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碧天如水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和第三部分的创作过程中,她也感觉需要不时的休息一下身体。
从露台,她可以望出去很远很远,甚至能在风烟中,隐约望见按城市中鳞次栉比的建筑。尤其是夜晚,城市中是没有夜晚的,而她所处的城郊则昼夜分明,这时她可以看见那如童话城堡般的闪亮灯火。她可以回忆起,她在那所豪华的住宅中度过的快乐时光,她身着华丽的晚礼服,典雅而高贵,美的象克里奥帕特拉,而又纯洁的象帕涅罗帕。骑士们和诗人们在她那富丽堂皇的客厅中谈笑风声,那是多么迷人的晚上呢?!她可以选定任何一个时代。是的,如果她说:先生们,明天来这儿吧,让我们回到中唐吧,于是第二天她的高雅的客人们便会让她回到大历十才子的风雅之中,与她在举觞中吟唱“古调虽自爱”如果她说,我还是向往那古城风韵,我还是喜欢“自然的宠儿”于是第二天晚上那儿会变成文艺复兴的殿宇,阿尔贝蒂如约而至。
是的,那是些多么值得回忆的往日时光呵!她的那班友人都是她精心挑选的人儿,他们都有高雅的灵魂修美的相貌。她有广泛的兴趣,她喜爱那种生趣盎然的生活,但是,而今的她舍弃了那昔日的一切,一切的一切,舍弃只为了她的梦想。但即使回忆也是很美的。那个时候,她甚至,甚至还曾爱过那么一次。那时候,她还很年轻,很年轻。其实那时候她十九岁,按时间来讲不过是区区十七年之前。但此刻她站在露台上回忆,却感到遥远和迷茫,迷茫的象个梦。
她爱上了一个科学家,她们城市中几乎所有的动力设施,都是这个科学家参与设计的。客观的讲,他是个平常人,普通的平常人,但在她眼中,他风度翩翩而又放荡不羁,他温文尔雅而又持才傲物,总之,他那种双重性格深深吸引着她。有一句相当古老的民谚:恋爱中的人,一半是疯子,一半是傻子。她既疯又傻,她爱上的,也许只是爱情。在遇到他之前,她报着一种先入为主的偏见和对音乐自我牺牲式的执着,对爱情从来不屑一顾。但是,那十九岁的年华中,她毕竟遭遇了他。为了取悦他,她去学习烹饪,就是那种原始的方式,因为他欣赏比较古典的女人,她现在之所以会一点点烹饪的方法就是那时学会的。她关心他的一切,为了他可以放弃小型的音乐会和创作时间,她甚至有段时间,打定主意作家庭主妇,象几个世纪前的女人一样,守着一个她爱的并且爱她的人,在小小的屋檐下度过长长的一生,如果他要浪迹天涯,她也追随他四海为家。她读过那么多书啊,有什么样的爱情她没竟见过呢?但她事到临头,还是不知所措了。
事实上,在她很幼小的时候——那时她已学会冷静而成熟的思考生命的意义——她就已经为自己的道路做了全景式的规划。她不允许任何人、事、感情阻碍她在音乐中探索的脚步。她很残忍地首先把爱情从生活中剔除,尘世之爱在她卡困难来是荒唐而卑微的。除非,除非能全身心地投入爱情。从某种意义上讲,她对爱情看的太重了,重到早已没有了人间的气息和浮生的况味,重到要美到艺术的高度。对她来讲,她无法将一颗心劈成两半,爱情和音乐恰似鱼和熊掌,在她理智的时候,她知道不可兼得,她想都没想就放弃了爱情。但直到她十九岁上遇到这个人,她才开始觉醒。她甚至打定主意,为了他可以放弃除音乐外的一切。她和他生活在一起,为他料理家务,象一个女仆人一样劳碌,推掉所有的社交,她容忍他的缺点,宽容他的背叛,帮他弥补他的一切过失,她让自己从内心到言行,都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她把她当成身心依靠的家园。这是一个女子能给予一个男子的最大程度的爱了。她依然对世俗之爱不屑一顾,她认为她的爱是超越世俗的,事实上也是这样,她爱的天真而滑稽。她再不嘲笑那些在恋爱中痴情的人们了,因为她自己也正处于热恋。
而在众人眼中,他不过是个普通的技术职员,其貌不扬,品行也未见多么高尚。没人理解她何以为了他这样一个身份、地位、才学相差悬殊的人,这样奉献与牺牲。很多人甚至在她面前嘲弄他。她顶住了一切飞短流长,她的心中认为好女人一定要为她们心爱的男人作牺牲。十九岁的她,面对爱情,有着多么伟大与无知的奉献精神啊!甚至于,她要把痛苦变成一种可炫耀的美德。仿佛时刻在向人们说:瞧!看看我!我为爱情牺牲了什么!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爱情!她甚至时常幻想,哪天,他得了不治之症,她献上自己的生命去挽救他,或是,哪天,他们身处险境,她放弃机会,把生命留给了他。她的头脑中就是装着这些可笑的思想去爱他的,他在她眼中,已不再是他。他把她所有付出的都接受下来,不知道他是否想过要好好地爱护她。她却听凭幻想,在斗篷与剑中设计她的爱情。但事实是,一年之后,她终于离开了他。她可以忍受他所有的缺点和背叛,他的无能与无知。但她不能忍受他对音乐的蔑视。当她一发现有些端倪,立刻感到了失落,随之而来的是爱情的迅速消亡。她终于,把爱情献给了音乐,甚至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惜。
但这段悲剧式的、滑稽可笑的恋爱让她更成熟了。这个世界上有些感情,如不亲身经历,是永远无法体味的。她只是在应该遭遇爱情的年纪经历了一次不太适时宜的爱情而已。当她一年后重新恢复理智时,她感觉大梦初醒,此后她更加漠然与理智了,对于追求她的人们,也几近苛刻。她高高在上的俯看他们、俯看尘世,用一种悲悯而疼惜的眼神,去抚慰求之不得的人,却从不走近他们。她知道爱情在她的生命中是奢侈品,她不可能拥有纯然而美好的爱情了。一年的疯狂恋爱已经让她尝够了疏离音乐的苦楚。没有爱情,不过是某种意义上的遗憾,而没有音乐,则是生命的终结。
展开部和再现部的创作,她都是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完成的,她时而专心谱曲,时而去露台上回忆一下往日时光,隔着时光回首望那个年轻幼稚的自己,回想那些可笑可爱的爱情与痴迷。这儿环境很差,没有城市中那么整饬,但有种天然之美。她长久地倚在露台上凝望天空。她愈发爱上这里了。她幻想着就这样静静地走向生命的尽头,在身后留下一部伟大的乐曲。
好景不长。她既而陷入一片洪荒。那段时间她正在创作第二乐章。她试图让第二乐章静谧而柔美。她要表现人类的情感,爱、温情、悲伤,以及软弱、游移和痛楚。她要用一种古典史诗般悠长而富有张力的结构。古典的是健康而美丽的。第一乐章如男性般坚强有力,第二乐章要如女性般柔美温润。但她无法淋漓尽致的表达。她开始惊恐了,这种惊恐甚至比病情恶化更让她难以忍受。
有一天夜里,她发现自己几乎连一个音符都写不出来,她要绝望了。她翻出曾经谱就的曲子开始弹奏,但是既而发现她的双手是如此僵直和迟钝,甚至无法弹好一个简单的装饰音。她忽儿停下来,愕然地望着那双手:那双手秀丽苍白,十指纤纤,指甲上泛着苍白的光晕。她动了动手指,好象是生锈的门轴一样,那手上已然没有了一丝生命的痕迹,更不用说创作的欲望。同时,在她内心深处,也有一双严厉地眼睛在审视灵魂:你!你还能写出来了吗?她没有答案。
那时,她已经病的很重了,心痛的感觉每天都会袭来。她头脑中频频出先匕首的寒光,而心一次又一次地被刺伤。那种疼痛感伴随着虚无感,让她恐惧、战栗。她恨不得真的找一把匕首,然后深深地刺到心中去。某天,她真的找到了匕首,那是她的古老的厨房的一把长柄水果刀,刀锋很利,她握着它,望着它闪光的刃,望着那冷霜的光华。她举起刀子,最后一眼望向琴和乐谱,然后,深吸一口气。这时,又一阵疼痛向她袭来,刹时间她无法抵挡。她举刀子的手定格在空中,而手早已无力握刀,刀子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而她则在痛苦中忍受着病毒的折磨。她无法呼吸,无法思考,甚至无法看见、听见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她象一具行尸走肉一样,颓然的倒在地上。在她内心很深的地方,感到那越发深入的痛楚之感。很久很久以后,她才渐渐地清醒过来,她感到自己远离了尘世,在一处毫无生机的死寂的地方,而等待她的,则是永世的虚无。这种想法一旦涌进她的脑海,她便极度恐惧起来。她看不到一点光明,她的所有对生命的夙愿,都化作泡影,她三十多年的生命啊,她那厚重而阔大的终极关怀啊,一切都相当的虚无。
那段时间持续了很久。她几乎每天以泪洗面。泪水在巨大的悲痛中涟涟不断。她无法抑制泪水正如同她无法从痛苦中解脱。她走入了一个死胡同,又如同迷宫,却走不出来。她那俯看人世的悲悯眼睛,忽然间看见,原来她自己也是那平庸可悲的一个,在最荒芜的尘世间,痛苦的生存,没有任何值得慰藉的事物。她曾去重弹她的第一乐章,那种史诗般的气质多少给了她安慰,可当她忽儿想到,也许它们会变成一部未完成的交响曲,最终被岁月尘封,而她则如恒河中的一滴水,最终归于随波逐流的命运,一切都是虚无,这将多么另人无法忍受?!
有几天,她不敢踏足琴房,她只在书房里读书。书房中的书真多呃。但她无论读到哪本,都会流下眼泪。她读那些几个世纪甚至十几个世纪以前的人们的巨作,读马丁伊登、海上劳工她会哭出声音,为她无法完成的事业,读初恋、茶花女也会哭出声音,为她似有若无的爱情。读什么她都往自己的身上联想。她原本就是个感情细腻易于深思的女子,而现在愈发是这样了。同时,她明显地感到,生命的气息正一步步离她远去。
她出过一次门。其实从她在夏天走进这扇门之后,她甚至在屋里活动,都没有再接近过那通向外楼梯的门。但当她确信自己已经无法创作之后,她则想把自己释放出去。她用发抖的手,打开了那扇数月未曾开启的房门,门吱吱呀呀地被打开了,她看见那昏暗的、盘曲的楼梯。每一级都摇摇欲坠,整座楼的重量似乎都压在这一级一级脆弱的楼梯上。
她小心翼翼地迈出一步,身后的房门“嘭”地关上了,她吓了一跳。但她没有回头,在这个世界上,她再也无路可退。从很小,她就告别了童年的欢笑,青春时期又告别了爱情,而今在生命的迟暮又告别了亲人,她永远地放弃了许多许多尘世的欢娱和享乐,孑然一身地苦苦追寻,却前路阑珊。这种时候她更容易想到她曾永远放弃了一切,愁从中来,压抑的她无法呼吸。她把一生都献给了音乐。音乐象一位遥远而犹疑的爱人,甚至连送她一个微笑都那么吝啬,不赐给她,却任她在痛苦中憔悴。
她带着这样的思想,一步一步地拾级而下。每走一步,楼梯都会发出呜咽的声响,这座类似城堡的建筑,好象即将灰飞烟灭一般脆弱。她瞧见拐角处那隐藏着的几扇门,奇怪是否还有人类居住——城市里多好呵,那有人、有光明,而这儿,什么都没有,一切都是虚无,一切都如同灰烬。这时候,她听见“嘭嘭”的脚步声,随即瞧见一个身材壮茁的小伙子两步一级地跑上楼梯。她象一个公主般优雅地停住了——那是城市中人们的礼节,她不自知地又遵循了。男孩子瞧着她,显然愣住了。是啊,他不认识她了。她住在这里的时候,他还那么幼小,而现在他已经长大成人了。他侧身从她旁边走了,没有礼貌,却纯然的让人无法责怪。她想起他当年幼小时的模样,看着他打开一扇古旧而班驳的门,进去了,门又关上。他身上有种生命的气韵,有着尘世的痛苦和欢乐,有着平庸而健壮的生活,这一切都通过他的每一个动作展示出来,也许他不自知,也许所有见过他的人都未能窥透,她却看出来了。他也许一辈子都无法体悟到她看他这一眼所了悟的东西,但他却可以无知而快乐的生活着,并这样生活下去,度过他平凡而卑微的生命,拥有平凡的快乐和小小的悲伤。她不知为何抑制不住泪水。她继续下楼,走了很久很久才走到底层的大厅。她脚步沉重,是的,她无法拥有那年青人那样快乐的步伐,她背上背了全人类。她费力地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锈迹斑斑的沉重大门,就来到了外面的世界。
她吸了一口气,又哭了,她想自己还能吸几次空气呢?她不禁背出海的女儿中那段著名的文字:这是她能看见星星的最后一晚,这是她和他们共同呼吸空气的最后一晚,明天,她将化为海上的泡沫她没有揩眼泪,因为没必要,没人会看到她,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人。她发现那已是傍晚,她在暮色苍茫中,那黑色的,看不真切的土地上漫无目的的行走。这一带她很熟悉,但此刻她确实不知该去何方,想到这里,她又哭了。忽然间,病痛袭来,她感到深入心扉的冰凉的疼痛,她痛苦的闭上双眼,世界沉入黑暗,只有泪水依旧脉脉流出。她是没有停步的,她潜意识想走到世界的尽头,走到三十年前她出生的地方,然后,拿一把匕首,在她出生的第一秒,就把匕首刺入那婴儿的心脏!想到这儿,她又开始流泪。
等痛苦消逝时,她发现自己走到一片很阔大的丘陵地带,四周没有建筑了,城市的灯光也不能见一丝一毫,她居住的那幢城堡式的房子也看不见了,只有满是丘陵的大地和的天空,天地间她茕茕孑立。她随便拣了块地方坐下来,这里的泥土很湿润而且松软,仿佛人类未曾出现时,泥土就已经是这样了,她忽然冒出一个念头——土地,土地,也许是与时间抗衡的最好方式,这儿的土地那么古老厚重,又那么细腻悠远,她把手掌贴在土地上,感到一种很塌实很温存的感动。许久之后,她抬头茫然地望着天,天幕上色彩分呈,浅浅的紫色红色,如同一些盘曲错落的藤蔓,把整幅天空时松时紧地缠绕,天空的颜色也在瞬息间变换着,偶尔闪过一两颗星,月亮是没有的——她很多年没看见月亮了,她无法想象千百年前的孩子们怎么会望着月亮说“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她静静地坐着,直到那些在天幕中盘曲的藤蔓渐次消失,最终世界真的沉入暗夜,星光闪烁,她恢复了体力。她开始了一项计算,她要算一下她付出了多少。
大约每分钟她可以弹一百五十到一百八十个音符,她按最少一百五十个计算,那么每小时就是九千个音符,她从六岁学琴,二十岁前每天弹琴不下四个小时,她向空气中挥了挥手,就按四个小时计算,每天就是三万六千个音符,每年一千三百多万个音符。她又挥一挥手,把零头全部除去,十四年就是一亿四千万个!二十岁后每天至少六小时,而且这还是保守的估计,每天五万多个音,她为了方便计算按五万,这样就是三亿多个音符,加起来是四亿四千万!事实上,她弹的比这还要多。可即使这个数目,也让她战栗了。
接下来,她又开始计算她作曲的时间,二十岁以后每天她都锲而不舍的学习并练习作曲,常常工作到深夜,她向空中挥了挥手,仿佛慷慨大度的都一下挥掉了那苦读的艰辛。她每天学五小时,每年近两千小时,二十年是三万小时!而实际上,远不止这个数字。
这两项加起来,再算上饮食、睡眠和处理日常事物的时间,还有她的少少的社交,她的生命中已没有其他可以透支的时间了。她大为吃惊。她很小就知道自己为音乐付出了很多,但这时候才知道那个模糊的很多具体是多少!她象个虔诚的爱人,把自己全身心的交给音乐,然而她三十六岁,死前,却连一个音符都写不出来!她的泪抑制不住,她第一次感到宿命那不可抗拒的力量。她又开始心痛了。天地之间,她无所依傍,现在她无法飞升到天空中,也不能融入泥土,她孑然独立,迎风而泣。
天色渐渐明朗的时候,她才感到凉意,也是冷彻灵魂的凉意。她又抑制不住泪水了,因为她丢失的年华和这个难以追求的旋律。她坐着没动,但却高高地抬起头来,双眼不停地流泪,那些清澈的液体在她那曾经年轻秀丽的脸上放肆的爬行。这时,她忽然望见一颗流星,倏忽划破依旧黯淡的夜空。她刹那间全身震动一下,脸上那放肆的液体,也惊愕地凝住。她就那样,坐在地上,仰着头,眼神伸向无尽的夜空,这姿势相当滑稽可笑,但她庄严地许了愿,正因如此,这可笑的姿势里就含有某种苍凉的成分了。她很相信这古老的祈求仪式,她平生只有一个心愿,她把这个心愿完全托付给那飞速下坠的星辰。她少年时代曾读过一本孟德斯的小说丢失的星辰,她那相当多的浪漫思想成分的就是因天性而被文学典籍培养的。她坚信星辰会带来好运。可是不久,她又看见第二颗流星,莫可名状的,她又泄气了,她潜意识里忽然冒出一个想法——你,尘世间平凡而卑微的你,是注定要有悲剧的结局,你不可能升华,不可能成就伟大的作品,你最终的结果是化作“海上的泡沫”她被这个思想吓了一大跳,泪水又开始肆意奔流。同时,她拼命努力把这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想法扔出脑海。
和第三部分的创作过程中,她也感觉需要不时的休息一下身体。
从露台,她可以望出去很远很远,甚至能在风烟中,隐约望见按城市中鳞次栉比的建筑。尤其是夜晚,城市中是没有夜晚的,而她所处的城郊则昼夜分明,这时她可以看见那如童话城堡般的闪亮灯火。她可以回忆起,她在那所豪华的住宅中度过的快乐时光,她身着华丽的晚礼服,典雅而高贵,美的象克里奥帕特拉,而又纯洁的象帕涅罗帕。骑士们和诗人们在她那富丽堂皇的客厅中谈笑风声,那是多么迷人的晚上呢?!她可以选定任何一个时代。是的,如果她说:先生们,明天来这儿吧,让我们回到中唐吧,于是第二天她的高雅的客人们便会让她回到大历十才子的风雅之中,与她在举觞中吟唱“古调虽自爱”如果她说,我还是向往那古城风韵,我还是喜欢“自然的宠儿”于是第二天晚上那儿会变成文艺复兴的殿宇,阿尔贝蒂如约而至。
是的,那是些多么值得回忆的往日时光呵!她的那班友人都是她精心挑选的人儿,他们都有高雅的灵魂修美的相貌。她有广泛的兴趣,她喜爱那种生趣盎然的生活,但是,而今的她舍弃了那昔日的一切,一切的一切,舍弃只为了她的梦想。但即使回忆也是很美的。那个时候,她甚至,甚至还曾爱过那么一次。那时候,她还很年轻,很年轻。其实那时候她十九岁,按时间来讲不过是区区十七年之前。但此刻她站在露台上回忆,却感到遥远和迷茫,迷茫的象个梦。
她爱上了一个科学家,她们城市中几乎所有的动力设施,都是这个科学家参与设计的。客观的讲,他是个平常人,普通的平常人,但在她眼中,他风度翩翩而又放荡不羁,他温文尔雅而又持才傲物,总之,他那种双重性格深深吸引着她。有一句相当古老的民谚:恋爱中的人,一半是疯子,一半是傻子。她既疯又傻,她爱上的,也许只是爱情。在遇到他之前,她报着一种先入为主的偏见和对音乐自我牺牲式的执着,对爱情从来不屑一顾。但是,那十九岁的年华中,她毕竟遭遇了他。为了取悦他,她去学习烹饪,就是那种原始的方式,因为他欣赏比较古典的女人,她现在之所以会一点点烹饪的方法就是那时学会的。她关心他的一切,为了他可以放弃小型的音乐会和创作时间,她甚至有段时间,打定主意作家庭主妇,象几个世纪前的女人一样,守着一个她爱的并且爱她的人,在小小的屋檐下度过长长的一生,如果他要浪迹天涯,她也追随他四海为家。她读过那么多书啊,有什么样的爱情她没竟见过呢?但她事到临头,还是不知所措了。
事实上,在她很幼小的时候——那时她已学会冷静而成熟的思考生命的意义——她就已经为自己的道路做了全景式的规划。她不允许任何人、事、感情阻碍她在音乐中探索的脚步。她很残忍地首先把爱情从生活中剔除,尘世之爱在她卡困难来是荒唐而卑微的。除非,除非能全身心地投入爱情。从某种意义上讲,她对爱情看的太重了,重到早已没有了人间的气息和浮生的况味,重到要美到艺术的高度。对她来讲,她无法将一颗心劈成两半,爱情和音乐恰似鱼和熊掌,在她理智的时候,她知道不可兼得,她想都没想就放弃了爱情。但直到她十九岁上遇到这个人,她才开始觉醒。她甚至打定主意,为了他可以放弃除音乐外的一切。她和他生活在一起,为他料理家务,象一个女仆人一样劳碌,推掉所有的社交,她容忍他的缺点,宽容他的背叛,帮他弥补他的一切过失,她让自己从内心到言行,都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她把她当成身心依靠的家园。这是一个女子能给予一个男子的最大程度的爱了。她依然对世俗之爱不屑一顾,她认为她的爱是超越世俗的,事实上也是这样,她爱的天真而滑稽。她再不嘲笑那些在恋爱中痴情的人们了,因为她自己也正处于热恋。
而在众人眼中,他不过是个普通的技术职员,其貌不扬,品行也未见多么高尚。没人理解她何以为了他这样一个身份、地位、才学相差悬殊的人,这样奉献与牺牲。很多人甚至在她面前嘲弄他。她顶住了一切飞短流长,她的心中认为好女人一定要为她们心爱的男人作牺牲。十九岁的她,面对爱情,有着多么伟大与无知的奉献精神啊!甚至于,她要把痛苦变成一种可炫耀的美德。仿佛时刻在向人们说:瞧!看看我!我为爱情牺牲了什么!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爱情!她甚至时常幻想,哪天,他得了不治之症,她献上自己的生命去挽救他,或是,哪天,他们身处险境,她放弃机会,把生命留给了他。她的头脑中就是装着这些可笑的思想去爱他的,他在她眼中,已不再是他。他把她所有付出的都接受下来,不知道他是否想过要好好地爱护她。她却听凭幻想,在斗篷与剑中设计她的爱情。但事实是,一年之后,她终于离开了他。她可以忍受他所有的缺点和背叛,他的无能与无知。但她不能忍受他对音乐的蔑视。当她一发现有些端倪,立刻感到了失落,随之而来的是爱情的迅速消亡。她终于,把爱情献给了音乐,甚至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惜。
但这段悲剧式的、滑稽可笑的恋爱让她更成熟了。这个世界上有些感情,如不亲身经历,是永远无法体味的。她只是在应该遭遇爱情的年纪经历了一次不太适时宜的爱情而已。当她一年后重新恢复理智时,她感觉大梦初醒,此后她更加漠然与理智了,对于追求她的人们,也几近苛刻。她高高在上的俯看他们、俯看尘世,用一种悲悯而疼惜的眼神,去抚慰求之不得的人,却从不走近他们。她知道爱情在她的生命中是奢侈品,她不可能拥有纯然而美好的爱情了。一年的疯狂恋爱已经让她尝够了疏离音乐的苦楚。没有爱情,不过是某种意义上的遗憾,而没有音乐,则是生命的终结。
展开部和再现部的创作,她都是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完成的,她时而专心谱曲,时而去露台上回忆一下往日时光,隔着时光回首望那个年轻幼稚的自己,回想那些可笑可爱的爱情与痴迷。这儿环境很差,没有城市中那么整饬,但有种天然之美。她长久地倚在露台上凝望天空。她愈发爱上这里了。她幻想着就这样静静地走向生命的尽头,在身后留下一部伟大的乐曲。
好景不长。她既而陷入一片洪荒。那段时间她正在创作第二乐章。她试图让第二乐章静谧而柔美。她要表现人类的情感,爱、温情、悲伤,以及软弱、游移和痛楚。她要用一种古典史诗般悠长而富有张力的结构。古典的是健康而美丽的。第一乐章如男性般坚强有力,第二乐章要如女性般柔美温润。但她无法淋漓尽致的表达。她开始惊恐了,这种惊恐甚至比病情恶化更让她难以忍受。
有一天夜里,她发现自己几乎连一个音符都写不出来,她要绝望了。她翻出曾经谱就的曲子开始弹奏,但是既而发现她的双手是如此僵直和迟钝,甚至无法弹好一个简单的装饰音。她忽儿停下来,愕然地望着那双手:那双手秀丽苍白,十指纤纤,指甲上泛着苍白的光晕。她动了动手指,好象是生锈的门轴一样,那手上已然没有了一丝生命的痕迹,更不用说创作的欲望。同时,在她内心深处,也有一双严厉地眼睛在审视灵魂:你!你还能写出来了吗?她没有答案。
那时,她已经病的很重了,心痛的感觉每天都会袭来。她头脑中频频出先匕首的寒光,而心一次又一次地被刺伤。那种疼痛感伴随着虚无感,让她恐惧、战栗。她恨不得真的找一把匕首,然后深深地刺到心中去。某天,她真的找到了匕首,那是她的古老的厨房的一把长柄水果刀,刀锋很利,她握着它,望着它闪光的刃,望着那冷霜的光华。她举起刀子,最后一眼望向琴和乐谱,然后,深吸一口气。这时,又一阵疼痛向她袭来,刹时间她无法抵挡。她举刀子的手定格在空中,而手早已无力握刀,刀子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而她则在痛苦中忍受着病毒的折磨。她无法呼吸,无法思考,甚至无法看见、听见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她象一具行尸走肉一样,颓然的倒在地上。在她内心很深的地方,感到那越发深入的痛楚之感。很久很久以后,她才渐渐地清醒过来,她感到自己远离了尘世,在一处毫无生机的死寂的地方,而等待她的,则是永世的虚无。这种想法一旦涌进她的脑海,她便极度恐惧起来。她看不到一点光明,她的所有对生命的夙愿,都化作泡影,她三十多年的生命啊,她那厚重而阔大的终极关怀啊,一切都相当的虚无。
那段时间持续了很久。她几乎每天以泪洗面。泪水在巨大的悲痛中涟涟不断。她无法抑制泪水正如同她无法从痛苦中解脱。她走入了一个死胡同,又如同迷宫,却走不出来。她那俯看人世的悲悯眼睛,忽然间看见,原来她自己也是那平庸可悲的一个,在最荒芜的尘世间,痛苦的生存,没有任何值得慰藉的事物。她曾去重弹她的第一乐章,那种史诗般的气质多少给了她安慰,可当她忽儿想到,也许它们会变成一部未完成的交响曲,最终被岁月尘封,而她则如恒河中的一滴水,最终归于随波逐流的命运,一切都是虚无,这将多么另人无法忍受?!
有几天,她不敢踏足琴房,她只在书房里读书。书房中的书真多呃。但她无论读到哪本,都会流下眼泪。她读那些几个世纪甚至十几个世纪以前的人们的巨作,读马丁伊登、海上劳工她会哭出声音,为她无法完成的事业,读初恋、茶花女也会哭出声音,为她似有若无的爱情。读什么她都往自己的身上联想。她原本就是个感情细腻易于深思的女子,而现在愈发是这样了。同时,她明显地感到,生命的气息正一步步离她远去。
她出过一次门。其实从她在夏天走进这扇门之后,她甚至在屋里活动,都没有再接近过那通向外楼梯的门。但当她确信自己已经无法创作之后,她则想把自己释放出去。她用发抖的手,打开了那扇数月未曾开启的房门,门吱吱呀呀地被打开了,她看见那昏暗的、盘曲的楼梯。每一级都摇摇欲坠,整座楼的重量似乎都压在这一级一级脆弱的楼梯上。
她小心翼翼地迈出一步,身后的房门“嘭”地关上了,她吓了一跳。但她没有回头,在这个世界上,她再也无路可退。从很小,她就告别了童年的欢笑,青春时期又告别了爱情,而今在生命的迟暮又告别了亲人,她永远地放弃了许多许多尘世的欢娱和享乐,孑然一身地苦苦追寻,却前路阑珊。这种时候她更容易想到她曾永远放弃了一切,愁从中来,压抑的她无法呼吸。她把一生都献给了音乐。音乐象一位遥远而犹疑的爱人,甚至连送她一个微笑都那么吝啬,不赐给她,却任她在痛苦中憔悴。
她带着这样的思想,一步一步地拾级而下。每走一步,楼梯都会发出呜咽的声响,这座类似城堡的建筑,好象即将灰飞烟灭一般脆弱。她瞧见拐角处那隐藏着的几扇门,奇怪是否还有人类居住——城市里多好呵,那有人、有光明,而这儿,什么都没有,一切都是虚无,一切都如同灰烬。这时候,她听见“嘭嘭”的脚步声,随即瞧见一个身材壮茁的小伙子两步一级地跑上楼梯。她象一个公主般优雅地停住了——那是城市中人们的礼节,她不自知地又遵循了。男孩子瞧着她,显然愣住了。是啊,他不认识她了。她住在这里的时候,他还那么幼小,而现在他已经长大成人了。他侧身从她旁边走了,没有礼貌,却纯然的让人无法责怪。她想起他当年幼小时的模样,看着他打开一扇古旧而班驳的门,进去了,门又关上。他身上有种生命的气韵,有着尘世的痛苦和欢乐,有着平庸而健壮的生活,这一切都通过他的每一个动作展示出来,也许他不自知,也许所有见过他的人都未能窥透,她却看出来了。他也许一辈子都无法体悟到她看他这一眼所了悟的东西,但他却可以无知而快乐的生活着,并这样生活下去,度过他平凡而卑微的生命,拥有平凡的快乐和小小的悲伤。她不知为何抑制不住泪水。她继续下楼,走了很久很久才走到底层的大厅。她脚步沉重,是的,她无法拥有那年青人那样快乐的步伐,她背上背了全人类。她费力地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锈迹斑斑的沉重大门,就来到了外面的世界。
她吸了一口气,又哭了,她想自己还能吸几次空气呢?她不禁背出海的女儿中那段著名的文字:这是她能看见星星的最后一晚,这是她和他们共同呼吸空气的最后一晚,明天,她将化为海上的泡沫她没有揩眼泪,因为没必要,没人会看到她,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人。她发现那已是傍晚,她在暮色苍茫中,那黑色的,看不真切的土地上漫无目的的行走。这一带她很熟悉,但此刻她确实不知该去何方,想到这里,她又哭了。忽然间,病痛袭来,她感到深入心扉的冰凉的疼痛,她痛苦的闭上双眼,世界沉入黑暗,只有泪水依旧脉脉流出。她是没有停步的,她潜意识想走到世界的尽头,走到三十年前她出生的地方,然后,拿一把匕首,在她出生的第一秒,就把匕首刺入那婴儿的心脏!想到这儿,她又开始流泪。
等痛苦消逝时,她发现自己走到一片很阔大的丘陵地带,四周没有建筑了,城市的灯光也不能见一丝一毫,她居住的那幢城堡式的房子也看不见了,只有满是丘陵的大地和的天空,天地间她茕茕孑立。她随便拣了块地方坐下来,这里的泥土很湿润而且松软,仿佛人类未曾出现时,泥土就已经是这样了,她忽然冒出一个念头——土地,土地,也许是与时间抗衡的最好方式,这儿的土地那么古老厚重,又那么细腻悠远,她把手掌贴在土地上,感到一种很塌实很温存的感动。许久之后,她抬头茫然地望着天,天幕上色彩分呈,浅浅的紫色红色,如同一些盘曲错落的藤蔓,把整幅天空时松时紧地缠绕,天空的颜色也在瞬息间变换着,偶尔闪过一两颗星,月亮是没有的——她很多年没看见月亮了,她无法想象千百年前的孩子们怎么会望着月亮说“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她静静地坐着,直到那些在天幕中盘曲的藤蔓渐次消失,最终世界真的沉入暗夜,星光闪烁,她恢复了体力。她开始了一项计算,她要算一下她付出了多少。
大约每分钟她可以弹一百五十到一百八十个音符,她按最少一百五十个计算,那么每小时就是九千个音符,她从六岁学琴,二十岁前每天弹琴不下四个小时,她向空气中挥了挥手,就按四个小时计算,每天就是三万六千个音符,每年一千三百多万个音符。她又挥一挥手,把零头全部除去,十四年就是一亿四千万个!二十岁后每天至少六小时,而且这还是保守的估计,每天五万多个音,她为了方便计算按五万,这样就是三亿多个音符,加起来是四亿四千万!事实上,她弹的比这还要多。可即使这个数目,也让她战栗了。
接下来,她又开始计算她作曲的时间,二十岁以后每天她都锲而不舍的学习并练习作曲,常常工作到深夜,她向空中挥了挥手,仿佛慷慨大度的都一下挥掉了那苦读的艰辛。她每天学五小时,每年近两千小时,二十年是三万小时!而实际上,远不止这个数字。
这两项加起来,再算上饮食、睡眠和处理日常事物的时间,还有她的少少的社交,她的生命中已没有其他可以透支的时间了。她大为吃惊。她很小就知道自己为音乐付出了很多,但这时候才知道那个模糊的很多具体是多少!她象个虔诚的爱人,把自己全身心的交给音乐,然而她三十六岁,死前,却连一个音符都写不出来!她的泪抑制不住,她第一次感到宿命那不可抗拒的力量。她又开始心痛了。天地之间,她无所依傍,现在她无法飞升到天空中,也不能融入泥土,她孑然独立,迎风而泣。
天色渐渐明朗的时候,她才感到凉意,也是冷彻灵魂的凉意。她又抑制不住泪水了,因为她丢失的年华和这个难以追求的旋律。她坐着没动,但却高高地抬起头来,双眼不停地流泪,那些清澈的液体在她那曾经年轻秀丽的脸上放肆的爬行。这时,她忽然望见一颗流星,倏忽划破依旧黯淡的夜空。她刹那间全身震动一下,脸上那放肆的液体,也惊愕地凝住。她就那样,坐在地上,仰着头,眼神伸向无尽的夜空,这姿势相当滑稽可笑,但她庄严地许了愿,正因如此,这可笑的姿势里就含有某种苍凉的成分了。她很相信这古老的祈求仪式,她平生只有一个心愿,她把这个心愿完全托付给那飞速下坠的星辰。她少年时代曾读过一本孟德斯的小说丢失的星辰,她那相当多的浪漫思想成分的就是因天性而被文学典籍培养的。她坚信星辰会带来好运。可是不久,她又看见第二颗流星,莫可名状的,她又泄气了,她潜意识里忽然冒出一个想法——你,尘世间平凡而卑微的你,是注定要有悲剧的结局,你不可能升华,不可能成就伟大的作品,你最终的结果是化作“海上的泡沫”她被这个思想吓了一大跳,泪水又开始肆意奔流。同时,她拼命努力把这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想法扔出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