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李存葆中短篇作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
人是上苍未完成的动物,又是惟一能说梦、解梦的动物。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命之暂短和宇宙之无限构成的永恒大落差,使人类永远感叹苍茫六合的玄奥神秘;人在梦幻里构筑的七宝楼台与现实中遇到的泥淖沼泽形成的强烈大对照,也辄使人类悲叹命运是个难以挣脱的大网。于是,自人猿揖别后,人类便创造了众多的神祗,于有限内去求无限,从痛苦里去寻挣脱,在困惑中去觅超腾。
在艰难的历史跋涉中,华夏民族不仅诞生了一长串名垂竹帛的文人、武人、哲人、圣人;也涌现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那样有作为的皇帝;我们极具想像力的先祖,凭借东方的智慧、明哲、超脱,也创造出诸如玉皇大帝、三官大帝、王母娘娘、南极仙翁、泰山老母等等不可悉数的神明。当时光老人穿越宋元明清时,赫赫神州又塑造并渐次神化出一位人上之人、帝上之帝、神上之神——关公。
今天,毋庸开启那沉重的长满锈斑的历史大门,或信仰或敬重关公的人们,只要一闭上眼睛,面前便能幻化叠印出关公那允文允武、乃神乃圣的英姿神态。
他那“九尺五寸”的身躯,曾使芸芸众生“仰之如日月”;他那“声如巨钟”的话语,曾使魑魅魍魉“畏之如雷霆”;两道卧蚕眉,一双丹凤眼,曾能窥见人世间的所有善与恶;八十斤重的青龙偃月刀,曾掌管着大千世界的全部罪与罚;他那有着夏的炽热、春的温暖的“面如重枣”的脸庞,曾给多少在苦海中叹息的人们送去心灵的舟与帆;这美髯公那“一尺八寸”长的二部黑胡须,也曾演绎出多少济困救贫,禳灾祛病的故事。就连为他扛刀的马前卒周仓,也是“忠义仁勇”的代表,甚至他那追风赶月的赤兔马,也是真善美的化身
科学乃大脑的思索,信仰是心灵的虔诚。历史老人对那些匆匆过客仅做短暂的拥抱便道别,对新来的客人也不过是虚与委蛇地道几声寒暄。然而,在汉文化圈和亚汉文化圈内,人们对关公的信仰与崇拜,竟是历千载而不衰。
1986年,我曾两度赴香港与当地文化界人士进行学术交流。闲暇时,我在友人的陪同下穿街走巷,发现所有的商店、货栈、宾馆几乎都供奉着关公像。九十年代初,我曾到广州、深圳、福州、温州等地出游,发现一股关公热正在东南沿海的城乡潜滋暗‘长,其香火之鼎盛,崇拜者之众多,并不亚于香江。
有两桩亲眼目睹的事儿,更令我感慨良多。
1995年秋月的一天,我陪北京文学界的朋友登泰山,在岱顶宾馆前,恰遇马来西亚一华裔旅游团。时值正午12时,旅游团的领队从随身携带的一红木匣里,取出一尊木雕关帝像,恭恭敬敬地摆放在大理石石阶上,率众三拜九叩后,方入宾馆进餐。膳毕,又再拜关圣。经交谈,方知他们无论在家还是出外,午时两拜关公,从未辍歇。
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关公生日。前年仲夏,我赴运城常平村关帝家庙,观看一年一度的关公圣诞大典。在大典举行的前一天,我路遇来自台湾的六十余人组成的“忏悔团”其成员皆为六十岁以上的老翁,他们以前都曾缧绁缠身,有过刑事犯罪。距关帝家庙还有二里许“忏悔团”便让包租的旅游车停下。下得车后,他们整衣理容,便开始了三步一拜、五步一叩的祭奠仪式。叩头时,他们前额触地,砰砰有声,不足一公里的路程,竟叩拜了一个多小时。及至关帝家庙时,几乎所有成员的额头上都凸起紫亮的血疱,并渗出殷红的鲜血。中有一年逾七十的老者,额头上虽有大疱,却没洇出血迹,他便感到这是对关圣的虔诚度还欠缺。走进关帝殿时,他遂用头猛触祭案之角,当漓漓鲜血从额头流到腮边又滴到胸襟时,他那爬满皱纹的嘴角上才溢满笑意
关公诞辰,通常由民间自发各自在左近的关庙祭奠。这天,常平关帝家庙里来自全国各地的香客难以计数,当地的参拜者更是络绎不绝。通往运城的各条公路,都出现堵塞。关帝家庙的殿内院中,到处香火缭绕。我看到,飘飘袅袅的紫烟从祈祷者的头顶上拂过,他们似在云里雾里荡漾
对关公的信仰与崇拜,我们不能随意作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我只是觉得,任何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人,对这种“烛影长悬周日月,炉烟不散汉风云”的关公现象,都不应小觑。
近些年,有报刊披露,对“三国”烂熟于心的毛泽东,生前曾多次谈及关羽。
1956年,印度总理尼赫鲁访问中国时,毛泽东与尼氏的一段对话,很值得咀嚼。尼氏说:美国厉害,他们有原子弹。毛答:原子弹算什么,我们有关老爷的大刀。尼氏云:原子弹杀伤力很大。毛以不容置疑的口吻答日:关老爷的大刀成千成万地杀人,我们不怕美国的原子弹
1959年,无神论者毛泽东,回到阔别三十二载的故乡韶山。一日午后,毛泽东在村前走来走去,乡亲问他在找什么,他说是寻找关帝庙。并对陪同人员说,他小时候经常患病,母亲便将他带到关帝庙中,磕头烧香后,让他吃下香灰,后来他的病就好了。他还说,那时中国缺医少药,要使病情好转,很大程度上要靠精神上的支撑。当乡亲告诉他关帝庙早巳拆掉时,他喃喃地说:怎么拆了?拆它干什么至于毛泽东从哪个角度不赞成拆关帝庙,我们很难猜度;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至少在“文革”前,毛泽东对百姓信仰关公,还是有着某些宽容度。
中国百姓和旅居海外的华裔,敬仰关圣不难理喻,但外国人信奉关公则颇值得我们深思了。
泰国的法院在开庭之前,全体法官都要面对关公像信誓旦旦,尔后方能进行司法审理。其用意在于,法官应像关公那样,吾心如秤,不可偏私。
加拿大是个信奉基督教的国度,圣经中戒律有十,其一是耶和华是惟一真神,其二为教徒不得崇拜其他偶像。但近年加国警察署下达一道指令,允许华裔警察在办公室里摆放关公像。缘由是:一香港籍警察移居加国后,连破数个大案要案,既快且准,似有神助。加国警察署诘问其由,这位华裔警察回答:他每次办案前,都先要在家中祭拜关公
曾一度是世界风云人物的里根,在竞选总统时,曾偕夫人专程赴旧金山、洛杉矶等地华人居住区内的关帝庙中,向关公祈祷,以保佑其竞选成功,并将参拜时的录像,数度在电视台播放
历史是探索过去和感知未来的最明亮的眼睛。关羽生前为将、为侯;死后封王、封帝、成圣、成神。追寻关公这一从人到神的衍变轨迹,不仅有助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扬弃和继承,对寻找民族精神的坐标也不无裨益。
二
在苍生众庶面前,横亘着一道道人生的路堑。在这些路堑旁,分别赫然醒目地写着国与家、群与已、理与欲、穷与达、沉与浮、毁与誉、力与命、死与生等警示性的路标。那些能够腾越这些路堑者,就是人中豪杰,铁中铮铮;那些不能或不敢跨越者则为凡夫俗子;而避开这些路堑或绕道甚至反其向行走者,则常常会跌入深堑而不能自拔,甚至会沦为千夫所指的败类。即使英髦俊彦在其一生中,也不可能将这些人生的大路堑一一腾越,能跨越这些路堑的大半者,便可称人杰中的伟丈夫,能全部超越者,就是神样的完人了。
寻找汉末名将真实的关羽,我们必须从他的诞生地开始。
在常平村关帝家庙前,左右各竖有一座木构牌坊,上面分别镌刻着“灵钟鹾海”“秀毓条山”鹾海是指自古闻名的解州(今为运城所辖)盐池;条山是指横矗运城境内的中条山脉。运城一带,旧称“河东”;河东一域,古叫“中国”嫘祖养蚕,黄帝大战蚩尤,后稷教民稼穑,伯乐虞坂相马,尧舜禹分别在河东一带建都如果没有这些先祖的名字及那些颇具神秘色彩的故事,华夏民族的上古文明史,将会显得何等苍白;在关公诞生之前,河东还养育出商代名相傅说,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以及介子推、宫之奇、百里奚、赵盾、董狐、张仪、卫青、霍去病等灿若星列的风云人物,如果没有他们,中国古代历史的舞台,也绝不会有那么多有声有色的活剧。倘若关羽不是诞生在这片皇天后土上,他生命的底色,当也会缺乏应有的亮彩。
武圣关公,太奇伟太古老了。然而,只要清醒的理智之光还在闪动,多少代人用想像的雨雾凝在关圣身上那厚重而晶亮的霜花,还是能够消融的;只要我们在历史的经经纬纬里去审慎地进行爬罗剔抉,还是能够还原出一个真真实实的关羽的。
在旧中国,对芸芸众生来说,历史只是一张永远翻阅不完的兵燹、战乱、灾荒组成的图幅,安分守已、逆来顺受的黎庶,没有半点儿资格走进历史的册页。因关公出生寒微之家,致使当今的史家对他的身世及生日,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公元219年(建安廿四年)关羽荆州遇害时,年五十有九,已是天下无人不知晓的名将。通过他的卒岁,史人还是能推算出他生于东汉延熹三年(公元160年)。至于他生于这年的何月何日,则难考稽了。荆州及东南沿海一带定为农历五月十三,内地有的定为六月二十二或六月初二,台湾同胞则定为八月初十。历史的某些事情无独有偶。就拿中国共产党的生日而言,因共产党初创时,人少势微,且没取得合法地位,又加之党成立时军阀及特务横行,会址不得不两易其地,故而生日为哪天便没有明确记载。及至到了延安,建党元老毛泽东与董必武商定,始将党的生日定为“七,一”
关羽的祖考,史书上向为阙如。就连其祖辈、父辈,亦无任何记载。及至康熙十七年,解州州守王朱旦,在一篇雕章镂句的汉前将军壮缪侯关圣帝君祖墓碑铭中,才首次披露了关羽之太翁和严父的名讳及身世。
此碑铭得以谋篇成文,甚是荒诞不经。
王朱旦称,碑铭的材料来源于关公故里一书生于昌的一个梦。于昌在梦中梦见关帝授他“易碑”两个大字,并言按梦指点,他在关帝祖茔的石盘沟,发现残砖一块,上有三十字碑文。王朱旦还称,他在河北涿郡时,曾夜梦关公请他喝酒,并嘱他为自己述写生平。书生与州官的两个梦再加一块三十字的残砖,便成了王朱旦写的近千言碑铭之依据。至此,阙轶达一千五百年的关公家世,才有了貌似清晰的枝蔓:关羽的祖父关审,是位饱学之士,这老先生崇尚老庄,信奉道教,并以象数之学和孔孟之说推行教化。但他逢乱世而不仕,视功名利禄如过眼烟云。劳作之余,他熟读五经四书,隐居训子。关审殁后,其子关毅克缵祖学,恪守封建礼教,为父守墓三载,极尽孝道,而此时关审之孙关羽,尚未降生
这篇由梦幻的丝线而苦心孤诣编织出的碑铭,连当时极为推崇关圣的清朝廷也不敢相信。但碑铭中提到的关公的生辰为六月二十四,却被皇家采纳,并沿袭至今达三百余载。
清之前,世人连关羽的祖辈和父辈的名讳和身世都不知晓,其家谱更是无从谈起。关羽成圣后的关帝家谱,是以关公为轴心上下左右辐射的。关龙逄乃夏朝末年夏桀的大臣,因敢于多次直谏夏桀荒淫无道、乱杀无辜,而被暴君“炮烙”残害。“关龙”乃复姓“逄”是名字。因关龙逄墓距关羽的故里仅三十里之遥,后人便穿凿附会地将关龙逄请进关帝家庙,并当作关家始祖世代供奉。
关于关羽年轻时的职业,也众说不一。有的说他是卖豆腐的,有的说是打铁造车的,还有的是说边读书边习武的。从不同版本的正史所提及的关羽喜读春秋一事看,关羽出生在一个半耕半读之家,不是没有可能的。但关家绝非殷实富户,且年轻时的关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则也毋庸置疑。
西晋人陈寿所撰的三国志,向被史学界视作研究“三国”那段历史的最权威的著作。陈寿之父曾为马谡帐下参军,马被诸葛亮所斩时,陈父亦受髡刑。故而坚定的“拥曹派”陈寿在著三国志时,难免不掺进个人恩怨的成分。陈寿写武帝(曹操)传时,不吝笔墨,极尽铺陈之能事,洋洋洒洒万余言,而在写关羽传时却惜墨如金,仅区区954字,且字里行间闪烁其词,语焉不详。但陈氏还是能以史家的良知,把关羽“忠义仁勇”的品格,勾勒出一个大体轮廓。
对关羽的离家出走,传中仅用了“亡命奔涿郡”五字。至于关羽何以离家出走,陈氏却讳莫如深。殊不知,关羽的出走,恰恰是因了一桩不畏于天,不愧于人的英雄壮举。
东汉末年,解州城内有一名唤吕熊的恶霸,百姓詈骂其为“熊虎员外”吕熊勾结城中七位异姓豪富,朋比为奸,欺诈百姓。他们巧取豪夺,草菅人命,强暴妇女,无恶不为。百姓畏其势焰熏天,即使听他们在街头跺跺脚儿,双腿便也会簌簌颤抖。作为罪魁的吕熊,还是个采花大盗。他将城周围的水井悉数填塞,仅留他自家院中的深井一口。百姓欲饮活命之水,必须遣家中少女去汲取方可。而吕熊窥探于井旁,见有几分姿色者,便大发兽性。某日,有一韩姓老汉向关羽痛不欲生地哭诉,其女儿在汲水时被吕熊蹂躏。关羽闻听,眦裂发竖,于夤夜潜入吕熊之深宅大院,先挥剑将这祸首裁为两截,继而杀性大发,又将另七姓豪强歹人,斩斫殆尽。关羽归家,将除霸事禀告父母,双亲非但未加责怪,反而对此尚侠好义、扶弱抑强之举倍加夸奖。父母急令关羽逃命天涯,并速送儿媳胡氏及孙儿关平至外地亲友处避难。二老自知在劫难逃,双双坠入自家深井而亡。现关帝家庙的古塔,乃昔年当地乡亲为祭奠关公之亡父亡母,在原水井之上而建
关羽悯冤除霸离家出走的故事,在荆州,在涿州,在解州,有五种版本。但不论哪种版本,皆称关羽亡命奔涿郡,是仗义杀人。不论哪种版本,也丝毫没有谈到关羽杀人是因一己之仇,一人之冤,一情之念,一家之恨而进行的仇杀或情杀。
昭善瘅恶、见义勇为,是人类心匣中弥足宝贵的珍珠。正是关羽为民挥剑之一杀,才奠定了武圣关羽人格大厦的第一块基石。而在关羽传中这本应不可或缺的一笔,却被陈寿老先生给“贪污”了。
真正的朋友,是另一个自己,也是一个灵魂寄托于两个或多个躯体内的自己。真正的朋友,如同嵌在自己心灵天幕上的星星,如果其中一颗陨落,就不能移来另一颗星填补他的位置。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即是对人类友情的最经典的诠释。陈寿在三国志为刘、关、张各写的传中,对“三结义”实在应多缀几笔。然陈寿在先主传和张飞传中只字末提三人结拜之事,在关羽传中也仅写有“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凡十三字。“桃园结义”虽不见诸正史,但历代史家经多方考证,加上“刘关张”结拜之地——河北涿州市的大量文化遗存却能告诉我们“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是可信的。
东汉末年,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斯时刘备虽是汉朝宗室之后裔,但与关、张邂逅时,早巳沦为卖草鞋织苇席的市井细民,与亡命流浪的关羽和杀猪卖肉的张飞,同处社会底层,且三人皆有救世济民之心志。再加之异姓之间拜为祸福同受、有难共当的兄弟,是中国古老的习尚,故而“刘关张”结为香火因缘,具有共同的思想根蒂和阶级基础。
在陈寿的关羽传中,人们能读到这样的情节:关羽降曹后,曹操遣张辽试探关羽去留之意。关羽叹日:“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这足可表明,刘、关、张曾按民俗,举行过结拜仪式,且面对苍天立下过诸如“不求同生,但愿共死”之类的誓言。
正史中更能印证“刘关张”曾结为金兰之好的史实是,关羽被吴杀戮后,刘备那种种反常的失态。刘备明知伐吴会使“孙、刘”联盟毁于一旦,也会为曹操篡夺汉家神器提供最佳良机。但一向对诸葛亮言听计从的刘备,却不顾包括孔明、赵云在内诸多文臣、战将的劝阻,一意孤行。当秦宓“上陈天时必无其利”再加规劝时,向以仁厚为本的刘备,竟怒火中烧,将秦宓投进大牢此时,刘备已在成都建蜀称帝,一国之君不顾江山社稷铤而走险御驾亲征为一员大将复仇,如果单从刘与关的君臣关系解释,于国于家于情于理于己于人都难以说通,但为以践“桃园三结义”之誓言,倒也顺理成章。
关羽另一结拜兄弟张飞,在闻听二哥遇难后,涕泗滂沱,肝肠寸断,昼夜酗酒,怒鞭部下,在接到先主伐吴之令后,末待出征,便被帐下将张达、范疆杀死。刘备也因伐吴失败而白帝托孤关、张、刘在短短时间内相继归天,便应了“三结义”时“但愿共死”的誓言。
在中国,朋友为“五伦”之一。但朋友有多种多样: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供,生死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相逐,昵友也;利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虽带有浓厚的封建宗法色彩,也不乏政治集团的共同利益,但他们对于友情的矢志不渝,至死靡他,不仅为纷纷他人、他人纷纷的人世间,谱写了一曲千古绝唱,也是对当今那“富在深山,五眼枪赶不走扯蛋亲戚;穷在街头,三尺钩也抓不住知心朋友”之世风的莫大讥讽。
按中国传统观念,在两军对垒时,投降是种为人不齿的叛逆行为。即使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抗美援朝时的战俘,也仅是得到了社会的少许宽容。人格如同一张白纸,一经生死关头的污染,便永远无法还原于以前的洁白。
关羽降曹,按其刚烈的性格,理应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但当时的境况却不允许他这样做。因为刘备的两位夫人身陷曹营,需他保护,他得井下救人;在群雄竞起、天下豪杰各择其主的汉末,羽毛末丰的刘备,也不得不在各路诸侯相争的夹缝中游弋;刘也曾随曹操,附袁绍,依刘表;再说,曹操虽雄踞一方,但仍打着汉室的旗子。有史料表明,关羽降曹的条件,也相当苛刻。其中最关键的一条是:一旦得知刘备的下落,即弃曹奔刘。
历史上的曹孟德,也决非后来百姓所认知的那种老奸巨猾、口蜜腹剑、插圈弄套、嫉贤妒能之辈。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不仅广募贤能,且有着识才的目光,用才的胆魄,容才的胸襟。得到关羽这样的名将,他自会施尽一切笼络手段。陈寿关羽传中载,关降曹后,寸功未建,曹便将他“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当关羽于万马丛中斩颜良后“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曹对关除了拜将封侯外,至于“礼厚”后到什么程度“赏赐”了哪些珍物,陈寿未加胪列。“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三国演义,却对此记述得甚是细致。曹赐关“美女十名”“上马金,下马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并将吕布的宝马赤兔赠关羽为坐骑。为保护关羽那长长的美髯,曹操甚至命人以纱锦作囊凡此种种,可谓关怀备至,体贴入微。
上马赠金,下马赐银,显然有些张大其词,但赠赤兔,赐美女,恐不为失真。良将爱战马,曹操自会阿关羽之所好;赐美女是汉代上层社会的习尚,贪色且大具诗才的曹孟德,自会更懂得英雄难过美人关的内涵。
欲望是人类最本质的东西。就连呱呱坠地的婴儿,一睁开眼睛便知道去吸吮母亲的乳汁。在人的一生中,权势、货利、声色,常是对人诱惑力最强的浓烈的酒。然而,面对物欲,作为肉身的人,能不能有所节制和节制的程度大小,则要靠人自身理智的强弱和德性的高低。节制犹如广根丝绳,有时甚至能把人的所有珍珠般的美德都串连在一起。面对权、财、色等各种各样的诱惑,身在曹营的关羽之一言一行,一举一止,都进发出作为人杰的灼目亮彩。曹氏赠与的十名美女,他从未染指,全部用于照料两位嫂嫂;对所赐金银也一一封存。当他得知刘备下落后,义无反顾地“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陈寿关羽传)
关羽横刀跃马,征战一生,有诸多赫赫昭昭的战绩,本应写进志书,而陈寿在关羽传中却“偷工减料”抑或是为让后人在读这仅有954字的传时,不至于味同嚼蜡,陈氏不吝笔墨,记下这样一个情节:“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日:‘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我们应钦佩陈寿写人状物的文字功力,他仅用百字便将关羽“刮骨疗毒”时的坚强与刚毅,写得呼之欲出。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这一绝妙情节进一步发酵。罗氏先是将斯时已故去十一载的神医华佗从阴曹地府中请出来,为关羽治伤。继而,又故作曲笔,这样描述:
公袒下衣袍,伸臂令佗看
视。佗曰:“此乃弩箭所伤,其中
有乌头(按:一种剧毒性植物)之
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无用
矣。”公曰:“用何物治之?”佗曰:
“某自有治法。但恐君侯惧耳。”公
笑曰:“吾视死如归,有何惧哉?”
佗曰:“当于静处立一标柱,上钉
大环,请君侯将臂穿于环中,以绳
系之,然后以被蒙其首。吾用尖刀
割开皮肉,直至于骨,刮去骨上箭
毒,用药敷之,以线缝其口,方可
无事,但恐君侯惧耳。”公笑曰:
“如此,容易!何用柱环?”令设酒
席相待
在“两惧”与“两不惧”的对答后,罗贯中又详述了手术过程。在钢刀刮骨寒寒之声中,帐上帐下的观者皆掩面失色。而关公仍与部将马良弈棋,饮酒食肉,谈笑风生。手术毕“公大笑而起,谓众将日:‘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佗日:‘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
意志和毅力是衡量人的灵魂大小的天平,自制力是人的德性的保障与支柱。一个没有自制力的人,很难实现其有价值的人生。关羽的“刮骨疗毒”是在向人的意志、毅力和自制力的极限挑战!“拥曹贬刘”的陈寿也许不会想到,仅这一情节,便使关羽成了顶天立地的千载伟丈夫!
关于关羽的英武,陈寿在关羽传中,仅云关羽“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又在张飞传中略缀一笔:“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在于禁的七军被大水所淹,大将庞德被关羽所杀,致使兵多将广的曹孟德也不得不计议迁都的事件发生后,陈寿面对三国史上这无法剜掉的一页,才不得不在关羽传中写下“羽威震华夏”五字。
大树参天,不会没有偏枯的枝叶;倘若苛求人做一个完人,那么天下配活者恐怕一个也难找到。极具个性的真实的关羽,自然也有其弱点。将黄忠、赵云讥为刘备“爪牙”的陈寿,焉能不记关羽的缺陷。他在吴、蜀的一些人物传中,云“羽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在关羽传中,他记有这样一事:关羽闻知马超投降刘备后,致书诸葛亮,问马超才能可与谁人类比。诸葛亮回书作答,言马孟起雄烈过人,是一世之杰,但不过仅与刘邦手下的武将鲸布、彭越一样,可与张飞并驱争先“犹未及髯(指美髯公关羽)绝伦逸群也。”关羽见此信大悦,将“绝伦逸群”的赞誉,示宾客观看。显然,关羽不仅恃勇孤傲,且尤喜听军师孔明的赞扬。最显示关羽恃才傲物性格弱点的是孙权“遣使为子索羽女”求婚一事,关羽不仅不许婚,反而辱骂吴使,言“虎女焉能配犬子”关羽粗暴的拒婚,不仅有悖于“孙刘”联盟的大局,也为关羽荆州之败埋下了祸根。难怪陈寿在陆逊传中,称“羽矜其骁气”
少犯错误是做人的准则,没有过失则是天使的梦想。一个没有半点儿缺点的人,便也失却了真实生活中的人格的魅力,只能是无血无肉的丈二金身。关羽的弱点和过失,不是人格的缺陷,在平民百姓看来,那“骄于上厚于下”的缺点,甚至还是美丽的。
关羽“忠义仁勇”的品格,有时连他的敌人也不得不敬重和嘉许。据吴历载,孙权袭杀关羽后“送羽首级于曹操,以诸侯礼葬其尸骸”还有史料表明,曹操接到关羽首级后,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礼葬关羽于洛阳
综观关羽的一生,他将“群与已、国与家、理与欲、穷与达、力与命、生与死”等那些带有警示性的人生路堑,大部分都腾越了。这就为后世的文人创造一个至大至刚的人杰形象,展开了想像的空间,更为朝野上下共同建造那座至忠至义、至仁至勇的关圣神殿,提供了色彩瑰丽的“金砖玉瓦”
万千书库主题阅读百家讲坛武侠大全世界名著
三
艺术是人类梦中的天国。文学又像是尘世向天国焚烧的一炷炷心香,袅袅紫烟能将尘世与天国氤氲在一起。理想、爱情、恩仇、美德、幸福,人类在现实中难以获取的东西,都希冀在文学和艺术中找到。
有的人活着,但在活着人的心中死了;有的人死了,却在活着人的心里永远地活着。关羽生前,不论是在解州,在涿郡,还是在许昌,在荆州,凡他生活和征战过的地方,在黎庶百姓中都留下了乃勇乃仁乃义的品格魅力。三国是历史上最动荡不安、也是英雄迭出的年代。对于没无妄之福、却多无妄之祸的草民来说,就更容易生发出对英雄的呼唤。这种呼唤是芸芸众生精神自救的一种折射。关羽殁后,他的义举和美德便在百姓中口传舌播,门到户说,在你加一枝儿他添一叶儿的过程中,一株伟岸的英雄之树,遂也渐渐在百姓心灵的原野里兀立起来。
南北朝刘义庆编纂的世说新语中,有诸多依据民间口传整理的三国故事。至宋代,随着口头文学的盛行,三国故事从“讲史”中剥离出来。说书人为能抓住听众,惟恐故事不离奇,不惊险,不曲折,不激昂,便对三国史实进行了大胆的编排和演义。斯时的大文豪苏轼,在东坡志林中,对于当时艺人争说三国,百姓喜听三国的情状,曾有这样的记述:“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静坐听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三国故事能将顽皮淘气的孩童紧紧吸引,并能随着故事的起伏,时哭时笑,时怒时喜,可见当时由群众口头流传、又经舌粲莲花的艺人加工成的三国故事,已是何等涉猎成趣,扣人心弦。
三国以降的史籍“拥曹贬刘”与“扬刘骂曹”曾几经反复。西晋陈寿的三国志,首开“拥曹”之先河,誉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年隔不久,东晋习凿齿的汉晋春秋,则为“扬刘”之滥觞,首提“帝蜀寇魏”论;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又尊曹为正统;而南宋朱熹的通鉴纲目里,则又回到东晋习凿齿的“寇魏帝蜀”说。自南宋至明朝,程朱理学逐渐占据儒学的正宗传承地位,故而使朱熹的通鉴纲目广为流播,及到清代民国,刘蜀为三国正统的观念,便一直无人敢以卵击石,以指挠沸。
首次将民间艺人口说三国的那些单独的、片断伪故事,有头无尾地结集成文字的是三国志平话,此书成于元至治年间,凡8万字,虽插有图幅七十,但难称图文并茂。平话文字粗劣俚俗,错讹百出,读来像是为艺人说唱三国时写的提纲。平话也非一无是处,它毕竟让后人窥出三国故事的梗概,且关公的艺术形象亦见雏形。
元曲是继楚辞汉赋、唐诗宋词之后,中国文学艺术的琦山隽峰。关汉卿、王实甫、郑光祖等元代最著名的剧作家,都写过三国戏。元杂剧中三国的曲目凡四十余种,以关羽为主角的多达12出,依次才是张飞、诸葛亮、刘备、周瑜、曹操。斯时的才子词人,好像谁都愿意为关公“拈就一管生花,万紫千红,齐向毫端吐”关羽的同姓乡党关汉卿执元曲之牛耳,他所撰关大王单刀会杂剧,词句明净爽飒,珠玉纷呈,长吟短唱,庄谐杂出,读来荡气回肠,齿颊留香。他不仅借关羽的对立面孙权的岳丈乔阁老之口,详述了关羽大半生的赫赫战绩,且把“上阵处三绺美须飘,将九尺虎身摇”的关大王渲染得英武绝伦,八面威风
印度曾长期沦为大英帝国的殖民地,这期间有人曾征问英王:假如印度与莎士比亚两者择一,你将作何选择,英王毫不迟疑地回答,莎士比亚!这里,我们对侵略者的行径且不作挞伐。要说的只是:一个国度的伟大诗人及其诗篇,是这个国度最瑰丽而珍贵的宝石;一部称得上经典的长篇小说,也常常是一个民族的心灵秘史。
三国的那段波澜壮阔、惨烈悲怆的历史,一直在呼唤大手笔为其状摹。直至千载后的元末明初,罗贯中才从历史深处翩翩走来。我们无意将罗公与莎翁相提并论,就中国古典名著的艺术成就而言,罗贯中较之曹雪芹也稍逊一筹。但一个不可撼摇的事实是,罗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章回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一部迄今为止最优秀的历史小说。
透过演义的字里行间,人们无不会得这等结论:罗贯中是个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尊刘骂曹”派。但罗之尊刘,却并非完全因“正统”思想使然。
在我读小学时,村中的关庙尚未拆除,我至今犹记得庙中的那副楹联:“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今天想来,这楹联是以关羽为轴心,既几近包括了刘氏政治集团的主要人物,也颂扬了他们的仁德。罗氏的演义,就是力图把儒家的道德理想,寄托于“德化”的政治。才高八斗的罗氏甚至不顾作小说不能叠床架屋,理重事复之大忌,竟在演义中有七处提出“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居之”要论正统,刘表、刘璋与刘备皆为汉室苗裔。当时,表、璋仍深沐皇恩,拥兵据地,而刘玄德却是个卖草鞋的皇室宗亲之弃儿。但演义中的表、璋,皆被描绘成无才无德的酒囊饭袋,而刘玄德则被渲染成志存高远,德隆望尊的谦谦君子。演义中的“刘玄德携民渡江”把刘备的“德”展现得无以复加。面对曹操南下荆州重兵的围追堵截,刘氏全然不顾妻离子散,更不惧刀在其项之危,携十万百姓一道草行露宿,虽每日仅行十余里,但他仍与庶民共度鱼游釜中之险
罗贯中托他人之诗赞刘备日:“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
三国时,刘玄德也确实是个有德之君。正是靠了他的德,才使神机妙算、智珠在握的诸葛卧龙甘愿为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巳;也使从不服天朝管的主儿毛张飞,愿惟刘备马首是瞻;更使得骁勇无比的黄忠、马超甘心归顺,望尘而拜
1981年3月,被世界称作“花都”的巴黎,曾召开了一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的世界级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参加的会议。会上,竟破天荒地形成了这样的宣言:“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二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从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这些当代人类的精英及风云人物,所以这样推重我们的孔老夫子,是因为在孔子那博大而精深的思想体系中,在人的修身方面,讲求“内圣外王”力求知行统一;在人的操守方面,强调社会正义感,追求人的社会责任心。
孔子说“君子以义为上”又云“好仁者无以尚之”;孟子日“仁者人也”他将“仁”与“人”直接等同;荀子云“人有气有生亦有义,故为天下贵”儒家思想的旗旌上,最醒目的五字是:仁、义、礼、智、信,而“仁”则飘扬在这旗旌的最亮眼处,且“仁”又必须与正义连在一起招展,才能显示出人的最灼目的美德。在儒家先哲们看来,仁义的价值最为宝贵,仁义存,则人的价值在;仁义灭,则人与狗彘无异。
文学艺术的天国与尘世之间有一座桥梁,但这桥梁不是以钢筋混凝土铺设,而是靠作家用形象思维的翅羽去载接。罗贯中显然细心披览了历代史家关于三国的史籍,也注意了民间大量说三国的口头文学,并汲取了元杂剧三国人物戏中的精粹。这位饱吮着儒家文化乳汁成长的文学巨匠,如同当今的采石工,一下钻进历史大山的胸膛,先采来花岗岩荒料,运进他那形象思维的“加工厂”并将荒料解成条条板材,再一一磨出华美的花纹,然后去构建一座充满儒家学说氛围及色彩的文学华厦。
三国演义洋洋70万言,粉墨登场的人物一千三百余。罗贯中在这千余众中簸来筛去,披沙捡金,甄选别择,鉴识辨认,最终圈定:只有他的乡党关羽,才是儒家学说最出色的实践者,才是儒家文化最为典型的代表人物。
莎士比亚说:“勇敢是世人公认的最大美德,有勇的人是最值得崇敬的。”又说:“感发人心的忠勇,可以使一根纺线竿变成一柄长枪。”深谙小说之道的罗贯中自会清楚,他的乡党关羽沙场遇难后,得以昭彰后世的重要因由是英武,且民间早有“关爷刀上一点红,杀退曹操百万兵”的颂词,如果不将关羽的骁勇写足,读者肯定不会“买账”
在演义中,罗氏挥动如椽之笔,挥写出了关羽万夫难敌的英姿。破黄巾,关羽一刀将程远劈为两段;拒董卓,云长温酒斩华雄;虎牢关下,三英大战吕布,使手持方天戟的天下第一勇夫,首次遇到劲敌仓皇逃遁;徐州城外诱杀车胄,关羽不过是一弹指顷;曹军寨前,云长生擒王忠,兵不血刃,仅作猿臂轻舒;斩颜良,万军丛中关羽如入无人之境;诛文丑,云长只在跷足之间;千里护嫂走单骑,关羽虽人饥马乏,但过五关斩六将皆出手得卢,一刀胜似一刀快,杀蔡阳,张飞限定三通鼓,一鼓未绝,蔡阳便匆匆登上鬼录;单刀赴会,关羽身寄狼吻,但谈笑自若,呈示出虎将的大智大勇;水淹七军,活捉于禁,怒斩庞德,展现出关羽运筹帷幄,以水代兵的儒将风范
为将关羽的英武描绘得颊上三毛,在三英大战吕布时,罗氏将张飞、刘备作为关羽的陪衬;斩华雄,劈颜良时,罗氏先让华、颜连斩各路诸侯几员名将、猛将后,才让关羽披挂上阵罗氏为丰满关羽的形象,不顾史实,不惜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华雄本为孙策所诛,文丑原乃曹操所杀,蔡阳实是刘备所斩,水淹七军,史载是天泼豪雨所致而罗氏却将这些都一古脑儿地记到了关羽的“英武簿”上。
小说本是伟大的谎话,但这“谎话”有时比真实更见真实。人的个性里蕴含着思想,有性格魅力的人犹如天上的行星,其行为总是按其个性的轨迹运行。鞭打督邮,本乃刘备所为,罗氏将这顶高帽戴在毛张飞头上,不仅在尺寸上严丝合缝,且更能弥散出张飞个性的气味。以关羽那寒光凛凛的青龙偃月刀及他那万死不惧的个性,将三国中某些骄人的战绩嫁接关爷身上,亦完全符合关羽的性格特征。
罗氏写关羽的英武,其手法近似国画中的泼墨大写意,在粗犷恢宏的画面里,更能显示出关羽英武的神韵。一个文章高手,必须能同操几副笔墨。作为孔老夫子忠实信徒的罗贯中,在写关羽的“仁义”时,却有着工笔画般的精勾细描。
“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的开篇,但刘关张三人及与他人之间的仁与义,却贯穿至这三位异姓兄弟相继去世之时。
关羽降曹后,与曹操同还许都途中,曹欲乱关羽君臣之礼,让关与其两位嫂子共住一室,而关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至许都,曹操拨一座府第与关羽居住。关却将一宅分为两院,内院住刘备两夫人,门内派老兵十名把守,他自居外宅读过演义的人,大凡都能记得这样两个细节:
一日,操见关公所穿绿锦袍已旧,即度其身品,取异锦作战袍一领相赠。关公受之,穿于衣底,上仍用旧袍罩之。操笑曰:“云长何如此之俭乎?”公曰:“某非俭也。旧袍乃刘皇叔所赐,某穿之如见兄面,不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故穿于上。”操叹曰:“真义士也!”然口虽称羡,.心实不悦。
忽一日,操请关公宴。临散,送公出府,见公马瘦,操曰:“公马因何而瘦?”关公曰:“贱躯颇重,马不能载,因此常瘦。”操令左右备一马来,须臾牵至。那马身如火炭,状甚雄伟。操指曰:“公识此马否?”公曰:“莫非吕布所骑赤兔马乎?”操曰:“然也。”遂并鞍辔送与关公。关公再拜称谢。操不悦曰:“吾累送美女金帛,公未尝下拜;今吾赠马,乃喜而再拜。何贱人而贵畜耶?”关公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操愕然而悔。
小说的要旨是将思想隐匿于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中,因此它比哲学和科学更能给人们以明确性和说服力。罗贯中用“赠袍”和“赐马”两个细节,便把关羽的“忠义”展示得酣畅淋漓。
宽容和忍让是人格成熟的另一重要标志。宽宏大量是一种美德。
关羽脱离曹营后,护送两位嫂嫂履险如夷赶到古城,竟遭到张飞百般误解。关羽极力辩白,甘夫人也出面为之作证,但毛张飞手中的丈八蛇矛仍舞来挥去“义愤”难消。直至关羽斩了曹操的大将蔡阳,张飞才疑虑冰释。古人说宰相肚里可撑船,又云大将头上能跑马。至刚至烈的关羽,此时却委曲求全。罗贯中未着一个“义”字,却使“仁,义”的关羽尽得风流。灵感,从来不拜访懒惰的文人。写到此,罗氏并没有收笔,继续将关羽之“义”向更高境界提升。当张飞命部属杀猪宰羊摆宴时,关羽却说:“兄长未到,甚酒食能充肺腑也。”次日,他不惮千里走单骑的劳顿,又径奔汝南,北走冀州,直至寻到兄长刘备,兄弟三人方“欢喜无限,连饮数日”
施恩图报是小人之情,有恩必报为君子之愫。演义中,罗氏虽将曹操写成大奸巨恶,但因曹对关有过知遇之恩,为丰满关羽“仁义”的形象,便极力渲染了关羽不顾曾在诸葛亮面前立下生死状,却在华容道义释曹操的情景。并赋诗赞日:“拼将一死酬知已,致令千秋仰义名。”
演义中,黄忠是关羽遇到的惟一劲敌,长沙城外的首次交战,两人大战一百余合,胜负未分;次日再战,又杀了五六十合,仍雌雄难决。当关羽欲施拖刀计时,黄忠竟马失前蹄。面对这天赐良机,关羽如果斩了黄忠,无疑会成。为天下第一英雄。然关羽不乘人之危,让黄忠回城换马,再做力的公平竞争。正是因了关羽的义薄云天,才使得本也具有仁义品格的黄汉升也投桃报李。再做交战时,这神箭将军只射关羽头盔而不伤其额。正是英雄惜英雄,才为后来黄忠归顺刘备创造了前提
关羽的仁义,既感染了他的敌手,也濡染了他身边的部卒,甚至还熏染了他的战马。关羽于临沮罹难后,坚守麦城的王甫与周仓,一当即坠城而亡,一旋即自刎以终。那匹被孙权掳去的赤兔马,亦为悲悼主人,数日不食草料而死
一部“据正史,采小说,证文采,通好尚,非俗非虚,易观易入,非史氏苍古之文,去瞽传诙谐之气,陈叙百年,概括万事(明百川书志)”的三国演义,是封建历史的百科全书。书中虽多有对妇女的轻视,也不乏对帝王将相之权力的津津乐道;因了历史的局限,书中也自然缺乏民主倾向。但它仍是迄今为止一部对中国百姓影响最大的历史小说,也是自明以还的封建统治者研究谋略与权术的必读书。
毛宗冈批注演义时,说书中有“三绝”:“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义绝”关羽。正是因了关羽的“至仁至义”他便成了千百年来朝野上下尤其是平民百姓最为敬仰的人物。
罗贯中对关羽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居功至伟。演义行世后,汉剧、川剧、蒲剧、豫剧、湘剧、徽剧、滇剧、昆剧、秦腔等中国主要地方剧种,以及后来的京剧,都以演义为蓝本,创作上演了大量的关公戏。于是乎,在中国辞海里又多了“关戏”这样一个名词。而以一人之名成为中国戏曲一条目者,仅关羽一人而已。于是乎,在中国戏曲舞台上,关公的脸愈来愈红,曹操的脸愈来愈白。
在艺术魔杖的不断变换和挥舞中,一个“忠义仁勇”的关公形象,遂也成为不朽。
四
运城常平村的关帝家庙,是在关羽祖宅原址上建立起来的。历经千余载的历史风雨,这里的一殿一宇,一亭一塔,一坊一碑,一砖一石,无不长满历史的苍苔。
庙内有十大名柏,株株都有着神奇乖谲的传说。关帝殿前左右的两棵巨柏,其状之奇特更匪夷所思。左侧的古柏不仅形如昂首奋身的苍龙,且顶端有两无叶的曲枝,酷似一双倔强的龙角,峥嵘地伸向长空;右侧的巨柏,树围达四米,根部兀然突出的大根球,酷肖威武雄猛的卧虎,昂首向天而啸。由是,人们将这两棵古树,分别称为龙柏、虎柏,并衍生出是玉皇大帝派它们来守护关公的。
在专祀关帝夫人胡氏的“娘娘殿”前,有古桑一株,乍看平平常常,细观其底部却有五根粗若碗口的根茎,各延伸一米余方扎入泥土,犹如巨龙之五个利爪;树身之上,有五根粗细相等的枝干与“五爪”对应,仿佛是人工刻意雕成。因关帝庙中供奉着关家五代人,当地百姓遂神化为“五世同堂桑”更为玄妙的是,这古桑每岁从暮春到深秋,一直开花结果不止,这与他处桑树每年只一度花果的生长规律迥乎其异。外地的拜谒者及当地百姓,无人敢摘树上桑葚,将落地之果视作神果,不孕妇女则常拣而食之,以求子嗣不断,承延香火
孙权安葬关羽的陵墓,坐落在湖北当阳城郊。关陵内外,松涛呼啸,绿树葱茏,鼓楼寝殿庄严,石坊碑亭肃穆。走进这被百姓称为“神地”的关陵,人们会看到自然界无所不在的奇特灵魂。一是陵内的古树无头,传说是因关公遗骸无首的缘故;二是陵墓四周的树木皆弯曲生长,均向关陵作“躬形大礼”状,百姓称为“百龙捧圣”;三是每当晨昏,众鸟来仪,绕枝鸣唱,人们谓之“百鸟朝圣”
大自然是上苍的艺术。人类图腾意识的形成和造神的肇始,盖源于人对自然万物的惊异。运城常平关帝家庙之龙柏、虎柏、古桑,湖北当阳关陵之“捧圣树”及“朝圣鸟”皆是大自然的生命奇观。但这些奇观,却无一不充当着人们在神化关公时激活和扩张想像力的向导。
中国曾是一个多神的国度,百姓信仰的神林林总总,数不胜数。神界系列充盈于三维空间:天宫、地狱和人间。
天宫里居住着最高规格的神与仙。封神演义十三回中有这样的描绘:“天宫异物般般有,世上如他件件稀。金阙银銮并紫府,奇花异草暨瑶池。朝天玉兔坛边过,参天金鸟着底飞。”那是旧中国百姓心向往之的洞天福地。地狱里栖止着阎罗判官,牛头马面,阴魂幽灵,且备有刀山油锅、铡刀斧钺、木枷铁索等械具刑具。在昔时人们的心目中,那是一个阴森可怖的悲惨世界。另外还有指不胜屈的神祗游弋于人间,它们附着于万物万有之上。昔年的中国百姓,进山要拜山神,下河要拜河神,出海要拜海神,生火要祭灶神,吃米要祭米神,喝茶要祭茶神,出门要祭门神,甚至为睡觉安稳,还要祭祭炕神最迷信的时代往往是穷凶极恶的罪行最多的时代,孤苦无援、四处碰壁的百姓,不得不请出名目繁多的神,以祈佑护。仿佛哪个小庙的神拜不到,也会大祸临头。
在旧中国,历代的名将贤臣,死后多被百姓奉为神灵。屈原国殇中“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的咏吟,就是对民间这种人鬼一体的信仰所作的最早注脚。铁面无私的包拯殁后,百姓将其尊为地狱中赏善罚恶的阎王,即是明证。忠义仁勇的关羽,殁后本也应加入到鬼雄的行列,但他却从没进过阴司冥府,而是在上清天堂里步步高升。
大量的民间传说及史料表明,对关羽的信仰与神化,发轫于平民百姓。关羽麦城遇难后,有关这虎将乃系天宫青龙转世之说,便于华夏大地尤其是在荆州和解州广为流播。一条上苍派到人间的“勇加一国,敌号万人”的青龙,何以败在“碧眼小儿,黄须鼠辈”孙权的手下,百姓自会不顾史实,杜撰出一些奇异的故事去自圆其说。百姓认为,关公麦城之败,并非其不能折冲樽俎,拨云见日,而是因当时云空中有人传上帝之诏,让关氏父子返回天宫。于是关羽、关平弃却马刀,不屑再与凡夫俗子一决胜负,才躯壳被擒而魂灵归天。继而,各地百姓根据这“青龙转世说”又衍生出一串串关老爷耕云播雨、显圣佑民的故事
惠特曼有言:“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旧中国的历代统治者,似乎也深谙此道,他们同时更明白,要使某种有利于巩固政权的信仰广为普及,必须将这种信仰最大程度地宗教化。
将关羽推向神坛的第一人,乃南陈和隋时的和尚智额。
佛教于西汉末年从印度传入中国时,仅被视作一种方术。且斯时的道教徒们,竟造出老子入夷狄为浮屠的假说,对佛教进行损贬。随着佛教徒日渐增多,至南北朝,上流社会中亦多有信佛者。然佛教毕竟是舶来的宗教,欲在华夏大地扎根,必须掺糅进中国的传统文化。智额俗姓陈,其父在南梁时被封为益阳侯。这位出身簪缨之族的和尚,熟读诗书又精通佛法,使他有智慧为佛教具有中国特色找到切入点。佛教初传中国时,有诸多教义相互矛盾的宗派,但各自皆称其本经为释迦牟尼亲口所述。智额融合了各宗派之争,创立了“天台宗”南陈光大年间,智额云游荆湘时,杜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一日,他遥望当阳玉泉山,但见山色如蓝,紫云如盖。月夜,他进得山中,见一具王者风范的美髯公立于面前,日:“吾乃汉末前将军关某,天帝命吾主此山,敢问法师何处驻足?”智额遂将愿在玉泉山建寺的想法以告。关公答日:“感师道行愿,舍此山作师道场。”智额当即对关公授五戒,并尊其为伽蓝(即僧院)护法神。智额因此僧名鹊起,南陈皇帝曾以国礼将其迎入太极殿。隋杨广在为晋王时,曾封智额为智者,他登上九五之尊后,对智额益发敬重。信仰之于信徒,从来不只是一种学问,更是一种行为,只有身体力行才有意义。杨广是中国历史上鲜有的昏君,他弑父杀兄,奸母淫嫂,横征暴敛,穷奢极欲,这种“六根皆脏”的人物,怎配与佛结缘!但智额还是凭着皇权之杖的魔力,一生督建大寺院35座。这便使关公以伽蓝护法神的身份走向全国,并在其本来威风八面的身躯上,又罩了一层明晃晃的佛光!就这样,智额大师凭借关公在百姓中早巳形成的不可撼摇的威望,大大提高了佛家的地位。
关公作为军神形象,被列入国家祀典,始于唐高宗上元元年。斯时大唐疆域辽阔,物阜民丰,一代英主李世民留下的文治武功,余威犹存。其时与孔子文庙并峙的武庙里,主祀是姜太公,关羽仅为陪祀。且莫小视这个陪祀,它为此后关羽成为中国的武圣,作了强有力的铺垫。在... -->>
一
人是上苍未完成的动物,又是惟一能说梦、解梦的动物。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命之暂短和宇宙之无限构成的永恒大落差,使人类永远感叹苍茫六合的玄奥神秘;人在梦幻里构筑的七宝楼台与现实中遇到的泥淖沼泽形成的强烈大对照,也辄使人类悲叹命运是个难以挣脱的大网。于是,自人猿揖别后,人类便创造了众多的神祗,于有限内去求无限,从痛苦里去寻挣脱,在困惑中去觅超腾。
在艰难的历史跋涉中,华夏民族不仅诞生了一长串名垂竹帛的文人、武人、哲人、圣人;也涌现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那样有作为的皇帝;我们极具想像力的先祖,凭借东方的智慧、明哲、超脱,也创造出诸如玉皇大帝、三官大帝、王母娘娘、南极仙翁、泰山老母等等不可悉数的神明。当时光老人穿越宋元明清时,赫赫神州又塑造并渐次神化出一位人上之人、帝上之帝、神上之神——关公。
今天,毋庸开启那沉重的长满锈斑的历史大门,或信仰或敬重关公的人们,只要一闭上眼睛,面前便能幻化叠印出关公那允文允武、乃神乃圣的英姿神态。
他那“九尺五寸”的身躯,曾使芸芸众生“仰之如日月”;他那“声如巨钟”的话语,曾使魑魅魍魉“畏之如雷霆”;两道卧蚕眉,一双丹凤眼,曾能窥见人世间的所有善与恶;八十斤重的青龙偃月刀,曾掌管着大千世界的全部罪与罚;他那有着夏的炽热、春的温暖的“面如重枣”的脸庞,曾给多少在苦海中叹息的人们送去心灵的舟与帆;这美髯公那“一尺八寸”长的二部黑胡须,也曾演绎出多少济困救贫,禳灾祛病的故事。就连为他扛刀的马前卒周仓,也是“忠义仁勇”的代表,甚至他那追风赶月的赤兔马,也是真善美的化身
科学乃大脑的思索,信仰是心灵的虔诚。历史老人对那些匆匆过客仅做短暂的拥抱便道别,对新来的客人也不过是虚与委蛇地道几声寒暄。然而,在汉文化圈和亚汉文化圈内,人们对关公的信仰与崇拜,竟是历千载而不衰。
1986年,我曾两度赴香港与当地文化界人士进行学术交流。闲暇时,我在友人的陪同下穿街走巷,发现所有的商店、货栈、宾馆几乎都供奉着关公像。九十年代初,我曾到广州、深圳、福州、温州等地出游,发现一股关公热正在东南沿海的城乡潜滋暗‘长,其香火之鼎盛,崇拜者之众多,并不亚于香江。
有两桩亲眼目睹的事儿,更令我感慨良多。
1995年秋月的一天,我陪北京文学界的朋友登泰山,在岱顶宾馆前,恰遇马来西亚一华裔旅游团。时值正午12时,旅游团的领队从随身携带的一红木匣里,取出一尊木雕关帝像,恭恭敬敬地摆放在大理石石阶上,率众三拜九叩后,方入宾馆进餐。膳毕,又再拜关圣。经交谈,方知他们无论在家还是出外,午时两拜关公,从未辍歇。
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关公生日。前年仲夏,我赴运城常平村关帝家庙,观看一年一度的关公圣诞大典。在大典举行的前一天,我路遇来自台湾的六十余人组成的“忏悔团”其成员皆为六十岁以上的老翁,他们以前都曾缧绁缠身,有过刑事犯罪。距关帝家庙还有二里许“忏悔团”便让包租的旅游车停下。下得车后,他们整衣理容,便开始了三步一拜、五步一叩的祭奠仪式。叩头时,他们前额触地,砰砰有声,不足一公里的路程,竟叩拜了一个多小时。及至关帝家庙时,几乎所有成员的额头上都凸起紫亮的血疱,并渗出殷红的鲜血。中有一年逾七十的老者,额头上虽有大疱,却没洇出血迹,他便感到这是对关圣的虔诚度还欠缺。走进关帝殿时,他遂用头猛触祭案之角,当漓漓鲜血从额头流到腮边又滴到胸襟时,他那爬满皱纹的嘴角上才溢满笑意
关公诞辰,通常由民间自发各自在左近的关庙祭奠。这天,常平关帝家庙里来自全国各地的香客难以计数,当地的参拜者更是络绎不绝。通往运城的各条公路,都出现堵塞。关帝家庙的殿内院中,到处香火缭绕。我看到,飘飘袅袅的紫烟从祈祷者的头顶上拂过,他们似在云里雾里荡漾
对关公的信仰与崇拜,我们不能随意作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我只是觉得,任何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人,对这种“烛影长悬周日月,炉烟不散汉风云”的关公现象,都不应小觑。
近些年,有报刊披露,对“三国”烂熟于心的毛泽东,生前曾多次谈及关羽。
1956年,印度总理尼赫鲁访问中国时,毛泽东与尼氏的一段对话,很值得咀嚼。尼氏说:美国厉害,他们有原子弹。毛答:原子弹算什么,我们有关老爷的大刀。尼氏云:原子弹杀伤力很大。毛以不容置疑的口吻答日:关老爷的大刀成千成万地杀人,我们不怕美国的原子弹
1959年,无神论者毛泽东,回到阔别三十二载的故乡韶山。一日午后,毛泽东在村前走来走去,乡亲问他在找什么,他说是寻找关帝庙。并对陪同人员说,他小时候经常患病,母亲便将他带到关帝庙中,磕头烧香后,让他吃下香灰,后来他的病就好了。他还说,那时中国缺医少药,要使病情好转,很大程度上要靠精神上的支撑。当乡亲告诉他关帝庙早巳拆掉时,他喃喃地说:怎么拆了?拆它干什么至于毛泽东从哪个角度不赞成拆关帝庙,我们很难猜度;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至少在“文革”前,毛泽东对百姓信仰关公,还是有着某些宽容度。
中国百姓和旅居海外的华裔,敬仰关圣不难理喻,但外国人信奉关公则颇值得我们深思了。
泰国的法院在开庭之前,全体法官都要面对关公像信誓旦旦,尔后方能进行司法审理。其用意在于,法官应像关公那样,吾心如秤,不可偏私。
加拿大是个信奉基督教的国度,圣经中戒律有十,其一是耶和华是惟一真神,其二为教徒不得崇拜其他偶像。但近年加国警察署下达一道指令,允许华裔警察在办公室里摆放关公像。缘由是:一香港籍警察移居加国后,连破数个大案要案,既快且准,似有神助。加国警察署诘问其由,这位华裔警察回答:他每次办案前,都先要在家中祭拜关公
曾一度是世界风云人物的里根,在竞选总统时,曾偕夫人专程赴旧金山、洛杉矶等地华人居住区内的关帝庙中,向关公祈祷,以保佑其竞选成功,并将参拜时的录像,数度在电视台播放
历史是探索过去和感知未来的最明亮的眼睛。关羽生前为将、为侯;死后封王、封帝、成圣、成神。追寻关公这一从人到神的衍变轨迹,不仅有助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扬弃和继承,对寻找民族精神的坐标也不无裨益。
二
在苍生众庶面前,横亘着一道道人生的路堑。在这些路堑旁,分别赫然醒目地写着国与家、群与已、理与欲、穷与达、沉与浮、毁与誉、力与命、死与生等警示性的路标。那些能够腾越这些路堑者,就是人中豪杰,铁中铮铮;那些不能或不敢跨越者则为凡夫俗子;而避开这些路堑或绕道甚至反其向行走者,则常常会跌入深堑而不能自拔,甚至会沦为千夫所指的败类。即使英髦俊彦在其一生中,也不可能将这些人生的大路堑一一腾越,能跨越这些路堑的大半者,便可称人杰中的伟丈夫,能全部超越者,就是神样的完人了。
寻找汉末名将真实的关羽,我们必须从他的诞生地开始。
在常平村关帝家庙前,左右各竖有一座木构牌坊,上面分别镌刻着“灵钟鹾海”“秀毓条山”鹾海是指自古闻名的解州(今为运城所辖)盐池;条山是指横矗运城境内的中条山脉。运城一带,旧称“河东”;河东一域,古叫“中国”嫘祖养蚕,黄帝大战蚩尤,后稷教民稼穑,伯乐虞坂相马,尧舜禹分别在河东一带建都如果没有这些先祖的名字及那些颇具神秘色彩的故事,华夏民族的上古文明史,将会显得何等苍白;在关公诞生之前,河东还养育出商代名相傅说,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以及介子推、宫之奇、百里奚、赵盾、董狐、张仪、卫青、霍去病等灿若星列的风云人物,如果没有他们,中国古代历史的舞台,也绝不会有那么多有声有色的活剧。倘若关羽不是诞生在这片皇天后土上,他生命的底色,当也会缺乏应有的亮彩。
武圣关公,太奇伟太古老了。然而,只要清醒的理智之光还在闪动,多少代人用想像的雨雾凝在关圣身上那厚重而晶亮的霜花,还是能够消融的;只要我们在历史的经经纬纬里去审慎地进行爬罗剔抉,还是能够还原出一个真真实实的关羽的。
在旧中国,对芸芸众生来说,历史只是一张永远翻阅不完的兵燹、战乱、灾荒组成的图幅,安分守已、逆来顺受的黎庶,没有半点儿资格走进历史的册页。因关公出生寒微之家,致使当今的史家对他的身世及生日,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公元219年(建安廿四年)关羽荆州遇害时,年五十有九,已是天下无人不知晓的名将。通过他的卒岁,史人还是能推算出他生于东汉延熹三年(公元160年)。至于他生于这年的何月何日,则难考稽了。荆州及东南沿海一带定为农历五月十三,内地有的定为六月二十二或六月初二,台湾同胞则定为八月初十。历史的某些事情无独有偶。就拿中国共产党的生日而言,因共产党初创时,人少势微,且没取得合法地位,又加之党成立时军阀及特务横行,会址不得不两易其地,故而生日为哪天便没有明确记载。及至到了延安,建党元老毛泽东与董必武商定,始将党的生日定为“七,一”
关羽的祖考,史书上向为阙如。就连其祖辈、父辈,亦无任何记载。及至康熙十七年,解州州守王朱旦,在一篇雕章镂句的汉前将军壮缪侯关圣帝君祖墓碑铭中,才首次披露了关羽之太翁和严父的名讳及身世。
此碑铭得以谋篇成文,甚是荒诞不经。
王朱旦称,碑铭的材料来源于关公故里一书生于昌的一个梦。于昌在梦中梦见关帝授他“易碑”两个大字,并言按梦指点,他在关帝祖茔的石盘沟,发现残砖一块,上有三十字碑文。王朱旦还称,他在河北涿郡时,曾夜梦关公请他喝酒,并嘱他为自己述写生平。书生与州官的两个梦再加一块三十字的残砖,便成了王朱旦写的近千言碑铭之依据。至此,阙轶达一千五百年的关公家世,才有了貌似清晰的枝蔓:关羽的祖父关审,是位饱学之士,这老先生崇尚老庄,信奉道教,并以象数之学和孔孟之说推行教化。但他逢乱世而不仕,视功名利禄如过眼烟云。劳作之余,他熟读五经四书,隐居训子。关审殁后,其子关毅克缵祖学,恪守封建礼教,为父守墓三载,极尽孝道,而此时关审之孙关羽,尚未降生
这篇由梦幻的丝线而苦心孤诣编织出的碑铭,连当时极为推崇关圣的清朝廷也不敢相信。但碑铭中提到的关公的生辰为六月二十四,却被皇家采纳,并沿袭至今达三百余载。
清之前,世人连关羽的祖辈和父辈的名讳和身世都不知晓,其家谱更是无从谈起。关羽成圣后的关帝家谱,是以关公为轴心上下左右辐射的。关龙逄乃夏朝末年夏桀的大臣,因敢于多次直谏夏桀荒淫无道、乱杀无辜,而被暴君“炮烙”残害。“关龙”乃复姓“逄”是名字。因关龙逄墓距关羽的故里仅三十里之遥,后人便穿凿附会地将关龙逄请进关帝家庙,并当作关家始祖世代供奉。
关于关羽年轻时的职业,也众说不一。有的说他是卖豆腐的,有的说是打铁造车的,还有的是说边读书边习武的。从不同版本的正史所提及的关羽喜读春秋一事看,关羽出生在一个半耕半读之家,不是没有可能的。但关家绝非殷实富户,且年轻时的关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则也毋庸置疑。
西晋人陈寿所撰的三国志,向被史学界视作研究“三国”那段历史的最权威的著作。陈寿之父曾为马谡帐下参军,马被诸葛亮所斩时,陈父亦受髡刑。故而坚定的“拥曹派”陈寿在著三国志时,难免不掺进个人恩怨的成分。陈寿写武帝(曹操)传时,不吝笔墨,极尽铺陈之能事,洋洋洒洒万余言,而在写关羽传时却惜墨如金,仅区区954字,且字里行间闪烁其词,语焉不详。但陈氏还是能以史家的良知,把关羽“忠义仁勇”的品格,勾勒出一个大体轮廓。
对关羽的离家出走,传中仅用了“亡命奔涿郡”五字。至于关羽何以离家出走,陈氏却讳莫如深。殊不知,关羽的出走,恰恰是因了一桩不畏于天,不愧于人的英雄壮举。
东汉末年,解州城内有一名唤吕熊的恶霸,百姓詈骂其为“熊虎员外”吕熊勾结城中七位异姓豪富,朋比为奸,欺诈百姓。他们巧取豪夺,草菅人命,强暴妇女,无恶不为。百姓畏其势焰熏天,即使听他们在街头跺跺脚儿,双腿便也会簌簌颤抖。作为罪魁的吕熊,还是个采花大盗。他将城周围的水井悉数填塞,仅留他自家院中的深井一口。百姓欲饮活命之水,必须遣家中少女去汲取方可。而吕熊窥探于井旁,见有几分姿色者,便大发兽性。某日,有一韩姓老汉向关羽痛不欲生地哭诉,其女儿在汲水时被吕熊蹂躏。关羽闻听,眦裂发竖,于夤夜潜入吕熊之深宅大院,先挥剑将这祸首裁为两截,继而杀性大发,又将另七姓豪强歹人,斩斫殆尽。关羽归家,将除霸事禀告父母,双亲非但未加责怪,反而对此尚侠好义、扶弱抑强之举倍加夸奖。父母急令关羽逃命天涯,并速送儿媳胡氏及孙儿关平至外地亲友处避难。二老自知在劫难逃,双双坠入自家深井而亡。现关帝家庙的古塔,乃昔年当地乡亲为祭奠关公之亡父亡母,在原水井之上而建
关羽悯冤除霸离家出走的故事,在荆州,在涿州,在解州,有五种版本。但不论哪种版本,皆称关羽亡命奔涿郡,是仗义杀人。不论哪种版本,也丝毫没有谈到关羽杀人是因一己之仇,一人之冤,一情之念,一家之恨而进行的仇杀或情杀。
昭善瘅恶、见义勇为,是人类心匣中弥足宝贵的珍珠。正是关羽为民挥剑之一杀,才奠定了武圣关羽人格大厦的第一块基石。而在关羽传中这本应不可或缺的一笔,却被陈寿老先生给“贪污”了。
真正的朋友,是另一个自己,也是一个灵魂寄托于两个或多个躯体内的自己。真正的朋友,如同嵌在自己心灵天幕上的星星,如果其中一颗陨落,就不能移来另一颗星填补他的位置。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即是对人类友情的最经典的诠释。陈寿在三国志为刘、关、张各写的传中,对“三结义”实在应多缀几笔。然陈寿在先主传和张飞传中只字末提三人结拜之事,在关羽传中也仅写有“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凡十三字。“桃园结义”虽不见诸正史,但历代史家经多方考证,加上“刘关张”结拜之地——河北涿州市的大量文化遗存却能告诉我们“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是可信的。
东汉末年,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斯时刘备虽是汉朝宗室之后裔,但与关、张邂逅时,早巳沦为卖草鞋织苇席的市井细民,与亡命流浪的关羽和杀猪卖肉的张飞,同处社会底层,且三人皆有救世济民之心志。再加之异姓之间拜为祸福同受、有难共当的兄弟,是中国古老的习尚,故而“刘关张”结为香火因缘,具有共同的思想根蒂和阶级基础。
在陈寿的关羽传中,人们能读到这样的情节:关羽降曹后,曹操遣张辽试探关羽去留之意。关羽叹日:“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这足可表明,刘、关、张曾按民俗,举行过结拜仪式,且面对苍天立下过诸如“不求同生,但愿共死”之类的誓言。
正史中更能印证“刘关张”曾结为金兰之好的史实是,关羽被吴杀戮后,刘备那种种反常的失态。刘备明知伐吴会使“孙、刘”联盟毁于一旦,也会为曹操篡夺汉家神器提供最佳良机。但一向对诸葛亮言听计从的刘备,却不顾包括孔明、赵云在内诸多文臣、战将的劝阻,一意孤行。当秦宓“上陈天时必无其利”再加规劝时,向以仁厚为本的刘备,竟怒火中烧,将秦宓投进大牢此时,刘备已在成都建蜀称帝,一国之君不顾江山社稷铤而走险御驾亲征为一员大将复仇,如果单从刘与关的君臣关系解释,于国于家于情于理于己于人都难以说通,但为以践“桃园三结义”之誓言,倒也顺理成章。
关羽另一结拜兄弟张飞,在闻听二哥遇难后,涕泗滂沱,肝肠寸断,昼夜酗酒,怒鞭部下,在接到先主伐吴之令后,末待出征,便被帐下将张达、范疆杀死。刘备也因伐吴失败而白帝托孤关、张、刘在短短时间内相继归天,便应了“三结义”时“但愿共死”的誓言。
在中国,朋友为“五伦”之一。但朋友有多种多样: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供,生死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相逐,昵友也;利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虽带有浓厚的封建宗法色彩,也不乏政治集团的共同利益,但他们对于友情的矢志不渝,至死靡他,不仅为纷纷他人、他人纷纷的人世间,谱写了一曲千古绝唱,也是对当今那“富在深山,五眼枪赶不走扯蛋亲戚;穷在街头,三尺钩也抓不住知心朋友”之世风的莫大讥讽。
按中国传统观念,在两军对垒时,投降是种为人不齿的叛逆行为。即使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抗美援朝时的战俘,也仅是得到了社会的少许宽容。人格如同一张白纸,一经生死关头的污染,便永远无法还原于以前的洁白。
关羽降曹,按其刚烈的性格,理应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但当时的境况却不允许他这样做。因为刘备的两位夫人身陷曹营,需他保护,他得井下救人;在群雄竞起、天下豪杰各择其主的汉末,羽毛末丰的刘备,也不得不在各路诸侯相争的夹缝中游弋;刘也曾随曹操,附袁绍,依刘表;再说,曹操虽雄踞一方,但仍打着汉室的旗子。有史料表明,关羽降曹的条件,也相当苛刻。其中最关键的一条是:一旦得知刘备的下落,即弃曹奔刘。
历史上的曹孟德,也决非后来百姓所认知的那种老奸巨猾、口蜜腹剑、插圈弄套、嫉贤妒能之辈。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不仅广募贤能,且有着识才的目光,用才的胆魄,容才的胸襟。得到关羽这样的名将,他自会施尽一切笼络手段。陈寿关羽传中载,关降曹后,寸功未建,曹便将他“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当关羽于万马丛中斩颜良后“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曹对关除了拜将封侯外,至于“礼厚”后到什么程度“赏赐”了哪些珍物,陈寿未加胪列。“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三国演义,却对此记述得甚是细致。曹赐关“美女十名”“上马金,下马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并将吕布的宝马赤兔赠关羽为坐骑。为保护关羽那长长的美髯,曹操甚至命人以纱锦作囊凡此种种,可谓关怀备至,体贴入微。
上马赠金,下马赐银,显然有些张大其词,但赠赤兔,赐美女,恐不为失真。良将爱战马,曹操自会阿关羽之所好;赐美女是汉代上层社会的习尚,贪色且大具诗才的曹孟德,自会更懂得英雄难过美人关的内涵。
欲望是人类最本质的东西。就连呱呱坠地的婴儿,一睁开眼睛便知道去吸吮母亲的乳汁。在人的一生中,权势、货利、声色,常是对人诱惑力最强的浓烈的酒。然而,面对物欲,作为肉身的人,能不能有所节制和节制的程度大小,则要靠人自身理智的强弱和德性的高低。节制犹如广根丝绳,有时甚至能把人的所有珍珠般的美德都串连在一起。面对权、财、色等各种各样的诱惑,身在曹营的关羽之一言一行,一举一止,都进发出作为人杰的灼目亮彩。曹氏赠与的十名美女,他从未染指,全部用于照料两位嫂嫂;对所赐金银也一一封存。当他得知刘备下落后,义无反顾地“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陈寿关羽传)
关羽横刀跃马,征战一生,有诸多赫赫昭昭的战绩,本应写进志书,而陈寿在关羽传中却“偷工减料”抑或是为让后人在读这仅有954字的传时,不至于味同嚼蜡,陈氏不吝笔墨,记下这样一个情节:“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日:‘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我们应钦佩陈寿写人状物的文字功力,他仅用百字便将关羽“刮骨疗毒”时的坚强与刚毅,写得呼之欲出。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这一绝妙情节进一步发酵。罗氏先是将斯时已故去十一载的神医华佗从阴曹地府中请出来,为关羽治伤。继而,又故作曲笔,这样描述:
公袒下衣袍,伸臂令佗看
视。佗曰:“此乃弩箭所伤,其中
有乌头(按:一种剧毒性植物)之
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无用
矣。”公曰:“用何物治之?”佗曰:
“某自有治法。但恐君侯惧耳。”公
笑曰:“吾视死如归,有何惧哉?”
佗曰:“当于静处立一标柱,上钉
大环,请君侯将臂穿于环中,以绳
系之,然后以被蒙其首。吾用尖刀
割开皮肉,直至于骨,刮去骨上箭
毒,用药敷之,以线缝其口,方可
无事,但恐君侯惧耳。”公笑曰:
“如此,容易!何用柱环?”令设酒
席相待
在“两惧”与“两不惧”的对答后,罗贯中又详述了手术过程。在钢刀刮骨寒寒之声中,帐上帐下的观者皆掩面失色。而关公仍与部将马良弈棋,饮酒食肉,谈笑风生。手术毕“公大笑而起,谓众将日:‘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佗日:‘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
意志和毅力是衡量人的灵魂大小的天平,自制力是人的德性的保障与支柱。一个没有自制力的人,很难实现其有价值的人生。关羽的“刮骨疗毒”是在向人的意志、毅力和自制力的极限挑战!“拥曹贬刘”的陈寿也许不会想到,仅这一情节,便使关羽成了顶天立地的千载伟丈夫!
关于关羽的英武,陈寿在关羽传中,仅云关羽“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又在张飞传中略缀一笔:“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在于禁的七军被大水所淹,大将庞德被关羽所杀,致使兵多将广的曹孟德也不得不计议迁都的事件发生后,陈寿面对三国史上这无法剜掉的一页,才不得不在关羽传中写下“羽威震华夏”五字。
大树参天,不会没有偏枯的枝叶;倘若苛求人做一个完人,那么天下配活者恐怕一个也难找到。极具个性的真实的关羽,自然也有其弱点。将黄忠、赵云讥为刘备“爪牙”的陈寿,焉能不记关羽的缺陷。他在吴、蜀的一些人物传中,云“羽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在关羽传中,他记有这样一事:关羽闻知马超投降刘备后,致书诸葛亮,问马超才能可与谁人类比。诸葛亮回书作答,言马孟起雄烈过人,是一世之杰,但不过仅与刘邦手下的武将鲸布、彭越一样,可与张飞并驱争先“犹未及髯(指美髯公关羽)绝伦逸群也。”关羽见此信大悦,将“绝伦逸群”的赞誉,示宾客观看。显然,关羽不仅恃勇孤傲,且尤喜听军师孔明的赞扬。最显示关羽恃才傲物性格弱点的是孙权“遣使为子索羽女”求婚一事,关羽不仅不许婚,反而辱骂吴使,言“虎女焉能配犬子”关羽粗暴的拒婚,不仅有悖于“孙刘”联盟的大局,也为关羽荆州之败埋下了祸根。难怪陈寿在陆逊传中,称“羽矜其骁气”
少犯错误是做人的准则,没有过失则是天使的梦想。一个没有半点儿缺点的人,便也失却了真实生活中的人格的魅力,只能是无血无肉的丈二金身。关羽的弱点和过失,不是人格的缺陷,在平民百姓看来,那“骄于上厚于下”的缺点,甚至还是美丽的。
关羽“忠义仁勇”的品格,有时连他的敌人也不得不敬重和嘉许。据吴历载,孙权袭杀关羽后“送羽首级于曹操,以诸侯礼葬其尸骸”还有史料表明,曹操接到关羽首级后,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礼葬关羽于洛阳
综观关羽的一生,他将“群与已、国与家、理与欲、穷与达、力与命、生与死”等那些带有警示性的人生路堑,大部分都腾越了。这就为后世的文人创造一个至大至刚的人杰形象,展开了想像的空间,更为朝野上下共同建造那座至忠至义、至仁至勇的关圣神殿,提供了色彩瑰丽的“金砖玉瓦”
万千书库主题阅读百家讲坛武侠大全世界名著
三
艺术是人类梦中的天国。文学又像是尘世向天国焚烧的一炷炷心香,袅袅紫烟能将尘世与天国氤氲在一起。理想、爱情、恩仇、美德、幸福,人类在现实中难以获取的东西,都希冀在文学和艺术中找到。
有的人活着,但在活着人的心中死了;有的人死了,却在活着人的心里永远地活着。关羽生前,不论是在解州,在涿郡,还是在许昌,在荆州,凡他生活和征战过的地方,在黎庶百姓中都留下了乃勇乃仁乃义的品格魅力。三国是历史上最动荡不安、也是英雄迭出的年代。对于没无妄之福、却多无妄之祸的草民来说,就更容易生发出对英雄的呼唤。这种呼唤是芸芸众生精神自救的一种折射。关羽殁后,他的义举和美德便在百姓中口传舌播,门到户说,在你加一枝儿他添一叶儿的过程中,一株伟岸的英雄之树,遂也渐渐在百姓心灵的原野里兀立起来。
南北朝刘义庆编纂的世说新语中,有诸多依据民间口传整理的三国故事。至宋代,随着口头文学的盛行,三国故事从“讲史”中剥离出来。说书人为能抓住听众,惟恐故事不离奇,不惊险,不曲折,不激昂,便对三国史实进行了大胆的编排和演义。斯时的大文豪苏轼,在东坡志林中,对于当时艺人争说三国,百姓喜听三国的情状,曾有这样的记述:“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静坐听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三国故事能将顽皮淘气的孩童紧紧吸引,并能随着故事的起伏,时哭时笑,时怒时喜,可见当时由群众口头流传、又经舌粲莲花的艺人加工成的三国故事,已是何等涉猎成趣,扣人心弦。
三国以降的史籍“拥曹贬刘”与“扬刘骂曹”曾几经反复。西晋陈寿的三国志,首开“拥曹”之先河,誉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年隔不久,东晋习凿齿的汉晋春秋,则为“扬刘”之滥觞,首提“帝蜀寇魏”论;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又尊曹为正统;而南宋朱熹的通鉴纲目里,则又回到东晋习凿齿的“寇魏帝蜀”说。自南宋至明朝,程朱理学逐渐占据儒学的正宗传承地位,故而使朱熹的通鉴纲目广为流播,及到清代民国,刘蜀为三国正统的观念,便一直无人敢以卵击石,以指挠沸。
首次将民间艺人口说三国的那些单独的、片断伪故事,有头无尾地结集成文字的是三国志平话,此书成于元至治年间,凡8万字,虽插有图幅七十,但难称图文并茂。平话文字粗劣俚俗,错讹百出,读来像是为艺人说唱三国时写的提纲。平话也非一无是处,它毕竟让后人窥出三国故事的梗概,且关公的艺术形象亦见雏形。
元曲是继楚辞汉赋、唐诗宋词之后,中国文学艺术的琦山隽峰。关汉卿、王实甫、郑光祖等元代最著名的剧作家,都写过三国戏。元杂剧中三国的曲目凡四十余种,以关羽为主角的多达12出,依次才是张飞、诸葛亮、刘备、周瑜、曹操。斯时的才子词人,好像谁都愿意为关公“拈就一管生花,万紫千红,齐向毫端吐”关羽的同姓乡党关汉卿执元曲之牛耳,他所撰关大王单刀会杂剧,词句明净爽飒,珠玉纷呈,长吟短唱,庄谐杂出,读来荡气回肠,齿颊留香。他不仅借关羽的对立面孙权的岳丈乔阁老之口,详述了关羽大半生的赫赫战绩,且把“上阵处三绺美须飘,将九尺虎身摇”的关大王渲染得英武绝伦,八面威风
印度曾长期沦为大英帝国的殖民地,这期间有人曾征问英王:假如印度与莎士比亚两者择一,你将作何选择,英王毫不迟疑地回答,莎士比亚!这里,我们对侵略者的行径且不作挞伐。要说的只是:一个国度的伟大诗人及其诗篇,是这个国度最瑰丽而珍贵的宝石;一部称得上经典的长篇小说,也常常是一个民族的心灵秘史。
三国的那段波澜壮阔、惨烈悲怆的历史,一直在呼唤大手笔为其状摹。直至千载后的元末明初,罗贯中才从历史深处翩翩走来。我们无意将罗公与莎翁相提并论,就中国古典名著的艺术成就而言,罗贯中较之曹雪芹也稍逊一筹。但一个不可撼摇的事实是,罗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章回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一部迄今为止最优秀的历史小说。
透过演义的字里行间,人们无不会得这等结论:罗贯中是个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尊刘骂曹”派。但罗之尊刘,却并非完全因“正统”思想使然。
在我读小学时,村中的关庙尚未拆除,我至今犹记得庙中的那副楹联:“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今天想来,这楹联是以关羽为轴心,既几近包括了刘氏政治集团的主要人物,也颂扬了他们的仁德。罗氏的演义,就是力图把儒家的道德理想,寄托于“德化”的政治。才高八斗的罗氏甚至不顾作小说不能叠床架屋,理重事复之大忌,竟在演义中有七处提出“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居之”要论正统,刘表、刘璋与刘备皆为汉室苗裔。当时,表、璋仍深沐皇恩,拥兵据地,而刘玄德却是个卖草鞋的皇室宗亲之弃儿。但演义中的表、璋,皆被描绘成无才无德的酒囊饭袋,而刘玄德则被渲染成志存高远,德隆望尊的谦谦君子。演义中的“刘玄德携民渡江”把刘备的“德”展现得无以复加。面对曹操南下荆州重兵的围追堵截,刘氏全然不顾妻离子散,更不惧刀在其项之危,携十万百姓一道草行露宿,虽每日仅行十余里,但他仍与庶民共度鱼游釜中之险
罗贯中托他人之诗赞刘备日:“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
三国时,刘玄德也确实是个有德之君。正是靠了他的德,才使神机妙算、智珠在握的诸葛卧龙甘愿为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巳;也使从不服天朝管的主儿毛张飞,愿惟刘备马首是瞻;更使得骁勇无比的黄忠、马超甘心归顺,望尘而拜
1981年3月,被世界称作“花都”的巴黎,曾召开了一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的世界级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参加的会议。会上,竟破天荒地形成了这样的宣言:“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二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从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这些当代人类的精英及风云人物,所以这样推重我们的孔老夫子,是因为在孔子那博大而精深的思想体系中,在人的修身方面,讲求“内圣外王”力求知行统一;在人的操守方面,强调社会正义感,追求人的社会责任心。
孔子说“君子以义为上”又云“好仁者无以尚之”;孟子日“仁者人也”他将“仁”与“人”直接等同;荀子云“人有气有生亦有义,故为天下贵”儒家思想的旗旌上,最醒目的五字是:仁、义、礼、智、信,而“仁”则飘扬在这旗旌的最亮眼处,且“仁”又必须与正义连在一起招展,才能显示出人的最灼目的美德。在儒家先哲们看来,仁义的价值最为宝贵,仁义存,则人的价值在;仁义灭,则人与狗彘无异。
文学艺术的天国与尘世之间有一座桥梁,但这桥梁不是以钢筋混凝土铺设,而是靠作家用形象思维的翅羽去载接。罗贯中显然细心披览了历代史家关于三国的史籍,也注意了民间大量说三国的口头文学,并汲取了元杂剧三国人物戏中的精粹。这位饱吮着儒家文化乳汁成长的文学巨匠,如同当今的采石工,一下钻进历史大山的胸膛,先采来花岗岩荒料,运进他那形象思维的“加工厂”并将荒料解成条条板材,再一一磨出华美的花纹,然后去构建一座充满儒家学说氛围及色彩的文学华厦。
三国演义洋洋70万言,粉墨登场的人物一千三百余。罗贯中在这千余众中簸来筛去,披沙捡金,甄选别择,鉴识辨认,最终圈定:只有他的乡党关羽,才是儒家学说最出色的实践者,才是儒家文化最为典型的代表人物。
莎士比亚说:“勇敢是世人公认的最大美德,有勇的人是最值得崇敬的。”又说:“感发人心的忠勇,可以使一根纺线竿变成一柄长枪。”深谙小说之道的罗贯中自会清楚,他的乡党关羽沙场遇难后,得以昭彰后世的重要因由是英武,且民间早有“关爷刀上一点红,杀退曹操百万兵”的颂词,如果不将关羽的骁勇写足,读者肯定不会“买账”
在演义中,罗氏挥动如椽之笔,挥写出了关羽万夫难敌的英姿。破黄巾,关羽一刀将程远劈为两段;拒董卓,云长温酒斩华雄;虎牢关下,三英大战吕布,使手持方天戟的天下第一勇夫,首次遇到劲敌仓皇逃遁;徐州城外诱杀车胄,关羽不过是一弹指顷;曹军寨前,云长生擒王忠,兵不血刃,仅作猿臂轻舒;斩颜良,万军丛中关羽如入无人之境;诛文丑,云长只在跷足之间;千里护嫂走单骑,关羽虽人饥马乏,但过五关斩六将皆出手得卢,一刀胜似一刀快,杀蔡阳,张飞限定三通鼓,一鼓未绝,蔡阳便匆匆登上鬼录;单刀赴会,关羽身寄狼吻,但谈笑自若,呈示出虎将的大智大勇;水淹七军,活捉于禁,怒斩庞德,展现出关羽运筹帷幄,以水代兵的儒将风范
为将关羽的英武描绘得颊上三毛,在三英大战吕布时,罗氏将张飞、刘备作为关羽的陪衬;斩华雄,劈颜良时,罗氏先让华、颜连斩各路诸侯几员名将、猛将后,才让关羽披挂上阵罗氏为丰满关羽的形象,不顾史实,不惜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华雄本为孙策所诛,文丑原乃曹操所杀,蔡阳实是刘备所斩,水淹七军,史载是天泼豪雨所致而罗氏却将这些都一古脑儿地记到了关羽的“英武簿”上。
小说本是伟大的谎话,但这“谎话”有时比真实更见真实。人的个性里蕴含着思想,有性格魅力的人犹如天上的行星,其行为总是按其个性的轨迹运行。鞭打督邮,本乃刘备所为,罗氏将这顶高帽戴在毛张飞头上,不仅在尺寸上严丝合缝,且更能弥散出张飞个性的气味。以关羽那寒光凛凛的青龙偃月刀及他那万死不惧的个性,将三国中某些骄人的战绩嫁接关爷身上,亦完全符合关羽的性格特征。
罗氏写关羽的英武,其手法近似国画中的泼墨大写意,在粗犷恢宏的画面里,更能显示出关羽英武的神韵。一个文章高手,必须能同操几副笔墨。作为孔老夫子忠实信徒的罗贯中,在写关羽的“仁义”时,却有着工笔画般的精勾细描。
“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的开篇,但刘关张三人及与他人之间的仁与义,却贯穿至这三位异姓兄弟相继去世之时。
关羽降曹后,与曹操同还许都途中,曹欲乱关羽君臣之礼,让关与其两位嫂子共住一室,而关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至许都,曹操拨一座府第与关羽居住。关却将一宅分为两院,内院住刘备两夫人,门内派老兵十名把守,他自居外宅读过演义的人,大凡都能记得这样两个细节:
一日,操见关公所穿绿锦袍已旧,即度其身品,取异锦作战袍一领相赠。关公受之,穿于衣底,上仍用旧袍罩之。操笑曰:“云长何如此之俭乎?”公曰:“某非俭也。旧袍乃刘皇叔所赐,某穿之如见兄面,不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故穿于上。”操叹曰:“真义士也!”然口虽称羡,.心实不悦。
忽一日,操请关公宴。临散,送公出府,见公马瘦,操曰:“公马因何而瘦?”关公曰:“贱躯颇重,马不能载,因此常瘦。”操令左右备一马来,须臾牵至。那马身如火炭,状甚雄伟。操指曰:“公识此马否?”公曰:“莫非吕布所骑赤兔马乎?”操曰:“然也。”遂并鞍辔送与关公。关公再拜称谢。操不悦曰:“吾累送美女金帛,公未尝下拜;今吾赠马,乃喜而再拜。何贱人而贵畜耶?”关公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操愕然而悔。
小说的要旨是将思想隐匿于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中,因此它比哲学和科学更能给人们以明确性和说服力。罗贯中用“赠袍”和“赐马”两个细节,便把关羽的“忠义”展示得酣畅淋漓。
宽容和忍让是人格成熟的另一重要标志。宽宏大量是一种美德。
关羽脱离曹营后,护送两位嫂嫂履险如夷赶到古城,竟遭到张飞百般误解。关羽极力辩白,甘夫人也出面为之作证,但毛张飞手中的丈八蛇矛仍舞来挥去“义愤”难消。直至关羽斩了曹操的大将蔡阳,张飞才疑虑冰释。古人说宰相肚里可撑船,又云大将头上能跑马。至刚至烈的关羽,此时却委曲求全。罗贯中未着一个“义”字,却使“仁,义”的关羽尽得风流。灵感,从来不拜访懒惰的文人。写到此,罗氏并没有收笔,继续将关羽之“义”向更高境界提升。当张飞命部属杀猪宰羊摆宴时,关羽却说:“兄长未到,甚酒食能充肺腑也。”次日,他不惮千里走单骑的劳顿,又径奔汝南,北走冀州,直至寻到兄长刘备,兄弟三人方“欢喜无限,连饮数日”
施恩图报是小人之情,有恩必报为君子之愫。演义中,罗氏虽将曹操写成大奸巨恶,但因曹对关有过知遇之恩,为丰满关羽“仁义”的形象,便极力渲染了关羽不顾曾在诸葛亮面前立下生死状,却在华容道义释曹操的情景。并赋诗赞日:“拼将一死酬知已,致令千秋仰义名。”
演义中,黄忠是关羽遇到的惟一劲敌,长沙城外的首次交战,两人大战一百余合,胜负未分;次日再战,又杀了五六十合,仍雌雄难决。当关羽欲施拖刀计时,黄忠竟马失前蹄。面对这天赐良机,关羽如果斩了黄忠,无疑会成。为天下第一英雄。然关羽不乘人之危,让黄忠回城换马,再做力的公平竞争。正是因了关羽的义薄云天,才使得本也具有仁义品格的黄汉升也投桃报李。再做交战时,这神箭将军只射关羽头盔而不伤其额。正是英雄惜英雄,才为后来黄忠归顺刘备创造了前提
关羽的仁义,既感染了他的敌手,也濡染了他身边的部卒,甚至还熏染了他的战马。关羽于临沮罹难后,坚守麦城的王甫与周仓,一当即坠城而亡,一旋即自刎以终。那匹被孙权掳去的赤兔马,亦为悲悼主人,数日不食草料而死
一部“据正史,采小说,证文采,通好尚,非俗非虚,易观易入,非史氏苍古之文,去瞽传诙谐之气,陈叙百年,概括万事(明百川书志)”的三国演义,是封建历史的百科全书。书中虽多有对妇女的轻视,也不乏对帝王将相之权力的津津乐道;因了历史的局限,书中也自然缺乏民主倾向。但它仍是迄今为止一部对中国百姓影响最大的历史小说,也是自明以还的封建统治者研究谋略与权术的必读书。
毛宗冈批注演义时,说书中有“三绝”:“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义绝”关羽。正是因了关羽的“至仁至义”他便成了千百年来朝野上下尤其是平民百姓最为敬仰的人物。
罗贯中对关羽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居功至伟。演义行世后,汉剧、川剧、蒲剧、豫剧、湘剧、徽剧、滇剧、昆剧、秦腔等中国主要地方剧种,以及后来的京剧,都以演义为蓝本,创作上演了大量的关公戏。于是乎,在中国辞海里又多了“关戏”这样一个名词。而以一人之名成为中国戏曲一条目者,仅关羽一人而已。于是乎,在中国戏曲舞台上,关公的脸愈来愈红,曹操的脸愈来愈白。
在艺术魔杖的不断变换和挥舞中,一个“忠义仁勇”的关公形象,遂也成为不朽。
四
运城常平村的关帝家庙,是在关羽祖宅原址上建立起来的。历经千余载的历史风雨,这里的一殿一宇,一亭一塔,一坊一碑,一砖一石,无不长满历史的苍苔。
庙内有十大名柏,株株都有着神奇乖谲的传说。关帝殿前左右的两棵巨柏,其状之奇特更匪夷所思。左侧的古柏不仅形如昂首奋身的苍龙,且顶端有两无叶的曲枝,酷似一双倔强的龙角,峥嵘地伸向长空;右侧的巨柏,树围达四米,根部兀然突出的大根球,酷肖威武雄猛的卧虎,昂首向天而啸。由是,人们将这两棵古树,分别称为龙柏、虎柏,并衍生出是玉皇大帝派它们来守护关公的。
在专祀关帝夫人胡氏的“娘娘殿”前,有古桑一株,乍看平平常常,细观其底部却有五根粗若碗口的根茎,各延伸一米余方扎入泥土,犹如巨龙之五个利爪;树身之上,有五根粗细相等的枝干与“五爪”对应,仿佛是人工刻意雕成。因关帝庙中供奉着关家五代人,当地百姓遂神化为“五世同堂桑”更为玄妙的是,这古桑每岁从暮春到深秋,一直开花结果不止,这与他处桑树每年只一度花果的生长规律迥乎其异。外地的拜谒者及当地百姓,无人敢摘树上桑葚,将落地之果视作神果,不孕妇女则常拣而食之,以求子嗣不断,承延香火
孙权安葬关羽的陵墓,坐落在湖北当阳城郊。关陵内外,松涛呼啸,绿树葱茏,鼓楼寝殿庄严,石坊碑亭肃穆。走进这被百姓称为“神地”的关陵,人们会看到自然界无所不在的奇特灵魂。一是陵内的古树无头,传说是因关公遗骸无首的缘故;二是陵墓四周的树木皆弯曲生长,均向关陵作“躬形大礼”状,百姓称为“百龙捧圣”;三是每当晨昏,众鸟来仪,绕枝鸣唱,人们谓之“百鸟朝圣”
大自然是上苍的艺术。人类图腾意识的形成和造神的肇始,盖源于人对自然万物的惊异。运城常平关帝家庙之龙柏、虎柏、古桑,湖北当阳关陵之“捧圣树”及“朝圣鸟”皆是大自然的生命奇观。但这些奇观,却无一不充当着人们在神化关公时激活和扩张想像力的向导。
中国曾是一个多神的国度,百姓信仰的神林林总总,数不胜数。神界系列充盈于三维空间:天宫、地狱和人间。
天宫里居住着最高规格的神与仙。封神演义十三回中有这样的描绘:“天宫异物般般有,世上如他件件稀。金阙银銮并紫府,奇花异草暨瑶池。朝天玉兔坛边过,参天金鸟着底飞。”那是旧中国百姓心向往之的洞天福地。地狱里栖止着阎罗判官,牛头马面,阴魂幽灵,且备有刀山油锅、铡刀斧钺、木枷铁索等械具刑具。在昔时人们的心目中,那是一个阴森可怖的悲惨世界。另外还有指不胜屈的神祗游弋于人间,它们附着于万物万有之上。昔年的中国百姓,进山要拜山神,下河要拜河神,出海要拜海神,生火要祭灶神,吃米要祭米神,喝茶要祭茶神,出门要祭门神,甚至为睡觉安稳,还要祭祭炕神最迷信的时代往往是穷凶极恶的罪行最多的时代,孤苦无援、四处碰壁的百姓,不得不请出名目繁多的神,以祈佑护。仿佛哪个小庙的神拜不到,也会大祸临头。
在旧中国,历代的名将贤臣,死后多被百姓奉为神灵。屈原国殇中“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的咏吟,就是对民间这种人鬼一体的信仰所作的最早注脚。铁面无私的包拯殁后,百姓将其尊为地狱中赏善罚恶的阎王,即是明证。忠义仁勇的关羽,殁后本也应加入到鬼雄的行列,但他却从没进过阴司冥府,而是在上清天堂里步步高升。
大量的民间传说及史料表明,对关羽的信仰与神化,发轫于平民百姓。关羽麦城遇难后,有关这虎将乃系天宫青龙转世之说,便于华夏大地尤其是在荆州和解州广为流播。一条上苍派到人间的“勇加一国,敌号万人”的青龙,何以败在“碧眼小儿,黄须鼠辈”孙权的手下,百姓自会不顾史实,杜撰出一些奇异的故事去自圆其说。百姓认为,关公麦城之败,并非其不能折冲樽俎,拨云见日,而是因当时云空中有人传上帝之诏,让关氏父子返回天宫。于是关羽、关平弃却马刀,不屑再与凡夫俗子一决胜负,才躯壳被擒而魂灵归天。继而,各地百姓根据这“青龙转世说”又衍生出一串串关老爷耕云播雨、显圣佑民的故事
惠特曼有言:“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旧中国的历代统治者,似乎也深谙此道,他们同时更明白,要使某种有利于巩固政权的信仰广为普及,必须将这种信仰最大程度地宗教化。
将关羽推向神坛的第一人,乃南陈和隋时的和尚智额。
佛教于西汉末年从印度传入中国时,仅被视作一种方术。且斯时的道教徒们,竟造出老子入夷狄为浮屠的假说,对佛教进行损贬。随着佛教徒日渐增多,至南北朝,上流社会中亦多有信佛者。然佛教毕竟是舶来的宗教,欲在华夏大地扎根,必须掺糅进中国的传统文化。智额俗姓陈,其父在南梁时被封为益阳侯。这位出身簪缨之族的和尚,熟读诗书又精通佛法,使他有智慧为佛教具有中国特色找到切入点。佛教初传中国时,有诸多教义相互矛盾的宗派,但各自皆称其本经为释迦牟尼亲口所述。智额融合了各宗派之争,创立了“天台宗”南陈光大年间,智额云游荆湘时,杜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一日,他遥望当阳玉泉山,但见山色如蓝,紫云如盖。月夜,他进得山中,见一具王者风范的美髯公立于面前,日:“吾乃汉末前将军关某,天帝命吾主此山,敢问法师何处驻足?”智额遂将愿在玉泉山建寺的想法以告。关公答日:“感师道行愿,舍此山作师道场。”智额当即对关公授五戒,并尊其为伽蓝(即僧院)护法神。智额因此僧名鹊起,南陈皇帝曾以国礼将其迎入太极殿。隋杨广在为晋王时,曾封智额为智者,他登上九五之尊后,对智额益发敬重。信仰之于信徒,从来不只是一种学问,更是一种行为,只有身体力行才有意义。杨广是中国历史上鲜有的昏君,他弑父杀兄,奸母淫嫂,横征暴敛,穷奢极欲,这种“六根皆脏”的人物,怎配与佛结缘!但智额还是凭着皇权之杖的魔力,一生督建大寺院35座。这便使关公以伽蓝护法神的身份走向全国,并在其本来威风八面的身躯上,又罩了一层明晃晃的佛光!就这样,智额大师凭借关公在百姓中早巳形成的不可撼摇的威望,大大提高了佛家的地位。
关公作为军神形象,被列入国家祀典,始于唐高宗上元元年。斯时大唐疆域辽阔,物阜民丰,一代英主李世民留下的文治武功,余威犹存。其时与孔子文庙并峙的武庙里,主祀是姜太公,关羽仅为陪祀。且莫小视这个陪祀,它为此后关羽成为中国的武圣,作了强有力的铺垫。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