧情的后续带来深远的影响的时候,竟然有些不忍。
他忽然有些自嘲,心中暗道自己难道还想立牌坊不成。
如果跟着原著走,这个世界的后面还会再发生一些既让人痛恨又悲愤的狗血剧情,如果自己要是真的像言信那般事事操心,自己岂不是心肌梗塞死。
再不然,难道还要动手去把原剧情改得稀里哗啦?
他忽然沉默,想起了前世的自己,当初豪气干云埋头写出那本自以为满意的作品。到最后扑得每日郁郁寡欢,看着书圈里一个情节又一个情节被读者批的一无是处,到最后连自豪的勇气都没有。
这些画面犹如昨日,历历在目。
顾书冷不禁扪心自问,自己穿越重生在自己笔下的书中,到底有没有意义,意义在哪。
——————————————————————————
*(注1):当时的儒家各派虽说是学院形式,但仍是十分看中传承,并没有似曹家三代圣人那般无私,分布的各大书院需要供奉儒家历代先祖,心诚意满才能儒道‘通灵’,否则也只是普通读书人。
*(注2):这个世界儒家所说的“吾善养浩然之气”,与‘正气’之间,有大同,存小异。
‘浩然气’博大、高远。“正气”则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