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大秦五百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鲍良仍然是一副不卑不亢态度,说道:“将军此言差矣,我本就是秦人,为大秦朝廷效力,洛阳也并非原韩国之地。只是被叛徒占据洛阳,才不得不为叛徒出力。”
他这么说,韩信还算认可,道:“此事我做不了主,会上报朝廷,由朝廷定夺。”
鲍良道:“在朝廷答复前,我愿协助将军,安定本县民心。”
韩信求之不得。
秦军进入县城后,对百姓秋毫无犯。
鲍良以县令的名义写了一份告示,然后由士兵抄很多份,张贴在县城许多地方。
告示上写着,这里原是大秦朝廷治下三川郡所辖,张良、赵歇造反,占据本县,大秦天子之军收复陕县,本县所有人恢复秦人身份。
告示又再说,秦军是仁义之师,大秦皇帝是英明之君,大秦朝廷体恤百姓,百姓们会比在叛贼治下时过得更好。
每份告示都盖了原本县衙的印章。
这是用秦篆所书写,尽管韩国已恢复原本的文字、度量衡,但时间不太长,识字的人大多还记得秦篆。
鲍良出面协助,对于安定民心起到了一定作用。
韩信把情况如实向咸阳报告。
————————
赵国,邯郸。
皇帝举行朝会,商议重要事项。
赵歇道:“暴秦数十万大军东进,欲灭韩国,我们必须救韩!该如何救?众卿有何意见?”
张耳道:“陛下,暴秦要再灭六国,一统天下。唇亡齿寒,我们必须全力救援,绝不能让嬴政灭六国的悲剧再次发生。臣认为,无论暴秦要灭哪一国,我们都必须要救。”
赵歇道:“丞相所言极是,天下纷争,都源于暴秦不安分。暴秦不除,天下不得安宁!”
假相贯高道:“臣觉得,应当由广武君领兵,火速南下救韩。”
赵国以李左车最善于统兵、练兵,颇有祖父李牧之风,在赵国人所共知。
李左车出列道:“陛下,臣愿领兵南下。不过,我们不能把全部主力全部派去救韩,要防止秦军北上攻赵。臣认为,出十五万兵最为妥当,齐国出兵不可能少于我军,再加上项羽有可能北上,十五万足也。项羽同样仇恨暴秦,暴秦派兵东出,项羽必定不会坐视不理。我们跟项羽有间隙,项羽出兵后,臣再视情况派人联络项羽,只要有需要,跟项羽联合亦无妨,共抗暴秦才是首要之举。”
赵歇道:“就依广武君之言,发兵十五万,南下救韩。”
陈馀道:“臣以为,若能出兵函谷关东边,断绝秦军粮道,勿须跟先秦军正面交锋,秦军粮草断绝,必会生乱,再跟韩信决战。”
李左车道:“韩信、王元都善于用兵,秦军必定会守住黄河防线,扼守渡口,不会给我们渡河机会,除非项羽肯出兵。若项羽出兵,有两种可能:第一,是派兵到韩国东边,让秦军无法从虎牢关攻新郑;第二,是直接挥兵函谷关,大军部署于函谷关东边地段,堵绝秦军粮道。秦军若要保护粮道,必须跟楚军野战,项羽最擅长野战,任凭暴秦有强弓硬弩,有善于统兵主将,也难以在野战中打败项羽。项羽善于统兵,应当能看出这点,很有可能会是出兵函谷关。”
张敖道:“广武君言之有理,无论项羽出兵何处,我们都必须先全力救韩。”
李左车再道:“秦军要灭韩,必会阻挡我军从上党南下。除非借=道魏国,从魏地渡黄河到新郑,还需派人跟魏王交涉。”
赵歇决定,派蒯彻前去见魏王豹。
在两个月前,赵国就接到了张良派人来的报告,韩国大量征召男丁从军。
这意味着秦国要对外用兵,赵国也行动起来,征召二十万人从军。
目前,赵国共有兵力三十余万。
三天后,十五万大军集结完毕,向西南方向进军,计划在进入上党后,如果魏国同意借道,再折向东,从魏地抵达新郑北面的黄河,渡河南下新郑。
当然,虎牢关太重要了,在张良的人到赵国通知时,李左车就让那样转告张良,第一要守住的是虎牢关,其次是洛阳。
————————
齐国,皇宫,大殿。
这里举行朝会。
那高高在上的刘邦,显得有些苍老,他已五十八岁了,近年来,自感精力不如从前了。
萧何年龄跟刘邦差不多,同样如此。
萧何能把齐国治理得很好,刘邦是很放心的。
刘邦和萧何君臣两人,都希望安享晚年时光。
可偏偏暴秦不安分,野心极大,老是妄想吞并其他国家。
两人不得不为此操心。
刘邦让所有臣子们,在家中床底下,都要藏着“嬴子婴”人偶,每晚就寝前,都要诅咒、针刺人偶。
刘邦长话短说,直接道:“暴秦要灭韩,我们必须要救。朕决定,发兵二十万救韩,由曹参将军统兵南下。”
曹参道:“这次,是在盟国之地作战,我们不会再失败了,暴秦虽有连弩、震天雷,只要应对得当,不至于对战局影响太大。”
刘邦给予曹参兵符,嘱咐他多加小心,祝他旗开得胜。
散朝后,刘邦回到后宫见戚姬。
此时的戚姬,怀中抱着婴儿,这是前不久生下的皇子,刘邦取名为“刘如意”,诞下子嗣后,戚姬和刘邦的小日子过得更好。
戚姬道:“陛下,如此快就讨论完国事了?”
刘邦道:“哎!暴秦不安分,真让我心烦,已让曹参率军救援,该怎么打曹参自主决定。”
戚姬道:“陛下年事已高,得保重身子,不可太心烦。太医就快到了,再给陛下把把脉。”
小片刻后,门外内侍道:“陛下,公孙太医到。”
太医进入,他名叫公孙光,年纪跟刘邦相若,齐国人,医术精湛,被刘邦任命为太医令。
“臣拜见陛下!拜见戚夫人!”
公孙光恭敬行礼。
戚姬道:“公孙太医,给陛下把把脉,好好检查陛下身子。”
公孙光坐在刘邦旁边,伸手给刘邦把脉,又再问及一些情况。
在三年前,刘邦任命公孙光为太医令。
自从得到了戚姬后,刘邦获得前所未有的快乐,让公孙光给出方法,如何才能长寿。
公孙光给出的建议,是要清心寡欲,少烦恼,少近女色,要适当活动身子,注意饮食,他又开了一些调理身子的药。
自从那以后,除了戚姬外,刘邦不再近其她女儿,除了暴秦外,没有什么事能再让他烦恼。
把脉后,公孙光道:“陛下身子尚可,听闻秦国攻韩,陛下可为此事烦恼?”
戚姬道:“能让陛下烦恼的,也就只有这事了。”
公孙光道:“陛下,一切事情,尽力即可,结果如何,顺其自然。只要陛下能按臣建议,注意身子,定能长寿。”
刘邦问道:“朕能不能像廉颇那样,活到七十余岁?”
公孙光道:“陛下,臣不敢断言。”
待公孙光离开后,刘邦愤愤道:“就是暴秦、就是嬴子婴,让朕心烦。”
戚姬关心道:“陛下勿须为此过于心烦,已让曹参将军率军救援,陛下心烦也于事无补。像太医所说,陛下尽力即可,结果如何,顺其自然。”
“呜哇…呜哇…”
刘如意哭起来。
刘邦抱着儿子,暂时忘却烦恼,他宠爱戚姬,爱屋及乌,特别喜欢这个儿子。
宫门外,有个年轻男子在此等待着,他是公孙光刚收的徒弟,名叫淳于意。
师父出来后,淳于意低声问道:“师父,陛下情况如何?”
公孙光低声答道:“陛下身子尚好,若没有暴秦一事让他烦恼,还能过得更好。”
淳于意道:“萧丞相为国事操劳,身子骨应当没陛下好。”
公孙光道:“未必,萧丞相虽然操劳,但他乐于去做这些事,能打理好齐国,让他快乐。他按照为师建议,他辅佐陛下,尽力即可,顺其自然。萧丞相身子调理得不错,只是跟陛下一样,同样因暴秦而心烦。”
——————————
从韩国西边到咸阳,道路顺畅,前方战报能很快传递回咸阳。
二月上旬,朝会。
这里不仅有原本的三公九卿,训导部的曾陶也参加朝会。
在刚开始时,曾陶秩俸五百石,后来让降兵归服,立下功绩,秩俸升为六百石。
首先,由邹离宣读战报。
“攻韩首战,杀敌13519人,俘获敌兵14660人,杀敌将白崇,我军战死1895人;收复陕县之战,杀敌3511人,俘获敌兵5426人,我军战死928人。”
“目前,我军即将拿下渑池。”
宣读完毕后,子婴道:“我军进攻顺利,灭韩指日可待。”
每收复一个县,都要迅速任命县令,对该县有效管治。
陈平道:“陕县原县令鲍良,主动归顺。臣认为,可暂时让他继续任陕县县令,安定民心,若把陕县治理得好,再行任用。”
子婴点头同意了。
曾陶出列道:“陛下,臣愿带训导部官吏,到收复地开展工作,尽快教化百姓。”
子婴点头道:“没错。始皇帝灭六国,一统天下,但六国人心未服。以后大秦军队收复之地,由训导部教化百姓,让各地百姓归服于大秦。”
曾陶再道:“陛下,目前已有两万降兵,可让训导部教化降兵,让降兵归服。”
陈平出列道:“暂时勿须教化降兵。等秦军灭韩,收复三川郡、颍川郡,把降兵放回家后,自然是大秦子民。除非是来援的楚军、齐军、赵军,被俘后才需要教化。”
曾陶一听,的确是这样,向陈平道:“丞相言之有理,是下官所虑不周。”
钟平迟疑了一会,出列道:“陛下,始皇帝一统天下,却无法让人心统一,臣认为主要有两点。第一,是采用郡县制,若采用分封制,各封王镇守各处,不会短时间内让天下造反;第二,是大秦过于依赖法家,管治天下过于重用秦律,臣认为,诸子百家,皆有可取之处。”
上次书房密议,皇帝说不会再有分封制,他忍住没有说出来。
子婴认同钟平所说的第二条,不认同第一条。
作为皇帝,要允许臣子说出不同意见,让臣子们充分发言、充分讨论,到后面时,皇帝才表态。
邹离道:“陛下,臣赞同有限度的分封制。何为有限度?仍然是车同文、书同轨、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在各封王的封地内仍然如此。”
于真出列道:“陛下,事实已证明,采用郡县制,无法让大秦长治久安。左丞相所说第二点,臣反对,人性本恶,必须用严刑峻法管治百姓。”
咸阳令韩生道:“陛下,臣认为郡县制可行,重用法家没问题。问题出在始皇帝后期和二世皇帝时,徭役过重,百姓不堪重负。大秦一统天下后,只要能轻徭薄赋,让百姓安心耕种,天下不会反。”
赵衍道:“臣赞同咸阳令所言。还有那些六国余孽,不容小觑,臣认为,应当把六国余孽赶尽杀绝,以绝后患。六国余孽造反,乃是十恶不赦大罪,杀之名正言顺。”
卢德道:“臣赞同赵长史所言,若当初始皇帝杀尽六国余孽,斩草除根,就不会有后来之祸。始皇帝后期和二世皇帝时候,固然是徭役过重、百姓艰难,只需等到陛下继位后,及时改正国策上的失误,便能让天下重归安宁。”
目前九卿中,曾奎和苏术资历最老,在始皇帝统一天下后,就做到了九卿中的“丞”这个职位。
两人还清楚记得,当初始皇帝时对采用分封制还是郡县制,臣子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对于如何让天下归心,安抚天下读书人,始皇帝也为此努力过,却始终得不到天下士子们的认同,最后始皇帝忍无可忍,焚书坑术士。
眼前这个皇帝,在两人看来,比始皇帝更英明,或许能解决始皇帝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个问题一旦说开了,臣子们非常踊跃发言。
只有皇帝和丞相暂时不表态,在注意着每个人所说之言,了解他们的立场和态度。
过了许久,大殿终于安静下来。
大家都看向皇帝,等待着皇帝的表态和拍板。
参与发言的臣子们,都希望皇帝赞同自己的建议。
只听皇帝道:“攻韩之战才刚刚开始,现在决定分封制还是郡县制,为时过早。大秦军队所收复之地,必定会让当地百姓归心。朕组建训导部,就是为了教化百姓,要让全天下人心统一。”
陈平道:“训导部定不会辜负陛下期望。”
子婴道:“眼下要做的,是保障前线粮草物资多需,先打赢这场仗。”
目前,秦军东征部队粮草,存放于函谷关对面的大壁垒,派有八万兵马驻守,由广威将军辛韦统领,既是守卫壁垒、看管降兵,一旦发现有敌军来函谷关、企图截断粮道,会派兵出战,保卫粮道。
至于谁有可能来函谷关,韩信在跟部将们的会议中已经指出,项羽有可能会来。
函谷关还有数万兵马,可以遥相呼应。
陈平道:“陛下,大秦府库充盈,粮草无忧,若有敌军敢来截断粮道,我秦军必会狠狠打击。”
邹离道:“陛下,臣想入韩地,跟随韩信将军,若有需要,由臣出面劝降。”
居然想劝降敌将,有些人觉得不可思议。
在陈平看来,如果了解敌守将情况,对于能言善辩之人来说,并非完全不可能。
要是出面劝降,有一定危险性,对于项羽刘邦来说,不可能杀来使,对于某些在绝境下失去理智的武将来说,还真不好说。
子婴道:“邹卿家,我大秦天子之军,收复三川郡、颍川郡,把握很大,朕不忍邹卿家以身犯险。”
邹离道:“陛下曾说过,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胜利,才是上上之选,若能劝降敌将,这是上上之选。还望陛下恩准!... -->>
鲍良仍然是一副不卑不亢态度,说道:“将军此言差矣,我本就是秦人,为大秦朝廷效力,洛阳也并非原韩国之地。只是被叛徒占据洛阳,才不得不为叛徒出力。”
他这么说,韩信还算认可,道:“此事我做不了主,会上报朝廷,由朝廷定夺。”
鲍良道:“在朝廷答复前,我愿协助将军,安定本县民心。”
韩信求之不得。
秦军进入县城后,对百姓秋毫无犯。
鲍良以县令的名义写了一份告示,然后由士兵抄很多份,张贴在县城许多地方。
告示上写着,这里原是大秦朝廷治下三川郡所辖,张良、赵歇造反,占据本县,大秦天子之军收复陕县,本县所有人恢复秦人身份。
告示又再说,秦军是仁义之师,大秦皇帝是英明之君,大秦朝廷体恤百姓,百姓们会比在叛贼治下时过得更好。
每份告示都盖了原本县衙的印章。
这是用秦篆所书写,尽管韩国已恢复原本的文字、度量衡,但时间不太长,识字的人大多还记得秦篆。
鲍良出面协助,对于安定民心起到了一定作用。
韩信把情况如实向咸阳报告。
————————
赵国,邯郸。
皇帝举行朝会,商议重要事项。
赵歇道:“暴秦数十万大军东进,欲灭韩国,我们必须救韩!该如何救?众卿有何意见?”
张耳道:“陛下,暴秦要再灭六国,一统天下。唇亡齿寒,我们必须全力救援,绝不能让嬴政灭六国的悲剧再次发生。臣认为,无论暴秦要灭哪一国,我们都必须要救。”
赵歇道:“丞相所言极是,天下纷争,都源于暴秦不安分。暴秦不除,天下不得安宁!”
假相贯高道:“臣觉得,应当由广武君领兵,火速南下救韩。”
赵国以李左车最善于统兵、练兵,颇有祖父李牧之风,在赵国人所共知。
李左车出列道:“陛下,臣愿领兵南下。不过,我们不能把全部主力全部派去救韩,要防止秦军北上攻赵。臣认为,出十五万兵最为妥当,齐国出兵不可能少于我军,再加上项羽有可能北上,十五万足也。项羽同样仇恨暴秦,暴秦派兵东出,项羽必定不会坐视不理。我们跟项羽有间隙,项羽出兵后,臣再视情况派人联络项羽,只要有需要,跟项羽联合亦无妨,共抗暴秦才是首要之举。”
赵歇道:“就依广武君之言,发兵十五万,南下救韩。”
陈馀道:“臣以为,若能出兵函谷关东边,断绝秦军粮道,勿须跟先秦军正面交锋,秦军粮草断绝,必会生乱,再跟韩信决战。”
李左车道:“韩信、王元都善于用兵,秦军必定会守住黄河防线,扼守渡口,不会给我们渡河机会,除非项羽肯出兵。若项羽出兵,有两种可能:第一,是派兵到韩国东边,让秦军无法从虎牢关攻新郑;第二,是直接挥兵函谷关,大军部署于函谷关东边地段,堵绝秦军粮道。秦军若要保护粮道,必须跟楚军野战,项羽最擅长野战,任凭暴秦有强弓硬弩,有善于统兵主将,也难以在野战中打败项羽。项羽善于统兵,应当能看出这点,很有可能会是出兵函谷关。”
张敖道:“广武君言之有理,无论项羽出兵何处,我们都必须先全力救韩。”
李左车再道:“秦军要灭韩,必会阻挡我军从上党南下。除非借=道魏国,从魏地渡黄河到新郑,还需派人跟魏王交涉。”
赵歇决定,派蒯彻前去见魏王豹。
在两个月前,赵国就接到了张良派人来的报告,韩国大量征召男丁从军。
这意味着秦国要对外用兵,赵国也行动起来,征召二十万人从军。
目前,赵国共有兵力三十余万。
三天后,十五万大军集结完毕,向西南方向进军,计划在进入上党后,如果魏国同意借道,再折向东,从魏地抵达新郑北面的黄河,渡河南下新郑。
当然,虎牢关太重要了,在张良的人到赵国通知时,李左车就让那样转告张良,第一要守住的是虎牢关,其次是洛阳。
————————
齐国,皇宫,大殿。
这里举行朝会。
那高高在上的刘邦,显得有些苍老,他已五十八岁了,近年来,自感精力不如从前了。
萧何年龄跟刘邦差不多,同样如此。
萧何能把齐国治理得很好,刘邦是很放心的。
刘邦和萧何君臣两人,都希望安享晚年时光。
可偏偏暴秦不安分,野心极大,老是妄想吞并其他国家。
两人不得不为此操心。
刘邦让所有臣子们,在家中床底下,都要藏着“嬴子婴”人偶,每晚就寝前,都要诅咒、针刺人偶。
刘邦长话短说,直接道:“暴秦要灭韩,我们必须要救。朕决定,发兵二十万救韩,由曹参将军统兵南下。”
曹参道:“这次,是在盟国之地作战,我们不会再失败了,暴秦虽有连弩、震天雷,只要应对得当,不至于对战局影响太大。”
刘邦给予曹参兵符,嘱咐他多加小心,祝他旗开得胜。
散朝后,刘邦回到后宫见戚姬。
此时的戚姬,怀中抱着婴儿,这是前不久生下的皇子,刘邦取名为“刘如意”,诞下子嗣后,戚姬和刘邦的小日子过得更好。
戚姬道:“陛下,如此快就讨论完国事了?”
刘邦道:“哎!暴秦不安分,真让我心烦,已让曹参率军救援,该怎么打曹参自主决定。”
戚姬道:“陛下年事已高,得保重身子,不可太心烦。太医就快到了,再给陛下把把脉。”
小片刻后,门外内侍道:“陛下,公孙太医到。”
太医进入,他名叫公孙光,年纪跟刘邦相若,齐国人,医术精湛,被刘邦任命为太医令。
“臣拜见陛下!拜见戚夫人!”
公孙光恭敬行礼。
戚姬道:“公孙太医,给陛下把把脉,好好检查陛下身子。”
公孙光坐在刘邦旁边,伸手给刘邦把脉,又再问及一些情况。
在三年前,刘邦任命公孙光为太医令。
自从得到了戚姬后,刘邦获得前所未有的快乐,让公孙光给出方法,如何才能长寿。
公孙光给出的建议,是要清心寡欲,少烦恼,少近女色,要适当活动身子,注意饮食,他又开了一些调理身子的药。
自从那以后,除了戚姬外,刘邦不再近其她女儿,除了暴秦外,没有什么事能再让他烦恼。
把脉后,公孙光道:“陛下身子尚可,听闻秦国攻韩,陛下可为此事烦恼?”
戚姬道:“能让陛下烦恼的,也就只有这事了。”
公孙光道:“陛下,一切事情,尽力即可,结果如何,顺其自然。只要陛下能按臣建议,注意身子,定能长寿。”
刘邦问道:“朕能不能像廉颇那样,活到七十余岁?”
公孙光道:“陛下,臣不敢断言。”
待公孙光离开后,刘邦愤愤道:“就是暴秦、就是嬴子婴,让朕心烦。”
戚姬关心道:“陛下勿须为此过于心烦,已让曹参将军率军救援,陛下心烦也于事无补。像太医所说,陛下尽力即可,结果如何,顺其自然。”
“呜哇…呜哇…”
刘如意哭起来。
刘邦抱着儿子,暂时忘却烦恼,他宠爱戚姬,爱屋及乌,特别喜欢这个儿子。
宫门外,有个年轻男子在此等待着,他是公孙光刚收的徒弟,名叫淳于意。
师父出来后,淳于意低声问道:“师父,陛下情况如何?”
公孙光低声答道:“陛下身子尚好,若没有暴秦一事让他烦恼,还能过得更好。”
淳于意道:“萧丞相为国事操劳,身子骨应当没陛下好。”
公孙光道:“未必,萧丞相虽然操劳,但他乐于去做这些事,能打理好齐国,让他快乐。他按照为师建议,他辅佐陛下,尽力即可,顺其自然。萧丞相身子调理得不错,只是跟陛下一样,同样因暴秦而心烦。”
——————————
从韩国西边到咸阳,道路顺畅,前方战报能很快传递回咸阳。
二月上旬,朝会。
这里不仅有原本的三公九卿,训导部的曾陶也参加朝会。
在刚开始时,曾陶秩俸五百石,后来让降兵归服,立下功绩,秩俸升为六百石。
首先,由邹离宣读战报。
“攻韩首战,杀敌13519人,俘获敌兵14660人,杀敌将白崇,我军战死1895人;收复陕县之战,杀敌3511人,俘获敌兵5426人,我军战死928人。”
“目前,我军即将拿下渑池。”
宣读完毕后,子婴道:“我军进攻顺利,灭韩指日可待。”
每收复一个县,都要迅速任命县令,对该县有效管治。
陈平道:“陕县原县令鲍良,主动归顺。臣认为,可暂时让他继续任陕县县令,安定民心,若把陕县治理得好,再行任用。”
子婴点头同意了。
曾陶出列道:“陛下,臣愿带训导部官吏,到收复地开展工作,尽快教化百姓。”
子婴点头道:“没错。始皇帝灭六国,一统天下,但六国人心未服。以后大秦军队收复之地,由训导部教化百姓,让各地百姓归服于大秦。”
曾陶再道:“陛下,目前已有两万降兵,可让训导部教化降兵,让降兵归服。”
陈平出列道:“暂时勿须教化降兵。等秦军灭韩,收复三川郡、颍川郡,把降兵放回家后,自然是大秦子民。除非是来援的楚军、齐军、赵军,被俘后才需要教化。”
曾陶一听,的确是这样,向陈平道:“丞相言之有理,是下官所虑不周。”
钟平迟疑了一会,出列道:“陛下,始皇帝一统天下,却无法让人心统一,臣认为主要有两点。第一,是采用郡县制,若采用分封制,各封王镇守各处,不会短时间内让天下造反;第二,是大秦过于依赖法家,管治天下过于重用秦律,臣认为,诸子百家,皆有可取之处。”
上次书房密议,皇帝说不会再有分封制,他忍住没有说出来。
子婴认同钟平所说的第二条,不认同第一条。
作为皇帝,要允许臣子说出不同意见,让臣子们充分发言、充分讨论,到后面时,皇帝才表态。
邹离道:“陛下,臣赞同有限度的分封制。何为有限度?仍然是车同文、书同轨、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在各封王的封地内仍然如此。”
于真出列道:“陛下,事实已证明,采用郡县制,无法让大秦长治久安。左丞相所说第二点,臣反对,人性本恶,必须用严刑峻法管治百姓。”
咸阳令韩生道:“陛下,臣认为郡县制可行,重用法家没问题。问题出在始皇帝后期和二世皇帝时,徭役过重,百姓不堪重负。大秦一统天下后,只要能轻徭薄赋,让百姓安心耕种,天下不会反。”
赵衍道:“臣赞同咸阳令所言。还有那些六国余孽,不容小觑,臣认为,应当把六国余孽赶尽杀绝,以绝后患。六国余孽造反,乃是十恶不赦大罪,杀之名正言顺。”
卢德道:“臣赞同赵长史所言,若当初始皇帝杀尽六国余孽,斩草除根,就不会有后来之祸。始皇帝后期和二世皇帝时候,固然是徭役过重、百姓艰难,只需等到陛下继位后,及时改正国策上的失误,便能让天下重归安宁。”
目前九卿中,曾奎和苏术资历最老,在始皇帝统一天下后,就做到了九卿中的“丞”这个职位。
两人还清楚记得,当初始皇帝时对采用分封制还是郡县制,臣子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对于如何让天下归心,安抚天下读书人,始皇帝也为此努力过,却始终得不到天下士子们的认同,最后始皇帝忍无可忍,焚书坑术士。
眼前这个皇帝,在两人看来,比始皇帝更英明,或许能解决始皇帝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个问题一旦说开了,臣子们非常踊跃发言。
只有皇帝和丞相暂时不表态,在注意着每个人所说之言,了解他们的立场和态度。
过了许久,大殿终于安静下来。
大家都看向皇帝,等待着皇帝的表态和拍板。
参与发言的臣子们,都希望皇帝赞同自己的建议。
只听皇帝道:“攻韩之战才刚刚开始,现在决定分封制还是郡县制,为时过早。大秦军队所收复之地,必定会让当地百姓归心。朕组建训导部,就是为了教化百姓,要让全天下人心统一。”
陈平道:“训导部定不会辜负陛下期望。”
子婴道:“眼下要做的,是保障前线粮草物资多需,先打赢这场仗。”
目前,秦军东征部队粮草,存放于函谷关对面的大壁垒,派有八万兵马驻守,由广威将军辛韦统领,既是守卫壁垒、看管降兵,一旦发现有敌军来函谷关、企图截断粮道,会派兵出战,保卫粮道。
至于谁有可能来函谷关,韩信在跟部将们的会议中已经指出,项羽有可能会来。
函谷关还有数万兵马,可以遥相呼应。
陈平道:“陛下,大秦府库充盈,粮草无忧,若有敌军敢来截断粮道,我秦军必会狠狠打击。”
邹离道:“陛下,臣想入韩地,跟随韩信将军,若有需要,由臣出面劝降。”
居然想劝降敌将,有些人觉得不可思议。
在陈平看来,如果了解敌守将情况,对于能言善辩之人来说,并非完全不可能。
要是出面劝降,有一定危险性,对于项羽刘邦来说,不可能杀来使,对于某些在绝境下失去理智的武将来说,还真不好说。
子婴道:“邹卿家,我大秦天子之军,收复三川郡、颍川郡,把握很大,朕不忍邹卿家以身犯险。”
邹离道:“陛下曾说过,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胜利,才是上上之选,若能劝降敌将,这是上上之选。还望陛下恩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