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破狼(间歇性虐狗记)_分卷阅读_112 (1/2)
九零文学 www.90wx.cc,杀破狼(间歇性 虐狗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陈轻絮:“神女秘术中有相关记载,但用药体系和我们不一样,我这里还有好多东西需要考证,得等我整理好头绪。”
长庚深吸一口气,心跳得快要把胸口撞破了,一时忘了这是今夕何夕,掉头便想往外走,恨不能第一时间让顾昀知道,走了两步却又突兀地停下来,自己在自己脑门上拍了一巴掌,心道:“糊涂了,不能让他知道,战场刀剑无眼,他心里一松,万一出点什么事怎么办?”
可是没地方分享,雁王殿下便偷偷做了一件让人颇为脸红的事,他安顿了陈姑娘,晚上遛回了侯府,窝在顾昀房中写了一封信,然后没有寄出,晾干后压在了顾昀的枕头下面。
这样仍不过瘾,他便又翻出了自己暗中珍藏的所有顾昀写过的书信,躺在床上将那人各种言辞都在脑子里过了个遍,自娱自乐地自己拼接出一封顾昀的“回信”,将独角戏演得有滋有味。
往后接连几天,长庚白天见了方钦都觉得顺眼了不少。
可惜方钦的日子却不十分好过。
这些日子,李丰案头弹劾雁王的折子摞起来有两尺来厚,倘若仔细翻看,便会觉得雁王简直是动辄得咎,哪怕走在路上咳嗽一声,都有人要参他咳嗽的姿势欺君罔上。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军机处以下一干朝中新贵却不知是被事务拖累,还是干脆蛰伏,一改之前的针锋相对,开始单方面地退让了起来。
李丰的态度就是没有态度,尤其碰上一些倚老卖老提先帝甚至提武帝的货色。
对这种情况,最着急的不是如履薄冰的军机处,而是方钦。
方钦其实万分反对这种一拥而上的行为:“皇上心里明镜似的,诸位,这种时候咄咄逼人,你们不怕失了圣心吗?”
当时便有人回道:“方大人张口闭口圣心长短,视野未免局限,想当年先帝不过也就是个李家宗亲旁支中一个不起眼的郡王之子,凭什么顺顺当当地入主宫禁?当年力挺先帝时,我家祖力排众议,一马当先,何等功劳?丹书铁劵还在我家里供着,怎么,如今他们子孙万代坐稳了江山,就要鸟尽弓藏了?”
又一人道:“真将咱们逼到绝处,干脆请出先帝灵位,难不成天子便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无视祖宗立法吗?”
方钦深吸一口气,低喝道:“诸公还请慎言!”
众人给他面子,一时不吭声了,然而神色却是不怎么心悦诚服的。
大梁的世族公卿,无关家主官职大小,出身都是能将家谱糊人一脸的,祖上多有姻亲,强强联手,祖祖辈辈与皇室权力纷争密不可分,家族能繁荣至今的,起码每一辈人的队都站对了,久而久之,就有点“想当初皇上都是我家一手扶持起来”的错觉。
平日里他们觉得方家人长脸,愿意听他一言,可真的闹起来,方家虽然隐隐为世家之首,却很难真正有效地去压制谁——大家都是亲戚,谁也不比谁高贵,凭什么涉及自己项上人头与切身利益的东西由方家来做主?
方钦只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道:“皇上好大喜功,最容不得别人挑战天威,此次西洋人大举进犯,不免让他想起当年京城被围困的事,若说他之前还有所犹豫,现在肯定是铁了心地要将这一战打下去,咱们何苦在这种时候担着祸国殃民的名声找这种麻烦?我也请诸公易地而处地想一想!”
他叹了口气,又放缓了声音道:“倘若能忍过这一时,等仗打完,到时候国无战事,军机处必然面临改组或是裁撤,那些人未必甘心,肯定有所动作,到时候皇上难道看不出他们手伸得太长了吗?大家想想当年的击鼓令、融金令,就知道圣上心里真正是怎么打算的,此时启用这些贱民商户,不过是权宜之计,等他们没用了,圣上还会袒护么?恐怕到时候连顾昀的玄铁虎符都得乖乖交回,小小军机处不可能一直一手遮天下去。”
方钦自以为自己说得苦口婆心,条分缕析。
然而满座王公贵族,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往前看的——方才那位大放厥词说自家有丹书铁劵的开口问道:“方大人有理有据,可是过于理想,您说打完仗?敢问什么时候能打完仗?一两年是他,一二十年也是他,难不成咱们都忍气吞声到黄土盖过头顶?”
方钦其实非常看不惯这些乌合之众,这伙人中一大批都是毫无建树的国之硕鼠,见天自命不凡,被人抓小辫子也实在活该,可是又不能表达出来——因为他能把这些人聚在一起的根本就是利益,每天把“为国为民”的大理想嚎得再响亮也没人搭理。
“咱们不说赌气的话,真打个一二十年,什么国力也耗尽了,不说别人,皇上就不答应,绝不可能那么长。”方钦只好换了一种说法,道,“我跟诸位说句掏心窝的话,以雁王的身份,确实只要他不谋反,没人能置他于死地,可是以诸位的家世渊源,只要皇上在位一天,只要我们自己不乱阵脚——谁又能动得了咱们的根本?”
这话比“你不找死没人能弄死你”听起来顺耳多了——虽然是一个意思——也搔到了这帮公卿们的痒处,方钦不愧为大梁世家第一人,和这群人周旋过几十年,经验老道。
果然,在他的奔走下,朝廷太平了许多,两派人马仿佛暂时偃旗息鼓,所有矛盾都转移到了桌子底下,大梁内部迎来了几个月短暂的平静。
整整三个多月——
然后一件让方钦前功尽弃的事故发生了。
第121章幢幢
腊月初八,顾昀秘密遣使走访东瀛与南洋诸岛,至此,前线已经胶着了三个多月,已有的战线在双方不断的拉锯下一直拉长扩张,战火从江南江北一直蔓延到了江南十三郡,甚至波及两广。
大批困守故土不肯渡江的驻民开始自己组建民兵,流落各地的民间长臂师们虽然没有紫流金,却想方设法用煤炭和土炸药代替,也花样百出地铸就了一批不那么花哨的民间武装。
为此,灵枢院宣布在各地成立分院,交流传授除高度机密的军工以外的技术。
而战争所带来的、更深远影响也逐渐浮出水面。
方钦万万也没想到,打破朝堂中平静的不是雁王党,而是两院清流——
这一年正值大梁朝三年一次的秋闱,因为战事而被中途打断,之后又拖延了好一些时日,桂榜直到腊月方才放出,整个成了一张“梅榜”,被各地书生戏称为“霉榜”。
发榜不到三天,陕西府就有秀才离奇自尽,下面官员不敢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事端,竭力压着不往上报,谁知没压几天,大朝会散会的时候,就有人拦在御史台门口告了御状。
此事缘由说来也是话长。
雁亲王两下江南,砍了无数颗脑袋,出台了最严厉的吏治,使得大梁自元和年间便开始便愈演愈烈的贪腐之风短暂收敛,而后几年战乱,连皇宫大内都在收紧开支用度,官俸只好跟着一减再减,那烽火票还来雪上加霜,与吏治考核紧密挂钩……等于是又闭了源又开了流,大梁百年间官员的日子就从未这么难过过。
有道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事关万贯家财的时候就没人会觉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了。
可是日子难过也没办法——礼没人敢收,谁都知道富商背后是雁王,没准哪个礼收得不对就是催命符,军费没人敢动,税费改革后一时半会动不了,救灾款更不必提,杨荣桂等人的脑袋恐怕还没烂成骨头呢。
正好这一次秋闱不太受重视,举国上下都在忙着打仗弄钱,没人管这帮百无一用的书生,便立刻有人在这上面动了歪心思。
结果拔出萝卜带出泥地牵连出了一场涉及九省的舞弊大案,举国震惊。
方钦好不容易压下了身边众多的搅屎棍子,刚没过两天的安稳日子,便被两院雪片似的折子给糊了一脸。
两院清流这种特殊的人物不同于雁王党,雁王一党向来务实,凡举必有目的,争权夺势做得有条有理,很多行为能预测。可这群眼高于顶、视功名利禄为粪土的清流们好多时候却全然是“为参而参”——他们就是干这个的,个人名望与参倒了多少人息息相关。
家世显赫的公子哥们鲜少会进两院,因此这些怪胎们大部分是寒门士子出身,而科举舞弊触碰的也恰恰是寒门士子的利益。
好长时间没咬过人的两院疯狗一时间仿佛集体被踩了尾巴,炸毛一般地狂吠起来,每天都在叫骂、换着花样骂,逼着李丰严查,大有查得不满意就并排磕死在大殿蟠龙柱上的架势。
短暂而虚假的宁静被打破了。
九省大吏,不知多少盘根错节的关系卷在了里面,其中甚至包括了方钦那不成器的亲弟弟。
幼子长孙都是老头的命/根,连久不问世事的方大学士都给惊动了,方钦对谁都能虚以委蛇,对亲爹不行,一个头变成两个大。
可还不等方钦想出对策,这次皇上不知是不是故意的,直接跳过大理寺和督察院,将这桩案子... -->>
陈轻絮:“神女秘术中有相关记载,但用药体系和我们不一样,我这里还有好多东西需要考证,得等我整理好头绪。”
长庚深吸一口气,心跳得快要把胸口撞破了,一时忘了这是今夕何夕,掉头便想往外走,恨不能第一时间让顾昀知道,走了两步却又突兀地停下来,自己在自己脑门上拍了一巴掌,心道:“糊涂了,不能让他知道,战场刀剑无眼,他心里一松,万一出点什么事怎么办?”
可是没地方分享,雁王殿下便偷偷做了一件让人颇为脸红的事,他安顿了陈姑娘,晚上遛回了侯府,窝在顾昀房中写了一封信,然后没有寄出,晾干后压在了顾昀的枕头下面。
这样仍不过瘾,他便又翻出了自己暗中珍藏的所有顾昀写过的书信,躺在床上将那人各种言辞都在脑子里过了个遍,自娱自乐地自己拼接出一封顾昀的“回信”,将独角戏演得有滋有味。
往后接连几天,长庚白天见了方钦都觉得顺眼了不少。
可惜方钦的日子却不十分好过。
这些日子,李丰案头弹劾雁王的折子摞起来有两尺来厚,倘若仔细翻看,便会觉得雁王简直是动辄得咎,哪怕走在路上咳嗽一声,都有人要参他咳嗽的姿势欺君罔上。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军机处以下一干朝中新贵却不知是被事务拖累,还是干脆蛰伏,一改之前的针锋相对,开始单方面地退让了起来。
李丰的态度就是没有态度,尤其碰上一些倚老卖老提先帝甚至提武帝的货色。
对这种情况,最着急的不是如履薄冰的军机处,而是方钦。
方钦其实万分反对这种一拥而上的行为:“皇上心里明镜似的,诸位,这种时候咄咄逼人,你们不怕失了圣心吗?”
当时便有人回道:“方大人张口闭口圣心长短,视野未免局限,想当年先帝不过也就是个李家宗亲旁支中一个不起眼的郡王之子,凭什么顺顺当当地入主宫禁?当年力挺先帝时,我家祖力排众议,一马当先,何等功劳?丹书铁劵还在我家里供着,怎么,如今他们子孙万代坐稳了江山,就要鸟尽弓藏了?”
又一人道:“真将咱们逼到绝处,干脆请出先帝灵位,难不成天子便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无视祖宗立法吗?”
方钦深吸一口气,低喝道:“诸公还请慎言!”
众人给他面子,一时不吭声了,然而神色却是不怎么心悦诚服的。
大梁的世族公卿,无关家主官职大小,出身都是能将家谱糊人一脸的,祖上多有姻亲,强强联手,祖祖辈辈与皇室权力纷争密不可分,家族能繁荣至今的,起码每一辈人的队都站对了,久而久之,就有点“想当初皇上都是我家一手扶持起来”的错觉。
平日里他们觉得方家人长脸,愿意听他一言,可真的闹起来,方家虽然隐隐为世家之首,却很难真正有效地去压制谁——大家都是亲戚,谁也不比谁高贵,凭什么涉及自己项上人头与切身利益的东西由方家来做主?
方钦只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道:“皇上好大喜功,最容不得别人挑战天威,此次西洋人大举进犯,不免让他想起当年京城被围困的事,若说他之前还有所犹豫,现在肯定是铁了心地要将这一战打下去,咱们何苦在这种时候担着祸国殃民的名声找这种麻烦?我也请诸公易地而处地想一想!”
他叹了口气,又放缓了声音道:“倘若能忍过这一时,等仗打完,到时候国无战事,军机处必然面临改组或是裁撤,那些人未必甘心,肯定有所动作,到时候皇上难道看不出他们手伸得太长了吗?大家想想当年的击鼓令、融金令,就知道圣上心里真正是怎么打算的,此时启用这些贱民商户,不过是权宜之计,等他们没用了,圣上还会袒护么?恐怕到时候连顾昀的玄铁虎符都得乖乖交回,小小军机处不可能一直一手遮天下去。”
方钦自以为自己说得苦口婆心,条分缕析。
然而满座王公贵族,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往前看的——方才那位大放厥词说自家有丹书铁劵的开口问道:“方大人有理有据,可是过于理想,您说打完仗?敢问什么时候能打完仗?一两年是他,一二十年也是他,难不成咱们都忍气吞声到黄土盖过头顶?”
方钦其实非常看不惯这些乌合之众,这伙人中一大批都是毫无建树的国之硕鼠,见天自命不凡,被人抓小辫子也实在活该,可是又不能表达出来——因为他能把这些人聚在一起的根本就是利益,每天把“为国为民”的大理想嚎得再响亮也没人搭理。
“咱们不说赌气的话,真打个一二十年,什么国力也耗尽了,不说别人,皇上就不答应,绝不可能那么长。”方钦只好换了一种说法,道,“我跟诸位说句掏心窝的话,以雁王的身份,确实只要他不谋反,没人能置他于死地,可是以诸位的家世渊源,只要皇上在位一天,只要我们自己不乱阵脚——谁又能动得了咱们的根本?”
这话比“你不找死没人能弄死你”听起来顺耳多了——虽然是一个意思——也搔到了这帮公卿们的痒处,方钦不愧为大梁世家第一人,和这群人周旋过几十年,经验老道。
果然,在他的奔走下,朝廷太平了许多,两派人马仿佛暂时偃旗息鼓,所有矛盾都转移到了桌子底下,大梁内部迎来了几个月短暂的平静。
整整三个多月——
然后一件让方钦前功尽弃的事故发生了。
第121章幢幢
腊月初八,顾昀秘密遣使走访东瀛与南洋诸岛,至此,前线已经胶着了三个多月,已有的战线在双方不断的拉锯下一直拉长扩张,战火从江南江北一直蔓延到了江南十三郡,甚至波及两广。
大批困守故土不肯渡江的驻民开始自己组建民兵,流落各地的民间长臂师们虽然没有紫流金,却想方设法用煤炭和土炸药代替,也花样百出地铸就了一批不那么花哨的民间武装。
为此,灵枢院宣布在各地成立分院,交流传授除高度机密的军工以外的技术。
而战争所带来的、更深远影响也逐渐浮出水面。
方钦万万也没想到,打破朝堂中平静的不是雁王党,而是两院清流——
这一年正值大梁朝三年一次的秋闱,因为战事而被中途打断,之后又拖延了好一些时日,桂榜直到腊月方才放出,整个成了一张“梅榜”,被各地书生戏称为“霉榜”。
发榜不到三天,陕西府就有秀才离奇自尽,下面官员不敢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事端,竭力压着不往上报,谁知没压几天,大朝会散会的时候,就有人拦在御史台门口告了御状。
此事缘由说来也是话长。
雁亲王两下江南,砍了无数颗脑袋,出台了最严厉的吏治,使得大梁自元和年间便开始便愈演愈烈的贪腐之风短暂收敛,而后几年战乱,连皇宫大内都在收紧开支用度,官俸只好跟着一减再减,那烽火票还来雪上加霜,与吏治考核紧密挂钩……等于是又闭了源又开了流,大梁百年间官员的日子就从未这么难过过。
有道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事关万贯家财的时候就没人会觉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了。
可是日子难过也没办法——礼没人敢收,谁都知道富商背后是雁王,没准哪个礼收得不对就是催命符,军费没人敢动,税费改革后一时半会动不了,救灾款更不必提,杨荣桂等人的脑袋恐怕还没烂成骨头呢。
正好这一次秋闱不太受重视,举国上下都在忙着打仗弄钱,没人管这帮百无一用的书生,便立刻有人在这上面动了歪心思。
结果拔出萝卜带出泥地牵连出了一场涉及九省的舞弊大案,举国震惊。
方钦好不容易压下了身边众多的搅屎棍子,刚没过两天的安稳日子,便被两院雪片似的折子给糊了一脸。
两院清流这种特殊的人物不同于雁王党,雁王一党向来务实,凡举必有目的,争权夺势做得有条有理,很多行为能预测。可这群眼高于顶、视功名利禄为粪土的清流们好多时候却全然是“为参而参”——他们就是干这个的,个人名望与参倒了多少人息息相关。
家世显赫的公子哥们鲜少会进两院,因此这些怪胎们大部分是寒门士子出身,而科举舞弊触碰的也恰恰是寒门士子的利益。
好长时间没咬过人的两院疯狗一时间仿佛集体被踩了尾巴,炸毛一般地狂吠起来,每天都在叫骂、换着花样骂,逼着李丰严查,大有查得不满意就并排磕死在大殿蟠龙柱上的架势。
短暂而虚假的宁静被打破了。
九省大吏,不知多少盘根错节的关系卷在了里面,其中甚至包括了方钦那不成器的亲弟弟。
幼子长孙都是老头的命/根,连久不问世事的方大学士都给惊动了,方钦对谁都能虚以委蛇,对亲爹不行,一个头变成两个大。
可还不等方钦想出对策,这次皇上不知是不是故意的,直接跳过大理寺和督察院,将这桩案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