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从民国开始的诸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成道之恩?”
白贵摇了摇了头,没有多说。
此番他以金丹之身点破李隆基的迷津,对李隆基来说,确实算是成道之恩。
不是谁都能点破李隆基的迷津!
一般人即使告知李隆基现在不是人皇,能够修炼,李隆基也不能够修道。道家修道不是说只有资质就能行的,俗话说性命双修,李隆基的“命”足够了,但他的“性”还困顿在己身之中,没有修道的根性。
用佛家的话来说,先前的李隆基没有开悟,没有慧根!
所以此番白贵数次点醒,实则是以大法力,帮助李隆基窥见本性,破开迷障,始见光明,有了修道的慧根。
当然,若是李隆基自己能以大智慧走出来,亦能踏上道途。
但……,这种可能微乎其微,沉湎于皇权、酒色的帝王,想要重新走出来,花费的代价远比普通人更多,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来。
这等法力,白贵施展出来,花费的代价也不小。若不是他的伏羲神力,恰巧有推演天机这方面的能力,即使是金丹真人,若不伤筋动骨,想点不破李隆基的迷障,难之又难。
“陛下现在还想要重掌社稷江山吗?”
白贵沉吟了一会,询问道。
如果李隆基的回答是“想”,那么他再执政差不多十年时间,应该就能修够己身所需的功德,亦可以完成消除人间界劫气这个任务,到时候大不了还政给李隆基罢了。
商朝的太甲不修德行,伊尹还不是将太甲囚禁在桐宫之中,监政理国。现在李隆基不贤,有三下江南的劣迹在,他尊效古人之事,亦能说得过去。
“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余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太甲而授之于政。”——《史记·殷本纪》
李隆基静默了一会。
说不想再执掌朝政,那是假的。可是他现在已经试过了修道得来的益处,现在的他虽然还是盛年,可已经有了一些顽疾在身,刚才百日筑基的时候,气血活络,筋骨重塑,虽没有返老还童那般夸张,但自身的体质已经和往昔大不相同,能够感觉到自己生命本质的改变……。
可若是再为人皇……,修道长生就真的只是一个梦了!
“白卿不必再试探朕了……”
“修道长生和人间富贵,朕知道哪个更好。其实……想想也是,朕下江南的时候,虽然还是皇帝,但并未手握大权,也未曾感到有丝毫失意,何以至回到了长安之后,就反倒眷恋于此?”
李隆基自嘲一笑,缓缓说道。
他三次下江南,朝政交给白贵打理,他手上有权力,但基本上没动用过。
那时哪里有这几日的患得患失。
他对权力未曾完全勘破,但此时的执念也消散的差不多了。
于是,隔日。
李隆基发布诏书,同意了寿王李瑁登基为帝,而自己为太上皇,仍居于紫宸殿,从此修道,不再过问世事。
朝野上下虽对此大为不解,但亦无可奈何。
反正大唐的太上皇多,不差李隆基这么一个。而李隆基崇尚道家,又是众人皆知的事情,如今看破红尘,出家修道,似乎亦是情有可原之事。
同时,有朝臣上奏,如今寿王李瑁登基为帝,理应册封武惠妃为太后,以全孝道。
这两招组合拳下来。
朝堂肃然,从而彻底沦为白贵的一言堂。
对朝堂彻底掌控之后,白贵亦是急需威望再次稳固自己的地位,于是以大将张守珪、王忠嗣等人出兵十万,攻打突厥。
之所以攻打突厥。
一是演戏演全套,尽管突厥并未在今年进攻大唐的北境,但在战报上却有其事。二则是现在南诏、吐博已灭,大唐的对手数来数去,亦只有突厥人值得一战。
从开元三年攻打吐博国开始,唐军虽连战连胜,但长达五年的时间,耗费的人力物力不可计数,这是国战!
民生皆疲,需要休养生息。
而后白贵担任宰相,主修内政,未曾顾及外敌,所以大唐已经许久未曾大动干戈的再去打一场战争。
不过……这次攻打突厥,白贵不仅意在借对外战争胜利稳固自己地位,而且还意在以此为机,大力发展内政。
故此,这场战争不像是李卫公千里奔袭攻灭东突厥那般,以快取胜、
这次攻灭突厥,打的是国力,消耗战!
“大唐境内矿产丰富,士兵甲锐缺?那就开矿炼铁!”
“本相原先不是开炉炼丹的时候,练出了黄色炸药吗?用此物开山采石练矿,务必使我军将士人人有甲胄穿……”
“运输粮食,从巴蜀运到代北、运到陇西,十石粮食才能运到一石半……,这确实是个问题,秦时修建驰道和甬道,我大唐亦可借此修建驰道,此举利国利民……”
“征发徭役,此举不可施为,虽天下民力除农事之外,时有闲余,但若久征徭役,必使百姓怨愤……”
政事堂中,白贵处... -->>
“成道之恩?”
白贵摇了摇了头,没有多说。
此番他以金丹之身点破李隆基的迷津,对李隆基来说,确实算是成道之恩。
不是谁都能点破李隆基的迷津!
一般人即使告知李隆基现在不是人皇,能够修炼,李隆基也不能够修道。道家修道不是说只有资质就能行的,俗话说性命双修,李隆基的“命”足够了,但他的“性”还困顿在己身之中,没有修道的根性。
用佛家的话来说,先前的李隆基没有开悟,没有慧根!
所以此番白贵数次点醒,实则是以大法力,帮助李隆基窥见本性,破开迷障,始见光明,有了修道的慧根。
当然,若是李隆基自己能以大智慧走出来,亦能踏上道途。
但……,这种可能微乎其微,沉湎于皇权、酒色的帝王,想要重新走出来,花费的代价远比普通人更多,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来。
这等法力,白贵施展出来,花费的代价也不小。若不是他的伏羲神力,恰巧有推演天机这方面的能力,即使是金丹真人,若不伤筋动骨,想点不破李隆基的迷障,难之又难。
“陛下现在还想要重掌社稷江山吗?”
白贵沉吟了一会,询问道。
如果李隆基的回答是“想”,那么他再执政差不多十年时间,应该就能修够己身所需的功德,亦可以完成消除人间界劫气这个任务,到时候大不了还政给李隆基罢了。
商朝的太甲不修德行,伊尹还不是将太甲囚禁在桐宫之中,监政理国。现在李隆基不贤,有三下江南的劣迹在,他尊效古人之事,亦能说得过去。
“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余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太甲而授之于政。”——《史记·殷本纪》
李隆基静默了一会。
说不想再执掌朝政,那是假的。可是他现在已经试过了修道得来的益处,现在的他虽然还是盛年,可已经有了一些顽疾在身,刚才百日筑基的时候,气血活络,筋骨重塑,虽没有返老还童那般夸张,但自身的体质已经和往昔大不相同,能够感觉到自己生命本质的改变……。
可若是再为人皇……,修道长生就真的只是一个梦了!
“白卿不必再试探朕了……”
“修道长生和人间富贵,朕知道哪个更好。其实……想想也是,朕下江南的时候,虽然还是皇帝,但并未手握大权,也未曾感到有丝毫失意,何以至回到了长安之后,就反倒眷恋于此?”
李隆基自嘲一笑,缓缓说道。
他三次下江南,朝政交给白贵打理,他手上有权力,但基本上没动用过。
那时哪里有这几日的患得患失。
他对权力未曾完全勘破,但此时的执念也消散的差不多了。
于是,隔日。
李隆基发布诏书,同意了寿王李瑁登基为帝,而自己为太上皇,仍居于紫宸殿,从此修道,不再过问世事。
朝野上下虽对此大为不解,但亦无可奈何。
反正大唐的太上皇多,不差李隆基这么一个。而李隆基崇尚道家,又是众人皆知的事情,如今看破红尘,出家修道,似乎亦是情有可原之事。
同时,有朝臣上奏,如今寿王李瑁登基为帝,理应册封武惠妃为太后,以全孝道。
这两招组合拳下来。
朝堂肃然,从而彻底沦为白贵的一言堂。
对朝堂彻底掌控之后,白贵亦是急需威望再次稳固自己的地位,于是以大将张守珪、王忠嗣等人出兵十万,攻打突厥。
之所以攻打突厥。
一是演戏演全套,尽管突厥并未在今年进攻大唐的北境,但在战报上却有其事。二则是现在南诏、吐博已灭,大唐的对手数来数去,亦只有突厥人值得一战。
从开元三年攻打吐博国开始,唐军虽连战连胜,但长达五年的时间,耗费的人力物力不可计数,这是国战!
民生皆疲,需要休养生息。
而后白贵担任宰相,主修内政,未曾顾及外敌,所以大唐已经许久未曾大动干戈的再去打一场战争。
不过……这次攻打突厥,白贵不仅意在借对外战争胜利稳固自己地位,而且还意在以此为机,大力发展内政。
故此,这场战争不像是李卫公千里奔袭攻灭东突厥那般,以快取胜、
这次攻灭突厥,打的是国力,消耗战!
“大唐境内矿产丰富,士兵甲锐缺?那就开矿炼铁!”
“本相原先不是开炉炼丹的时候,练出了黄色炸药吗?用此物开山采石练矿,务必使我军将士人人有甲胄穿……”
“运输粮食,从巴蜀运到代北、运到陇西,十石粮食才能运到一石半……,这确实是个问题,秦时修建驰道和甬道,我大唐亦可借此修建驰道,此举利国利民……”
“征发徭役,此举不可施为,虽天下民力除农事之外,时有闲余,但若久征徭役,必使百姓怨愤……”
政事堂中,白贵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