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从1979开始做文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老人不好意思的在裤子上面蹭了蹭沾有泥土的双手,才和张伟握手,然后问道:“你们是咱部队上面的同志?”
张伟说道:“恩,王大爷,我们过来是想采访一下关于1932年,也就是民国二十一年发生在这里的那场战斗。”
老人听到张伟他们的来意,没有马上回答,而是邀请他们到家里去坐坐。
张伟跟着他来到了村子中央的一个宽大的院落里,有两个妇人正在做饭,还有两个孩子在院中打闹。他们见到有陌生人来到都很诧异,张伟递上带来的礼物,老人推拒了很久才收下。
在老人的家里喝口水休息了一阵之后,他们才开始正式采访。
张伟说道:“王大爷,我们就是当年在这里战斗过的那支红军部队,我们部队在整理当年的战斗资料,这次过来是想采访下当年目睹过那场战斗的人,我们听这位大伯介绍了您老的事情,就冒昧前来采访了。”
王大爷顿时陷入了沉思之中,好半会才缓缓开口讲述起当年的事情来,旁边的张伟和于干事赶忙记录。
当年王大爷还不到二十岁,他们家当时并没有住在这里,而是住在山下,父母租种着当地一个地主家的几亩地,而他本人则常年在这个地主家里面帮工。
1932年冬天的时候,红四方面军在战略转移途中经过这里,虽然只是短暂停留,但是也在当地进行了打土豪,分田地的运动。
王大爷还记得那是一个午后,村子外边唯一一条通向镇子的小路上,走来了一群军人模样的陌生人,这些人脚穿草鞋,身上穿着一身灰色土布军装,头戴五角星灰军帽,有的人肩上还扛着长筒子枪。
这些人和其他当兵的不一样,到了村子里面,不仅不拿当地群众一针一线,反而是将批斗土豪劣绅所得的财物粮食拿出来救济穷苦百姓。
王大爷说他们家当时每个人就分到了五十斤粮食,当时村子里面就跟过年了似的,红军也得到了当地群众的爱戴和拥护。
可惜好景不长,红军是初到陕南地区,还没有在当地开辟出根据地,缺少有效的情报来源,在敌人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之下很快就陷入了包围之中。
王大爷清楚地记得红军最后的决战就发生在离他们村子不远的地方,他们村子里面当时还挨了几炮,炸伤了两个村民。
战斗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子弹和弹片把垭口小高地上的松树削得光秃秃的,只剩下了一根根半截子的树桩,山包上面弹坑一个挨着一个,土石被炸得松软不堪。
住在他们村子里面的红军在战斗开始后连夜就离开了,听说是向北翻越了海拔1600多米的茶壶岭,奔着竹林关去了。
临走前红军将两名伤员托付给当地百姓照顾,但是很多人都害怕受到牵连,不敢出头,是王大爷的父亲大胆地收留了他们。
不仅如此,他还把只有十七岁的王大爷送到了队伍,让他参军,随着红军队伍一起出发。可是几天后,王大爷因为年龄小,而且从小就营养不良,体力跟不上队伍行军步伐,老红军们给他凑了一些粮食,让他自行按原路返回了家中。
此后几十年,王大爷一直因为此事而耿耿于怀,王大爷告诉张伟他们,当时他已经跟着队伍走到了竹林关镇子上了,只要再坚持几天,过了丹江和嘉陵江,队伍就不会赶他走了。
回到家中之后,王大爷就开始帮助父亲照顾两个伤员,他记得两个伤员一个姓李,叫李铁柱,另一个叫刘光。他父亲当掉了母亲仅有的一点陪嫁的首饰,去镇子上的药铺里面抓了几副药给他们吃。
后来他们得到风声,当地的保安团要来村里搜查掉队以及受伤的红军战士,他父亲就连夜带着家人和两名伤员转移到了山里,就是他们现在住的这个村子,幸好,村民们虽然没有收留伤员,但是也没有人向敌人告密,于是他们就在这里住了下来。
刘光伤势比较轻,几天后就已经能够行走了,父亲又吩咐王大爷将他带到了几十里地之外的亲戚家里养伤,伤好后,便将买药剩下的钱给了他当路费去追赶队伍了。
而李铁柱伤势比较重,再加上频繁的改变隐藏地点,受凉感染了伤寒,没多久就牺牲了,他们将这位红军战士埋在了村子对面的山头。
王大爷说:“我父亲一直觉得自己没有照顾好李铁柱同志,一直心怀愧疚,他逢年过节都会去给这位红军战士扫墓,并且在临死前交代我和我的儿子,一定要坚持守墓,不能让这位客死异乡的红军战士断了香火。”
王大爷说到这里,张伟他们三人都不禁为这一家人的坚守而感动,为人民军队和老百姓的鱼水之情而感动。
老人不好意思的在裤子上面蹭了蹭沾有泥土的双手,才和张伟握手,然后问道:“你们是咱部队上面的同志?”
张伟说道:“恩,王大爷,我们过来是想采访一下关于1932年,也就是民国二十一年发生在这里的那场战斗。”
老人听到张伟他们的来意,没有马上回答,而是邀请他们到家里去坐坐。
张伟跟着他来到了村子中央的一个宽大的院落里,有两个妇人正在做饭,还有两个孩子在院中打闹。他们见到有陌生人来到都很诧异,张伟递上带来的礼物,老人推拒了很久才收下。
在老人的家里喝口水休息了一阵之后,他们才开始正式采访。
张伟说道:“王大爷,我们就是当年在这里战斗过的那支红军部队,我们部队在整理当年的战斗资料,这次过来是想采访下当年目睹过那场战斗的人,我们听这位大伯介绍了您老的事情,就冒昧前来采访了。”
王大爷顿时陷入了沉思之中,好半会才缓缓开口讲述起当年的事情来,旁边的张伟和于干事赶忙记录。
当年王大爷还不到二十岁,他们家当时并没有住在这里,而是住在山下,父母租种着当地一个地主家的几亩地,而他本人则常年在这个地主家里面帮工。
1932年冬天的时候,红四方面军在战略转移途中经过这里,虽然只是短暂停留,但是也在当地进行了打土豪,分田地的运动。
王大爷还记得那是一个午后,村子外边唯一一条通向镇子的小路上,走来了一群军人模样的陌生人,这些人脚穿草鞋,身上穿着一身灰色土布军装,头戴五角星灰军帽,有的人肩上还扛着长筒子枪。
这些人和其他当兵的不一样,到了村子里面,不仅不拿当地群众一针一线,反而是将批斗土豪劣绅所得的财物粮食拿出来救济穷苦百姓。
王大爷说他们家当时每个人就分到了五十斤粮食,当时村子里面就跟过年了似的,红军也得到了当地群众的爱戴和拥护。
可惜好景不长,红军是初到陕南地区,还没有在当地开辟出根据地,缺少有效的情报来源,在敌人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之下很快就陷入了包围之中。
王大爷清楚地记得红军最后的决战就发生在离他们村子不远的地方,他们村子里面当时还挨了几炮,炸伤了两个村民。
战斗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子弹和弹片把垭口小高地上的松树削得光秃秃的,只剩下了一根根半截子的树桩,山包上面弹坑一个挨着一个,土石被炸得松软不堪。
住在他们村子里面的红军在战斗开始后连夜就离开了,听说是向北翻越了海拔1600多米的茶壶岭,奔着竹林关去了。
临走前红军将两名伤员托付给当地百姓照顾,但是很多人都害怕受到牵连,不敢出头,是王大爷的父亲大胆地收留了他们。
不仅如此,他还把只有十七岁的王大爷送到了队伍,让他参军,随着红军队伍一起出发。可是几天后,王大爷因为年龄小,而且从小就营养不良,体力跟不上队伍行军步伐,老红军们给他凑了一些粮食,让他自行按原路返回了家中。
此后几十年,王大爷一直因为此事而耿耿于怀,王大爷告诉张伟他们,当时他已经跟着队伍走到了竹林关镇子上了,只要再坚持几天,过了丹江和嘉陵江,队伍就不会赶他走了。
回到家中之后,王大爷就开始帮助父亲照顾两个伤员,他记得两个伤员一个姓李,叫李铁柱,另一个叫刘光。他父亲当掉了母亲仅有的一点陪嫁的首饰,去镇子上的药铺里面抓了几副药给他们吃。
后来他们得到风声,当地的保安团要来村里搜查掉队以及受伤的红军战士,他父亲就连夜带着家人和两名伤员转移到了山里,就是他们现在住的这个村子,幸好,村民们虽然没有收留伤员,但是也没有人向敌人告密,于是他们就在这里住了下来。
刘光伤势比较轻,几天后就已经能够行走了,父亲又吩咐王大爷将他带到了几十里地之外的亲戚家里养伤,伤好后,便将买药剩下的钱给了他当路费去追赶队伍了。
而李铁柱伤势比较重,再加上频繁的改变隐藏地点,受凉感染了伤寒,没多久就牺牲了,他们将这位红军战士埋在了村子对面的山头。
王大爷说:“我父亲一直觉得自己没有照顾好李铁柱同志,一直心怀愧疚,他逢年过节都会去给这位红军战士扫墓,并且在临死前交代我和我的儿子,一定要坚持守墓,不能让这位客死异乡的红军战士断了香火。”
王大爷说到这里,张伟他们三人都不禁为这一家人的坚守而感动,为人民军队和老百姓的鱼水之情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