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安静的位置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却原来生命中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定数——这是我睁开眼睛之后脑中停留着的最清晰的一句话。
打开电脑,刚刚还纷杂热闹的脑中忽然就空白一片,闭上眼睛时的思绪万千,现在却只能愣愣地看着屏幕。多种想法诸多担心,似乎都奔流到指尖,却无法通过键盘让它倾泻而出。只是在这情绪波动的一刻,让自己这颗心舒展又皱紧的,究竟是异样的离愁别绪还是在为即将变化的生活充满担心?我无法确定。
儿子四岁多的时候,某一天在电视上看到一关于上海的专题片,大呼小叫着就从厨房里拉出了满手沾着面粉的我:“妈妈,妈妈,这是什么地方?好漂亮啊!”我顺眼瞅了瞅电视,告诉他那是上海。他张大了嘴巴,目光定定地盯着电视,其神情的专注让我觉得奇怪,等短短的专题片播完了,小家伙一个劲地背着小手在客厅里转来转去,并且嘴里念念有词:“上海怎么会那么漂亮啊?!”满脸满眼的憧憬和神往之色。直到吃饭的时候,饭桌上他稚声稚气但却是振振有辞地给我撂下了一句话:“妈妈,等我长大了,一定去上海。”这话倒让我愣怔了那么几秒钟,本以为他刚才也就是说说,仅仅是一个短片而已,心里诧异,但嘴上笑着对他说:“好啊,等你再长大点,爸爸妈妈带你去上海玩。”
没曾想,我这句话,倒成了预言,不是带他去玩,而是去上海继续以后的生活。
读北京人在纽约的时候,我记住了一段话: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刚开始没什么感觉,后来读一本关于外乡人混迹深圳的书,我已经不记得名字了,也是套用了北京人在纽约中的这段话,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倒是现在,当我马上就要去上海生活的时候,我脑中却又浮上了这段话,并且对它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恐惧。
一直都惧怕陷入陌生的环境,惧怕和陌生人的交流,惧怕在突然之间会失去自已珍爱的东西然而,近几年我的工作与生活却总是处在一种动荡与变迁中。我不知道这种变动是源于心底深处对现有生活状态和环境的不满,还是存在于生命之中那些定数的驱使,即所谓命运的摆布。总之,我找不到一种归宿感,无论是在别人的城市,还是在自己舒适的家里,我的感觉仍然是在“漂”心灵始终融入不到生活中那些或热闹或浮丽的场景中去。也许,这一切感觉都是因为我把自己定位在“过客”的身份,而不是主人。
在这个城市工作、生活了快三年,在即将要离开它的时候,我才第一次对它产生了深深的依恋之情,才发现自己对周围的一切竟然也充满了感情:楼门口那棵如伞一样撑开的紫穗槐树上,到现在还挂着儿子在植树节的时候手工制作的倡议绿化的牌子;游泳池旁边的那些石桌石凳,前些日子我们对岁月轻轻的感叹似乎还萦绕在它的上空;花园里那些我叫不上名字的花儿,曾经多少次让晚风捎来它的清香与我们一起在长廊下对饮可是现在,我仍旧要离开了,就像三年前我离开自己所钟爱的城市一样,无所选择。
对新生活渴望着,又逃避着,向往着,又害怕着,为着这一次次的漂泊,不竟要问:我们究竟被什么在诱惑着?真的,有时候感觉自己象极了在河流上飘荡的小船,而我的漂泊,只是因为水在流淌,就这样漂着,荡着,故乡离我却愈来愈远了
思绪还是被儿子开门的声音给拉了回来。有时候人的心也像极了风筝,无论飞的多高多远,但线绳总是握在放飞风筝的人手里。
在屋子里走来走去,从客厅到阳台,从厨房到餐厅,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我甚至很幼稚地对儿子说:如果这房子能打包带走,就好了。儿子听了我的话,使劲地点点头,似乎很同意我的想法,那样子让我忍俊不禁。是啊,上海寸土寸金,这么大的房子,我们岂不是富翁?我和儿子相视着大笑起来。
却原来生命中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定数——这是我睁开眼睛之后脑中停留着的最清晰的一句话。
打开电脑,刚刚还纷杂热闹的脑中忽然就空白一片,闭上眼睛时的思绪万千,现在却只能愣愣地看着屏幕。多种想法诸多担心,似乎都奔流到指尖,却无法通过键盘让它倾泻而出。只是在这情绪波动的一刻,让自己这颗心舒展又皱紧的,究竟是异样的离愁别绪还是在为即将变化的生活充满担心?我无法确定。
儿子四岁多的时候,某一天在电视上看到一关于上海的专题片,大呼小叫着就从厨房里拉出了满手沾着面粉的我:“妈妈,妈妈,这是什么地方?好漂亮啊!”我顺眼瞅了瞅电视,告诉他那是上海。他张大了嘴巴,目光定定地盯着电视,其神情的专注让我觉得奇怪,等短短的专题片播完了,小家伙一个劲地背着小手在客厅里转来转去,并且嘴里念念有词:“上海怎么会那么漂亮啊?!”满脸满眼的憧憬和神往之色。直到吃饭的时候,饭桌上他稚声稚气但却是振振有辞地给我撂下了一句话:“妈妈,等我长大了,一定去上海。”这话倒让我愣怔了那么几秒钟,本以为他刚才也就是说说,仅仅是一个短片而已,心里诧异,但嘴上笑着对他说:“好啊,等你再长大点,爸爸妈妈带你去上海玩。”
没曾想,我这句话,倒成了预言,不是带他去玩,而是去上海继续以后的生活。
读北京人在纽约的时候,我记住了一段话: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刚开始没什么感觉,后来读一本关于外乡人混迹深圳的书,我已经不记得名字了,也是套用了北京人在纽约中的这段话,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倒是现在,当我马上就要去上海生活的时候,我脑中却又浮上了这段话,并且对它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恐惧。
一直都惧怕陷入陌生的环境,惧怕和陌生人的交流,惧怕在突然之间会失去自已珍爱的东西然而,近几年我的工作与生活却总是处在一种动荡与变迁中。我不知道这种变动是源于心底深处对现有生活状态和环境的不满,还是存在于生命之中那些定数的驱使,即所谓命运的摆布。总之,我找不到一种归宿感,无论是在别人的城市,还是在自己舒适的家里,我的感觉仍然是在“漂”心灵始终融入不到生活中那些或热闹或浮丽的场景中去。也许,这一切感觉都是因为我把自己定位在“过客”的身份,而不是主人。
在这个城市工作、生活了快三年,在即将要离开它的时候,我才第一次对它产生了深深的依恋之情,才发现自己对周围的一切竟然也充满了感情:楼门口那棵如伞一样撑开的紫穗槐树上,到现在还挂着儿子在植树节的时候手工制作的倡议绿化的牌子;游泳池旁边的那些石桌石凳,前些日子我们对岁月轻轻的感叹似乎还萦绕在它的上空;花园里那些我叫不上名字的花儿,曾经多少次让晚风捎来它的清香与我们一起在长廊下对饮可是现在,我仍旧要离开了,就像三年前我离开自己所钟爱的城市一样,无所选择。
对新生活渴望着,又逃避着,向往着,又害怕着,为着这一次次的漂泊,不竟要问:我们究竟被什么在诱惑着?真的,有时候感觉自己象极了在河流上飘荡的小船,而我的漂泊,只是因为水在流淌,就这样漂着,荡着,故乡离我却愈来愈远了
思绪还是被儿子开门的声音给拉了回来。有时候人的心也像极了风筝,无论飞的多高多远,但线绳总是握在放飞风筝的人手里。
在屋子里走来走去,从客厅到阳台,从厨房到餐厅,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我甚至很幼稚地对儿子说:如果这房子能打包带走,就好了。儿子听了我的话,使劲地点点头,似乎很同意我的想法,那样子让我忍俊不禁。是啊,上海寸土寸金,这么大的房子,我们岂不是富翁?我和儿子相视着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