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长夜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长安位于关中腹地,南依秦岭,北凭子午岭,东有崤函之固,西以散关、陇关为塞,八水环绕,沃野千里,自古的帝王之都。
大晋时,长安虽历经战火,破败不堪,武帝亦有意在此建都。
于是以长安为西京,册封第二子为秦王,修葺长安城数年,有意迁都于此,无奈武帝命短,以后诸子不肖,致使天下大乱。
武朝建国后,洛阳破败,刚好长安新城建成,便以此为都,大魏取代武朝后,也立长安为都。
朱雀大街是长安南北中央主道,笔直宽阔的大道有六条高坡,呈乾卦之象。
九二“见龙在田”的位置建皇宫,为帝王居,坐落在龙首原上。
九三的位置立百司,以应君子之数,取义“君子终日乾乾”。
九五至尊之位乃是“飞龙在天”,设玄都观及兴善寺以镇之。
皇城正南是正阳门,过正阳门,便在占地百亩的含元殿广场。
这里是大魏举办国礼及重要庆典的场所,含元殿就在广场北向正中,坐落于三层高台之上。
殿前左右分峙翔鸾、栖凤二阁,殿两侧为钟鼓楼,殿前曲水环绕,有汉白玉石桥与广场连接。
龙首原是长安城最高处,含元殿又是龙首原最高大的建筑,站在含元殿前南望,穿越正阳门,可看到郁郁葱葱的秦岭群山环抱着的长安城,阡陌市坊,塔楼城垣,尽收眼底。
自从太宗驾崩,庆隆帝继位,虽不曾荒废了朝议,但朝中事事都是晋王说了算,所谓的朝议,倒不如说是晋王汇报工作,朝议在百官心目中,只是一种形式罢了。
逐渐晋王所在的中书省变成了大魏的行政中心,而每半个月的议事堂会议,也移到了距离中书省较近的宣政殿。
庆隆三年,晋王奏说百官政务繁忙,朝会就减为有爵位的公卿及三省六部三品以上大臣参与,其他官员,只在三省衙门当值。
每有大事,便在中书省的议事堂抉择。
更何况三品以上的大臣,大多超过知命年纪,多有疾病,更有许多大臣,看到晋王专权,有了懈怠之心,一年多都不曾参加过朝议。
此番突然诸位大臣皆收到四品以上大臣参与朝议的旨意,赶紧吩咐下人准备车马、轿子,一时间长安城中好不热闹,连西市常安坊的工匠一时间也是供不应求。
次日一早,各坊坊门刚刚开启,便听见车马的喧嚣。
正阳门一早就敞开着,四名殿前司大汉身着铁甲,肃立两旁,看着众位大臣进入。
众位大臣早早下了车马,在仪门前整理易容,才手持笏板,鱼贯而入。
含元殿广场也早就清扫干净,还均匀的洒了清水。
在含元殿台阶上,众人这才三三两两,小声的相互询问。
两个司礼小黄门也已经走到钟楼门前,看着宫门前的铜漏,准备敲晨钟了。
这时,见崔牧云头戴鹖冠,束甲上罩着绣着虎纹的红色锦袍,带着铁衣卫和拱卫司铁三、铁四两位大统领由紧邻着西苑的拱卫司值房走来,边走边说着什么。
同时,两个身材健壮的内侍抬着一顶明黄色软踏由东面中书省值房出来,软塌上,晋王半盖着一张裘皮大氅,似乎在沉思什么。
去年皇帝见晋王政务辛苦,特赐下双人抬踏,方便晋王在宫中行走。
两人恰好在金水桥前相遇,崔牧云拱手施礼,让到一边。
不知是晋王真的恍惚还是有意,也没停留,走了过去,到第二层平台,才拍了拍轿杆,小黄门放下软塌,晋王才笑道:“牧云什么时候回京了?几年未见了,也不曾到你二姐哪里坐坐。”
“我昨日方才到京,忙着交接公务,今日朝议完了,便抽时间过去问候。”
“不忙,公事要紧,姊妹间,还是要抽时间走动的。”
崔牧云紧走几步,扶着晋王下了软塌,刚好钟楼钟声响起,含元殿门开启,崔牧云恭身请晋王入殿。
晋王挥手叫小黄门下去,在百官簇拥中走进含元殿。... -->>
长安位于关中腹地,南依秦岭,北凭子午岭,东有崤函之固,西以散关、陇关为塞,八水环绕,沃野千里,自古的帝王之都。
大晋时,长安虽历经战火,破败不堪,武帝亦有意在此建都。
于是以长安为西京,册封第二子为秦王,修葺长安城数年,有意迁都于此,无奈武帝命短,以后诸子不肖,致使天下大乱。
武朝建国后,洛阳破败,刚好长安新城建成,便以此为都,大魏取代武朝后,也立长安为都。
朱雀大街是长安南北中央主道,笔直宽阔的大道有六条高坡,呈乾卦之象。
九二“见龙在田”的位置建皇宫,为帝王居,坐落在龙首原上。
九三的位置立百司,以应君子之数,取义“君子终日乾乾”。
九五至尊之位乃是“飞龙在天”,设玄都观及兴善寺以镇之。
皇城正南是正阳门,过正阳门,便在占地百亩的含元殿广场。
这里是大魏举办国礼及重要庆典的场所,含元殿就在广场北向正中,坐落于三层高台之上。
殿前左右分峙翔鸾、栖凤二阁,殿两侧为钟鼓楼,殿前曲水环绕,有汉白玉石桥与广场连接。
龙首原是长安城最高处,含元殿又是龙首原最高大的建筑,站在含元殿前南望,穿越正阳门,可看到郁郁葱葱的秦岭群山环抱着的长安城,阡陌市坊,塔楼城垣,尽收眼底。
自从太宗驾崩,庆隆帝继位,虽不曾荒废了朝议,但朝中事事都是晋王说了算,所谓的朝议,倒不如说是晋王汇报工作,朝议在百官心目中,只是一种形式罢了。
逐渐晋王所在的中书省变成了大魏的行政中心,而每半个月的议事堂会议,也移到了距离中书省较近的宣政殿。
庆隆三年,晋王奏说百官政务繁忙,朝会就减为有爵位的公卿及三省六部三品以上大臣参与,其他官员,只在三省衙门当值。
每有大事,便在中书省的议事堂抉择。
更何况三品以上的大臣,大多超过知命年纪,多有疾病,更有许多大臣,看到晋王专权,有了懈怠之心,一年多都不曾参加过朝议。
此番突然诸位大臣皆收到四品以上大臣参与朝议的旨意,赶紧吩咐下人准备车马、轿子,一时间长安城中好不热闹,连西市常安坊的工匠一时间也是供不应求。
次日一早,各坊坊门刚刚开启,便听见车马的喧嚣。
正阳门一早就敞开着,四名殿前司大汉身着铁甲,肃立两旁,看着众位大臣进入。
众位大臣早早下了车马,在仪门前整理易容,才手持笏板,鱼贯而入。
含元殿广场也早就清扫干净,还均匀的洒了清水。
在含元殿台阶上,众人这才三三两两,小声的相互询问。
两个司礼小黄门也已经走到钟楼门前,看着宫门前的铜漏,准备敲晨钟了。
这时,见崔牧云头戴鹖冠,束甲上罩着绣着虎纹的红色锦袍,带着铁衣卫和拱卫司铁三、铁四两位大统领由紧邻着西苑的拱卫司值房走来,边走边说着什么。
同时,两个身材健壮的内侍抬着一顶明黄色软踏由东面中书省值房出来,软塌上,晋王半盖着一张裘皮大氅,似乎在沉思什么。
去年皇帝见晋王政务辛苦,特赐下双人抬踏,方便晋王在宫中行走。
两人恰好在金水桥前相遇,崔牧云拱手施礼,让到一边。
不知是晋王真的恍惚还是有意,也没停留,走了过去,到第二层平台,才拍了拍轿杆,小黄门放下软塌,晋王才笑道:“牧云什么时候回京了?几年未见了,也不曾到你二姐哪里坐坐。”
“我昨日方才到京,忙着交接公务,今日朝议完了,便抽时间过去问候。”
“不忙,公事要紧,姊妹间,还是要抽时间走动的。”
崔牧云紧走几步,扶着晋王下了软塌,刚好钟楼钟声响起,含元殿门开启,崔牧云恭身请晋王入殿。
晋王挥手叫小黄门下去,在百官簇拥中走进含元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