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90wx.cc,陈伟超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乌托邦是英国人文主义作家托马斯?莫尔的代表作,全书分为两部分。莫尔在第一部分揭露了英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当局以严苛的刑罚对待下层群众,盗窃犯被处死的比比皆是“有时候竟会有二十多人被同时送上绞刑架”;贪婪的贵族和乡绅通过发动圈地运动来增加他们的利润,把千千万万的人逼入悲惨绝望的境地。莫尔写道:“你们的羊,曾经是那么的驯服,那么容易喂饱,而现在却变得那么贪婪、那么凶残,甚至于开始吃人。”
第二部分则是关于乌托邦新岛形象的全面描述,莫尔将自己对人类美好国家制度的憧憬投射在他所假想的乌托邦岛上。他系统地为我们描述了理想社会的乌托邦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社会生活、宗教、对外关系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乌托邦”的产生有着深厚的社会背景。在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引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1536和1537年,林肯郡和约克郡先后爆发农民起义。1549年又爆发凯德起义。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圈地运动有所收敛。都铎王朝与早期斯图亚特王朝考虑到兵源、财政和社会治安诸因素,基本上采取反圈地政策。1489年,亨利七世下令禁止圈占20英亩以上的农庄。1515年亨利八世限令在一年之内将改为牧场的耕地复原,但这些法令均没有实施,形同虚文。为压服被剥夺了土地的农民,政府一方面颁布“血腥立法”禁止流浪,用监禁以至死刑强迫农民充当雇佣劳动者;另一方面,于1601年颁布济贫法,规定各地教区开征济贫税,规定只有在教区居住一定年限并曾从事劳动的失业者,才能领取救济金。目的在于以点滴的救济金来涣散失业贫民的反抗情绪和把他们束缚在一定地区,以便资本家雇佣。
因此,作为一名人文主义者,莫尔一方面反对中世纪的禁欲观念和神权主义,坚持以人为本,力求满足人的情感和兴趣;另一方面,他又能高度关心人民大众的生活。在乌托邦这部不朽的名著中,他为当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英国劳苦大众慷慨陈词,大声疾呼,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措施。但是,这毕竟只是作者的一厢情愿,残酷的现实,不可能允许世外桃源“乌托邦”的存在。可是,作者只凭个人的力量又能改变什么呢?
乌托邦思想在西方思想史上源远流长,最早的产生地应该是柏拉图的理想国。继乌托邦之后,意大利人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德意志人安德里亚的基督城、英国大名家培根的新大西岛等同一题材的作品相继出现。而18、19世纪出现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更是与乌托邦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中国,其实也存在这类似乌托邦之类的思想,如儒家的“大同社会”、陶渊明所创造的“桃花源”、洪秀全“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的理想社会等。所有的这些,在当时来说,都不过是一场白日梦罢了。这一类执着的人,也都想莫尔一般,将自己的理想建立在一种天真的、超阶级的人类理性和信仰的基础之上,期待着贤明的国君来启迪人们的理性,唤起人们高尚的信仰。他将乌托邦的开国者乌托普国王视为伟大君主的典范。但是,在资本积累的原始萌芽阶段,无产者还没有作为一个阶级而存在,因此,莫尔还不可能将他们视为实现人类理想社会的主导力量。
从上可见,乌托邦其实只能算是人类暂时疗养心灵伤口的港湾。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乌托邦思想毕竟是人类对美好社会的憧憬,它是反映了时代所呼唤的东西,批判人类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最重要的是,它为我们人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今天,莫尔的很多设想已经成为现实,有些至今仍是我们不断努力追求的目标。如莫尔提出的“公平、公正”、“重视教育和学术研究”等等原则,在今天,都是值得深思和借鉴的!
记得周星驰在其电影少林足球中说过:“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那跟一条咸鱼有什么区别?”此话虽显粗俗,却也说得颇为在理。既然莫尔为我们描述了一幅理想的美好图景,那我们只有不遗余力去使之成为现实了。
乌托邦是英国人文主义作家托马斯?莫尔的代表作,全书分为两部分。莫尔在第一部分揭露了英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当局以严苛的刑罚对待下层群众,盗窃犯被处死的比比皆是“有时候竟会有二十多人被同时送上绞刑架”;贪婪的贵族和乡绅通过发动圈地运动来增加他们的利润,把千千万万的人逼入悲惨绝望的境地。莫尔写道:“你们的羊,曾经是那么的驯服,那么容易喂饱,而现在却变得那么贪婪、那么凶残,甚至于开始吃人。”
第二部分则是关于乌托邦新岛形象的全面描述,莫尔将自己对人类美好国家制度的憧憬投射在他所假想的乌托邦岛上。他系统地为我们描述了理想社会的乌托邦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社会生活、宗教、对外关系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乌托邦”的产生有着深厚的社会背景。在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引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1536和1537年,林肯郡和约克郡先后爆发农民起义。1549年又爆发凯德起义。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圈地运动有所收敛。都铎王朝与早期斯图亚特王朝考虑到兵源、财政和社会治安诸因素,基本上采取反圈地政策。1489年,亨利七世下令禁止圈占20英亩以上的农庄。1515年亨利八世限令在一年之内将改为牧场的耕地复原,但这些法令均没有实施,形同虚文。为压服被剥夺了土地的农民,政府一方面颁布“血腥立法”禁止流浪,用监禁以至死刑强迫农民充当雇佣劳动者;另一方面,于1601年颁布济贫法,规定各地教区开征济贫税,规定只有在教区居住一定年限并曾从事劳动的失业者,才能领取救济金。目的在于以点滴的救济金来涣散失业贫民的反抗情绪和把他们束缚在一定地区,以便资本家雇佣。
因此,作为一名人文主义者,莫尔一方面反对中世纪的禁欲观念和神权主义,坚持以人为本,力求满足人的情感和兴趣;另一方面,他又能高度关心人民大众的生活。在乌托邦这部不朽的名著中,他为当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英国劳苦大众慷慨陈词,大声疾呼,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措施。但是,这毕竟只是作者的一厢情愿,残酷的现实,不可能允许世外桃源“乌托邦”的存在。可是,作者只凭个人的力量又能改变什么呢?
乌托邦思想在西方思想史上源远流长,最早的产生地应该是柏拉图的理想国。继乌托邦之后,意大利人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德意志人安德里亚的基督城、英国大名家培根的新大西岛等同一题材的作品相继出现。而18、19世纪出现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更是与乌托邦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中国,其实也存在这类似乌托邦之类的思想,如儒家的“大同社会”、陶渊明所创造的“桃花源”、洪秀全“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的理想社会等。所有的这些,在当时来说,都不过是一场白日梦罢了。这一类执着的人,也都想莫尔一般,将自己的理想建立在一种天真的、超阶级的人类理性和信仰的基础之上,期待着贤明的国君来启迪人们的理性,唤起人们高尚的信仰。他将乌托邦的开国者乌托普国王视为伟大君主的典范。但是,在资本积累的原始萌芽阶段,无产者还没有作为一个阶级而存在,因此,莫尔还不可能将他们视为实现人类理想社会的主导力量。
从上可见,乌托邦其实只能算是人类暂时疗养心灵伤口的港湾。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乌托邦思想毕竟是人类对美好社会的憧憬,它是反映了时代所呼唤的东西,批判人类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最重要的是,它为我们人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今天,莫尔的很多设想已经成为现实,有些至今仍是我们不断努力追求的目标。如莫尔提出的“公平、公正”、“重视教育和学术研究”等等原则,在今天,都是值得深思和借鉴的!
记得周星驰在其电影少林足球中说过:“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那跟一条咸鱼有什么区别?”此话虽显粗俗,却也说得颇为在理。既然莫尔为我们描述了一幅理想的美好图景,那我们只有不遗余力去使之成为现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