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意外上 (1/2)
九零文学 www.90wx.cc,大宋帝国征服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政和六年十二月初一,庚申。
升龙府。
唐时的安南都护府驻地、现今的交趾王都。这座矗立于富良江畔的南天都会,自唐武德四年西元621年立城以来,历经多方之手,名号改换不定。从始建时的紫城,到唐末的罗城,又在五代南汉守将吴昌岌自立后改名为大罗。
直至李朝太祖李公蕴代越黎朝立国,以大罗宅天地区域之中,得龙盘虎踞之势,遂将交趾王都由华闾迁至此处。迁都之始,李公蕴率众宿于城下江边,有黄龙现于御舟注1,以其祥瑞,故改大罗为升龙府,迄今已有一百零七年。
自李朝在此建都,百年以来,历经太祖公蕴、太宗佛玛、圣宗日尊三朝,国势蒸蒸日上,南攻占城、西压真腊,北拒大宋,乃是南天第一强国。尤其是在日后庙号仁宗注2的李乾德即位,击退了北朝名将郭逵、赵所率领的三十万大军之后,终于与宋国定下和约。升龙府自此不被战火,已达四十年之久。
不过这半个月来,升龙府四周又重新响起了军号战鼓之声。一支支军队从外州受命赶来,一座座军营在城外拔地而起。千里江山厉兵秣马,数万大军枕戈待旦。
“大战将起啊!”看着两队额头上刺着天子兵三个字的玉阶军步履匆匆的在前面交汇而过,内常侍注3牟俞都坐在凉轿之上,忍不住摇头叹道。
他刚刚探视过城外的诸军军营。除了沿边各州寨,交趾辖下诸州府寨洞的兵马都已陆续赶到。五万大军、八百战象,已是交趾在保证北方防线的安全下,所能调集的最大兵力。而牟俞都的任务,就是代表李乾德对这些兵马进行点验和犒赏。
载着牟常侍地凉轿在宫城前停了下来。牟俞都下了轿,直趋侧门。向监门官出示了自己的金鱼符----交趾官吏本无鱼符,但自从向大宋进贡白象之后,看到大宋官吏都配有鱼符为信。便有样学样,也颁下了鱼符鱼袋,不过为了维护自尊心,交趾官员所佩戴的鱼符都比大宋地要大上数倍,配在腰间如同挎了个包裹----牟俞都乃朝中重臣,监门官当然熟识,随便把鱼符看了两眼。便躬身放其入宫。
入宫之后,牟俞都在一个早已在宫门内守候半日的宦官引领下,绕过紫宸殿,前往交趾君臣日常议事的守光殿。在殿外通传了姓名。等殿中传来回应,他低头趋步入殿,依礼赞拜:“臣,牟俞都顿首再拜。今奉旨犒赏诸军已毕,特来缴旨!”
行礼毕,他直起腰,却依然俯首低头。眼皮下垂,只用眼角余光一扫殿中左右。守光殿中,以辅国太傅李崇福、内武卫黎伯玉为首等交趾国文武重臣。都在一旁侍立。
“牟卿免礼平身。”
牟俞都再拜谢过。方起身抬头。正前方。一个须眉花白地老家伙上着黄衫、下穿紫裙。盘膝高坐在一张软塌上。此人看起来老态毕露。说话也有气无力。但双眼中偶尔透出地精芒却犀利如刀。正是享国四十载地交趾国主----自号明王地李乾德。
李乾德这个李朝仁宗与大宋地仁宗有些相像。一是在位时间甚长。都在四十年以上。第二。就是他们都没有儿子。赵祯认了命。最后收养了一个。但李乾德到现在为止。却依然在努力。就在去年。已近六旬地他一口气又纳了三个皇后----交趾嫔妃皆称皇后----和三十六个宫人。日夜操劳。但一年过来。却仍是屁都没出一个。不过李乾德虽是子嗣艰难。但文治武功。在交趾历代诸王中却算得上是出色。
他年事已高。又困于房事。精力早已不及。饶是如此。今日却仍是强打精神。一直等着牟俞都地回报。待其起身。李乾德问道:“牟卿。城外诸军如何?”
牟俞都躬身答道:“臣奉旨犒赏城外诸营。将校士卒无不叩谢天恩。高呼万岁!五万将士。兵甲俱全。八百战象。驯服听命。各营众将也愿为王前趋。皆曰只待圣旨一下。便去征伐占城。”
听得回报。李乾德面现喜色。赞道:“牟卿办事确是稳妥!甚好。甚好!”这时一人闪出班来,众人看去,正是执掌枢密的金吾太尉、内武卫黎伯玉。他躬身奏到:“陛下御宇四十余年,声威达于四海,王命到处,无人敢稍加拖延。敕令发出不及一月,五万大军就已齐至王京。军心如此,正是出兵之机。大王士气可用啊!”得黎伯玉领头,其余大臣齐声附和:“大王,士气可用啊!”唯有文臣之首的辅国太傅李崇福挺立不动,他前日出巡北方的苏、茂二州,没能参加早前廷议,直到见了李乾德召集诸军的敕令,才知道征伐占城一事。他急着往回赶。但到了升龙府,却早已迟了一步。不过,虽然没能阻止李乾德召兵,但发兵之事,他是一定要阻止的。
待诸臣回班,李崇福上前奏道:“大王,军国重事岂是儿戏,怎能因猜测妄起刀兵。占城一向恭顺,仅是近年因细故起了龃龉,当厚加赉赏,安抚其心,化解旧怨。如此,天下幸甚,万民幸甚。”
黎伯玉立刻反驳:“太傅此言谬矣... -->>
政和六年十二月初一,庚申。
升龙府。
唐时的安南都护府驻地、现今的交趾王都。这座矗立于富良江畔的南天都会,自唐武德四年西元621年立城以来,历经多方之手,名号改换不定。从始建时的紫城,到唐末的罗城,又在五代南汉守将吴昌岌自立后改名为大罗。
直至李朝太祖李公蕴代越黎朝立国,以大罗宅天地区域之中,得龙盘虎踞之势,遂将交趾王都由华闾迁至此处。迁都之始,李公蕴率众宿于城下江边,有黄龙现于御舟注1,以其祥瑞,故改大罗为升龙府,迄今已有一百零七年。
自李朝在此建都,百年以来,历经太祖公蕴、太宗佛玛、圣宗日尊三朝,国势蒸蒸日上,南攻占城、西压真腊,北拒大宋,乃是南天第一强国。尤其是在日后庙号仁宗注2的李乾德即位,击退了北朝名将郭逵、赵所率领的三十万大军之后,终于与宋国定下和约。升龙府自此不被战火,已达四十年之久。
不过这半个月来,升龙府四周又重新响起了军号战鼓之声。一支支军队从外州受命赶来,一座座军营在城外拔地而起。千里江山厉兵秣马,数万大军枕戈待旦。
“大战将起啊!”看着两队额头上刺着天子兵三个字的玉阶军步履匆匆的在前面交汇而过,内常侍注3牟俞都坐在凉轿之上,忍不住摇头叹道。
他刚刚探视过城外的诸军军营。除了沿边各州寨,交趾辖下诸州府寨洞的兵马都已陆续赶到。五万大军、八百战象,已是交趾在保证北方防线的安全下,所能调集的最大兵力。而牟俞都的任务,就是代表李乾德对这些兵马进行点验和犒赏。
载着牟常侍地凉轿在宫城前停了下来。牟俞都下了轿,直趋侧门。向监门官出示了自己的金鱼符----交趾官吏本无鱼符,但自从向大宋进贡白象之后,看到大宋官吏都配有鱼符为信。便有样学样,也颁下了鱼符鱼袋,不过为了维护自尊心,交趾官员所佩戴的鱼符都比大宋地要大上数倍,配在腰间如同挎了个包裹----牟俞都乃朝中重臣,监门官当然熟识,随便把鱼符看了两眼。便躬身放其入宫。
入宫之后,牟俞都在一个早已在宫门内守候半日的宦官引领下,绕过紫宸殿,前往交趾君臣日常议事的守光殿。在殿外通传了姓名。等殿中传来回应,他低头趋步入殿,依礼赞拜:“臣,牟俞都顿首再拜。今奉旨犒赏诸军已毕,特来缴旨!”
行礼毕,他直起腰,却依然俯首低头。眼皮下垂,只用眼角余光一扫殿中左右。守光殿中,以辅国太傅李崇福、内武卫黎伯玉为首等交趾国文武重臣。都在一旁侍立。
“牟卿免礼平身。”
牟俞都再拜谢过。方起身抬头。正前方。一个须眉花白地老家伙上着黄衫、下穿紫裙。盘膝高坐在一张软塌上。此人看起来老态毕露。说话也有气无力。但双眼中偶尔透出地精芒却犀利如刀。正是享国四十载地交趾国主----自号明王地李乾德。
李乾德这个李朝仁宗与大宋地仁宗有些相像。一是在位时间甚长。都在四十年以上。第二。就是他们都没有儿子。赵祯认了命。最后收养了一个。但李乾德到现在为止。却依然在努力。就在去年。已近六旬地他一口气又纳了三个皇后----交趾嫔妃皆称皇后----和三十六个宫人。日夜操劳。但一年过来。却仍是屁都没出一个。不过李乾德虽是子嗣艰难。但文治武功。在交趾历代诸王中却算得上是出色。
他年事已高。又困于房事。精力早已不及。饶是如此。今日却仍是强打精神。一直等着牟俞都地回报。待其起身。李乾德问道:“牟卿。城外诸军如何?”
牟俞都躬身答道:“臣奉旨犒赏城外诸营。将校士卒无不叩谢天恩。高呼万岁!五万将士。兵甲俱全。八百战象。驯服听命。各营众将也愿为王前趋。皆曰只待圣旨一下。便去征伐占城。”
听得回报。李乾德面现喜色。赞道:“牟卿办事确是稳妥!甚好。甚好!”这时一人闪出班来,众人看去,正是执掌枢密的金吾太尉、内武卫黎伯玉。他躬身奏到:“陛下御宇四十余年,声威达于四海,王命到处,无人敢稍加拖延。敕令发出不及一月,五万大军就已齐至王京。军心如此,正是出兵之机。大王士气可用啊!”得黎伯玉领头,其余大臣齐声附和:“大王,士气可用啊!”唯有文臣之首的辅国太傅李崇福挺立不动,他前日出巡北方的苏、茂二州,没能参加早前廷议,直到见了李乾德召集诸军的敕令,才知道征伐占城一事。他急着往回赶。但到了升龙府,却早已迟了一步。不过,虽然没能阻止李乾德召兵,但发兵之事,他是一定要阻止的。
待诸臣回班,李崇福上前奏道:“大王,军国重事岂是儿戏,怎能因猜测妄起刀兵。占城一向恭顺,仅是近年因细故起了龃龉,当厚加赉赏,安抚其心,化解旧怨。如此,天下幸甚,万民幸甚。”
黎伯玉立刻反驳:“太傅此言谬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