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贵妃起居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若是如此,这消息也该传到京里了吧?
也是巧了,母子俩正在商议时,屋外已经有人进来急报,“柳厂督有要事求见。”
柳知恩进来劈头第一句话,便是爆炸性的消息。“禀殿下、娘娘,奴婢刚才接获传书——安插在瓦剌军中的细作商人回报,王庭大帐中最近流传消息,说是……先帝——说是章皇帝长子,真是被活捉了!那细作看了一眼,真有个年龄和章皇帝长子相近的年轻人,被人押送着送到了也先帐中!”
徐循和郕王都没计较往他在称呼上的纠结,两母子对视了一眼,都是面沉似水:最坏的情况,终于发生了。
徐循还没开口,郕王就已脱口而出,“这——这可怎么办!若是哥哥回来了,我又该当如何?”
毕竟是变化太快,看似有点模样了,可心态上,根本还是没转变过来,根本没把自己当做皇帝。
徐循看着郕王面上的惊慌,在心中叹了口气,忽而想到了多年前章皇帝和她说起自己得子时的喜悦表情。这些年来,她渐渐地已很少想到章皇帝,可如今记忆浮起时,当时他的笑脸,却还是历历在目,仿佛连声音,都还萦绕在耳边。
就这样一步步往前走去的话,日后即使是到了黄泉,怕也再无颜面与他相见吧?他生前,她对他不起,没料到他死了以后,她还要继续对不起他。
心头是五味杂陈、酸楚难耐,可徐循开口说话时,语调却是斩钉截铁,毫无动摇。
“都到这个地步了,难道你还想让他回来?”
她的声音又冷又涩,传到郕王耳中,让他不由自主地就打了个机灵,甚至就连柳知恩,也是有几分愕然地抬起头来,和郕王一起,看向了面沉似水的贵太妃。
“到了这一步,已经不能让他踏入京城一步了。”徐循重复了一遍,她注视着郕王,缓缓道,“壮儿,你——还想做个十成十的皇帝吗?”
还想做的话,就不能让他回来!否则,以大臣们尊崇正统的心思,即使不会提出什么荒谬的迎他归位,郕王复为藩王的说法,郕王的权威,也必定是要大打折扣。还想要做个一言九鼎,只手掌控天下风云的实权君主的话,别说让他回宫了,就连京城,都是不能让他踏入一步的。
郕王面色数变,对于徐循的问话,一时竟不能答。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了!
第292章局限
于大人捏了捏鼻子,疲倦地叹了口气,一欠身出了轿子,大步流星地穿过了兵部衙门的小校场,沿路不少来往胥吏,见到他都立定了行礼,于大人不假辞色,丝毫也不理会——他要烦心的事情太多了,一时还照顾不到这虚礼上来。
着急忙慌的,总算是把嗣皇帝的登基典礼给办了,于大人也是走马上任,顺理成章地接管了兵部诸事,并且是将军权给拿到了手中,他已经先行派出了素日里看好的几位卑官前去京外重镇牵制瓦剌,若能抵抗那是最好,若是不能,也能给京城决战争取出多几日的准备时间。
要指挥这样一场不利因素极多的京城保卫战,于大人该有多繁忙就不必细说了,要历数他手中的坏牌,也可以不停歇地说上半日的功夫,不过这些事还不足以给他造成太多心理压力。要知道,于大人可是在征汉庶人一战中出头的,他并非不懂军事的初哥。作为一个未经选入庶吉士的普通进士,这些年来能够顺利坐到兵部右侍郎的位置,而且颇有名声,其心计胆色,也必然不是一般人可以比较的。对这场即将到来的战役,于大人是战术上重视,战略上藐视,虽然各种细节都没少过问,许多计划更是来回思量,但取胜的信心却还是不小的。
不过,这并不说明他的心情就有多悠哉……在于大人看来,不论是嗣皇帝登基,还是瓦剌进犯京城的危机,实际上都是大风波的开始而已,土木之变最大的问题和最深远的影响,到现在都没有完全浮出水面,事后局势会怎么发展,连他都根本无法看透,有了罕见的‘身似浮萍、心如飘絮’般无法自控的感觉。
就说现在吧,嗣皇帝登基了,按说第一件事就是要给大行皇帝办葬礼、上庙号,但这件事却是被所有人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连太常寺、礼部那群腐儒都没人说话,在于大人看来,这件事就要比近在数百里内的瓦剌要更棘手得多。
京中是早已经传遍了先皇未死的谣言,说他被瓦剌俘虏的声音,是一日比一日更多,虽然宫中还坚持着‘吾家无投降天子’的说法,但是这个谣言却有不少人买账,连于大人也是其中之一,也没什么原因,基本上只要是熟悉‘先皇’的人,都不会对他被俘的结局有意外。只要不是倒霉到连自曝身份都来不及,就被人冷箭或者是乱枪杀掉的话,从他的身份气度、穿着打扮,乃至是随从的多寡来看,这样的人都会被带回去献给统帅,死于敌袭,实在是很天真的想法,唯一能寄望的,也就是他见事不好,是否会自行了断。
而熟悉先皇的人,也不会对这一条报以什么希望……不过虽然是早有预料,但当消息传来的时候,于大人的心情也还是顿时沉郁了数倍:真是国运不利,这一下,事情可就复杂得多了。
要说起来,现在这尴尬的局面,可是拜内廷所赐,要不是太后坚持说‘先皇’已死,如今朝廷也不至于是进退两难,甚至都不能正面承认‘先皇’有可能被俘虏,只能是放任谣言发酵。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当时要不是太后坚持说‘先皇’已去,大家也不可能这么顺利地就册立了郕王,朝政亦是无法这么快就稳定下来。只能说是每个手段都有后果,现在的局势,不过是在为之前的好处付出代价而已。
这代价也不能说是不重啊……
处理完了今日的急务,于大人已有了几分疲倦,但他却无意休息,而是站在窗边,深沉地望向了小小的院子,仿佛要透过院门,直看到分布在皇城内的六部衙门里去。
今日的六部中,又有多少人正是酝酿着攻势,要敦促嗣皇帝迎回‘先皇’,或者是更进一步,敦促其还政于先皇呢?
只怕是为数不少吧,就连当日拥立郕王的那班大臣里,对于现在的局面深感不安的,怕也不在少数。现在郕王母子,已经把持了朝政大权,而且从其行事来看,对先皇敌意颇深。这样的态度,从其处理王振党羽一事的做法中,便可以清晰地解读出来,能明白这一层的,当然不可能是于大人一个,即使已经有很多人死在了土木堡中,但国朝不可能将所有力量全都带去土木堡,留下来的聪明人,还有不少。
非常干脆地就从了众人要处置王振的呼声,甚至是还没等情绪发酵,就直接下令,一群人关的关抄的抄,甚至还是大发行文,公布了王振的数宗罪,将其第一次出宫的原因也给点明了——离间太后、先帝母子,狼子野心,早已深藏。
这不等于是说先帝和太后母子不合吗?再加上现在市井中也是多了不少流言,有板有眼地说着当年太后卒中,就是因为先帝受王振挑拨,把她给气出问... -->>
若是如此,这消息也该传到京里了吧?
也是巧了,母子俩正在商议时,屋外已经有人进来急报,“柳厂督有要事求见。”
柳知恩进来劈头第一句话,便是爆炸性的消息。“禀殿下、娘娘,奴婢刚才接获传书——安插在瓦剌军中的细作商人回报,王庭大帐中最近流传消息,说是……先帝——说是章皇帝长子,真是被活捉了!那细作看了一眼,真有个年龄和章皇帝长子相近的年轻人,被人押送着送到了也先帐中!”
徐循和郕王都没计较往他在称呼上的纠结,两母子对视了一眼,都是面沉似水:最坏的情况,终于发生了。
徐循还没开口,郕王就已脱口而出,“这——这可怎么办!若是哥哥回来了,我又该当如何?”
毕竟是变化太快,看似有点模样了,可心态上,根本还是没转变过来,根本没把自己当做皇帝。
徐循看着郕王面上的惊慌,在心中叹了口气,忽而想到了多年前章皇帝和她说起自己得子时的喜悦表情。这些年来,她渐渐地已很少想到章皇帝,可如今记忆浮起时,当时他的笑脸,却还是历历在目,仿佛连声音,都还萦绕在耳边。
就这样一步步往前走去的话,日后即使是到了黄泉,怕也再无颜面与他相见吧?他生前,她对他不起,没料到他死了以后,她还要继续对不起他。
心头是五味杂陈、酸楚难耐,可徐循开口说话时,语调却是斩钉截铁,毫无动摇。
“都到这个地步了,难道你还想让他回来?”
她的声音又冷又涩,传到郕王耳中,让他不由自主地就打了个机灵,甚至就连柳知恩,也是有几分愕然地抬起头来,和郕王一起,看向了面沉似水的贵太妃。
“到了这一步,已经不能让他踏入京城一步了。”徐循重复了一遍,她注视着郕王,缓缓道,“壮儿,你——还想做个十成十的皇帝吗?”
还想做的话,就不能让他回来!否则,以大臣们尊崇正统的心思,即使不会提出什么荒谬的迎他归位,郕王复为藩王的说法,郕王的权威,也必定是要大打折扣。还想要做个一言九鼎,只手掌控天下风云的实权君主的话,别说让他回宫了,就连京城,都是不能让他踏入一步的。
郕王面色数变,对于徐循的问话,一时竟不能答。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了!
第292章局限
于大人捏了捏鼻子,疲倦地叹了口气,一欠身出了轿子,大步流星地穿过了兵部衙门的小校场,沿路不少来往胥吏,见到他都立定了行礼,于大人不假辞色,丝毫也不理会——他要烦心的事情太多了,一时还照顾不到这虚礼上来。
着急忙慌的,总算是把嗣皇帝的登基典礼给办了,于大人也是走马上任,顺理成章地接管了兵部诸事,并且是将军权给拿到了手中,他已经先行派出了素日里看好的几位卑官前去京外重镇牵制瓦剌,若能抵抗那是最好,若是不能,也能给京城决战争取出多几日的准备时间。
要指挥这样一场不利因素极多的京城保卫战,于大人该有多繁忙就不必细说了,要历数他手中的坏牌,也可以不停歇地说上半日的功夫,不过这些事还不足以给他造成太多心理压力。要知道,于大人可是在征汉庶人一战中出头的,他并非不懂军事的初哥。作为一个未经选入庶吉士的普通进士,这些年来能够顺利坐到兵部右侍郎的位置,而且颇有名声,其心计胆色,也必然不是一般人可以比较的。对这场即将到来的战役,于大人是战术上重视,战略上藐视,虽然各种细节都没少过问,许多计划更是来回思量,但取胜的信心却还是不小的。
不过,这并不说明他的心情就有多悠哉……在于大人看来,不论是嗣皇帝登基,还是瓦剌进犯京城的危机,实际上都是大风波的开始而已,土木之变最大的问题和最深远的影响,到现在都没有完全浮出水面,事后局势会怎么发展,连他都根本无法看透,有了罕见的‘身似浮萍、心如飘絮’般无法自控的感觉。
就说现在吧,嗣皇帝登基了,按说第一件事就是要给大行皇帝办葬礼、上庙号,但这件事却是被所有人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连太常寺、礼部那群腐儒都没人说话,在于大人看来,这件事就要比近在数百里内的瓦剌要更棘手得多。
京中是早已经传遍了先皇未死的谣言,说他被瓦剌俘虏的声音,是一日比一日更多,虽然宫中还坚持着‘吾家无投降天子’的说法,但是这个谣言却有不少人买账,连于大人也是其中之一,也没什么原因,基本上只要是熟悉‘先皇’的人,都不会对他被俘的结局有意外。只要不是倒霉到连自曝身份都来不及,就被人冷箭或者是乱枪杀掉的话,从他的身份气度、穿着打扮,乃至是随从的多寡来看,这样的人都会被带回去献给统帅,死于敌袭,实在是很天真的想法,唯一能寄望的,也就是他见事不好,是否会自行了断。
而熟悉先皇的人,也不会对这一条报以什么希望……不过虽然是早有预料,但当消息传来的时候,于大人的心情也还是顿时沉郁了数倍:真是国运不利,这一下,事情可就复杂得多了。
要说起来,现在这尴尬的局面,可是拜内廷所赐,要不是太后坚持说‘先皇’已死,如今朝廷也不至于是进退两难,甚至都不能正面承认‘先皇’有可能被俘虏,只能是放任谣言发酵。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当时要不是太后坚持说‘先皇’已去,大家也不可能这么顺利地就册立了郕王,朝政亦是无法这么快就稳定下来。只能说是每个手段都有后果,现在的局势,不过是在为之前的好处付出代价而已。
这代价也不能说是不重啊……
处理完了今日的急务,于大人已有了几分疲倦,但他却无意休息,而是站在窗边,深沉地望向了小小的院子,仿佛要透过院门,直看到分布在皇城内的六部衙门里去。
今日的六部中,又有多少人正是酝酿着攻势,要敦促嗣皇帝迎回‘先皇’,或者是更进一步,敦促其还政于先皇呢?
只怕是为数不少吧,就连当日拥立郕王的那班大臣里,对于现在的局面深感不安的,怕也不在少数。现在郕王母子,已经把持了朝政大权,而且从其行事来看,对先皇敌意颇深。这样的态度,从其处理王振党羽一事的做法中,便可以清晰地解读出来,能明白这一层的,当然不可能是于大人一个,即使已经有很多人死在了土木堡中,但国朝不可能将所有力量全都带去土木堡,留下来的聪明人,还有不少。
非常干脆地就从了众人要处置王振的呼声,甚至是还没等情绪发酵,就直接下令,一群人关的关抄的抄,甚至还是大发行文,公布了王振的数宗罪,将其第一次出宫的原因也给点明了——离间太后、先帝母子,狼子野心,早已深藏。
这不等于是说先帝和太后母子不合吗?再加上现在市井中也是多了不少流言,有板有眼地说着当年太后卒中,就是因为先帝受王振挑拨,把她给气出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