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柏榴村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按“夏至三庚”的算法,2010年7月19日入伏,武汉将进入一年中气温最高、最潮湿闷热的日子。入伏前一天,正好是星期天。按舒安前几天约定,须在早上9点前,赶到汉口三民路铜人像,到原水运公司同事承培家里去。这天气候十分闷热,气温在27c至34c间。
清早起来,洗漱毕后,便煮了一锅苹果苦瓜皮蛋粥作为早点。用餐后,已是7点20。乘坐522路至循礼门站下车,过天桥,经黄石路,步行到泰宁街交易市场,边流览沿途的摊点,边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用相机拍下了吉庆街与保成路交界处的两幢洋房。在书摊前用2元钱,淘到一本1988年第四辑湖北省文史资料。这一辑是近现代名人史料专辑,载有民国时期何成浚、夏斗寅、万耀煌、张笃伦、吴国桢等人的史料。翻着书,我匆匆穿过步行街,到中山大路路口看到两架大吊车正在紧张工作,想拍下那场面,转念一想,老房子已拆了,还有什么拍头啊,上到网上,又会引起一片叹息声。
太阳烘烤身上有些炙人的感觉。顺着中山大道,我站在马路对面,拍下了武汉商业联合会外景,想过马路进去拍下那幢著名的历史建筑,害怕时间不够,便放弃了。接着又过马路拍下了民众乐园。昨天胡榴明女士讲,中国三大娱乐场所,上海的新世界,天津的劝业场,武汉的民众乐园,现在仅剩下民众乐园了,中国所有的戏曲大家梅兰芳、李连良等人都在民众乐园演出过。目前,虽说不唱戏了,但其建筑却保存在得相当完好。老建筑南洋大楼紧邻民众乐园,顺便也拍下了这幢曾是国民政府的大楼。再过去是东来顺,看建筑风格也算是老房子,拍几张只是就手的事。再过马路,进文书巷,到统一街,本可直达铜人像,看时间还早,又折进清芬路,从清芬剧场的巷口出来,顺三民路到铜人像,先拍下孙中山铜像,再找相约的同事。一转身,在老“美的”门前看到舒安、家兴和30多年未见面的承培。承培兄还是那样瘦,却十分有精神。
我们顺着民权路,经过广益桥清真寺,再往前走,穿过左侧的五金电子市场。走进沙家横巷约50来米的地方,有一幢大约上世纪20~30年代的老房子。从卫星地图上看,这幢老房子是尖顶四坡的屋顶。房角有青条石的界碑,界碑上面几个字被油烟薰得无法辨认。从下面几个字看这是此幢房子的后墙角。整幢房子由两部分组成,前面两层楼,后面三层楼,中间隔着小院或天井。前后有门,中间有一道侧门。承培一家住在老房子的第三楼。后门不是民国初期那上面嵌横条的门楣,而是拱形门,半圆形处嵌有格子玻璃。对着门是一条巷子,顶头有一道门与前面相通,侧面便是木栏杆装饰的木楼梯。每一层楼均是质地优良的木地板,虽有80多年的历史,木地板却十分完好,仅房内门坎可看到岁月的痕迹。地板的横衬木间隔大约一尺五,承载着整个楼面。承培说,按年代计算,这应该算危房了;可房管所的人却说,这老房子比现在新做的房子还扎实。进三楼左侧的套房,迎接我们的是40年前同一新工人学习班的慧玲。慧玲没有多大的改变,还是新工人学习班时那样秀丽。承培的儿子、儿媳和刚刚学步的小孙子,向我们问好后便出了门。
吹着呼呼的电扇,我们互道别情。我说,与承培大概有40年没见面了。承培纠正了我的话语,他曾经利用休息时间坐我驾驶的公交车副驾驶室位置,陪着我顺着30路公交线绕了一圈。还有一次,两人都是第一次喝啤酒。在“美的”的二楼,透着“美的”楼上的玻璃窗的白净镂空窗帘,边看着下面马路上来来回回的车辆、人群,边悠闲自在地谈着话,各喝了满满... -->>
按“夏至三庚”的算法,2010年7月19日入伏,武汉将进入一年中气温最高、最潮湿闷热的日子。入伏前一天,正好是星期天。按舒安前几天约定,须在早上9点前,赶到汉口三民路铜人像,到原水运公司同事承培家里去。这天气候十分闷热,气温在27c至34c间。
清早起来,洗漱毕后,便煮了一锅苹果苦瓜皮蛋粥作为早点。用餐后,已是7点20。乘坐522路至循礼门站下车,过天桥,经黄石路,步行到泰宁街交易市场,边流览沿途的摊点,边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用相机拍下了吉庆街与保成路交界处的两幢洋房。在书摊前用2元钱,淘到一本1988年第四辑湖北省文史资料。这一辑是近现代名人史料专辑,载有民国时期何成浚、夏斗寅、万耀煌、张笃伦、吴国桢等人的史料。翻着书,我匆匆穿过步行街,到中山大路路口看到两架大吊车正在紧张工作,想拍下那场面,转念一想,老房子已拆了,还有什么拍头啊,上到网上,又会引起一片叹息声。
太阳烘烤身上有些炙人的感觉。顺着中山大道,我站在马路对面,拍下了武汉商业联合会外景,想过马路进去拍下那幢著名的历史建筑,害怕时间不够,便放弃了。接着又过马路拍下了民众乐园。昨天胡榴明女士讲,中国三大娱乐场所,上海的新世界,天津的劝业场,武汉的民众乐园,现在仅剩下民众乐园了,中国所有的戏曲大家梅兰芳、李连良等人都在民众乐园演出过。目前,虽说不唱戏了,但其建筑却保存在得相当完好。老建筑南洋大楼紧邻民众乐园,顺便也拍下了这幢曾是国民政府的大楼。再过去是东来顺,看建筑风格也算是老房子,拍几张只是就手的事。再过马路,进文书巷,到统一街,本可直达铜人像,看时间还早,又折进清芬路,从清芬剧场的巷口出来,顺三民路到铜人像,先拍下孙中山铜像,再找相约的同事。一转身,在老“美的”门前看到舒安、家兴和30多年未见面的承培。承培兄还是那样瘦,却十分有精神。
我们顺着民权路,经过广益桥清真寺,再往前走,穿过左侧的五金电子市场。走进沙家横巷约50来米的地方,有一幢大约上世纪20~30年代的老房子。从卫星地图上看,这幢老房子是尖顶四坡的屋顶。房角有青条石的界碑,界碑上面几个字被油烟薰得无法辨认。从下面几个字看这是此幢房子的后墙角。整幢房子由两部分组成,前面两层楼,后面三层楼,中间隔着小院或天井。前后有门,中间有一道侧门。承培一家住在老房子的第三楼。后门不是民国初期那上面嵌横条的门楣,而是拱形门,半圆形处嵌有格子玻璃。对着门是一条巷子,顶头有一道门与前面相通,侧面便是木栏杆装饰的木楼梯。每一层楼均是质地优良的木地板,虽有80多年的历史,木地板却十分完好,仅房内门坎可看到岁月的痕迹。地板的横衬木间隔大约一尺五,承载着整个楼面。承培说,按年代计算,这应该算危房了;可房管所的人却说,这老房子比现在新做的房子还扎实。进三楼左侧的套房,迎接我们的是40年前同一新工人学习班的慧玲。慧玲没有多大的改变,还是新工人学习班时那样秀丽。承培的儿子、儿媳和刚刚学步的小孙子,向我们问好后便出了门。
吹着呼呼的电扇,我们互道别情。我说,与承培大概有40年没见面了。承培纠正了我的话语,他曾经利用休息时间坐我驾驶的公交车副驾驶室位置,陪着我顺着30路公交线绕了一圈。还有一次,两人都是第一次喝啤酒。在“美的”的二楼,透着“美的”楼上的玻璃窗的白净镂空窗帘,边看着下面马路上来来回回的车辆、人群,边悠闲自在地谈着话,各喝了满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