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文秘基础知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历时两年的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以三大主力在西北的大会师为胜利标志的。我们纪念60年前这个震惊世界的历史性胜利的时候,尤其不能忘记朱德总司令。这不仅由于他是长征领导人中走的路最多、经历的磨难最多,更是由于他如毛泽东所称赞的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坚定地贯彻党的北上方针、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克服了漫漫征途上的一个个危机和艰险,铺平了通向胜利会师的道路。他的伟大功绩,永远铭刻在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丰碑上。
把南下红军引向重新北上的道路
1935年9月,由于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怀有个人野心,自恃人多枪多,对抗党中央的北上方针,导致一、四方面军会师3个月后又在草地分离了。这使党和红军面临一次空前严重的危机。这时,同张国焘一起的朱德,处境艰难而危险,但他以其特有的坚定和智慧,挑起了克服这场危机的重担,在同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首先,朱德决定从维护红军团结的大局出发,不计个人的荣辱安危,跟着南下的部队走。当时,张国焘的追随者曾对朱德叫嚷:既然你拥护北上,那你现在就走,快走!朱德明确回答:我是中央派到这里工作的,既然你们坚持南下,我只好跟你们去。朱德为什么作出这种选择呢?一、四方面军分离后,随党中央北上陕甘的红一方面军主力仅有7000余人,加上陕甘苏区的红军也不到15万人,而随张国焘南下的部队仍在8万以上,很显然,这是一支十分重要的革命力量,不能把它丢给张国焘不管。朱德相信,四方面军广大干部战士都是好的、革命的。
朱德同一向专横跋扈的张国焘在一起,难免受到挟制和压迫,但他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决不妥协,做到了毛泽东所说的临大节而不辱。
一、四方面军分离后,张国焘立刻大造反对党中央的舆论,他在阿坝、卓木碉等地开会,攻击中央北上是逃跑主义,并逼迫朱德当众表态:反对北上,拥护南下。朱德毫不动摇地说:党中央北上抗日的方针是正确的。北上决议,我在政治局会议上是举过手的,我不能出尔反尔。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义务是执行党的决定。南下是没有出路的。朱德还说:我们这个‘朱毛’,在一起好多年,全国全世界都闻名,要我这个‘朱’去反‘毛’,我可做不到。
张国焘公然在卓木碉宣布另立以他为首的临时中央,为扩大其声势,还宣布朱德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朱德严正表示:你不能另起炉灶,你这个中央不是中央,我按党的规矩,保留意见,以个人名义做革命工作。徐向前回忆说:朱德同志坚决反对另立‘中央’,对张国焘也起了有力的制约作用。
朱德身陷逆境,但不放弃职责。当时担任四方面军军事负责人的徐向前回忆说:朱德总司令虽然不同意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行为,但认为部队既然已经南下,就应打开战局,找块立脚生存的地方。那么多红军,没有地盘,没有饭吃,无异于不战而自毙。同时,在军事行动方面,他积极行使总司令的职权,及时了解敌情,研究作战部署,不当空头司令,尽量发挥自己的作用。
红四方面军南下后,广大指战员英勇战斗,曾取得一些胜利,但由于张国焘南下方针战略性的错误,始终不能在川康边立足。经过几个月苦战,部队由南下时的8万余人锐减到4万余人。挫折和失败使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逐渐认识到张国焘南下方针是错误的。1936年2月,在战局日益严重不利的情况下,朱德和徐向前一起提出放弃建立川康边根据地的计划,撤离川西,转移到康定、炉霍一带休整部队,然后北上与一方面军会师。张国焘因南下碰壁,不得不同意。于是,南下部队又踏上了重新北上的道路。
促成二、四方面军甘孜会师共同北上
促成红二、六军团(即会师后的二方面军)与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共同北上,是朱德的英明决策,是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关键一步。
1936年3月,红二、六军团转战到黔滇边界,准备在那一带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3月23日,朱德和张国焘致电红二、六军团:建议你们在渡河技术有把握及旧历三月水涨前,设法渡金沙江,与我们会合大举北进,如果你们决定后我们即布置接应你们。红二、六军团接电后,放弃了建立新根据地的打算,决定渡金沙江与四方面军会合北上。
朱德与张国焘联名致电让红二、六军团北进与四方面军会合,意见是一个,目的却不同。朱德后来同原二方面军的同志回忆此事时说:他(指张国焘)没有决定北上前,是想叫二方面军在江南配合他,他好... -->>
历时两年的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以三大主力在西北的大会师为胜利标志的。我们纪念60年前这个震惊世界的历史性胜利的时候,尤其不能忘记朱德总司令。这不仅由于他是长征领导人中走的路最多、经历的磨难最多,更是由于他如毛泽东所称赞的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坚定地贯彻党的北上方针、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克服了漫漫征途上的一个个危机和艰险,铺平了通向胜利会师的道路。他的伟大功绩,永远铭刻在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丰碑上。
把南下红军引向重新北上的道路
1935年9月,由于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怀有个人野心,自恃人多枪多,对抗党中央的北上方针,导致一、四方面军会师3个月后又在草地分离了。这使党和红军面临一次空前严重的危机。这时,同张国焘一起的朱德,处境艰难而危险,但他以其特有的坚定和智慧,挑起了克服这场危机的重担,在同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首先,朱德决定从维护红军团结的大局出发,不计个人的荣辱安危,跟着南下的部队走。当时,张国焘的追随者曾对朱德叫嚷:既然你拥护北上,那你现在就走,快走!朱德明确回答:我是中央派到这里工作的,既然你们坚持南下,我只好跟你们去。朱德为什么作出这种选择呢?一、四方面军分离后,随党中央北上陕甘的红一方面军主力仅有7000余人,加上陕甘苏区的红军也不到15万人,而随张国焘南下的部队仍在8万以上,很显然,这是一支十分重要的革命力量,不能把它丢给张国焘不管。朱德相信,四方面军广大干部战士都是好的、革命的。
朱德同一向专横跋扈的张国焘在一起,难免受到挟制和压迫,但他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决不妥协,做到了毛泽东所说的临大节而不辱。
一、四方面军分离后,张国焘立刻大造反对党中央的舆论,他在阿坝、卓木碉等地开会,攻击中央北上是逃跑主义,并逼迫朱德当众表态:反对北上,拥护南下。朱德毫不动摇地说:党中央北上抗日的方针是正确的。北上决议,我在政治局会议上是举过手的,我不能出尔反尔。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义务是执行党的决定。南下是没有出路的。朱德还说:我们这个‘朱毛’,在一起好多年,全国全世界都闻名,要我这个‘朱’去反‘毛’,我可做不到。
张国焘公然在卓木碉宣布另立以他为首的临时中央,为扩大其声势,还宣布朱德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朱德严正表示:你不能另起炉灶,你这个中央不是中央,我按党的规矩,保留意见,以个人名义做革命工作。徐向前回忆说:朱德同志坚决反对另立‘中央’,对张国焘也起了有力的制约作用。
朱德身陷逆境,但不放弃职责。当时担任四方面军军事负责人的徐向前回忆说:朱德总司令虽然不同意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行为,但认为部队既然已经南下,就应打开战局,找块立脚生存的地方。那么多红军,没有地盘,没有饭吃,无异于不战而自毙。同时,在军事行动方面,他积极行使总司令的职权,及时了解敌情,研究作战部署,不当空头司令,尽量发挥自己的作用。
红四方面军南下后,广大指战员英勇战斗,曾取得一些胜利,但由于张国焘南下方针战略性的错误,始终不能在川康边立足。经过几个月苦战,部队由南下时的8万余人锐减到4万余人。挫折和失败使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逐渐认识到张国焘南下方针是错误的。1936年2月,在战局日益严重不利的情况下,朱德和徐向前一起提出放弃建立川康边根据地的计划,撤离川西,转移到康定、炉霍一带休整部队,然后北上与一方面军会师。张国焘因南下碰壁,不得不同意。于是,南下部队又踏上了重新北上的道路。
促成二、四方面军甘孜会师共同北上
促成红二、六军团(即会师后的二方面军)与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共同北上,是朱德的英明决策,是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关键一步。
1936年3月,红二、六军团转战到黔滇边界,准备在那一带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3月23日,朱德和张国焘致电红二、六军团:建议你们在渡河技术有把握及旧历三月水涨前,设法渡金沙江,与我们会合大举北进,如果你们决定后我们即布置接应你们。红二、六军团接电后,放弃了建立新根据地的打算,决定渡金沙江与四方面军会合北上。
朱德与张国焘联名致电让红二、六军团北进与四方面军会合,意见是一个,目的却不同。朱德后来同原二方面军的同志回忆此事时说:他(指张国焘)没有决定北上前,是想叫二方面军在江南配合他,他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