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大明国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拓田地,亦或是减少人口。”
显然,黄福不懂什么叫做“工业化”。
所以下意识地就认为,姜星火解决人地矛盾的思路,是通过对外征服增加田地,或者控制减少人口,而非传统的抑制兼并。
故此,黄福的话语,从他的角度上来讲,并没有任何问题。
毕竟,在农业时代,哪怕是再有聪明才智的人,都无法想象,工业时代的国家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
无法想象全国可以只有百分之十到二十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而非现在的百分之九十多。
更无法想象,绝大多数的人们不在田间地头里劳作,而在工厂里。
甚至于,连准备跟他抬杠的刑部尚书郑赐,都在心里认同了黄福的观点。
郑赐虽然能力在六部尚书里垫底,连李至刚都不如,但其人的见识和阅历却并不差。
郑赐同样知道,在过去的上千年里,历朝历代都把田地兼并看作洪水猛兽,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加以抑制,便是因为一旦田地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不仅会让国家失去税源,剧烈的贫富差距更会引发社会动荡,破坏国家的稳定发展。
从曹魏的“屯田制”,到北魏、隋唐的“均田制”,饱经战乱后的各朝代之所以如此重视田地的平均分配,便是晓得不抑制田地兼并会有多么严重的后果。
不过知道归知道,郑赐还是准备杠一下。
毕竟党同伐异的本质,不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吗?
但还没等郑赐开口,跟黄福颇为投契的夏原吉反而不赞同了起来。
“黄尚书此言差矣。”夏原吉摇头道。
黄福诧异反问:“为何?”
“废除田地独有,亦或是废除租佃关系,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夏原吉先开口认同了黄福刚才的观点,随后发表了不同意见。
“但依我对姜师的了解,解决人地矛盾的办法,绝对不会是扩张田地,亦或是控制人口,因为前者在数学上是行不通的,而后者.在当下的人伦礼教上行不通。”
夏原吉的话语,可谓是浅尝辄止。
但现场的六部尚书,哪一个不是聪明人?
只需要略微一转脑筋,就明白夏原吉是什么意思。
而郑赐的心中,更是对夏原吉口中“姜师”的称谓,感到啧啧称奇。
先有道衍所谓的“姜圣”,现在又有夏原吉“姜师”,也不知道这个声音听起来年纪轻轻的姜星火,为何会有如此之大的人格魅力。
说实在的,郑赐一开始还以为这个能让皇帝如此重视的人物,会是一个姜子牙那般的存在。
可实在没想到,听起来竟是这般年轻。
这不由地让他的心中,浮出了几分轻视的念头。
“怕还是个不懂庙堂的年轻人也不对,若是谪仙人,恐怕未见得是实际年龄这般大。”
不过郑赐虽然附和朱棣,却不是个信鬼神之说的。
因此,郑赐的心中,更愿意相信,姜星火是个青年卧龙那般的人物,但也仅仅是才华天纵,若论起庙堂手段来,恐怕远远不如他这种老官僚。
这便是其人既不愿意相信,他非常在意的皇帝,会重视一个无能之辈.那会让拼命舔的他显得更无能。
但同样也不愿意相信,自己跟姜星火相比,是一无是处的。
所以,郑赐勉强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强项。
且不提郑赐这边心思转动,黄福向夏原吉问道:“那夏尚书认为,既然不是这四种办法,又非是我所提出的抑制兼并的老对策,解决人地矛盾的路子又在哪呢?”
“我不知道。”
夏原吉摇了摇头,很坦率地答道。
黄福见状稍有错愕。
夏原吉这是什么意思?逗他玩呢?
“虽然我不清楚。”不过夏原吉马上说道:“但是既然姜师说了,农业国与工业国有着想象力难以企及的差距,那么我认为解决人地矛盾问题的答案所在,应该就落在这个‘工业国’上了。”
看着对姜星火几乎有一种盲目崇拜的夏原吉,黄福蹙着眉,有些费解。
黄福跟郑赐一样,到了这般高位,又不信鬼神,自然是不相信姜星火是所谓的谪仙人。
中老年人都是这般固执,三观早已定型,很难被改变,更何况是身居高位的尚书道衍和夏原吉那种,属于触动心灵被感化的特殊情况。
但即便黄福不相信姜星火是谪仙人,黄福也不得不承认,姜星火此人,当然是有本事、有见识的。
可即便如此,又凭什么能凭空创造出一套东西,从“治标”的角度解决人地矛盾这个两千年来都未曾有人解决过的难题呢?
须知道,历朝历代无数名臣,面对人地矛盾这个问题,给出的答案几乎都是“抑制兼并”。
要么就是王莽那种开历史倒车,从刚才所提的“废除田地独有制、废除租佃关系、向外扩张田地、对内减少人口”四个注定失败的方面下功夫。
如果有比“抑制兼并”更好的办法,为什么会没人想出来?
所以,这个千古难题,绝不可能有解!
黄福在心中如是想到。
<divstyle="text-align:center;">
拓田地,亦或是减少人口。”
显然,黄福不懂什么叫做“工业化”。
所以下意识地就认为,姜星火解决人地矛盾的思路,是通过对外征服增加田地,或者控制减少人口,而非传统的抑制兼并。
故此,黄福的话语,从他的角度上来讲,并没有任何问题。
毕竟,在农业时代,哪怕是再有聪明才智的人,都无法想象,工业时代的国家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
无法想象全国可以只有百分之十到二十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而非现在的百分之九十多。
更无法想象,绝大多数的人们不在田间地头里劳作,而在工厂里。
甚至于,连准备跟他抬杠的刑部尚书郑赐,都在心里认同了黄福的观点。
郑赐虽然能力在六部尚书里垫底,连李至刚都不如,但其人的见识和阅历却并不差。
郑赐同样知道,在过去的上千年里,历朝历代都把田地兼并看作洪水猛兽,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加以抑制,便是因为一旦田地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不仅会让国家失去税源,剧烈的贫富差距更会引发社会动荡,破坏国家的稳定发展。
从曹魏的“屯田制”,到北魏、隋唐的“均田制”,饱经战乱后的各朝代之所以如此重视田地的平均分配,便是晓得不抑制田地兼并会有多么严重的后果。
不过知道归知道,郑赐还是准备杠一下。
毕竟党同伐异的本质,不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吗?
但还没等郑赐开口,跟黄福颇为投契的夏原吉反而不赞同了起来。
“黄尚书此言差矣。”夏原吉摇头道。
黄福诧异反问:“为何?”
“废除田地独有,亦或是废除租佃关系,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夏原吉先开口认同了黄福刚才的观点,随后发表了不同意见。
“但依我对姜师的了解,解决人地矛盾的办法,绝对不会是扩张田地,亦或是控制人口,因为前者在数学上是行不通的,而后者.在当下的人伦礼教上行不通。”
夏原吉的话语,可谓是浅尝辄止。
但现场的六部尚书,哪一个不是聪明人?
只需要略微一转脑筋,就明白夏原吉是什么意思。
而郑赐的心中,更是对夏原吉口中“姜师”的称谓,感到啧啧称奇。
先有道衍所谓的“姜圣”,现在又有夏原吉“姜师”,也不知道这个声音听起来年纪轻轻的姜星火,为何会有如此之大的人格魅力。
说实在的,郑赐一开始还以为这个能让皇帝如此重视的人物,会是一个姜子牙那般的存在。
可实在没想到,听起来竟是这般年轻。
这不由地让他的心中,浮出了几分轻视的念头。
“怕还是个不懂庙堂的年轻人也不对,若是谪仙人,恐怕未见得是实际年龄这般大。”
不过郑赐虽然附和朱棣,却不是个信鬼神之说的。
因此,郑赐的心中,更愿意相信,姜星火是个青年卧龙那般的人物,但也仅仅是才华天纵,若论起庙堂手段来,恐怕远远不如他这种老官僚。
这便是其人既不愿意相信,他非常在意的皇帝,会重视一个无能之辈.那会让拼命舔的他显得更无能。
但同样也不愿意相信,自己跟姜星火相比,是一无是处的。
所以,郑赐勉强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强项。
且不提郑赐这边心思转动,黄福向夏原吉问道:“那夏尚书认为,既然不是这四种办法,又非是我所提出的抑制兼并的老对策,解决人地矛盾的路子又在哪呢?”
“我不知道。”
夏原吉摇了摇头,很坦率地答道。
黄福见状稍有错愕。
夏原吉这是什么意思?逗他玩呢?
“虽然我不清楚。”不过夏原吉马上说道:“但是既然姜师说了,农业国与工业国有着想象力难以企及的差距,那么我认为解决人地矛盾问题的答案所在,应该就落在这个‘工业国’上了。”
看着对姜星火几乎有一种盲目崇拜的夏原吉,黄福蹙着眉,有些费解。
黄福跟郑赐一样,到了这般高位,又不信鬼神,自然是不相信姜星火是所谓的谪仙人。
中老年人都是这般固执,三观早已定型,很难被改变,更何况是身居高位的尚书道衍和夏原吉那种,属于触动心灵被感化的特殊情况。
但即便黄福不相信姜星火是谪仙人,黄福也不得不承认,姜星火此人,当然是有本事、有见识的。
可即便如此,又凭什么能凭空创造出一套东西,从“治标”的角度解决人地矛盾这个两千年来都未曾有人解决过的难题呢?
须知道,历朝历代无数名臣,面对人地矛盾这个问题,给出的答案几乎都是“抑制兼并”。
要么就是王莽那种开历史倒车,从刚才所提的“废除田地独有制、废除租佃关系、向外扩张田地、对内减少人口”四个注定失败的方面下功夫。
如果有比“抑制兼并”更好的办法,为什么会没人想出来?
所以,这个千古难题,绝不可能有解!
黄福在心中如是想到。
<divstyle="text-align: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