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赤杏子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费路”农户合力修“通户路”每条路都与资源开发相配套,都与发展生产相结合,形成了“以公路促开发,以开以兴公路”的良性发展格局。
20多年来,这里的有关部门共兴修各种专业公路400多公里,受益村达70多个。由于这些“部门路”有利群众,凡是过境村组,不仅征地、占地、拆迁等棘手问题不棘手,而且群众自发自愿参加修路护路,并管这叫“自己的梦自己圆,自己的事自己办”
是的,山旮旯里跑汽车,过去一直是大山人的梦,现在遇到了“圆梦”的好时代,有谁不愿好梦不断呢?——这些年来,市、县120多个部门在荆山深处挂村扶贫,几乎一致的行动是“要想富,先修路”一些稍有积蓄的村组,也是把“汽车喇叭响村头”作为兴办群众福利的第一桩大事。人们有了普遍的公路意识,就连农村姑娘“看人家”(找对象),也由过去看柴方水便变为看“路方车便”只要听说是修路,人们便象参加一项神圣的事业一样,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到十一、二岁的小孩,都要到筑路工地铲一锹土、搬一块石。许多农户不满足村组通公路,或屋场联合,或近邻相帮,自理费用大修“通户路”横挂在海拔800多米半山区的望粮山村,把户通公路列为“双文明户”建设的重要内容,实现了户户通汽车。目前,保康农村已有35000多户通了公路,占总户数的51%。
“保康修路难,如果不是全县动员,群策群力,多办法联合,多层次修路,单纯交通部门是断断不能取得这样大的成绩的。”县交通局负责人有感而发,对全民齐心修路很是感激。其实,交通部门的贡献更是功不可没。这么多年里,全县村级以上的公路,没有一条不是他们测量的;长5米以上的桥涵,没有一座不是他们设计的。为了求得费省效好,路桥技术人员劳其心志,精工测设,乐此不疲地担负起一处又一处的施工技术任务
可以说,没有交通部门的优质技术服务,就没有保康公路建设的高速、健康发展。
六
省、市交通部门的领导非常赞赏保康修筑公路的激励机制。从1982年开始,县里对乡村每兴修1公里公路,从紧缺的财政中拿出2000—3000元补贴款。尽管这只是杯水车薪,20多年累计下来也逾数百万之巨。
当然,吃苦耐劳的山区人民并不特别看重物质上的补贴,他们更需要一种精神激励。于是,每当一个村的公路开通,群众总要扎起彩门,燃放鞭炮,敲锣打鼓,象过年节一样庆贺肩挑背驮时代的结束。重要路桥通车,书记、县长剪彩讲话,更是已成贯例。这不是虚套的形式追求,而是对人们斗志的一种贴切自然的激发。
1992年5月22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领40多个部门负责人,为百峰乡最后一个也是全县最难一个通车村——九路寨举行通车典礼。一年前,县委书记李远继曾对该乡党委书记余君华说:“你若修九路寨的路,县里支持资金、炸材,路通了,我带人上山贺喜。”
这一天,李书记就是借助兑现诺言来激励广大干部群从的——因为,九路寨通汽车,是过去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事情。这里离县城近300华里,寨子四面临岩,突兀群山之首。旧社会土匪凭借天险,在寨西通往走马岭的“葫芦颈”处高筑寨堡,立“九路国”霸寨为王,由于易守难攻,成为保康解放最晚的地方。解放后,寨民为走捷径,拆除土匪堵封的“钻天洞”从人工凿就的石梯及一米多见方的洞口,手脚并用出入40余载。上世纪70年代,几位寨民一起去交“统购猪”把活猪绑在背架上弄出“钻天洞”后,一位寨民刚将背架上肩,不料那猪在背架上猛烈动弹,一下子连人带猪跌下万丈深渊,上演了惨烈全寨的一幕悲剧多少年来,寨上寨下产品交换,不知洒下了寨民的多少汗水与泪水。
可是,山不转路转,地不利人和。1991年冬至翌年春,在市、县有关部门的扶持下,百峰乡投劳8万多个,炸石劈岩,盘山凿路,把绕道50公里(其中新修22公里)的公路,从“葫芦颈”处修上了山寨
陈家院道班班长,在高寒路段一干就是25年,所带班组连续8年被评为省市“红旗道班”1991年,县委把仅有的一个省劳模指标给了这位普通的养路工人。桥梁工程师望才鼎退休不退志,4年担负了10处工程技术任务,县委在全县工作会上号召干部向他学习
——有人说,保康修筑公路,难事变易是个秘。也许,激励机制的运用是其最大的奥秘吧。
七
希望在于路,出路在于路。
1978年前,保康县20万千瓦的水能资源仅开发出0。2万千瓦。路通了,现代化的机械得以在峡谷生根开花,全县小水电装机现已上升为11万千瓦,在建3万千瓦,河流溪涧成了名副其实的淌银的“水龙”!
保康有20亿吨磷、硫、硅、煤等矿产资源,却长期守着“金山”讨饭吃。路通电通“石龙”奉金。目前,全县年生产矿石120万吨,其中50%通过公路运销到县外,50%实现了县内加工增值。
保康的崇山峻岭繁衍着1000多种生物,可过去人们一直怨山封闭,恨山贫穷。路通山门开“木龙”献宝来。利用广阔的山场资源,农民营建多种经营基地180万亩,木耳、香菇、茶叶、烟叶、高山无公害反季节蔬菜、干鲜果等上百种农林产品,成为特产商的抢手货。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的农民,借助大山通途,自己买摩托、购轻卡,跑山寨、收山货、奔市场,再显变产品优势为商品优势的本领。全县长年经销土特产品的农民达5400多人,数以百计的农民还在沿海及内地中心城市建起了固定的销售网点。山门内外,货畅其流,农民收入大幅稳定提高。
尝到公路甜头的保康人,为了使公路进一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变数量型为质量型、效益型的指导思想,仅近三年年,在上级扶持和本级财政支持下,即投资6500多万元,用于截弯取直险段、打通隧道改线、铺设旅游和矿山油路、建设村级水泥路及城镇出口路——
公路,兴县富民的路,仍在大山人的脚下延伸
费路”农户合力修“通户路”每条路都与资源开发相配套,都与发展生产相结合,形成了“以公路促开发,以开以兴公路”的良性发展格局。
20多年来,这里的有关部门共兴修各种专业公路400多公里,受益村达70多个。由于这些“部门路”有利群众,凡是过境村组,不仅征地、占地、拆迁等棘手问题不棘手,而且群众自发自愿参加修路护路,并管这叫“自己的梦自己圆,自己的事自己办”
是的,山旮旯里跑汽车,过去一直是大山人的梦,现在遇到了“圆梦”的好时代,有谁不愿好梦不断呢?——这些年来,市、县120多个部门在荆山深处挂村扶贫,几乎一致的行动是“要想富,先修路”一些稍有积蓄的村组,也是把“汽车喇叭响村头”作为兴办群众福利的第一桩大事。人们有了普遍的公路意识,就连农村姑娘“看人家”(找对象),也由过去看柴方水便变为看“路方车便”只要听说是修路,人们便象参加一项神圣的事业一样,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到十一、二岁的小孩,都要到筑路工地铲一锹土、搬一块石。许多农户不满足村组通公路,或屋场联合,或近邻相帮,自理费用大修“通户路”横挂在海拔800多米半山区的望粮山村,把户通公路列为“双文明户”建设的重要内容,实现了户户通汽车。目前,保康农村已有35000多户通了公路,占总户数的51%。
“保康修路难,如果不是全县动员,群策群力,多办法联合,多层次修路,单纯交通部门是断断不能取得这样大的成绩的。”县交通局负责人有感而发,对全民齐心修路很是感激。其实,交通部门的贡献更是功不可没。这么多年里,全县村级以上的公路,没有一条不是他们测量的;长5米以上的桥涵,没有一座不是他们设计的。为了求得费省效好,路桥技术人员劳其心志,精工测设,乐此不疲地担负起一处又一处的施工技术任务
可以说,没有交通部门的优质技术服务,就没有保康公路建设的高速、健康发展。
六
省、市交通部门的领导非常赞赏保康修筑公路的激励机制。从1982年开始,县里对乡村每兴修1公里公路,从紧缺的财政中拿出2000—3000元补贴款。尽管这只是杯水车薪,20多年累计下来也逾数百万之巨。
当然,吃苦耐劳的山区人民并不特别看重物质上的补贴,他们更需要一种精神激励。于是,每当一个村的公路开通,群众总要扎起彩门,燃放鞭炮,敲锣打鼓,象过年节一样庆贺肩挑背驮时代的结束。重要路桥通车,书记、县长剪彩讲话,更是已成贯例。这不是虚套的形式追求,而是对人们斗志的一种贴切自然的激发。
1992年5月22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领40多个部门负责人,为百峰乡最后一个也是全县最难一个通车村——九路寨举行通车典礼。一年前,县委书记李远继曾对该乡党委书记余君华说:“你若修九路寨的路,县里支持资金、炸材,路通了,我带人上山贺喜。”
这一天,李书记就是借助兑现诺言来激励广大干部群从的——因为,九路寨通汽车,是过去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事情。这里离县城近300华里,寨子四面临岩,突兀群山之首。旧社会土匪凭借天险,在寨西通往走马岭的“葫芦颈”处高筑寨堡,立“九路国”霸寨为王,由于易守难攻,成为保康解放最晚的地方。解放后,寨民为走捷径,拆除土匪堵封的“钻天洞”从人工凿就的石梯及一米多见方的洞口,手脚并用出入40余载。上世纪70年代,几位寨民一起去交“统购猪”把活猪绑在背架上弄出“钻天洞”后,一位寨民刚将背架上肩,不料那猪在背架上猛烈动弹,一下子连人带猪跌下万丈深渊,上演了惨烈全寨的一幕悲剧多少年来,寨上寨下产品交换,不知洒下了寨民的多少汗水与泪水。
可是,山不转路转,地不利人和。1991年冬至翌年春,在市、县有关部门的扶持下,百峰乡投劳8万多个,炸石劈岩,盘山凿路,把绕道50公里(其中新修22公里)的公路,从“葫芦颈”处修上了山寨
陈家院道班班长,在高寒路段一干就是25年,所带班组连续8年被评为省市“红旗道班”1991年,县委把仅有的一个省劳模指标给了这位普通的养路工人。桥梁工程师望才鼎退休不退志,4年担负了10处工程技术任务,县委在全县工作会上号召干部向他学习
——有人说,保康修筑公路,难事变易是个秘。也许,激励机制的运用是其最大的奥秘吧。
七
希望在于路,出路在于路。
1978年前,保康县20万千瓦的水能资源仅开发出0。2万千瓦。路通了,现代化的机械得以在峡谷生根开花,全县小水电装机现已上升为11万千瓦,在建3万千瓦,河流溪涧成了名副其实的淌银的“水龙”!
保康有20亿吨磷、硫、硅、煤等矿产资源,却长期守着“金山”讨饭吃。路通电通“石龙”奉金。目前,全县年生产矿石120万吨,其中50%通过公路运销到县外,50%实现了县内加工增值。
保康的崇山峻岭繁衍着1000多种生物,可过去人们一直怨山封闭,恨山贫穷。路通山门开“木龙”献宝来。利用广阔的山场资源,农民营建多种经营基地180万亩,木耳、香菇、茶叶、烟叶、高山无公害反季节蔬菜、干鲜果等上百种农林产品,成为特产商的抢手货。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的农民,借助大山通途,自己买摩托、购轻卡,跑山寨、收山货、奔市场,再显变产品优势为商品优势的本领。全县长年经销土特产品的农民达5400多人,数以百计的农民还在沿海及内地中心城市建起了固定的销售网点。山门内外,货畅其流,农民收入大幅稳定提高。
尝到公路甜头的保康人,为了使公路进一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变数量型为质量型、效益型的指导思想,仅近三年年,在上级扶持和本级财政支持下,即投资6500多万元,用于截弯取直险段、打通隧道改线、铺设旅游和矿山油路、建设村级水泥路及城镇出口路——
公路,兴县富民的路,仍在大山人的脚下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