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大明国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看看李尚书上的这个奏折,怎么样?”
朱高炽见父皇没说正题,倒也不急,接过父皇扔过来的奏折,粗粗浏览了过去。
礼部尚书李至刚上的奏折,陈请改北平为北京。
朱高炽慢吞吞地念了出来:“自昔帝王王,或起布衣,平定天下;或繇外藩,入承大统,而于肇迹之地,皆有升崇。切见北平布政司,实皇上承运龙兴之地,宜遵太祖高皇帝中都之制,立为京都,曰北京。”
抬头看了看父皇,朱高炽只说道:“这便是跟中都凤阳一样的道理,李尚书说的也是极合礼法的,可是父皇您现在还打算迁都吗?”
朱棣此时放下笔,没有答复,而是把自己刚刚亲手草拟的圣旨递给了好大儿。
“设置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北京行部、北京国子监,如南京为应天府一般旧制,改北京(北平府)为顺天府,北平行太仆寺为北京行太仆寺。行都督府设置左右都督,都督同知、佥事无定员。行部设置尚书二人,侍郎四人,六曹吏户礼兵刑工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一人,命刑部尚书雒佥为北京行部尚书。”
见朱高炽看完,朱棣又说道:“北京人少,朕打算充实人口,朕已经命户部的夏原吉夏尚书核查山西各地无田的民户以徙实北平,各郡县仍按户给钞,以便购置耕牛、粮种和农具,五年以后再开始征税。同时让内阁草拟定罪囚谪佃北京的条例,发流罪以下的囚犯开垦北京农田。徙直隶、苏州等十郡、浙江等九省的富民至北京,免得这些人没事就叽叽喳喳。”
这便是跟汉武帝强制迁徙富户到关中是一个道理了。
自古以来,都是削弱地方势力的好手段,自不必多说。
朱棣靠在椅子上,看着自己的好大儿方才回答道:“迁都这件事,朕本来是打算做的。”
“但在诏狱这么多节课听下来,也晓得了对于大明来说,定都南京从未来的角度看,是极为合适的。”
“毕竟,南京既靠近海洋却又有一段距离,不会直接遭到威胁。且长江横亘,水运发达,如果大明未来向着海洋发展,是个极好的都城。”
“当然了。”
朱棣话锋一转,说道:“迁都的事情可以再考虑,但北平府升格为北京,这是毫无疑问的蒙古人,朕必须将其彻底打垮,让他们再无胆量和能力进犯中原,如此一来,方能安心向海洋发展。”
朱棣没待朱高炽说什么,又自顾自地继续说道。
“其实朕啊,明白。”
“像什么蒙古人、女真人,都是杀不绝的,杀了一茬,还有一茬,从古至今,在这些大漠草原和深山老林里的人,哪个朝代杀得绝?”
“可朕为什么还要心心念念地抹杀女真,为什么这么执着地要重创蒙古人?”
“原因就在于,朕如果不做这些,那么后代帝王,可还能有人如朕一般能够亲征漠北,扫清虏患?”
朱棣深深地叹了口气,道:“想来是没有了。”
“若是后代帝王软弱且试图扫清漠北,倾国之兵交予外臣,又怎么能保证,大明的江山不会被篡夺呢?”
“所以啊,朕有生之年,还是亲自来做这件事吧。”
“把蒙古人打疼,打狠,打的他们向西边窜,如此一来,方能给后代帝王依靠长城防线固守,创造条件。”
“女真人,也是这个道理。朕如果不做,后代帝王来做,犯错误的可能更大,朕放心不下啊!”
听完了朱棣的话语,朱高炽和朱高燧两兄弟,同时沉默了。
在某种意义上。
朱棣,真的很像朱元璋!
担心后代,亲力亲为,都想自己把能做到的事情,都做到最好,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铁桶江山。
朱棣始终没有再提及诏狱扫盲班和税卒卫的事情,而是一件事一件事地,跟朱高炽商讨起了治国的事情。
朱棣又扔过来一份奏折,说道:“你十七叔(宁王朱权)上表了,看看吧。”
朱高炽接过奏折匆匆浏览一番,便有些哭笑不得:“十七叔想要封到苏州或者杭州?这怎么可能。”
“哼,漫天要价坐地还钱罢了,朕跟他说的中分天下想来他是不敢提的,便拿苏杭这种朕不可能封给他的地方做文章,想着朕拒绝他,总得给他个差不多的膏腴之地当封国。”朱棣不咸不淡地说道。
“父皇想把十七叔封到哪?”朱高炽小心问道。
“让他去南昌,那地方人杰地灵,留着养老不差了。”
朱棣用指节敲了敲龙案,说道。
等迁都和改封宁王这两件事敲定,朱棣方才把话题转回了今天的正题。
“税卒卫的事情,你看了。”
朱高炽小心道:“儿臣看了。”
“你觉得怎么样?”朱棣微微眯起了眼睛,看着自己的大儿子。
朱高炽反而直接挑明:“父皇指的是税卒卫这件事本身,还是您说让二弟来负责此事?”
朱棣有一丝惊讶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好大儿。
“都说说。”
&nb... -->>
“看看李尚书上的这个奏折,怎么样?”
朱高炽见父皇没说正题,倒也不急,接过父皇扔过来的奏折,粗粗浏览了过去。
礼部尚书李至刚上的奏折,陈请改北平为北京。
朱高炽慢吞吞地念了出来:“自昔帝王王,或起布衣,平定天下;或繇外藩,入承大统,而于肇迹之地,皆有升崇。切见北平布政司,实皇上承运龙兴之地,宜遵太祖高皇帝中都之制,立为京都,曰北京。”
抬头看了看父皇,朱高炽只说道:“这便是跟中都凤阳一样的道理,李尚书说的也是极合礼法的,可是父皇您现在还打算迁都吗?”
朱棣此时放下笔,没有答复,而是把自己刚刚亲手草拟的圣旨递给了好大儿。
“设置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北京行部、北京国子监,如南京为应天府一般旧制,改北京(北平府)为顺天府,北平行太仆寺为北京行太仆寺。行都督府设置左右都督,都督同知、佥事无定员。行部设置尚书二人,侍郎四人,六曹吏户礼兵刑工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一人,命刑部尚书雒佥为北京行部尚书。”
见朱高炽看完,朱棣又说道:“北京人少,朕打算充实人口,朕已经命户部的夏原吉夏尚书核查山西各地无田的民户以徙实北平,各郡县仍按户给钞,以便购置耕牛、粮种和农具,五年以后再开始征税。同时让内阁草拟定罪囚谪佃北京的条例,发流罪以下的囚犯开垦北京农田。徙直隶、苏州等十郡、浙江等九省的富民至北京,免得这些人没事就叽叽喳喳。”
这便是跟汉武帝强制迁徙富户到关中是一个道理了。
自古以来,都是削弱地方势力的好手段,自不必多说。
朱棣靠在椅子上,看着自己的好大儿方才回答道:“迁都这件事,朕本来是打算做的。”
“但在诏狱这么多节课听下来,也晓得了对于大明来说,定都南京从未来的角度看,是极为合适的。”
“毕竟,南京既靠近海洋却又有一段距离,不会直接遭到威胁。且长江横亘,水运发达,如果大明未来向着海洋发展,是个极好的都城。”
“当然了。”
朱棣话锋一转,说道:“迁都的事情可以再考虑,但北平府升格为北京,这是毫无疑问的蒙古人,朕必须将其彻底打垮,让他们再无胆量和能力进犯中原,如此一来,方能安心向海洋发展。”
朱棣没待朱高炽说什么,又自顾自地继续说道。
“其实朕啊,明白。”
“像什么蒙古人、女真人,都是杀不绝的,杀了一茬,还有一茬,从古至今,在这些大漠草原和深山老林里的人,哪个朝代杀得绝?”
“可朕为什么还要心心念念地抹杀女真,为什么这么执着地要重创蒙古人?”
“原因就在于,朕如果不做这些,那么后代帝王,可还能有人如朕一般能够亲征漠北,扫清虏患?”
朱棣深深地叹了口气,道:“想来是没有了。”
“若是后代帝王软弱且试图扫清漠北,倾国之兵交予外臣,又怎么能保证,大明的江山不会被篡夺呢?”
“所以啊,朕有生之年,还是亲自来做这件事吧。”
“把蒙古人打疼,打狠,打的他们向西边窜,如此一来,方能给后代帝王依靠长城防线固守,创造条件。”
“女真人,也是这个道理。朕如果不做,后代帝王来做,犯错误的可能更大,朕放心不下啊!”
听完了朱棣的话语,朱高炽和朱高燧两兄弟,同时沉默了。
在某种意义上。
朱棣,真的很像朱元璋!
担心后代,亲力亲为,都想自己把能做到的事情,都做到最好,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铁桶江山。
朱棣始终没有再提及诏狱扫盲班和税卒卫的事情,而是一件事一件事地,跟朱高炽商讨起了治国的事情。
朱棣又扔过来一份奏折,说道:“你十七叔(宁王朱权)上表了,看看吧。”
朱高炽接过奏折匆匆浏览一番,便有些哭笑不得:“十七叔想要封到苏州或者杭州?这怎么可能。”
“哼,漫天要价坐地还钱罢了,朕跟他说的中分天下想来他是不敢提的,便拿苏杭这种朕不可能封给他的地方做文章,想着朕拒绝他,总得给他个差不多的膏腴之地当封国。”朱棣不咸不淡地说道。
“父皇想把十七叔封到哪?”朱高炽小心问道。
“让他去南昌,那地方人杰地灵,留着养老不差了。”
朱棣用指节敲了敲龙案,说道。
等迁都和改封宁王这两件事敲定,朱棣方才把话题转回了今天的正题。
“税卒卫的事情,你看了。”
朱高炽小心道:“儿臣看了。”
“你觉得怎么样?”朱棣微微眯起了眼睛,看着自己的大儿子。
朱高炽反而直接挑明:“父皇指的是税卒卫这件事本身,还是您说让二弟来负责此事?”
朱棣有一丝惊讶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好大儿。
“都说说。”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