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辽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乐志
辽有国乐,有雅乐,有大乐,有散乐,有铙歌、横吹乐。旧史称圣宗、兴宗咸通音律,声气、歌辞、舞节,徵诸太常、仪凤、教坊不可得。按纪、志、辽朝杂礼,参考史籍,定其可知者,以补一代之阙文。
呜呼!咸、韶、夏、武之乐,声亡书逸,河间作记,史迁因以为书,寥乎希哉,辽之乐,观此足矣。
国乐
辽有国乐,犹先王之风;其诸国乐,犹诸侯之风。故志其略。
正月朔日朝贺,用宫县雅乐。元会,用大乐;曲破后,用散乐;角终之。是夜,皇帝燕饮,用国乐。
七月十三日,皇帝出行宫三十里卓帐。十四日设宴,应从诸军随各部落动乐。十五日中元,大宴,用汉乐。
春飞放杏埚,皇帝射获头鹅,荐庙燕饮,乐工数十人执小乐器侑酒。
诸国乐
太宗会同三年,晋宣徽使杨端、王朓等及诸国使朝见,皇帝御便殿赐宴。朓起进酒,作歌舞,上为举觞极欢。
会同三年端午日,百僚及诸国使称贺,如式燕饮,命回鹘、敦煌二使作本国舞。
天祚天庆二年,驾幸混同江,头鱼酒筵,半酣,上命诸酋长次第歌舞为乐。女直阿骨打端立直视,辞以不能。上谓萧奉先曰:“阿骨打意气雄豪,顾视不常,可托以边事诛之。不然,恐贻后患。”奉先奏:“阿骨打无大过,杀之伤向化之意。蕞尔小国,又何能为。”
雅乐
自汉以后,相承雅乐,有古颂焉,有古大雅焉。辽阙郊庙礼,无颂乐。大同元年,太宗自汴将还,得晋太常乐谱、宫悬、乐架,委所司先赴中京。
圣宗太平元年,尊号册礼,设宫悬于殿庭,举麾位在殿第三重西阶之上,协律郎各人就举麾位,太常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卿引皇帝。将仗动,协律郎举麾,太乐令令撞黄钟之钟,左右钟皆应。工人举柷,乐作;皇帝即御坐,扇合,乐止。王公入门,乐作;至位,乐止。通事舍人引押册大臣初动,乐作;置册殿前香案讫,就位,乐止。舁册官奉册,初动,乐作;升殿,置册御坐前,就西墉北上位,乐止。大臣上殿,乐作;至殿栏内位,乐止。大臣降殿阶,乐作;复位,乐止。王公三品以上出,乐作;太常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卿引皇帝降御坐入阁,乐止。
兴宗重熙九年,上契丹册,皇帝出,奏隆安之乐。
圣宗统和元年,册承天皇太后,设宫悬、簨虡,太乐工、协律郎入。太后仪卫动,举麾,太和乐作;太乐令、太常卿导引升御坐,帘卷,乐止。文武三品以上入,舒和乐作;至位,乐止。皇帝入门,雍和乐作;至殿前位,乐止。宰相押册,皇帝随册,乐作;至殿前置册于案,乐止。翰林学士、大将军舁册,乐作;置御坐前,乐止。丞相上殿,乐作;至读册位,乐止。皇帝下殿,乐作;至位,乐止。太后宣答讫,乐作;皇帝至西阁,乐止。亲王、丞相上殿,乐作;退班出,乐止。下帘,乐作;皇太后入内,乐止。
册皇太子仪:太子初入门,贞安之乐作。
册礼乐工次第:四隅各置建鼓一虡,乐工各一人;宫悬每面九虡,每虡乐工一人;乐虡近北置柷、敔各一,乐工各一人;乐虡内坐部乐工,左右各一百二人;乐虡西南武舞六十四人,执小旗二人;乐虡东南文舞六十四人,执小旗二人;协律郎二人;太乐令一人。
唐十二和乐,辽初用之,豫和祀天神,顺和祭地祗,永和享宗庙,肃和登歌奠玉帛,雍和入俎接神,寿和酌献饮神,太和节升降,舒和节出入,昭和举酒,休和以饭,正和皇后受册以行,承和太子以行。
辽十二安乐:初,梁改唐十二和乐为九庆乐,后唐建唐宗庙,仍用十二和乐,晋改为十二同乐。辽杂礼“天子出入,奏隆安;太子行,奏贞安”则是辽尝改乐名矣。馀十安乐名缺。
辽雅乐歌辞,文阙不具;八音器数,大抵因唐之旧。
八音:
金缚、钟
石球、磬
丝琴、瑟
竹籥、箫、竾
匏笙、竽
土籥
革鼓、鼗
木柷、敔
十二律用周黍尺九寸管,空径三分为本。道宗大康中,诏行秬黍所定升斗,尝定律矣。其法大抵用古律焉。
大乐
自汉以来,因秦、楚之声置乐府。至隋高祖诏求知音者,郑译得西域苏祗婆七旦之声,求合七音八十四调之说,由是雅俗之乐,皆此声矣。用之朝廷,别于雅乐者,谓之大乐。晋高祖使冯道、刘煦册应天太后、太宗皇帝,其声器、工官与法驾,同归于辽。
圣宗统和元年,册承天皇太后,童子弟子队乐引太后辇至金銮门。
天祚皇帝天庆元年上寿仪:皇帝出东阁,鸣鞭,乐作;帘卷,扇开,乐止。太尉执台,分班,太乐令举麾,乐作;皇帝饮酒讫,乐止。应坐臣僚东西外殿,太乐令引堂上,乐升。大臣执台,太乐令奏举觞,登歌,乐作;饮讫,乐止。行臣僚酒遍,太乐令奏巡周,举麾,乐作;饮讫,乐止。太常卿进御食,太乐令奏食遍,乐作;文舞入,三变,引出,乐止。次进酒,行臣僚酒,举觞,乐作;皇帝入西阁,乐止。次进食,食遍,乐作;武舞入,三变,引出,乐止。扇合,帘下,鸣鞭乐作;皇帝入西阁,乐止。
大乐器:本唐太宗七德、九功之乐。武后毁唐宗庙,七德、九功乐舞遂亡,自后宗庙用隋文、武二舞。朝廷用高宗景云乐代之,元会,第一奏景云乐舞。杜佑通典已称诸乐并亡。唯景云乐舞仅存。唐末、五代板荡之馀,在者希矣。辽国大乐,晋代所传。杂礼虽见坐部乐工左右各一百二人,盖亦以景云遗工充坐部;其坐、立部乐,自唐已亡,可考者唯景云四部乐舞而已。
玉磬
方响
搊筝
筑
卧箜篌
大箜篌
小箜篌
大琵琶
小琵琶
大五弦
小五弦
吹叶
大笙
小笙
觱篥
箫
铜钹
长笛
尺八笛
短笛
以上皆一人。
毛员鼓
连鼗鼓
贝
以上皆二人,余每器工一人。
歌二人。
舞二十人,分四部:
景云舞八人
庆云乐舞四人
破阵乐舞四人
承天乐舞四人
大乐调:雅乐有七音,大乐亦有七声,谓之七旦:一曰娑陀力,平声;... -->>
乐志
辽有国乐,有雅乐,有大乐,有散乐,有铙歌、横吹乐。旧史称圣宗、兴宗咸通音律,声气、歌辞、舞节,徵诸太常、仪凤、教坊不可得。按纪、志、辽朝杂礼,参考史籍,定其可知者,以补一代之阙文。
呜呼!咸、韶、夏、武之乐,声亡书逸,河间作记,史迁因以为书,寥乎希哉,辽之乐,观此足矣。
国乐
辽有国乐,犹先王之风;其诸国乐,犹诸侯之风。故志其略。
正月朔日朝贺,用宫县雅乐。元会,用大乐;曲破后,用散乐;角终之。是夜,皇帝燕饮,用国乐。
七月十三日,皇帝出行宫三十里卓帐。十四日设宴,应从诸军随各部落动乐。十五日中元,大宴,用汉乐。
春飞放杏埚,皇帝射获头鹅,荐庙燕饮,乐工数十人执小乐器侑酒。
诸国乐
太宗会同三年,晋宣徽使杨端、王朓等及诸国使朝见,皇帝御便殿赐宴。朓起进酒,作歌舞,上为举觞极欢。
会同三年端午日,百僚及诸国使称贺,如式燕饮,命回鹘、敦煌二使作本国舞。
天祚天庆二年,驾幸混同江,头鱼酒筵,半酣,上命诸酋长次第歌舞为乐。女直阿骨打端立直视,辞以不能。上谓萧奉先曰:“阿骨打意气雄豪,顾视不常,可托以边事诛之。不然,恐贻后患。”奉先奏:“阿骨打无大过,杀之伤向化之意。蕞尔小国,又何能为。”
雅乐
自汉以后,相承雅乐,有古颂焉,有古大雅焉。辽阙郊庙礼,无颂乐。大同元年,太宗自汴将还,得晋太常乐谱、宫悬、乐架,委所司先赴中京。
圣宗太平元年,尊号册礼,设宫悬于殿庭,举麾位在殿第三重西阶之上,协律郎各人就举麾位,太常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卿引皇帝。将仗动,协律郎举麾,太乐令令撞黄钟之钟,左右钟皆应。工人举柷,乐作;皇帝即御坐,扇合,乐止。王公入门,乐作;至位,乐止。通事舍人引押册大臣初动,乐作;置册殿前香案讫,就位,乐止。舁册官奉册,初动,乐作;升殿,置册御坐前,就西墉北上位,乐止。大臣上殿,乐作;至殿栏内位,乐止。大臣降殿阶,乐作;复位,乐止。王公三品以上出,乐作;太常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卿引皇帝降御坐入阁,乐止。
兴宗重熙九年,上契丹册,皇帝出,奏隆安之乐。
圣宗统和元年,册承天皇太后,设宫悬、簨虡,太乐工、协律郎入。太后仪卫动,举麾,太和乐作;太乐令、太常卿导引升御坐,帘卷,乐止。文武三品以上入,舒和乐作;至位,乐止。皇帝入门,雍和乐作;至殿前位,乐止。宰相押册,皇帝随册,乐作;至殿前置册于案,乐止。翰林学士、大将军舁册,乐作;置御坐前,乐止。丞相上殿,乐作;至读册位,乐止。皇帝下殿,乐作;至位,乐止。太后宣答讫,乐作;皇帝至西阁,乐止。亲王、丞相上殿,乐作;退班出,乐止。下帘,乐作;皇太后入内,乐止。
册皇太子仪:太子初入门,贞安之乐作。
册礼乐工次第:四隅各置建鼓一虡,乐工各一人;宫悬每面九虡,每虡乐工一人;乐虡近北置柷、敔各一,乐工各一人;乐虡内坐部乐工,左右各一百二人;乐虡西南武舞六十四人,执小旗二人;乐虡东南文舞六十四人,执小旗二人;协律郎二人;太乐令一人。
唐十二和乐,辽初用之,豫和祀天神,顺和祭地祗,永和享宗庙,肃和登歌奠玉帛,雍和入俎接神,寿和酌献饮神,太和节升降,舒和节出入,昭和举酒,休和以饭,正和皇后受册以行,承和太子以行。
辽十二安乐:初,梁改唐十二和乐为九庆乐,后唐建唐宗庙,仍用十二和乐,晋改为十二同乐。辽杂礼“天子出入,奏隆安;太子行,奏贞安”则是辽尝改乐名矣。馀十安乐名缺。
辽雅乐歌辞,文阙不具;八音器数,大抵因唐之旧。
八音:
金缚、钟
石球、磬
丝琴、瑟
竹籥、箫、竾
匏笙、竽
土籥
革鼓、鼗
木柷、敔
十二律用周黍尺九寸管,空径三分为本。道宗大康中,诏行秬黍所定升斗,尝定律矣。其法大抵用古律焉。
大乐
自汉以来,因秦、楚之声置乐府。至隋高祖诏求知音者,郑译得西域苏祗婆七旦之声,求合七音八十四调之说,由是雅俗之乐,皆此声矣。用之朝廷,别于雅乐者,谓之大乐。晋高祖使冯道、刘煦册应天太后、太宗皇帝,其声器、工官与法驾,同归于辽。
圣宗统和元年,册承天皇太后,童子弟子队乐引太后辇至金銮门。
天祚皇帝天庆元年上寿仪:皇帝出东阁,鸣鞭,乐作;帘卷,扇开,乐止。太尉执台,分班,太乐令举麾,乐作;皇帝饮酒讫,乐止。应坐臣僚东西外殿,太乐令引堂上,乐升。大臣执台,太乐令奏举觞,登歌,乐作;饮讫,乐止。行臣僚酒遍,太乐令奏巡周,举麾,乐作;饮讫,乐止。太常卿进御食,太乐令奏食遍,乐作;文舞入,三变,引出,乐止。次进酒,行臣僚酒,举觞,乐作;皇帝入西阁,乐止。次进食,食遍,乐作;武舞入,三变,引出,乐止。扇合,帘下,鸣鞭乐作;皇帝入西阁,乐止。
大乐器:本唐太宗七德、九功之乐。武后毁唐宗庙,七德、九功乐舞遂亡,自后宗庙用隋文、武二舞。朝廷用高宗景云乐代之,元会,第一奏景云乐舞。杜佑通典已称诸乐并亡。唯景云乐舞仅存。唐末、五代板荡之馀,在者希矣。辽国大乐,晋代所传。杂礼虽见坐部乐工左右各一百二人,盖亦以景云遗工充坐部;其坐、立部乐,自唐已亡,可考者唯景云四部乐舞而已。
玉磬
方响
搊筝
筑
卧箜篌
大箜篌
小箜篌
大琵琶
小琵琶
大五弦
小五弦
吹叶
大笙
小笙
觱篥
箫
铜钹
长笛
尺八笛
短笛
以上皆一人。
毛员鼓
连鼗鼓
贝
以上皆二人,余每器工一人。
歌二人。
舞二十人,分四部:
景云舞八人
庆云乐舞四人
破阵乐舞四人
承天乐舞四人
大乐调:雅乐有七音,大乐亦有七声,谓之七旦:一曰娑陀力,平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