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颠覆三国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黄顺还没有昏庸到攻取关中这么大事,交给一帮孩子去居中指挥。不过,诸葛锐的表现,还是引起了黄顺的注意:这孩子,平日里玩鸡逗狗、上房揭瓦,看上去无恶不作,不学无术,但为人处世,还是有一套自己的手段。锻炼锻炼,能够有所成长。
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根本不可能瞒过人去,事实上,黄顺也没准备瞒。曹睿和司马懿等人也不是睁眼瞎,当然看得出,这一战双方实力悬殊,根本没有胜算。再加上曹丕和曹植此时就在邺城,正在试图说服曹睿看清天下形势,为曹氏长远考虑,及时归降。这样,无论是曹睿还是司马懿,都有了尽早投降的心思。
其时,曹氏和司马氏之间的矛盾冲突,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曹魏几乎被分成了两个王国,互相攻伐。曹睿这边有许蒙的儿子许章和许庆,司马懿那边有霍让和李尚等人,都在极力撺掇着把冲突往大了搞。最关键的,是曹睿和司马懿都互相视对手为死敌。
曹睿仇视司马懿,理由非常充分。正是有司马氏的存在,才让下面的大族拉帮结派,共同对抗朝廷,让朝廷的政令难以贯彻下去。只有打掉司马氏,才能更好的震慑诸大族,伸张君权。
司马懿仇视曹睿,则完全是因为司马懿在短短的时间内,失去了大量的外部支持。如果说失去了关中军事指挥权只是个引子,后续墨门的离开对司马懿造成了重创的话,那身边的大族三三俩俩的离开,则是对司马懿釜底抽薪般的打击。
这最为关键的一击,是李尚一手策划并付诸行动的。李尚作为墨氏重返中原选择的趟路前锋,手上权力极大。李尚利用墨氏的力量,不但成立了触角分步极广的地下组织,还与北方各大家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往来关系。
通过李尚的巧妙运作,再加上夏吟坊近几年实力的跳跃式飞涨,那些大族转换阵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失去地方大族的支持,司马氏就失去问鼎皇权的基础,即使手上的财力、军力再大再强,也只是空中楼阁,经受不起风吹雨打,一点有什么挫折,还容易形成一溃到底之局。
年迈的司马懿虽然精力不支,但对此还是有清醒认识的。司马懿原来的应对,是一旦中原争衡不成,就远赴塞外,为司马一族争取另一处生存的空间。但这计划却遭到族中多数人的反对,包括司马懿的两个优秀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
移居塞外,说的简单,不说水土不服,塞外那些野蛮人就是好对付的?再说,塞外也不是世外净土,黄顺统一中原后,用后脚跟想想都知道,下一步肯定是进军塞外,为中原拓展外围保障空间。到那时,难道还要再要移居躲避?
识时务者为俊杰,都到这个时候了,还不如放下架子,老老实实向黄顺投降就算了。
可是,司马师和司马昭等辈能放得下,司马懿却放不下。黄顺是司马懿几乎从一开始就在戒备防范的敌人,可谓一生之敌。结果不但没有防范住,反而处处后人一着,直到现在这步境地。这让在其他方面从未遭受挫折的司马懿,明显感觉下不来台。
既然司马懿迟迟抹不过面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就暗地里商量,不能再等了。四路大军进去关中已成定局,留给司马氏的时间不多了,再不赶紧归降,到时候恐怕就是真要落的个城破族灭的下场了。
让曹氏和司马氏归降的想法如此强烈的一个支柱式理由,就是黄顺对待归降的大族豪门,向来很是礼遇。江东孙氏和蜀汉刘氏,都是最明显的例子。既然孙氏和刘氏能够在黄顺那里得到善终,他们相信,他们自然也能。尤其是黄顺的长老院,更让他们看到了善终的可能途径。
就这样,还在各方面紧锣密鼓准备战争时,曹氏和司马氏的求和使者一前一后来到了成都。黄顺一看,这出征关中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可曹氏和司马氏的求和,更不能拒绝。
于是,黄顺一拍脑门,做... -->>
黄顺还没有昏庸到攻取关中这么大事,交给一帮孩子去居中指挥。不过,诸葛锐的表现,还是引起了黄顺的注意:这孩子,平日里玩鸡逗狗、上房揭瓦,看上去无恶不作,不学无术,但为人处世,还是有一套自己的手段。锻炼锻炼,能够有所成长。
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根本不可能瞒过人去,事实上,黄顺也没准备瞒。曹睿和司马懿等人也不是睁眼瞎,当然看得出,这一战双方实力悬殊,根本没有胜算。再加上曹丕和曹植此时就在邺城,正在试图说服曹睿看清天下形势,为曹氏长远考虑,及时归降。这样,无论是曹睿还是司马懿,都有了尽早投降的心思。
其时,曹氏和司马氏之间的矛盾冲突,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曹魏几乎被分成了两个王国,互相攻伐。曹睿这边有许蒙的儿子许章和许庆,司马懿那边有霍让和李尚等人,都在极力撺掇着把冲突往大了搞。最关键的,是曹睿和司马懿都互相视对手为死敌。
曹睿仇视司马懿,理由非常充分。正是有司马氏的存在,才让下面的大族拉帮结派,共同对抗朝廷,让朝廷的政令难以贯彻下去。只有打掉司马氏,才能更好的震慑诸大族,伸张君权。
司马懿仇视曹睿,则完全是因为司马懿在短短的时间内,失去了大量的外部支持。如果说失去了关中军事指挥权只是个引子,后续墨门的离开对司马懿造成了重创的话,那身边的大族三三俩俩的离开,则是对司马懿釜底抽薪般的打击。
这最为关键的一击,是李尚一手策划并付诸行动的。李尚作为墨氏重返中原选择的趟路前锋,手上权力极大。李尚利用墨氏的力量,不但成立了触角分步极广的地下组织,还与北方各大家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往来关系。
通过李尚的巧妙运作,再加上夏吟坊近几年实力的跳跃式飞涨,那些大族转换阵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失去地方大族的支持,司马氏就失去问鼎皇权的基础,即使手上的财力、军力再大再强,也只是空中楼阁,经受不起风吹雨打,一点有什么挫折,还容易形成一溃到底之局。
年迈的司马懿虽然精力不支,但对此还是有清醒认识的。司马懿原来的应对,是一旦中原争衡不成,就远赴塞外,为司马一族争取另一处生存的空间。但这计划却遭到族中多数人的反对,包括司马懿的两个优秀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
移居塞外,说的简单,不说水土不服,塞外那些野蛮人就是好对付的?再说,塞外也不是世外净土,黄顺统一中原后,用后脚跟想想都知道,下一步肯定是进军塞外,为中原拓展外围保障空间。到那时,难道还要再要移居躲避?
识时务者为俊杰,都到这个时候了,还不如放下架子,老老实实向黄顺投降就算了。
可是,司马师和司马昭等辈能放得下,司马懿却放不下。黄顺是司马懿几乎从一开始就在戒备防范的敌人,可谓一生之敌。结果不但没有防范住,反而处处后人一着,直到现在这步境地。这让在其他方面从未遭受挫折的司马懿,明显感觉下不来台。
既然司马懿迟迟抹不过面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就暗地里商量,不能再等了。四路大军进去关中已成定局,留给司马氏的时间不多了,再不赶紧归降,到时候恐怕就是真要落的个城破族灭的下场了。
让曹氏和司马氏归降的想法如此强烈的一个支柱式理由,就是黄顺对待归降的大族豪门,向来很是礼遇。江东孙氏和蜀汉刘氏,都是最明显的例子。既然孙氏和刘氏能够在黄顺那里得到善终,他们相信,他们自然也能。尤其是黄顺的长老院,更让他们看到了善终的可能途径。
就这样,还在各方面紧锣密鼓准备战争时,曹氏和司马氏的求和使者一前一后来到了成都。黄顺一看,这出征关中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可曹氏和司马氏的求和,更不能拒绝。
于是,黄顺一拍脑门,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