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阿舂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沿着长长的小巷走进去,又是一个小院,院里立着一尊大铁佛,一文一武两官员侍立两旁。在工作人员急切的催促中来不及细看,我们就进入了小院的正房。
正房的东间是两顶轿子,我猜测一顶是花轿,一顶是普通的轿子,都是八抬大轿的样式。西间是什么?由于被屏风隔开加之天色又渐暗,一眼看不出是怎样一个所在。抬腿刚要进去,朋友突然说“里面有两个小人!”把我吓的急忙把脚撤回。仔细再看,原来是仿造的古代洞房的情景。洞房很简陋,一幅红色的刻喜字桌椅,一张红色墁帏大床,床边新郎正在挑起坐在床上的新娘的盖头也许是由于光线太暗,我总觉此洞房有种诡秘、阴森的气氛,于是拉着朋友匆匆离开此地。
左转右转,不知不觉又进入一个别样的院落。窗前几束翠竹,郁郁葱葱,不因寒冷而凋落。如在有月的夜晚,那一定是竹影婆娑了,也许会疑为午夜孤独的灵魂在窗前徘徊、叹息
这个院落较之前面的小院要大,大概是正厅之所在吧。此院往东是由两道带有月亮门的墙隔开的小圆,这种带有月亮门的墙上有扇型的空洞(我不知道该如何称呼这种装饰的,我一直认为那是装饰。),据朋友说,那是丫鬟仆女们相互递物品的过道。以前丫鬟也分等级的,等级低的丫鬟不允许进入上房,她们只能把端来的东西,放在此空洞处,然后再由地位高点的丫鬟一层层的传进去。真是不看不知道呀,看了之后才知道以前等级制度的严明。从此院再往南,是一个二层的小楼,大概是高老庄上高小姐的闺房之所在了。
过了小楼,顿觉“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里有假山、瀑布、池塘、曲桥、回廊和浮亭一时之间有种如在画中的感觉。阳光灿烂,碧波荡漾,水声潺潺,池边垂柳随风飘摇,池内金鱼随波游荡。水很清,一尾尾鱼儿历历在目;池内“水牛”吃吃喷着水花与雨儿们戏耍。回头才发现,此处月亮门上“鸢飞鱼跃”的石刻,我想如若在春季,此处肯定是鸢飞鱼跃的活泼景象了。旁边的“稳如舟亭”的北门,有对联为:“山亭柳月多诗兴,水阁荷风入画图”
也许已经到了下班的时刻,园内很静。云时聚时散,天时明时暗;此时天空又悄然飘起了雪花,雪助游兴,我们更加不想离开此处了。回廊边有颗石榴树,枝条伸展于曲桥之上。抬头仰望天空飘摇的雪花时,才蓦然发现石榴树上那仍悬于枝头的颗颗石榴。如今,它们已经没有了初成熟时那灿烂的笑容,一个个如心被撕碎般在枝头随风颤抖虽然透过那破碎的外皮,依然可以看见里面那水晶般的颗粒,但我以为那是她们无奈的悬于枝头的泪水朋友拍下了于风雪中颤抖的石榴们的照片,我为它命名曰:等的心儿都碎了!是的,它们在等待,从成熟的那一刻起就在盼望等待,等待着有人来采摘。经过了风霜雪雨的洗礼,它们依然在等待,如今等的心儿都碎了——化成了滴滴红色的泪,如水晶般透明
因为喜欢这里的幽静,我们在浮亭中站了好久、好久——用心静静的去感受古人的那份情怀,我们甚至想象着古人在此吟诗作对的情景。我们也在等待,等待着飘摇的雪花能为我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妙的世界,然而并没有等来。当我们的手脚冻的麻木时,依然没有出现一个洁白的世界
依依不舍的走出那副美妙的画时,此处的工作人员依然没有上班。由此,郑板桥等名人的字画展便就无缘参观。其实,就算看了又能怎样呢?我是一个不懂书画的人,也许根本欣赏不了大家的手笔。临出“十笏园”时,才从介绍里知道了它的来历。
“十笏园建于明代,原是明嘉靖年间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清代陈兆鸾(清顺治年间任彰德知府)、郭熊飞(清道光年间任直隶布政吏)曾先后在此住过,后被潍县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得,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改建为私人花园。“笏”为古时大臣上朝时拿着的狭长形手板,多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丁善宝在他的十笏园记中对十笏园的命名作了解释:“以其小而易就也,署其名曰十笏园,亦以其小而名之也。”“十笏”一词,来自唐人所著法苑珠林,在此书的感通篇中说,印度吠舍哩国有维摩居士故宅基,唐显庆中王玄策出使西域,过其地,以笏量宅基,只有十笏,故号方丈之室。后人即以“十笏”来形容小面积的建筑物。此园面积仅二千余平方米,确是小园,丁善宝即取此意。十笏园面积虽小,但在有限的空间里,能呈现自然山水之美,含蓄曲折,引人入胜。园中假山池塘、曲桥回廊、亭榭书房等建筑共34处,房间67间,紧凑而不拥挤,身临其境,如在画中,给人一种布局严谨、一步一景的感觉,体现出北方建筑的特色,是我国古典造园艺术中的奇葩。”
走出“十笏园”的门后,蓦然发现这里挂着“潍坊博物馆”的牌子,顿时明白其内部井然有序的管理是来自于此。
虽然离开了“十笏园”但那所有的一切仍历历在目、无法忘怀,于是浅记于上。
沿着长长的小巷走进去,又是一个小院,院里立着一尊大铁佛,一文一武两官员侍立两旁。在工作人员急切的催促中来不及细看,我们就进入了小院的正房。
正房的东间是两顶轿子,我猜测一顶是花轿,一顶是普通的轿子,都是八抬大轿的样式。西间是什么?由于被屏风隔开加之天色又渐暗,一眼看不出是怎样一个所在。抬腿刚要进去,朋友突然说“里面有两个小人!”把我吓的急忙把脚撤回。仔细再看,原来是仿造的古代洞房的情景。洞房很简陋,一幅红色的刻喜字桌椅,一张红色墁帏大床,床边新郎正在挑起坐在床上的新娘的盖头也许是由于光线太暗,我总觉此洞房有种诡秘、阴森的气氛,于是拉着朋友匆匆离开此地。
左转右转,不知不觉又进入一个别样的院落。窗前几束翠竹,郁郁葱葱,不因寒冷而凋落。如在有月的夜晚,那一定是竹影婆娑了,也许会疑为午夜孤独的灵魂在窗前徘徊、叹息
这个院落较之前面的小院要大,大概是正厅之所在吧。此院往东是由两道带有月亮门的墙隔开的小圆,这种带有月亮门的墙上有扇型的空洞(我不知道该如何称呼这种装饰的,我一直认为那是装饰。),据朋友说,那是丫鬟仆女们相互递物品的过道。以前丫鬟也分等级的,等级低的丫鬟不允许进入上房,她们只能把端来的东西,放在此空洞处,然后再由地位高点的丫鬟一层层的传进去。真是不看不知道呀,看了之后才知道以前等级制度的严明。从此院再往南,是一个二层的小楼,大概是高老庄上高小姐的闺房之所在了。
过了小楼,顿觉“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里有假山、瀑布、池塘、曲桥、回廊和浮亭一时之间有种如在画中的感觉。阳光灿烂,碧波荡漾,水声潺潺,池边垂柳随风飘摇,池内金鱼随波游荡。水很清,一尾尾鱼儿历历在目;池内“水牛”吃吃喷着水花与雨儿们戏耍。回头才发现,此处月亮门上“鸢飞鱼跃”的石刻,我想如若在春季,此处肯定是鸢飞鱼跃的活泼景象了。旁边的“稳如舟亭”的北门,有对联为:“山亭柳月多诗兴,水阁荷风入画图”
也许已经到了下班的时刻,园内很静。云时聚时散,天时明时暗;此时天空又悄然飘起了雪花,雪助游兴,我们更加不想离开此处了。回廊边有颗石榴树,枝条伸展于曲桥之上。抬头仰望天空飘摇的雪花时,才蓦然发现石榴树上那仍悬于枝头的颗颗石榴。如今,它们已经没有了初成熟时那灿烂的笑容,一个个如心被撕碎般在枝头随风颤抖虽然透过那破碎的外皮,依然可以看见里面那水晶般的颗粒,但我以为那是她们无奈的悬于枝头的泪水朋友拍下了于风雪中颤抖的石榴们的照片,我为它命名曰:等的心儿都碎了!是的,它们在等待,从成熟的那一刻起就在盼望等待,等待着有人来采摘。经过了风霜雪雨的洗礼,它们依然在等待,如今等的心儿都碎了——化成了滴滴红色的泪,如水晶般透明
因为喜欢这里的幽静,我们在浮亭中站了好久、好久——用心静静的去感受古人的那份情怀,我们甚至想象着古人在此吟诗作对的情景。我们也在等待,等待着飘摇的雪花能为我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妙的世界,然而并没有等来。当我们的手脚冻的麻木时,依然没有出现一个洁白的世界
依依不舍的走出那副美妙的画时,此处的工作人员依然没有上班。由此,郑板桥等名人的字画展便就无缘参观。其实,就算看了又能怎样呢?我是一个不懂书画的人,也许根本欣赏不了大家的手笔。临出“十笏园”时,才从介绍里知道了它的来历。
“十笏园建于明代,原是明嘉靖年间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清代陈兆鸾(清顺治年间任彰德知府)、郭熊飞(清道光年间任直隶布政吏)曾先后在此住过,后被潍县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得,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改建为私人花园。“笏”为古时大臣上朝时拿着的狭长形手板,多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丁善宝在他的十笏园记中对十笏园的命名作了解释:“以其小而易就也,署其名曰十笏园,亦以其小而名之也。”“十笏”一词,来自唐人所著法苑珠林,在此书的感通篇中说,印度吠舍哩国有维摩居士故宅基,唐显庆中王玄策出使西域,过其地,以笏量宅基,只有十笏,故号方丈之室。后人即以“十笏”来形容小面积的建筑物。此园面积仅二千余平方米,确是小园,丁善宝即取此意。十笏园面积虽小,但在有限的空间里,能呈现自然山水之美,含蓄曲折,引人入胜。园中假山池塘、曲桥回廊、亭榭书房等建筑共34处,房间67间,紧凑而不拥挤,身临其境,如在画中,给人一种布局严谨、一步一景的感觉,体现出北方建筑的特色,是我国古典造园艺术中的奇葩。”
走出“十笏园”的门后,蓦然发现这里挂着“潍坊博物馆”的牌子,顿时明白其内部井然有序的管理是来自于此。
虽然离开了“十笏园”但那所有的一切仍历历在目、无法忘怀,于是浅记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