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辽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檀州,择旷土居之,凡置十寨,仍名行唐县。隶彰愍宫。户三千。
涿州,永泰军,上,刺史。汉高祖六年分燕置涿郡,魏文帝改范阳郡,晋为范阳国,元魏复为郡。隋开皇二年罢郡,属幽州,大业三年以幽州为涿郡,唐武德元年郡废,为涿县,七年改范阳县,大历四年置涿州。石晋以归太宗。有大房山、六聘山、涿水、楼桑河、横沟河、礼逊河、祁沟河。统县四:
范阳县。本汉涿县。唐武德中,改范阳县。有涿水、范水。户一万。
固安县。本汉方城县,先属广阳国。隋开皇九年,自易州涞水县移置,属幽州,取汉故安县名。唐武德四年属北义州,徙治章信堡。贞观二年义州废,移今治,复属幽州。在州东南九十里。户一万。
新城县。本汉新昌县。唐大历四年析固安县置,后省。后唐天成四年复析范阳县置,在州南六十里。户一万。
归义县。本汉易县地。齐并入鄚县。唐武德五年置北义州,州废,复置县来属。民居在巨马河南,侨治新城。户四千。
易州,高阳军,上,刺史。汉为易、故安二县地。隋置易州,隋末为上谷郡。唐武德四年复易州。天宝元年仍上谷郡。乾元元年又改易州。五代隶定州节度使。会同九年,孙方简以其地来附。应历九年,为周世宗所取,后属宋。统和七年,攻克之,升高阳军。有易水、涞水、狼山、太宁山、白马山。统县三:
易县。本汉县,故城在今县东南六十里。齐天保七年省。隋开皇十六年,于故安城西北隅置县,即今县治也。户二万五千。
涞水县。本汉道县,今县北一里故道城是也。元魏移于故城南,即今县置。
周大象二年省。隋开皇十八年改涞水县。在州东四十里。有涞水。户二万七千。
容城县。本汉县,先属涿郡,故城在雄州西南。唐武德五年属北义州。贞观元年还本属。圣历二年改全忠县。天宝元年复名容城县。在州东八十里。户民皆居巨马河南,侨治涿州新城县。户五千。
蓟州,尚武军,上,刺史。秦渔阳、右北平二郡地。隋开皇中徙治玄州总管府,炀帝改渔阳郡。唐武德元年废入幽州,开元十八年分立蓟州。统县三:
渔阳县。本汉县,属渔阳郡。晋省,复置。元魏省。唐属幽州,开元十八年置蓟州。有鲍丘水。户四千。
三河县。本汉临朐县地,唐开元四年析潞州置。户三千。
玉田县。本春秋无终子国。汉置无终县,属右北平郡。元魏属渔阳郡治,省,唐武德二年复置。贞观初省,乾封中复置。万岁通天元年更名玉田,属营州。开元四年还属幽州。八年属营州。十一年又属幽州。十八年来属。搜神记:“雍伯,洛阳人,性孝,父母没,葬无终山。山高八十里,上无水,雍伯置饮。人有就饮者,与石一斗,种生玉,因名玉田。”户三千。
景州,清安军,下,刺史。本蓟州遵化县,重熙中置。户三千。遵化县,本唐平州买马监,为县来属。
平州,辽兴军,上,节度。商为孤竹国,春秋山戎国。秦为辽西、右北平二郡地,汉因之。汉末,公孙度据有,传子康、孙渊,入魏。隋开皇中改平州,大业初复为郡。唐武德初改州,天宝元年仍北平郡。后唐复为平州。太祖天赞二年取之,以定州俘户错置其地。统州二,县三:
卢龙县。本肥如国。春秋晋灭肥,肥子奔燕,受封于此。汉、晋属辽西郡。元魏为郡治,兼立平州。北齐属北平郡。隋开皇中,省肥如,入新置。十八年,改新昌曰卢龙。唐为平州,后因之。户七千。
安喜县。本汉令支县地,久废。太祖以定州安喜县俘户置。在州东北六十里。户五千。
望都县。本汉海阳县,久废。太祖以定州望都县俘户置。有海阳山。县在州南三十里,户三千。
滦州,永安军,中,刺史。本古黄洛城。滦河环绕,在卢龙山南。齐桓公伐山戎,见山神俞皃,即此。秦为右北平。汉为石城县,后名海阳县。汉末为公孙度所有。晋以后属辽西。石晋割地,在平州之境。太祖以俘户置。滦州负山带河,为朔汉形胜之地。有扶苏泉,甚甘美,秦太子扶苏北筑长城尝驻此;临榆山,峰峦崛起,高千余仞,下临渝河。统县三:义丰县。本黄洛故城。黄洛水北出卢龙山,南流入于濡水。汉属辽西郡,久废。唐季入契丹,世宗置县。户四千。马城县。本卢龙县地。唐开元二十八年析置县,以通水运。东北有千金冶,东有茂乡镇。辽割隶滦州。在州西南四十里。户三千。石城县。汉置,属右北平郡,久废。唐贞观中于此置临渝县,万岁通天元年改石城县,在滦州南三十里,唐仪凤石刻在焉。今县又在其南五十里,辽徙置以就盐官。户三千。
营州,邻海军,下,刺史。本商孤竹国。秦属辽西郡。汉为昌黎郡。前燕慕容皝徙都于此。元魏立营州,领昌黎、建德、辽东、乐浪、冀阳、营丘六郡。后周为高宝宁所据。隋开皇置州,大业改辽西郡。唐武德元年改营州,万岁通天元年始入契丹。圣历二年侨治渔阳。开元五年还治柳城。天宝元年改曰柳城郡。后唐复为营州。太祖以居定州俘户。统县一:广宁县。汉柳城县,属辽西郡。东北与奚、契丹接境。万岁通天元年,入契丹李万荣。神龙元年移幽州界。开元四年复旧地。辽改今名。户三千。
檀州,择旷土居之,凡置十寨,仍名行唐县。隶彰愍宫。户三千。
涿州,永泰军,上,刺史。汉高祖六年分燕置涿郡,魏文帝改范阳郡,晋为范阳国,元魏复为郡。隋开皇二年罢郡,属幽州,大业三年以幽州为涿郡,唐武德元年郡废,为涿县,七年改范阳县,大历四年置涿州。石晋以归太宗。有大房山、六聘山、涿水、楼桑河、横沟河、礼逊河、祁沟河。统县四:
范阳县。本汉涿县。唐武德中,改范阳县。有涿水、范水。户一万。
固安县。本汉方城县,先属广阳国。隋开皇九年,自易州涞水县移置,属幽州,取汉故安县名。唐武德四年属北义州,徙治章信堡。贞观二年义州废,移今治,复属幽州。在州东南九十里。户一万。
新城县。本汉新昌县。唐大历四年析固安县置,后省。后唐天成四年复析范阳县置,在州南六十里。户一万。
归义县。本汉易县地。齐并入鄚县。唐武德五年置北义州,州废,复置县来属。民居在巨马河南,侨治新城。户四千。
易州,高阳军,上,刺史。汉为易、故安二县地。隋置易州,隋末为上谷郡。唐武德四年复易州。天宝元年仍上谷郡。乾元元年又改易州。五代隶定州节度使。会同九年,孙方简以其地来附。应历九年,为周世宗所取,后属宋。统和七年,攻克之,升高阳军。有易水、涞水、狼山、太宁山、白马山。统县三:
易县。本汉县,故城在今县东南六十里。齐天保七年省。隋开皇十六年,于故安城西北隅置县,即今县治也。户二万五千。
涞水县。本汉道县,今县北一里故道城是也。元魏移于故城南,即今县置。
周大象二年省。隋开皇十八年改涞水县。在州东四十里。有涞水。户二万七千。
容城县。本汉县,先属涿郡,故城在雄州西南。唐武德五年属北义州。贞观元年还本属。圣历二年改全忠县。天宝元年复名容城县。在州东八十里。户民皆居巨马河南,侨治涿州新城县。户五千。
蓟州,尚武军,上,刺史。秦渔阳、右北平二郡地。隋开皇中徙治玄州总管府,炀帝改渔阳郡。唐武德元年废入幽州,开元十八年分立蓟州。统县三:
渔阳县。本汉县,属渔阳郡。晋省,复置。元魏省。唐属幽州,开元十八年置蓟州。有鲍丘水。户四千。
三河县。本汉临朐县地,唐开元四年析潞州置。户三千。
玉田县。本春秋无终子国。汉置无终县,属右北平郡。元魏属渔阳郡治,省,唐武德二年复置。贞观初省,乾封中复置。万岁通天元年更名玉田,属营州。开元四年还属幽州。八年属营州。十一年又属幽州。十八年来属。搜神记:“雍伯,洛阳人,性孝,父母没,葬无终山。山高八十里,上无水,雍伯置饮。人有就饮者,与石一斗,种生玉,因名玉田。”户三千。
景州,清安军,下,刺史。本蓟州遵化县,重熙中置。户三千。遵化县,本唐平州买马监,为县来属。
平州,辽兴军,上,节度。商为孤竹国,春秋山戎国。秦为辽西、右北平二郡地,汉因之。汉末,公孙度据有,传子康、孙渊,入魏。隋开皇中改平州,大业初复为郡。唐武德初改州,天宝元年仍北平郡。后唐复为平州。太祖天赞二年取之,以定州俘户错置其地。统州二,县三:
卢龙县。本肥如国。春秋晋灭肥,肥子奔燕,受封于此。汉、晋属辽西郡。元魏为郡治,兼立平州。北齐属北平郡。隋开皇中,省肥如,入新置。十八年,改新昌曰卢龙。唐为平州,后因之。户七千。
安喜县。本汉令支县地,久废。太祖以定州安喜县俘户置。在州东北六十里。户五千。
望都县。本汉海阳县,久废。太祖以定州望都县俘户置。有海阳山。县在州南三十里,户三千。
滦州,永安军,中,刺史。本古黄洛城。滦河环绕,在卢龙山南。齐桓公伐山戎,见山神俞皃,即此。秦为右北平。汉为石城县,后名海阳县。汉末为公孙度所有。晋以后属辽西。石晋割地,在平州之境。太祖以俘户置。滦州负山带河,为朔汉形胜之地。有扶苏泉,甚甘美,秦太子扶苏北筑长城尝驻此;临榆山,峰峦崛起,高千余仞,下临渝河。统县三:义丰县。本黄洛故城。黄洛水北出卢龙山,南流入于濡水。汉属辽西郡,久废。唐季入契丹,世宗置县。户四千。马城县。本卢龙县地。唐开元二十八年析置县,以通水运。东北有千金冶,东有茂乡镇。辽割隶滦州。在州西南四十里。户三千。石城县。汉置,属右北平郡,久废。唐贞观中于此置临渝县,万岁通天元年改石城县,在滦州南三十里,唐仪凤石刻在焉。今县又在其南五十里,辽徙置以就盐官。户三千。
营州,邻海军,下,刺史。本商孤竹国。秦属辽西郡。汉为昌黎郡。前燕慕容皝徙都于此。元魏立营州,领昌黎、建德、辽东、乐浪、冀阳、营丘六郡。后周为高宝宁所据。隋开皇置州,大业改辽西郡。唐武德元年改营州,万岁通天元年始入契丹。圣历二年侨治渔阳。开元五年还治柳城。天宝元年改曰柳城郡。后唐复为营州。太祖以居定州俘户。统县一:广宁县。汉柳城县,属辽西郡。东北与奚、契丹接境。万岁通天元年,入契丹李万荣。神龙元年移幽州界。开元四年复旧地。辽改今名。户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