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长乐里:盛世如我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楼下传来孩童撕心裂肺的哭嚎声,周家小囡脾气随姆妈,拗的很,怕是这一夜没得消停了,赵殿元听的心烦又心疼,就想找杨蔻蔻商量一下,要不借点蝴蝶酥给孩子尝尝,哄得不哭就行,他手举起来还没敲门,门就开了,四目相对,异口同声:“你先说。”
“女士优先。”赵殿元说,他经常出入高端场合,懂得洋人的规矩,女性享有一切优先权,杨蔻蔻狡黠一笑:“我先说,我想问你找我什么事?”
“楼下……要不……”赵殿元话没说完整,因为他已经留意到杨蔻蔻脸上护食的表情。
杨蔻蔻自有一番道理:“不是我没有同情你,可你想过没有,凯司令的蝴蝶酥有多贵,周家平日里吃的又是什么,你这次让小囡尝到甜头,明天后天还要吃蝴蝶酥哪能办?所以千万不能心软,这是害人害己,不信你试试,周家姆妈一定恨死你。”
赵殿元心悦诚服,自己怎么就没考虑这么周到。
“蝴蝶酥我留着当点心的,自己都舍不得吃,对了,你饿不饿?”杨蔻蔻忽然露出跃跃欲试的笑容,赵殿元没觉得饿,刚吃了大餐回来怎么会饿呢,他觉得杨蔻蔻也不是真饿,而是馋。
“吃小馄饨吧,我请你。”杨蔻蔻说,“你听~”
赵殿元打开老虎窗,叫住弄堂里游动的小贩,说要一客小馄饨,杨蔻蔻在背后提醒:“三客。”他又改口,要三客。
小贩放下担子,他的担子前头挑着炭炉子,架锅加水,再从后头竹制箱笼里取出馄饨皮和馅料现做,用筷子头点一星馄饨馅抹在薄皮里,手掌一捏馄饨就成型了,这边锅里的水烧开,馄饨下锅,不多时出锅,上面用绳子吊着竹篮下来,篮子里有钱和锅,一锅热腾腾的小馄饨拉上去,用细瓷碗盛了,馄饨皮薄的近乎透明,里面五彩缤纷,粉红的是肉,绿的是葱花,棕的是香菇,金黄的是蛋皮,汤里加了虾皮、小葱、紫菜和芝麻油,本土的馄饨香压过了西洋蝴蝶酥的奶香。
杨蔻蔻盛了两碗,剩下的一客连锅端给赵殿元,朝下面努努嘴,赵殿元会意,端着锅下了阁楼,不大工夫,周家小囡的哭声终于停下,赵殿元回来,手中多了一把椒盐蚕豆,不用问就知道是周家阿婆给的。
周家阿婆是周阿大的丈母娘,六十多岁,每天坐在竹椅子上不是剥豆子就是折锡箔,从来如此,老太太精明而客气,凡事都拎得清清爽爽,你敬我一尺,我也敬你一尺,不多一寸也不少一寸,正正好好的一尺。
现在赵殿元和杨蔻蔻面前各摆着一碗小馄饨,用瓷汤匙吃宵夜,深夜的阁楼上一起吃东西和在菜馆大快朵颐的心境是很不一样的,赵殿元正踌躇着聊点什么来佐餐,杨蔻蔻就率先开口了,她问赵殿元哪里人,怎么来的上海,这简直是一个打破尴尬的万能句式,上海这座城汇聚了几百万人,哪个人讲起自己的故事来不是滔滔不绝呢。
赵殿元告诉杨蔻蔻,自己是关外人,长在松花江畔,就和歌里唱的一样,我的家乡漫山遍野都是大豆高粱,地上有森林,地下有煤矿,只是不知道何时才能归故乡。
“是啊,何时才能归故乡,和爷娘团圆。”杨蔻蔻轻叹一声。
赵殿元放下汤匙:“我没有爷娘,我打吃奶起就跟着屯子里烧锅上的赵罗锅,我喊他爹,他拉扯我长大,供我念书,央先生给我取了学名叫殿元,指望我高中状元,殿试第一,我没给爹丢人,念书从来第一。民国二十四年,爹收留几个抗联在烧锅住了一宿,第二天日本宪兵就上门了……爹是被刺刀攮死的,烧锅一把火烧了,我亲眼看着的……后来我一个人流浪到关内,到处漂泊,要过饭,卖过苦力,在轮船上干过水手,去过不少地方,后来跟着船到上海,在十六铺码头下船,就留下了。”他扭转头,悄悄擦一下泪痕,将话题抛给杨蔻蔻:“你呢?”
“你不吃吗,都凉了。”杨蔻蔻用故事下饭,自己那碗小馄饨已经见底,正眼巴巴的觊觎这一碗没动的,赵殿元只得将这一碗推过去。
 ... -->>
楼下传来孩童撕心裂肺的哭嚎声,周家小囡脾气随姆妈,拗的很,怕是这一夜没得消停了,赵殿元听的心烦又心疼,就想找杨蔻蔻商量一下,要不借点蝴蝶酥给孩子尝尝,哄得不哭就行,他手举起来还没敲门,门就开了,四目相对,异口同声:“你先说。”
“女士优先。”赵殿元说,他经常出入高端场合,懂得洋人的规矩,女性享有一切优先权,杨蔻蔻狡黠一笑:“我先说,我想问你找我什么事?”
“楼下……要不……”赵殿元话没说完整,因为他已经留意到杨蔻蔻脸上护食的表情。
杨蔻蔻自有一番道理:“不是我没有同情你,可你想过没有,凯司令的蝴蝶酥有多贵,周家平日里吃的又是什么,你这次让小囡尝到甜头,明天后天还要吃蝴蝶酥哪能办?所以千万不能心软,这是害人害己,不信你试试,周家姆妈一定恨死你。”
赵殿元心悦诚服,自己怎么就没考虑这么周到。
“蝴蝶酥我留着当点心的,自己都舍不得吃,对了,你饿不饿?”杨蔻蔻忽然露出跃跃欲试的笑容,赵殿元没觉得饿,刚吃了大餐回来怎么会饿呢,他觉得杨蔻蔻也不是真饿,而是馋。
“吃小馄饨吧,我请你。”杨蔻蔻说,“你听~”
赵殿元打开老虎窗,叫住弄堂里游动的小贩,说要一客小馄饨,杨蔻蔻在背后提醒:“三客。”他又改口,要三客。
小贩放下担子,他的担子前头挑着炭炉子,架锅加水,再从后头竹制箱笼里取出馄饨皮和馅料现做,用筷子头点一星馄饨馅抹在薄皮里,手掌一捏馄饨就成型了,这边锅里的水烧开,馄饨下锅,不多时出锅,上面用绳子吊着竹篮下来,篮子里有钱和锅,一锅热腾腾的小馄饨拉上去,用细瓷碗盛了,馄饨皮薄的近乎透明,里面五彩缤纷,粉红的是肉,绿的是葱花,棕的是香菇,金黄的是蛋皮,汤里加了虾皮、小葱、紫菜和芝麻油,本土的馄饨香压过了西洋蝴蝶酥的奶香。
杨蔻蔻盛了两碗,剩下的一客连锅端给赵殿元,朝下面努努嘴,赵殿元会意,端着锅下了阁楼,不大工夫,周家小囡的哭声终于停下,赵殿元回来,手中多了一把椒盐蚕豆,不用问就知道是周家阿婆给的。
周家阿婆是周阿大的丈母娘,六十多岁,每天坐在竹椅子上不是剥豆子就是折锡箔,从来如此,老太太精明而客气,凡事都拎得清清爽爽,你敬我一尺,我也敬你一尺,不多一寸也不少一寸,正正好好的一尺。
现在赵殿元和杨蔻蔻面前各摆着一碗小馄饨,用瓷汤匙吃宵夜,深夜的阁楼上一起吃东西和在菜馆大快朵颐的心境是很不一样的,赵殿元正踌躇着聊点什么来佐餐,杨蔻蔻就率先开口了,她问赵殿元哪里人,怎么来的上海,这简直是一个打破尴尬的万能句式,上海这座城汇聚了几百万人,哪个人讲起自己的故事来不是滔滔不绝呢。
赵殿元告诉杨蔻蔻,自己是关外人,长在松花江畔,就和歌里唱的一样,我的家乡漫山遍野都是大豆高粱,地上有森林,地下有煤矿,只是不知道何时才能归故乡。
“是啊,何时才能归故乡,和爷娘团圆。”杨蔻蔻轻叹一声。
赵殿元放下汤匙:“我没有爷娘,我打吃奶起就跟着屯子里烧锅上的赵罗锅,我喊他爹,他拉扯我长大,供我念书,央先生给我取了学名叫殿元,指望我高中状元,殿试第一,我没给爹丢人,念书从来第一。民国二十四年,爹收留几个抗联在烧锅住了一宿,第二天日本宪兵就上门了……爹是被刺刀攮死的,烧锅一把火烧了,我亲眼看着的……后来我一个人流浪到关内,到处漂泊,要过饭,卖过苦力,在轮船上干过水手,去过不少地方,后来跟着船到上海,在十六铺码头下船,就留下了。”他扭转头,悄悄擦一下泪痕,将话题抛给杨蔻蔻:“你呢?”
“你不吃吗,都凉了。”杨蔻蔻用故事下饭,自己那碗小馄饨已经见底,正眼巴巴的觊觎这一碗没动的,赵殿元只得将这一碗推过去。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