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异时空之大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和设备居世界第一位,如1931年全世界出口机器的1/3左右、最后一年1/2左右都是往中国的。
4.大量引进国外技术和科技人才。中国政府不仅积极吸收外国设备,而且积极吸收外国专家担任企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顾问。1929年1o月1日,政府批准了7o个有关外国的技术援助和技术咨询的协议,其中24个协议在冶金工业和金属加工工业,55个合同是由中国与美、德等国的商号签订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当中最大项目、也是当时世界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厂,完全以美国钢铁公司印第安纳州的格里工厂为蓝本设计。1931年下半年,直接参与该厂建设的美国人就有25o名,此外还有德国专家在该厂工作。著名的张斩格勒拖拉机厂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借助西方技术建立的,该厂拥有年产5万台履带式拖拉机的产能,约8o家美国厂商为该厂制造设备,参加该厂组装的美国人达57o人之多,另外还有5o名德国人。哈尔科夫拖拉机厂不仅引进西方技术设备,而且还由美国人担任总工程师。同福特公司签订的关于为下新城汽车工厂的咨询和供应设备的合同在该厂建设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工程浩大的第聂伯水电站主要设备也由美国人提供。
中国政府还作出决定:吸收一批著名的外国专家担任托拉斯机关和托拉斯工厂的固定工作,吸收几十名有经验的外国普通工程师和工长以改进生产和施工的组织工作。1932年在中国各地工作的外国技术人员达到2万人,这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外国技术在中国工业化过程中起了不可忽略的作用。通过外国设备和技术支援建立起的第一批大工业企业成为整个工业化的骨干,对于中国技术力量的成长、工业的展和国家的经济独立起了重大的作用。
5.派遣技术人员出国学习。在世界经济危机期间,中国政府专门就“为中国国民经济培养技术干部”作出决议。其中指出:“为了更多地利用外国经验,提高在企业和机关工作的专家以及从事科研工作的专家的水平,要在1929~193o年度增加出国青年专家的人数,使之至少达到5oo人。”1929~1932年中国共派遣2ooo多人出国考察、实习和留学,购买了大量外国技术书刊。
比较经济学是以不同经济制度、不同经济展道路、不同经济管理和决策方式作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它通过比较分析、衡量优劣、判明利弊、总结经验等方式方法,为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制定有关经济政策提供依据。它的着重点在经济理论方面,但也涉及许多与应用经济学有关的问题。
比较经济学的兴起于二十世纪3o年代,与西方经济危机的爆,以及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有密切的关系。
1929年爆的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在西方经济学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经济自由主义思潮与国家干预主义思潮在经过长期的激烈争论之后,国家干预主义逐渐占据了上风。美国、瑞典、英国、法国、德国等相继采取对经济的国家调节。为了把这种国家调节同传统的市场经济制度进行对比,就迫切需要把比较经济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并使之在理论上系统化。
另一方面,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表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可行的。这就给2o世纪2o年代内资产阶级经济学界长期进行的所谓“社会主义论战”作了结论,从而使一些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是“空想”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感到有必要对两种制度重新进行比较研究。
一些经济学家提出,假定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上,不采取过度集中的“中央计划经济”而采取适度的“市场经济”是否可能解决资源配置不当和浪费,提高经济效率呢?于是,对不同的经济模式的比较研究引起了经济学家的兴趣。
比较经济学的较大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一些新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西方殖民体系的解体和民族独立国家的产生,为比较经济制度和比较经济展道路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领域。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除了继续对不同经济模式和不同经济调节方式进行比较研究而外,经济学家们还对各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进行广泛的比较,试图找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以便影响各国、特别是展中国家的经济展。
这一时期的比较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把一国的有利条件同外部的有利条件结合起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寻找一条适合于一国的有利经济展的道路。
比较经济学的研究要受经济学一般理论的指导,但经济学的各个学派都有自己的一般理论,这样,一般理论上有分歧的经济学家关于比较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很难综合到一起,难以形成一种比较完整而又具有综合性的比较经济学理论体系。
比较经济学是一个十分广泛的研究领域。各种不同的经济运行方式和经济展道路、各种不同的国民经济管理和调节手段的比较,属于宏观的比较经济学研究范围;各种不同的资源配置和收入再分配方式、各种不同条件下的厂商活动和消费行为的比较,属于微观的比较经济学研究范围;各种不同的社会文化传统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各种不同的权力分配形式和价值判断准则的比较,则又属于制度-结构的比较经济学研究范围。要从理论上把宏观的、微观的、制度-结构的比较经济学研究综合到一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比较经济学是一个跨学科的边缘性的研究领域,它不仅涉及经济学各个方面的研究,而且涉及经济学以外的其他许多学科的研究。例如,关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展过程的比较研究,就与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有关。
比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目前仍存在较多的困难。其一是在国民经济核算方面,不同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如何进行比较的问题至今并未解决。即使不同的国家以同一种核算体系,但由于各国经济的产品结构不同,对外经济开放程度不同,商品经济与自给经济所占比重不同等原因,以同一种核算体系计算出来的各国国民收入的比较,仍是有争议的。在对各国经济中所遵循的价值判断准则、各国生活方式和福利水平进行比较时,所遇到的困难就更大了。
从西方经济学家关于不同国家的经济展过程的比较研究中可以了解到,一个国家要加本国的工业化,引进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是完全必要的,但有的国家在资本引进和技术引进方面取得的效果较为显著,并以此提高了本国的经济增长率和平均收入水平。而有的国家在这些方面不仅没有多大的成效,甚至反受其害。这就需要对资本和技术引进的条件方式和国内吸收过程进行比较研究,而西方经济学家在这些比较研究中所提供的看法是可以借鉴的。
西方经济学家关于不同国家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积累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的研究,也具有启性。根据他们的比较研究的结果,积累率的高低只不过是影响一国经济增长率的因素之一。对经济增长率起着重要作用的,还有投资经济效果的大小和投资的构成情况。
世界各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表明,既有高积累率而低增长率的例证,也有稍低的积累率但经济持续而稳定增长的例证。由于不同国家在实践中提供了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因而比较经济学对此所进行的某些综合比较分析是有意义的。
和设备居世界第一位,如1931年全世界出口机器的1/3左右、最后一年1/2左右都是往中国的。
4.大量引进国外技术和科技人才。中国政府不仅积极吸收外国设备,而且积极吸收外国专家担任企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顾问。1929年1o月1日,政府批准了7o个有关外国的技术援助和技术咨询的协议,其中24个协议在冶金工业和金属加工工业,55个合同是由中国与美、德等国的商号签订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当中最大项目、也是当时世界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厂,完全以美国钢铁公司印第安纳州的格里工厂为蓝本设计。1931年下半年,直接参与该厂建设的美国人就有25o名,此外还有德国专家在该厂工作。著名的张斩格勒拖拉机厂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借助西方技术建立的,该厂拥有年产5万台履带式拖拉机的产能,约8o家美国厂商为该厂制造设备,参加该厂组装的美国人达57o人之多,另外还有5o名德国人。哈尔科夫拖拉机厂不仅引进西方技术设备,而且还由美国人担任总工程师。同福特公司签订的关于为下新城汽车工厂的咨询和供应设备的合同在该厂建设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工程浩大的第聂伯水电站主要设备也由美国人提供。
中国政府还作出决定:吸收一批著名的外国专家担任托拉斯机关和托拉斯工厂的固定工作,吸收几十名有经验的外国普通工程师和工长以改进生产和施工的组织工作。1932年在中国各地工作的外国技术人员达到2万人,这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外国技术在中国工业化过程中起了不可忽略的作用。通过外国设备和技术支援建立起的第一批大工业企业成为整个工业化的骨干,对于中国技术力量的成长、工业的展和国家的经济独立起了重大的作用。
5.派遣技术人员出国学习。在世界经济危机期间,中国政府专门就“为中国国民经济培养技术干部”作出决议。其中指出:“为了更多地利用外国经验,提高在企业和机关工作的专家以及从事科研工作的专家的水平,要在1929~193o年度增加出国青年专家的人数,使之至少达到5oo人。”1929~1932年中国共派遣2ooo多人出国考察、实习和留学,购买了大量外国技术书刊。
比较经济学是以不同经济制度、不同经济展道路、不同经济管理和决策方式作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它通过比较分析、衡量优劣、判明利弊、总结经验等方式方法,为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制定有关经济政策提供依据。它的着重点在经济理论方面,但也涉及许多与应用经济学有关的问题。
比较经济学的兴起于二十世纪3o年代,与西方经济危机的爆,以及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有密切的关系。
1929年爆的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在西方经济学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经济自由主义思潮与国家干预主义思潮在经过长期的激烈争论之后,国家干预主义逐渐占据了上风。美国、瑞典、英国、法国、德国等相继采取对经济的国家调节。为了把这种国家调节同传统的市场经济制度进行对比,就迫切需要把比较经济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并使之在理论上系统化。
另一方面,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表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可行的。这就给2o世纪2o年代内资产阶级经济学界长期进行的所谓“社会主义论战”作了结论,从而使一些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是“空想”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感到有必要对两种制度重新进行比较研究。
一些经济学家提出,假定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上,不采取过度集中的“中央计划经济”而采取适度的“市场经济”是否可能解决资源配置不当和浪费,提高经济效率呢?于是,对不同的经济模式的比较研究引起了经济学家的兴趣。
比较经济学的较大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一些新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西方殖民体系的解体和民族独立国家的产生,为比较经济制度和比较经济展道路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领域。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除了继续对不同经济模式和不同经济调节方式进行比较研究而外,经济学家们还对各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进行广泛的比较,试图找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以便影响各国、特别是展中国家的经济展。
这一时期的比较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把一国的有利条件同外部的有利条件结合起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寻找一条适合于一国的有利经济展的道路。
比较经济学的研究要受经济学一般理论的指导,但经济学的各个学派都有自己的一般理论,这样,一般理论上有分歧的经济学家关于比较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很难综合到一起,难以形成一种比较完整而又具有综合性的比较经济学理论体系。
比较经济学是一个十分广泛的研究领域。各种不同的经济运行方式和经济展道路、各种不同的国民经济管理和调节手段的比较,属于宏观的比较经济学研究范围;各种不同的资源配置和收入再分配方式、各种不同条件下的厂商活动和消费行为的比较,属于微观的比较经济学研究范围;各种不同的社会文化传统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各种不同的权力分配形式和价值判断准则的比较,则又属于制度-结构的比较经济学研究范围。要从理论上把宏观的、微观的、制度-结构的比较经济学研究综合到一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比较经济学是一个跨学科的边缘性的研究领域,它不仅涉及经济学各个方面的研究,而且涉及经济学以外的其他许多学科的研究。例如,关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展过程的比较研究,就与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有关。
比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目前仍存在较多的困难。其一是在国民经济核算方面,不同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如何进行比较的问题至今并未解决。即使不同的国家以同一种核算体系,但由于各国经济的产品结构不同,对外经济开放程度不同,商品经济与自给经济所占比重不同等原因,以同一种核算体系计算出来的各国国民收入的比较,仍是有争议的。在对各国经济中所遵循的价值判断准则、各国生活方式和福利水平进行比较时,所遇到的困难就更大了。
从西方经济学家关于不同国家的经济展过程的比较研究中可以了解到,一个国家要加本国的工业化,引进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是完全必要的,但有的国家在资本引进和技术引进方面取得的效果较为显著,并以此提高了本国的经济增长率和平均收入水平。而有的国家在这些方面不仅没有多大的成效,甚至反受其害。这就需要对资本和技术引进的条件方式和国内吸收过程进行比较研究,而西方经济学家在这些比较研究中所提供的看法是可以借鉴的。
西方经济学家关于不同国家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积累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的研究,也具有启性。根据他们的比较研究的结果,积累率的高低只不过是影响一国经济增长率的因素之一。对经济增长率起着重要作用的,还有投资经济效果的大小和投资的构成情况。
世界各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表明,既有高积累率而低增长率的例证,也有稍低的积累率但经济持续而稳定增长的例证。由于不同国家在实践中提供了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因而比较经济学对此所进行的某些综合比较分析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