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穿越五零年代当学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热烈的吹捧只维持了不到一分钟, 李科长就发现不对头!
录取李振强的学校怎么是东北军事工程学院?
还有,学校不应该是吴省新阳市第一中学吗?这个齐省齐市花街园中学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李科长的眉头上凸起“川”字。
刚才恭维得最有劲头的两个同事当然也擅长察颜观色, 再看那行字确定齐省李振强不可能是吴省李科长的儿砸,两位尴尬里还有点委屈:别人家的李振强考上军校李科长你那么开心, 不是存心让我们误会嘛!
李科长在办公室这么高调的演开心,确实是想让同事们误会。
因为他在高考前后几次偷偷摸摸联系他那个在新阳邮电局的熟人, 熟人都信誓旦旦说李振强在一中的最后一次高考模拟考中考到第三名的好成绩,连报考的志愿第一是平京大学, 第二是沪城大学, 第三是吴省大学都打听出来了。
新阳一中这几年的前二十名都能考上大学。
总之李振强的大学生稳稳是能到手的。为了让别人认定他李正堂的儿子是真的考上了大学,李科长才敢那么用力表演,他是完全没想到齐省还有一个考上军校的李振强呀。
白纸黑字谁都知道你搞错了,不能不解释清楚。
李科长苦笑着给自己圆场:“也是我们家小三子讲他考的还行, 搞得我看见李振强三个字就激动。我这是一时得意忘形犯错误了呀。”
那两位同事也赶紧跟着圆场:“哎呀呀。不要讲李科长你容易激动, 我们也是一看见这三个字就激动, 来来来, 大家每人分两张报纸, 都帮我们科长找一找。”
不管是主动捧场,还是心里其实并不愿意, 办公室的几位同事都很热心的帮忙看报纸找李振强。
李科长心里发慌很想拦住大家不要帮忙, 但是他清楚报纸不只他们办公室有, 别人一定要翻他拦不住的。
这个时候一定要稳住,他一边焦急的翻报纸一边不停的感谢大家帮忙。
《解放日报》第一版的那一小块地方除了齐省齐市花园街中学的高中毕业生李振强,还有一个淞省龙华二中毕业的李振强, 同样也是考上了东军工。
第二版整版只有一个李振强,后面十几版叫李振强的未来大学生还有三个。
一共六个李振强,没有哪一个是吴省新阳市的高中毕业生。
叫李惜文的未来大学生,谁都没有找到!
也就是说,整间办公室八、九个同事现在都知道李正堂寄予厚望的儿女没有考上大学!
很快整个省委大院都会晓得他李正堂家的两个孩子没有考上大学。
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事,彻底泡汤了。
李科长简直想去死,不过他在去死之前还想去新阳把那个吃下去他两百斤大米却不干人事的骗子捏死!
考上大学的都是人中龙凤,考不上才是正常的。同事们准备了一肚子安慰的话,看李科长的脸阴沉得怕人,都不敢开口说话。
宋绍康在李科长他们办公室门口也不好多站,听着像是李科长把儿子改名字提前参加高考。李科长家的二女儿学习成绩还可以,三儿子走后门上高中还念的是放牛班,提前参加高考是个什么意思?宋绍康估计是李科长给儿女搞到了推荐上大学的名额,他想想自己能力不够不能把女儿拱上大学,心里怪难过的,就没有再听下去了。
中午下班回家,宋绍康推开家门,老母亲和妻子儿子的欢声笑语迎面扑来。
他家老二高高兴兴的拿着一双球鞋在脚上比,老三兴奋的试穿军绿色的新解放鞋,他爱人姜念芹和他老娘坐在床沿边理鞋子,床上还堆着几叠衣服。
“冬冬他大姨家的振强和惜文个子长得太快,衣裳鞋子来不及穿就小了。冬冬外婆去他大姨家把改了可惜的衣裳都捡回来了,桂英回娘家把我们家能穿的衣裳都讨了来。”宋孔氏笑的两个眼睛都看不见了。
上回曹桂英从纺织厂买的那些布料都交给了宋孔氏。宋孔氏拿出来一部分给全家做了新衣服 ,大部分还是压在箱子底,要留给孙子辈们结婚的时候用。
宋绍康家里除了老大都是男孩子。男孩子们调皮爱动特别费布,十几岁的男孩子长得还快,衣裳鞋子跟着做都来不及。
十几岁没有衣服鞋子穿可以胡弄得过去,到结婚的时候没有新衣服是真糊弄不过去。
所以姜念芹宁肯从吃饭的钱里挤出来钱买碎布头给孩子们的衣服打补丁、接袖口和裤管,都没打婆婆压箱底布料的主意。
眼看着孩子们就要打赤脚打赤膊了,曹桂英从娘家家背来这么一大袋衣服鞋子。不只孩子们有得穿,也不必再从嘴里抠钱。姜念芹心里高兴的要命,笑的也特别开心。
宋绍康心里也是高兴的,嘴上还要客气一下:“哎哟,又从他大姨家拿东拿西,怎么好意思。”
“真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呀。”姜念芹感慨,“从前桂英大姐家过的多苦呀,谁能想得到她还能进省城,四个伢有三个都供成了大学生!”
“冬冬大姨家的老三考上了?考到哪里?”宋绍康追问。
宋孔氏费力回忆:“是一个什么院子,叫什么我记得不真了……听讲又是念大学又算当兵,不只去上学穿衣吃饭都不要钱,还每个月都发津贴!”
宋绍康上午也看过《解放日报》,还记得两个考上东北军事工程学院的李振强,就说:“是不是东北军事工程学院?”
宋孔氏想半天,仍然不能确定,不过她肯定的说:“搞不清是不是这个,不过肯定是考上了。”
宋家的老三和李惜文同年,一直掂记着李惜文有没有考上大学呢。奶奶不提那就肯定是没有考上,所以他格外要问一句:“奶奶,那冬冬的表姐李惜文考上大学了吗?”
“今年没有考,是个什么规定不给报名。”宋孔氏左右看看,虽然大孙女不在家,但是她要是夸人家小姑娘学习好的话传到大孙女耳朵里,怕大孙女要伤心,她就不肯再提了。
宋绍康这回记住了,他侄子的大姨家考上军校的表哥叫李振强,学习很好却没有参加高考的表姐叫李惜文。下午下班前他去厕所蹲坑,听见隔墙的两个女同志议论李科长家的孩子上大学。
一个讲:“李科长还特为给儿子改名叫李振强,给女儿改名叫李惜文,结果还是没有考上,也不晓得他图什么。”
另一个:“不只是改名字,... -->>
热烈的吹捧只维持了不到一分钟, 李科长就发现不对头!
录取李振强的学校怎么是东北军事工程学院?
还有,学校不应该是吴省新阳市第一中学吗?这个齐省齐市花街园中学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李科长的眉头上凸起“川”字。
刚才恭维得最有劲头的两个同事当然也擅长察颜观色, 再看那行字确定齐省李振强不可能是吴省李科长的儿砸,两位尴尬里还有点委屈:别人家的李振强考上军校李科长你那么开心, 不是存心让我们误会嘛!
李科长在办公室这么高调的演开心,确实是想让同事们误会。
因为他在高考前后几次偷偷摸摸联系他那个在新阳邮电局的熟人, 熟人都信誓旦旦说李振强在一中的最后一次高考模拟考中考到第三名的好成绩,连报考的志愿第一是平京大学, 第二是沪城大学, 第三是吴省大学都打听出来了。
新阳一中这几年的前二十名都能考上大学。
总之李振强的大学生稳稳是能到手的。为了让别人认定他李正堂的儿子是真的考上了大学,李科长才敢那么用力表演,他是完全没想到齐省还有一个考上军校的李振强呀。
白纸黑字谁都知道你搞错了,不能不解释清楚。
李科长苦笑着给自己圆场:“也是我们家小三子讲他考的还行, 搞得我看见李振强三个字就激动。我这是一时得意忘形犯错误了呀。”
那两位同事也赶紧跟着圆场:“哎呀呀。不要讲李科长你容易激动, 我们也是一看见这三个字就激动, 来来来, 大家每人分两张报纸, 都帮我们科长找一找。”
不管是主动捧场,还是心里其实并不愿意, 办公室的几位同事都很热心的帮忙看报纸找李振强。
李科长心里发慌很想拦住大家不要帮忙, 但是他清楚报纸不只他们办公室有, 别人一定要翻他拦不住的。
这个时候一定要稳住,他一边焦急的翻报纸一边不停的感谢大家帮忙。
《解放日报》第一版的那一小块地方除了齐省齐市花园街中学的高中毕业生李振强,还有一个淞省龙华二中毕业的李振强, 同样也是考上了东军工。
第二版整版只有一个李振强,后面十几版叫李振强的未来大学生还有三个。
一共六个李振强,没有哪一个是吴省新阳市的高中毕业生。
叫李惜文的未来大学生,谁都没有找到!
也就是说,整间办公室八、九个同事现在都知道李正堂寄予厚望的儿女没有考上大学!
很快整个省委大院都会晓得他李正堂家的两个孩子没有考上大学。
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事,彻底泡汤了。
李科长简直想去死,不过他在去死之前还想去新阳把那个吃下去他两百斤大米却不干人事的骗子捏死!
考上大学的都是人中龙凤,考不上才是正常的。同事们准备了一肚子安慰的话,看李科长的脸阴沉得怕人,都不敢开口说话。
宋绍康在李科长他们办公室门口也不好多站,听着像是李科长把儿子改名字提前参加高考。李科长家的二女儿学习成绩还可以,三儿子走后门上高中还念的是放牛班,提前参加高考是个什么意思?宋绍康估计是李科长给儿女搞到了推荐上大学的名额,他想想自己能力不够不能把女儿拱上大学,心里怪难过的,就没有再听下去了。
中午下班回家,宋绍康推开家门,老母亲和妻子儿子的欢声笑语迎面扑来。
他家老二高高兴兴的拿着一双球鞋在脚上比,老三兴奋的试穿军绿色的新解放鞋,他爱人姜念芹和他老娘坐在床沿边理鞋子,床上还堆着几叠衣服。
“冬冬他大姨家的振强和惜文个子长得太快,衣裳鞋子来不及穿就小了。冬冬外婆去他大姨家把改了可惜的衣裳都捡回来了,桂英回娘家把我们家能穿的衣裳都讨了来。”宋孔氏笑的两个眼睛都看不见了。
上回曹桂英从纺织厂买的那些布料都交给了宋孔氏。宋孔氏拿出来一部分给全家做了新衣服 ,大部分还是压在箱子底,要留给孙子辈们结婚的时候用。
宋绍康家里除了老大都是男孩子。男孩子们调皮爱动特别费布,十几岁的男孩子长得还快,衣裳鞋子跟着做都来不及。
十几岁没有衣服鞋子穿可以胡弄得过去,到结婚的时候没有新衣服是真糊弄不过去。
所以姜念芹宁肯从吃饭的钱里挤出来钱买碎布头给孩子们的衣服打补丁、接袖口和裤管,都没打婆婆压箱底布料的主意。
眼看着孩子们就要打赤脚打赤膊了,曹桂英从娘家家背来这么一大袋衣服鞋子。不只孩子们有得穿,也不必再从嘴里抠钱。姜念芹心里高兴的要命,笑的也特别开心。
宋绍康心里也是高兴的,嘴上还要客气一下:“哎哟,又从他大姨家拿东拿西,怎么好意思。”
“真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呀。”姜念芹感慨,“从前桂英大姐家过的多苦呀,谁能想得到她还能进省城,四个伢有三个都供成了大学生!”
“冬冬大姨家的老三考上了?考到哪里?”宋绍康追问。
宋孔氏费力回忆:“是一个什么院子,叫什么我记得不真了……听讲又是念大学又算当兵,不只去上学穿衣吃饭都不要钱,还每个月都发津贴!”
宋绍康上午也看过《解放日报》,还记得两个考上东北军事工程学院的李振强,就说:“是不是东北军事工程学院?”
宋孔氏想半天,仍然不能确定,不过她肯定的说:“搞不清是不是这个,不过肯定是考上了。”
宋家的老三和李惜文同年,一直掂记着李惜文有没有考上大学呢。奶奶不提那就肯定是没有考上,所以他格外要问一句:“奶奶,那冬冬的表姐李惜文考上大学了吗?”
“今年没有考,是个什么规定不给报名。”宋孔氏左右看看,虽然大孙女不在家,但是她要是夸人家小姑娘学习好的话传到大孙女耳朵里,怕大孙女要伤心,她就不肯再提了。
宋绍康这回记住了,他侄子的大姨家考上军校的表哥叫李振强,学习很好却没有参加高考的表姐叫李惜文。下午下班前他去厕所蹲坑,听见隔墙的两个女同志议论李科长家的孩子上大学。
一个讲:“李科长还特为给儿子改名叫李振强,给女儿改名叫李惜文,结果还是没有考上,也不晓得他图什么。”
另一个:“不只是改名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