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吴三桂发迹史(出书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吴三桂将圣旨传于众人看了,然后问众人该如何处置?
郭云龙说:“依照圣旨裁军是显然不行的。若如此,我们数年之心血付之东流。”
胡守亮说:“我觉得朝廷之意,其要害并非完全在于裁军与否。三藩之耗,占天下财富一半,朝廷自然不堪重负!然而,永历帝窥伺在外,李定国与白文选又窝住在内,朝廷自然对此心有顾忌,绝不敢轻易裁军而养虎为患。据我猜测,朝廷之举在于投石问路。因为我军休整已有几年,既不进兵,又不退兵,朝廷自然会有所猜忌,所以才用此投石问路之法。我们若依之,自然可证明我等无异心。然而我们便从此成了光杆司令。如果我们不依,又恐朝廷对我猜忌更甚!”
方献廷说:“胡兄所言在理!我们既不能裁军,使我们无所依托,也不能不裁军,让朝廷生出疑虑之心。唯一的办法,要找到不能裁军的理由。”
马宝说:“我看此事好办!”
众人一听,便齐齐地看着他。因为在这种谋划之时,马宝本来尚无策略,今日却出语惊人,自然引起众人的注意。
马宝见众人都注意起自己来,心里便有些得意。他特意慢条斯理地说:“边疆不宁,便是不宜裁军的理由!”
众人听完,哈哈大笑。
马宝便问众人何故发笑?
方献廷说:“众人之意是:朝廷亦知边疆不宁,却仍然要我们裁军,且言之凿凿,让人无从驳斥,若再依将军之言以边疆不宁而搪塞朝廷,恐怕朝廷难以答应。”
马宝听了,满脸羞红。
马宝英勇善战,吴三桂素来喜爱他。今日见马宝受挫,立即接过方献廷的话说:“马将军之言,并非全无道理。不论我们想出何种理由,只怕也是万变不离其宗。”
杨珅说:“依杨某之意,朝廷之所以如此而为,是对我们存有猜忌之心,而猜忌的原因却来自缅甸。”
胡守亮问:“来自缅甸?”
众人见杨珅如此说话,本有与胡守亮一样的想法。但见胡守亮问了,便不再问,只是怔怔地看着杨珅。因为在他们看来:杨珅虽然身为副都统,但也多勇少谋。
杨珅说:“永历帝寄居缅甸,朝廷恐我有拥永历之心。若我等拥立永历帝,起兵反清,天下趋之者必众,朝廷所以猜忌我等。我想:永历帝一日不除,朝廷猜我之心便一日不灭。若想灭绝朝廷之疑虑,我们只有擒了永历帝。”
众人一听觉得杨珅之言确有道理。然而,令他们有所顾忌的是,永历帝毕竟是大明一脉。来年若要起兵,拥立永历帝便是最佳之选择。如果灭了永历帝,朝廷自然再无猜忌之心。然而,我们自己也绝了一望。
吴三桂听了,心中一怔!吴三桂之所以处心积虑地将永历帝驱逐出境,将李定国与永历帝分裂开来,其用心在于:既不让永历帝灭了,也不让永历帝能起来,好等来年为己所用。依杨珅分析,朝廷之意确实在此!但是,若要保全自己的实力,便必须铲除永历帝,以绝人望。
然而,吴三桂觉得这种丢帅保车之策恐怕会为自己留下后遗症,对自己将来的大业不利。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之时,绝不可用!唯今之计,只有先依杨珅之意,采用此法搪塞朝廷一阵再说。
其实,吴三桂心里一直在等待着另一个消息。自从他儿子吴应熊尚主之后,吴三桂便交给了儿子一个任务,即买通朝中大臣,及时获得朝廷动态,以便自己能采用相应对策,处于不败之地。
所以,吴三桂说:“杨珅之言在理,我们先采用此法,上奏朝廷,看朝廷的反应如何!”
众人一致叫好。
吴三桂便命胡守亮拟奏。其意大概如下:
&nbs... -->>
吴三桂将圣旨传于众人看了,然后问众人该如何处置?
郭云龙说:“依照圣旨裁军是显然不行的。若如此,我们数年之心血付之东流。”
胡守亮说:“我觉得朝廷之意,其要害并非完全在于裁军与否。三藩之耗,占天下财富一半,朝廷自然不堪重负!然而,永历帝窥伺在外,李定国与白文选又窝住在内,朝廷自然对此心有顾忌,绝不敢轻易裁军而养虎为患。据我猜测,朝廷之举在于投石问路。因为我军休整已有几年,既不进兵,又不退兵,朝廷自然会有所猜忌,所以才用此投石问路之法。我们若依之,自然可证明我等无异心。然而我们便从此成了光杆司令。如果我们不依,又恐朝廷对我猜忌更甚!”
方献廷说:“胡兄所言在理!我们既不能裁军,使我们无所依托,也不能不裁军,让朝廷生出疑虑之心。唯一的办法,要找到不能裁军的理由。”
马宝说:“我看此事好办!”
众人一听,便齐齐地看着他。因为在这种谋划之时,马宝本来尚无策略,今日却出语惊人,自然引起众人的注意。
马宝见众人都注意起自己来,心里便有些得意。他特意慢条斯理地说:“边疆不宁,便是不宜裁军的理由!”
众人听完,哈哈大笑。
马宝便问众人何故发笑?
方献廷说:“众人之意是:朝廷亦知边疆不宁,却仍然要我们裁军,且言之凿凿,让人无从驳斥,若再依将军之言以边疆不宁而搪塞朝廷,恐怕朝廷难以答应。”
马宝听了,满脸羞红。
马宝英勇善战,吴三桂素来喜爱他。今日见马宝受挫,立即接过方献廷的话说:“马将军之言,并非全无道理。不论我们想出何种理由,只怕也是万变不离其宗。”
杨珅说:“依杨某之意,朝廷之所以如此而为,是对我们存有猜忌之心,而猜忌的原因却来自缅甸。”
胡守亮问:“来自缅甸?”
众人见杨珅如此说话,本有与胡守亮一样的想法。但见胡守亮问了,便不再问,只是怔怔地看着杨珅。因为在他们看来:杨珅虽然身为副都统,但也多勇少谋。
杨珅说:“永历帝寄居缅甸,朝廷恐我有拥永历之心。若我等拥立永历帝,起兵反清,天下趋之者必众,朝廷所以猜忌我等。我想:永历帝一日不除,朝廷猜我之心便一日不灭。若想灭绝朝廷之疑虑,我们只有擒了永历帝。”
众人一听觉得杨珅之言确有道理。然而,令他们有所顾忌的是,永历帝毕竟是大明一脉。来年若要起兵,拥立永历帝便是最佳之选择。如果灭了永历帝,朝廷自然再无猜忌之心。然而,我们自己也绝了一望。
吴三桂听了,心中一怔!吴三桂之所以处心积虑地将永历帝驱逐出境,将李定国与永历帝分裂开来,其用心在于:既不让永历帝灭了,也不让永历帝能起来,好等来年为己所用。依杨珅分析,朝廷之意确实在此!但是,若要保全自己的实力,便必须铲除永历帝,以绝人望。
然而,吴三桂觉得这种丢帅保车之策恐怕会为自己留下后遗症,对自己将来的大业不利。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之时,绝不可用!唯今之计,只有先依杨珅之意,采用此法搪塞朝廷一阵再说。
其实,吴三桂心里一直在等待着另一个消息。自从他儿子吴应熊尚主之后,吴三桂便交给了儿子一个任务,即买通朝中大臣,及时获得朝廷动态,以便自己能采用相应对策,处于不败之地。
所以,吴三桂说:“杨珅之言在理,我们先采用此法,上奏朝廷,看朝廷的反应如何!”
众人一致叫好。
吴三桂便命胡守亮拟奏。其意大概如下: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