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90wx.cc,大汉第一太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但若是朝堂经过商议,得出‘三铢钱应该废止’的结论,甚至天子刘邦自己下令废除三铢钱,那这个举动所暗含的政治意义,可就非同小可了。
朝议得出‘三铢钱应该废止’的结论,意味着长安中枢通过商议一致认为:天子刘邦,当初就不该发布三铢钱!
若是刘邦自己下令,那更严重。
——天子承认自己犯错!
在后世······
准确的说,是在历史上的汉武帝刘彻晚年颁布罪己诏,到之后的两千年时间里,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或许是值得歌颂、赞扬的美德。
但在汉武帝刘彻的祖父刘恒,都还只是个年仅七岁的孩童的当下,天子,是绝对不能犯错的!
或者说:天子无论如何,都绝对不能承认自己的错误!
尤其是作为刘汉开国皇帝、一朝之始祖,刘邦无论如何,都绝不能有任何涉嫌‘承认自己犯错’的举动!
至于如今的汉室,为什么会有这种‘天子不能犯错,更不能承认自己犯错’的政治背景,其实要追溯到上古时期,发生在几位圣王之间的往事上。
——闻舜之贤,尧嫁女娥皇、女英为舜之妻,又亲观舜之才能足二十八载,方禅位与舜;
——闻禹之才,舜不私而恶之,将亡而禅位与禹。
这,便是即使是在后世,都被华夏民族口口相传的佳话:尧舜禅让。
现如今,天下虽早已告别了尧、舜所在的上古时代,经历姒夏、殷商、姬周,乃至短暂的嬴秦,而迎来了刘汉统治的封建文明,但历史的巨大惯性,仍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着华夏民族前进的道路。
尤其是在金字塔越靠近顶尖的位置,这些脍炙人口的上古佳话,便具有愈发强大的影响。
而在这个官员张口就是一句‘致君尧舜上’的时代,即便‘帝位世袭’已经成为了共识,但禅让制度所具有的‘以人为本,任人为贤’的特性,仍在散发的自己的光芒。
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
当今太子刘盈,自是早在刘邦尚为汉王之时,就已被立为王储;之后刘邦鼎立汉祚,即皇帝位,刘盈也是顺理成章的完成了从‘王太子’到‘皇太子’的转变。
‘天子百年之后,太子继承社稷’,也已是天下人的共识。
但即便如此,待刘邦病重卧榻,行将就木之时,按照当下的政治背景,也依然会装模作样的说一句:朕虽然比不上尧舜那样的圣王,但也愿意效仿圣王的举措;现在朕快死了,如果有可以继承皇位的贤者,能被百官公卿推举到朕面前,朕会把社稷禅让给他的。
听到这句话,朝臣百官自然不会傻到当真,而是会‘诚恳无比’的劝道:陛下,放眼整个天下,再也没有比太子更贤明的人了,只有让太子继承皇位,天下才能变得更好。
到这时,刘邦再震惊无比的问一句‘当真?’,待百官再重重一点头,才会‘不情不愿’的说:既然大家都觉得,太子就是天下最贤明的人,那就让太子继承朕留下的江山吧。
或许在后世人看来,这样的政治作秀,会显得非常虚伪。
但有了这么一层‘民主推荐’的程序,明明是靠世袭得以继承皇位的储君,就会在不明真相的天下人心中,留下一个‘当今天下最贤者’的印象。
‘天子’的神话光环,再加上‘当今天下最闲者’的道德光环加身,继登九五的储君,才能稳坐江山,确保社稷无虞。
至于汉武之后,‘天子道歉成风’,不过是因为世宗刘彻一张罪己诏,将禅让这层窗户纸给捅破,将‘皇帝也是肉体凡胎,而不是圣贤’的真相,毫无保留的披露在了天下人面前而已。
而在如今,尚还未曾见过罪己诏,仍旧默认‘天子,天下最贤者为之’的汉初,天子犯错,依旧是不被政治环境允许的。
犯错都不行,承认自己犯错,那就更不可能了。
甚至夸张点说:刘汉天子,即便犯了错,也必须学着后世的曹老板,摆出一副‘知错改错不认错’的姿态。
这,才是刘邦在听到萧何明说‘请废三铢,禁民私铸’之时,对萧何心生抱怨的原因。
因为废钱三铢,就意味着刘邦亲口承认:当初发行三铢钱,是朕错了······
而‘天子认错’,在当下汉室的政治背景下,只会引发两种后果。
第一种,自是本分者刻意犯下更严重的错误,以表明‘我绝对没有天子贤明’的态度,从而维护政权的稳定。
如果是这种,那倒好说——历史上,武帝罪己诏引发的,就基本是这种结果。
可若是第二种后果,那事情,可就要复杂起来了。
——天子自己都认了错,那就是犯了错;我又从没犯过错,那我是不是比天子贤明?
既然我比天子贤明,那按照‘任人以贤’,我岂不是更配得上天子之位?
一旦这样的想法出现在某个人脑海中,那么整个天下,就见立刻陷入一个极其危险的境地!
——如今的汉室,可不是后世的宋明!
连‘养望’这种基础技能都没点出来的文人阶级,基本不可能出现明明是个人渣,却自认为圣贤的状况!
也就是说:在这个世代,一旦有人生出‘我没犯过错,所以我比天子贤明’的念头,那这个人,就十成十是真的从没犯过错,且有八成以上概率‘比天子更贤明’的人!
真要让这样的人走到面前,跟皇帝说一句:你犯过错,我没犯过错,你不如我贤明,就应该把皇位让给我,皇帝该怎么办?
是一把撕开‘禅让制度’仅剩的那点遮羞布,沾染上‘不效尧舜圣王之举’的污名,还是真的把皇位拱手让出?
很显然,都不行。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发生,刘邦无论如何,都不能认错。
尤其是在‘三铢钱’这种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民生民计,且让百姓利益直接受损,直接获利者又是朝堂的事情上,刘邦绝对不能开‘认错’的口!
默认都不行!
但在萧何仍旧不管不顾,继续说出那句‘如果不废除三铢钱,粮米官营就要出问题’之时,刘邦的面容之上,终于涌现出了一抹会心的笑容。
——作为老上级、老伙计,以及汉室鼎立之后的‘老搭档’,萧何不可能不知道此刻,刘邦心中究竟在想什么。
而萧何明明知道,却依旧说出了后面那句话,来强调废除三铢钱的必要性······
这就意味着·········
“酂侯既有良策,又何必于朕当面顾左右而言他?”
语带深意的道出此语,刘邦的嘴角之上,终是挂上了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
但若是朝堂经过商议,得出‘三铢钱应该废止’的结论,甚至天子刘邦自己下令废除三铢钱,那这个举动所暗含的政治意义,可就非同小可了。
朝议得出‘三铢钱应该废止’的结论,意味着长安中枢通过商议一致认为:天子刘邦,当初就不该发布三铢钱!
若是刘邦自己下令,那更严重。
——天子承认自己犯错!
在后世······
准确的说,是在历史上的汉武帝刘彻晚年颁布罪己诏,到之后的两千年时间里,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或许是值得歌颂、赞扬的美德。
但在汉武帝刘彻的祖父刘恒,都还只是个年仅七岁的孩童的当下,天子,是绝对不能犯错的!
或者说:天子无论如何,都绝对不能承认自己的错误!
尤其是作为刘汉开国皇帝、一朝之始祖,刘邦无论如何,都绝不能有任何涉嫌‘承认自己犯错’的举动!
至于如今的汉室,为什么会有这种‘天子不能犯错,更不能承认自己犯错’的政治背景,其实要追溯到上古时期,发生在几位圣王之间的往事上。
——闻舜之贤,尧嫁女娥皇、女英为舜之妻,又亲观舜之才能足二十八载,方禅位与舜;
——闻禹之才,舜不私而恶之,将亡而禅位与禹。
这,便是即使是在后世,都被华夏民族口口相传的佳话:尧舜禅让。
现如今,天下虽早已告别了尧、舜所在的上古时代,经历姒夏、殷商、姬周,乃至短暂的嬴秦,而迎来了刘汉统治的封建文明,但历史的巨大惯性,仍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着华夏民族前进的道路。
尤其是在金字塔越靠近顶尖的位置,这些脍炙人口的上古佳话,便具有愈发强大的影响。
而在这个官员张口就是一句‘致君尧舜上’的时代,即便‘帝位世袭’已经成为了共识,但禅让制度所具有的‘以人为本,任人为贤’的特性,仍在散发的自己的光芒。
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
当今太子刘盈,自是早在刘邦尚为汉王之时,就已被立为王储;之后刘邦鼎立汉祚,即皇帝位,刘盈也是顺理成章的完成了从‘王太子’到‘皇太子’的转变。
‘天子百年之后,太子继承社稷’,也已是天下人的共识。
但即便如此,待刘邦病重卧榻,行将就木之时,按照当下的政治背景,也依然会装模作样的说一句:朕虽然比不上尧舜那样的圣王,但也愿意效仿圣王的举措;现在朕快死了,如果有可以继承皇位的贤者,能被百官公卿推举到朕面前,朕会把社稷禅让给他的。
听到这句话,朝臣百官自然不会傻到当真,而是会‘诚恳无比’的劝道:陛下,放眼整个天下,再也没有比太子更贤明的人了,只有让太子继承皇位,天下才能变得更好。
到这时,刘邦再震惊无比的问一句‘当真?’,待百官再重重一点头,才会‘不情不愿’的说:既然大家都觉得,太子就是天下最贤明的人,那就让太子继承朕留下的江山吧。
或许在后世人看来,这样的政治作秀,会显得非常虚伪。
但有了这么一层‘民主推荐’的程序,明明是靠世袭得以继承皇位的储君,就会在不明真相的天下人心中,留下一个‘当今天下最贤者’的印象。
‘天子’的神话光环,再加上‘当今天下最闲者’的道德光环加身,继登九五的储君,才能稳坐江山,确保社稷无虞。
至于汉武之后,‘天子道歉成风’,不过是因为世宗刘彻一张罪己诏,将禅让这层窗户纸给捅破,将‘皇帝也是肉体凡胎,而不是圣贤’的真相,毫无保留的披露在了天下人面前而已。
而在如今,尚还未曾见过罪己诏,仍旧默认‘天子,天下最贤者为之’的汉初,天子犯错,依旧是不被政治环境允许的。
犯错都不行,承认自己犯错,那就更不可能了。
甚至夸张点说:刘汉天子,即便犯了错,也必须学着后世的曹老板,摆出一副‘知错改错不认错’的姿态。
这,才是刘邦在听到萧何明说‘请废三铢,禁民私铸’之时,对萧何心生抱怨的原因。
因为废钱三铢,就意味着刘邦亲口承认:当初发行三铢钱,是朕错了······
而‘天子认错’,在当下汉室的政治背景下,只会引发两种后果。
第一种,自是本分者刻意犯下更严重的错误,以表明‘我绝对没有天子贤明’的态度,从而维护政权的稳定。
如果是这种,那倒好说——历史上,武帝罪己诏引发的,就基本是这种结果。
可若是第二种后果,那事情,可就要复杂起来了。
——天子自己都认了错,那就是犯了错;我又从没犯过错,那我是不是比天子贤明?
既然我比天子贤明,那按照‘任人以贤’,我岂不是更配得上天子之位?
一旦这样的想法出现在某个人脑海中,那么整个天下,就见立刻陷入一个极其危险的境地!
——如今的汉室,可不是后世的宋明!
连‘养望’这种基础技能都没点出来的文人阶级,基本不可能出现明明是个人渣,却自认为圣贤的状况!
也就是说:在这个世代,一旦有人生出‘我没犯过错,所以我比天子贤明’的念头,那这个人,就十成十是真的从没犯过错,且有八成以上概率‘比天子更贤明’的人!
真要让这样的人走到面前,跟皇帝说一句:你犯过错,我没犯过错,你不如我贤明,就应该把皇位让给我,皇帝该怎么办?
是一把撕开‘禅让制度’仅剩的那点遮羞布,沾染上‘不效尧舜圣王之举’的污名,还是真的把皇位拱手让出?
很显然,都不行。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发生,刘邦无论如何,都不能认错。
尤其是在‘三铢钱’这种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民生民计,且让百姓利益直接受损,直接获利者又是朝堂的事情上,刘邦绝对不能开‘认错’的口!
默认都不行!
但在萧何仍旧不管不顾,继续说出那句‘如果不废除三铢钱,粮米官营就要出问题’之时,刘邦的面容之上,终于涌现出了一抹会心的笑容。
——作为老上级、老伙计,以及汉室鼎立之后的‘老搭档’,萧何不可能不知道此刻,刘邦心中究竟在想什么。
而萧何明明知道,却依旧说出了后面那句话,来强调废除三铢钱的必要性······
这就意味着·········
“酂侯既有良策,又何必于朕当面顾左右而言他?”
语带深意的道出此语,刘邦的嘴角之上,终是挂上了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