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重生第一权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高展明冷笑道:“托堂哥的福。”
当日若不是高华崇放纵韩白月欺凌高展明,他又怎会有幸托身到这具壳子上来。没有高华崇,原先的高展明就不会死,现在的他就没有这样的便利如此迅速地进入朝堂,让世人看见他的才华。如此,不就是托了高华崇的“福”么!
高华崇蹙眉。他听得出高展明语气中嘲讽的意味。他也不明白,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好像就是从高展明重回宗学起,就如同换了一个人似的,性格竟然不再像从前那般阴郁了,而变得越来越光芒万丈。他讨厌从前的高展明的阴郁,因为那让他觉得他无法掌控高展明,可现在的高展明,他更讨厌——他讨厌高展明在人前出尽风头,他讨厌人们把目光聚集到高展明身上,他讨厌高展明让他越来越无法捉摸!
高华崇咬了咬牙,压低了声音恶狠狠道:“你别得意的太早,便是新科及第又如何,科举出身,便能让你脱胎换骨?白日做梦!到头来,你也逃不脱桎梏!”
高展明知道他的意思,只要他还是高家子弟,他的父亲不如高华崇的父亲,便是他再得太后宠幸,他也永远要被高华崇压着一头。但是高华崇又岂会知道,即便他今日利用高家乘着高家的东风,他的野心却不会局限于高家,他早晚是要从高家跳脱出来的。他是高展明,他会让世人知道,他不是什么高家弟子高展明,他就是高展明,是他自己!
他说高展明得意,高展明便得意给他看。高展明昂头挺胸道:“堂哥,我先前跟你说过的话,今日还是未变。今后的路,咱们走着瞧。”
高华崇用力拧了拧眉头。他心里越来越觉得高展明反常,但也说不出哪里不对,只好忍了不语。
不片刻,众举子便被引入朝堂,文武百官皆已入朝,站在两侧,众举子入座。
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高展明身上。高展明可是今年高中的热门,他还是高家嫡子,人人都对他十分好奇,想看看他究竟是个什么人物。有些人先前从未见过高展明,今日终于得见,不由十分惊诧——高展明果然年纪极轻,白面红唇,相貌英俊不凡。他身上有望族子弟的贵气,却没有傲气,神态平易谦和,看来并不难接近。而最难得是,他虽然面相稚嫩,气质却十分沉稳,不像一个年仅十七的少年,倒像是见过大起大落的,这般气质,没有些挫折坎坷是万万磨砺不出的。
不多久,奏乐响起,皇帝在一片管弦丝竹声中升殿。
李长治的脸色不太好,这几天他虽然躲着,可哪里又躲得过呢?上殿之前,高嫱已经找过他,暗示他将高展明钦点为今科的新状元了。他心里一百个不愿意,恨不得高展明昨日被马车撞晕了或是突发疾病,今日就不用看见了,可惜该来的始终躲不过。
举子的座位是按照会试的名次排列的,毫无疑问,高展明坐在头一个。李长治一上殿就看到高展明的脸,脸色又黑了几分。
司礼官员见皇上入座,立刻宣布仪式开始。文武百官及众考生向皇帝参赞礼拜。
待仪式结束,众考生入座,文武百官分立两旁,翰林学士从殿内黄案上捧出试题,授予礼部官员,再由礼部官员开始纷发题纸。
高展明是头一个被纷发到题纸的。题纸是空白的,一会儿皇帝会当堂宣读策问题目,再由众子弟写文章应答。另外还有一张稿纸,给举子们记录一会儿皇上所说的话。
很快,试卷纷发完毕,礼部官员宣布考试开始,请皇帝策问。
李长治手边有一份黄绢,正是今日殿试上的题目。这份题目并非他亲笔所写,而是太后高嫱派人写成,他要做的,不过是一会儿假模假式地宣读罢了。堂堂殿试,国家选士盛举,他竟然连亲自策问的权利也没有,他心中岂会不恨?
李长治咬牙,愤怒地扫了眼高展明。
高嫱从前根本不关心科举的事情,可是这一次破天荒地居然找人来与他说道科举徇私舞弊的事情,他就觉得不同寻常,然而科举舞弊,乃是国家大事,不管高嫱是什么态度,他都要派人彻查,也不过是件顺水推舟的事,最后重新判卷高展明竟然摘得魁首,他心中便道不好,以为是自己又中了高家的圈套!他对于高家子弟愤懑不满由来已久,心中抱有偏见,虽说他看过高展明的文章,却也不觉得是什么惊世骇俗之作,高展明能接二连三中了解元和会元,他怎么也不相信高嫱和安国公等人没有插手,可是卷子是苏瑅判的,便是他心中有异议,却也不好说什么。而今日的殿试,高嫱却明目张胆地早就暗中有了安排,题目是她派人做的,肯定早就将题透给了高展明,瞧瞧那高展明,殿下所有的举子都好奇紧张地等着自己开口,偏就高展明,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根本不好奇自己究竟会如何提问!
李长治久久不策问,一旁站着的太监有了急了,小声道:“皇上,殿试开始了,举子们等着您的话呢。”
李长治闭了闭眼,心中冷笑:高展明先前已经做好了准备,才敢如此笃定,自己偏不随了他们的愿。高展明不是惊采绝艳呢,那就让朕看看他到底有几分本事!
李长治睁开眼,清了清嗓子,将手中事前备好的黄绢推到一旁,竟是不打算用那份黄绢的模样。
一旁的太监愣了愣,小声提醒道:“皇上,那是……”
李长治哪里理他,将心里早已辗转了百千遍的题目朗声念了出来:“制曰——朕惟自昔帝王理人民,率以综核名实为先务……”
高展明怔了怔:皇上所言竟然和前日高嫱事先告诉他的题目不一样!
不过片刻,高展明就回过神来,摒除杂念,认真听起李长治所言,并在一旁的稿纸上飞笔记录起来。
>
高展明冷笑道:“托堂哥的福。”
当日若不是高华崇放纵韩白月欺凌高展明,他又怎会有幸托身到这具壳子上来。没有高华崇,原先的高展明就不会死,现在的他就没有这样的便利如此迅速地进入朝堂,让世人看见他的才华。如此,不就是托了高华崇的“福”么!
高华崇蹙眉。他听得出高展明语气中嘲讽的意味。他也不明白,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好像就是从高展明重回宗学起,就如同换了一个人似的,性格竟然不再像从前那般阴郁了,而变得越来越光芒万丈。他讨厌从前的高展明的阴郁,因为那让他觉得他无法掌控高展明,可现在的高展明,他更讨厌——他讨厌高展明在人前出尽风头,他讨厌人们把目光聚集到高展明身上,他讨厌高展明让他越来越无法捉摸!
高华崇咬了咬牙,压低了声音恶狠狠道:“你别得意的太早,便是新科及第又如何,科举出身,便能让你脱胎换骨?白日做梦!到头来,你也逃不脱桎梏!”
高展明知道他的意思,只要他还是高家子弟,他的父亲不如高华崇的父亲,便是他再得太后宠幸,他也永远要被高华崇压着一头。但是高华崇又岂会知道,即便他今日利用高家乘着高家的东风,他的野心却不会局限于高家,他早晚是要从高家跳脱出来的。他是高展明,他会让世人知道,他不是什么高家弟子高展明,他就是高展明,是他自己!
他说高展明得意,高展明便得意给他看。高展明昂头挺胸道:“堂哥,我先前跟你说过的话,今日还是未变。今后的路,咱们走着瞧。”
高华崇用力拧了拧眉头。他心里越来越觉得高展明反常,但也说不出哪里不对,只好忍了不语。
不片刻,众举子便被引入朝堂,文武百官皆已入朝,站在两侧,众举子入座。
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高展明身上。高展明可是今年高中的热门,他还是高家嫡子,人人都对他十分好奇,想看看他究竟是个什么人物。有些人先前从未见过高展明,今日终于得见,不由十分惊诧——高展明果然年纪极轻,白面红唇,相貌英俊不凡。他身上有望族子弟的贵气,却没有傲气,神态平易谦和,看来并不难接近。而最难得是,他虽然面相稚嫩,气质却十分沉稳,不像一个年仅十七的少年,倒像是见过大起大落的,这般气质,没有些挫折坎坷是万万磨砺不出的。
不多久,奏乐响起,皇帝在一片管弦丝竹声中升殿。
李长治的脸色不太好,这几天他虽然躲着,可哪里又躲得过呢?上殿之前,高嫱已经找过他,暗示他将高展明钦点为今科的新状元了。他心里一百个不愿意,恨不得高展明昨日被马车撞晕了或是突发疾病,今日就不用看见了,可惜该来的始终躲不过。
举子的座位是按照会试的名次排列的,毫无疑问,高展明坐在头一个。李长治一上殿就看到高展明的脸,脸色又黑了几分。
司礼官员见皇上入座,立刻宣布仪式开始。文武百官及众考生向皇帝参赞礼拜。
待仪式结束,众考生入座,文武百官分立两旁,翰林学士从殿内黄案上捧出试题,授予礼部官员,再由礼部官员开始纷发题纸。
高展明是头一个被纷发到题纸的。题纸是空白的,一会儿皇帝会当堂宣读策问题目,再由众子弟写文章应答。另外还有一张稿纸,给举子们记录一会儿皇上所说的话。
很快,试卷纷发完毕,礼部官员宣布考试开始,请皇帝策问。
李长治手边有一份黄绢,正是今日殿试上的题目。这份题目并非他亲笔所写,而是太后高嫱派人写成,他要做的,不过是一会儿假模假式地宣读罢了。堂堂殿试,国家选士盛举,他竟然连亲自策问的权利也没有,他心中岂会不恨?
李长治咬牙,愤怒地扫了眼高展明。
高嫱从前根本不关心科举的事情,可是这一次破天荒地居然找人来与他说道科举徇私舞弊的事情,他就觉得不同寻常,然而科举舞弊,乃是国家大事,不管高嫱是什么态度,他都要派人彻查,也不过是件顺水推舟的事,最后重新判卷高展明竟然摘得魁首,他心中便道不好,以为是自己又中了高家的圈套!他对于高家子弟愤懑不满由来已久,心中抱有偏见,虽说他看过高展明的文章,却也不觉得是什么惊世骇俗之作,高展明能接二连三中了解元和会元,他怎么也不相信高嫱和安国公等人没有插手,可是卷子是苏瑅判的,便是他心中有异议,却也不好说什么。而今日的殿试,高嫱却明目张胆地早就暗中有了安排,题目是她派人做的,肯定早就将题透给了高展明,瞧瞧那高展明,殿下所有的举子都好奇紧张地等着自己开口,偏就高展明,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根本不好奇自己究竟会如何提问!
李长治久久不策问,一旁站着的太监有了急了,小声道:“皇上,殿试开始了,举子们等着您的话呢。”
李长治闭了闭眼,心中冷笑:高展明先前已经做好了准备,才敢如此笃定,自己偏不随了他们的愿。高展明不是惊采绝艳呢,那就让朕看看他到底有几分本事!
李长治睁开眼,清了清嗓子,将手中事前备好的黄绢推到一旁,竟是不打算用那份黄绢的模样。
一旁的太监愣了愣,小声提醒道:“皇上,那是……”
李长治哪里理他,将心里早已辗转了百千遍的题目朗声念了出来:“制曰——朕惟自昔帝王理人民,率以综核名实为先务……”
高展明怔了怔:皇上所言竟然和前日高嫱事先告诉他的题目不一样!
不过片刻,高展明就回过神来,摒除杂念,认真听起李长治所言,并在一旁的稿纸上飞笔记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