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90wx.cc,机甲战神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清国自从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后,泰西列强虽说在其头上施加了诸多不平等条约,但其实清国的本国独立性还是极强的。
特别是京城和直隶区域,更是严格掌控,虽说当初火烧圆明园时英法联军也打入了京城,但那也是真的出动了强大军力的,没有强大武力的支持渗透的难度还是相当之大。
能够打击一时,可在这片土地上,说话管用的依然还是清国朝廷。
当然,出于对洋人的畏惧以及当初留下的淫威威慑,正常情况下洋人在这片土地上还是能够获得大量特权的,只是一旦真的不买账起来,寻常的洋人小贵族和商人们,却也真的无法得到多大的实际助力。
不能一次获得足够的回报的话,泰西列强跋山涉水来远东一次的出兵花费,却也是极为惊人的……
抬头看着紫禁城上空的帝王之势,风逸幽也不由再次有些叹息,虽然对比与自己过来之时的现代,眼前这股帝王之势已经相当的宏伟。
历经明清两朝诸多帝王的积累,哪怕此时的大清已经腐朽到了根治里,但表面的威严依然是极为可怕。
但即便如此,对比与当初在天津小站见到的那股浩瀚紫气,在质量上却是远远不如,身为一国帝都的积累,竟然比不得人家一人之力,这其中的差距简直无法想象。
不过即便如此,也不得不承认这历经了明清两朝的帝都,哪怕已经步入了最后的没落时期,却也依然保持着自身的威严。
靠着这股皇家紫气的庇护,里面生活着的大量旗民依然还是过着那种慢吞吞的腐朽日子。
就算是当初的英法联军攻入了京城,其实也并未对他们造成太大的影响。
影响最大的仅仅只是圆明园而已……
抽抽大烟逗逗鸟,玩玩蛐蛐看看戏就是他们的生活,而养旗民的这部分开支也早已成为清国财政的一个重大包袱。
要知道虽然清国腐朽但……
直到1895年甲午战争爆发之前依然稳坐全球第一经济体的宝座!
近年来才是被美国所逼平!
近代,大国地位是靠战争来确立的。而和战争关系最密切的经济部门是工业和交通运输。《大国的兴衰》一书认为:经济总量本身并无太大意义,“数亿农民的物质产量可以使500万工人的产量相形失色,但由于他们生产的大部分都被消费了,所以远不可能形成剩余财富或决定性的军事打击力量。英国在1850年是强大的,它强就强在拥有现代的、创造财富的工业和由此产生的一切利益”。根据《大国的兴衰》一书的计算,1860年,英国的生铁产量占世界的53%,煤和褐煤的产量占世界的50%,其现代工业的生产能力相当于全世界的40%~50%,人均工业化水平是中国的15倍。1820年,中国的GDP约为英国的7倍,却在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被英国击败。1870年中国的GDP仍是英国的1.8倍,而且大于英法的总和,却没能阻止英法联军在1860年火烧圆明园。1884~1885年,中国在中法战争中不败而败,此时中国的GDP是法国的2倍多。1890年,中国的GDP约为日本的5倍,但中**队却在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损失惨重。清朝不仅缺乏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而且其GDP中有相当高的份额是皇家园林及贮藏其中的价值连城的艺术品。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皇家园林中的无数珍宝,就是清朝统治者把本可投资于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奢侈活动的活标本。
这些财富不仅没有成为清朝抵抗侵略的战争资源,反而让清朝统治者更容易对外投降。1895年,慈禧太后没能把对日战争坚持到底,明明惨胜了也不愿意出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担心日寇打进北京城,让她心爱的颐和园重蹈圆明园毁于一炬的覆辙。
要知道,在鸦片战争之前,清国连海关都没有的,这笔巨额的收入都是之后英国人帮忙建立的,税收虽然少得可怜,却也因为庞大的消费市场每年拥有不菲的数字。
就是这样‘富有’的清国政府,面对着养活旗民的那庞大消费,却也足够让当权者闻之变色,已经是一个尾大不掉的难题。
在维新的政策当中,旗民的利益也首当其冲……
“怎么感觉这里的人都好悠闲啊,完全没有一点儿上海的繁忙紧迫感,这……,简直让我想到了我国本土上的那些贵族老爷们。”
乘坐马车入京后,面对这完全与众不同的怪异环境,车上的窦纳雅也不由捂了捂小嘴,似乎完全不敢相信这个被宣传为腐朽鲜肉的国家,竟然还能拥有着这种悠闲的节奏,似乎丝毫不担心外力的压迫一般。
繁华、奢靡、腐朽,这是初次入京的三人心中闪过的念头。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京城,英国公使馆显得并不算起眼,建筑风格都并没有太另类,对于英国公使的进驻,清国方面并不排斥。
甚至可以说对于他国派遣官员来泱泱天朝进驻,都是保持着一种默许的态度,是一种很奇怪的思想,似乎认为这样下来就能维护住天朝上国的颜面,这些人都是朝贡的小邦国一般,一种自欺欺人的心态。
反而对于本国公使出使他国却是极为排斥,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打完,这才是被英国加入到了不平等条约当中强行执行的,好像是求着派公使过去一般。
非但如此,1875年就发布了上令,愣是拖到了整整一年烟台条约出现后才启程,就这样还被喷得狗血淋头,似乎是丢失了泱泱天朝的颜面一般。
东郊民港,京城的使馆区
窦纳乐作为一名军人外交家,肩负着大英帝国的艰巨使命,需要为帝国尽可能的在这腐朽大地上榨取利益。
国书已经递交,使馆内的窦纳乐也在不断的沉思着自己的两大关键要点,其一,尽可能想办法的在这片大地上为帝国获取好处,第二,却是要观察着这个国家的新政运动,看是否有值得插手和支持的必要!
一个软弱的远东国家,只要能够为大英帝国不断的提供市场和经济上的利益就可以了,本质上其实与帝国没有多大冲突,只是有时候当权者会有点老抽调皮需要教育一下。
并且,实际上与沙皇俄国接壤的清国如果能够再稍微强大一些,毫无疑问能够为帝国在欧洲的博弈给予足够的支持。
这种艰巨任务下,哪怕他得知到了女儿所乘坐的可能沉海了,也在知道女儿获救后就不再理会这件事,全心全意的投入到了自己的工作与职责当中……
第一千零二章
两名持枪站岗的英国公使馆警卫显然是认识窦纳雅这位大小姐,说不定就是她父亲从英国带来的庆幸,同时敬了个礼后,却也算是开后门的将他们三人放了进去。
&nbs... -->>
清国自从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后,泰西列强虽说在其头上施加了诸多不平等条约,但其实清国的本国独立性还是极强的。
特别是京城和直隶区域,更是严格掌控,虽说当初火烧圆明园时英法联军也打入了京城,但那也是真的出动了强大军力的,没有强大武力的支持渗透的难度还是相当之大。
能够打击一时,可在这片土地上,说话管用的依然还是清国朝廷。
当然,出于对洋人的畏惧以及当初留下的淫威威慑,正常情况下洋人在这片土地上还是能够获得大量特权的,只是一旦真的不买账起来,寻常的洋人小贵族和商人们,却也真的无法得到多大的实际助力。
不能一次获得足够的回报的话,泰西列强跋山涉水来远东一次的出兵花费,却也是极为惊人的……
抬头看着紫禁城上空的帝王之势,风逸幽也不由再次有些叹息,虽然对比与自己过来之时的现代,眼前这股帝王之势已经相当的宏伟。
历经明清两朝诸多帝王的积累,哪怕此时的大清已经腐朽到了根治里,但表面的威严依然是极为可怕。
但即便如此,对比与当初在天津小站见到的那股浩瀚紫气,在质量上却是远远不如,身为一国帝都的积累,竟然比不得人家一人之力,这其中的差距简直无法想象。
不过即便如此,也不得不承认这历经了明清两朝的帝都,哪怕已经步入了最后的没落时期,却也依然保持着自身的威严。
靠着这股皇家紫气的庇护,里面生活着的大量旗民依然还是过着那种慢吞吞的腐朽日子。
就算是当初的英法联军攻入了京城,其实也并未对他们造成太大的影响。
影响最大的仅仅只是圆明园而已……
抽抽大烟逗逗鸟,玩玩蛐蛐看看戏就是他们的生活,而养旗民的这部分开支也早已成为清国财政的一个重大包袱。
要知道虽然清国腐朽但……
直到1895年甲午战争爆发之前依然稳坐全球第一经济体的宝座!
近年来才是被美国所逼平!
近代,大国地位是靠战争来确立的。而和战争关系最密切的经济部门是工业和交通运输。《大国的兴衰》一书认为:经济总量本身并无太大意义,“数亿农民的物质产量可以使500万工人的产量相形失色,但由于他们生产的大部分都被消费了,所以远不可能形成剩余财富或决定性的军事打击力量。英国在1850年是强大的,它强就强在拥有现代的、创造财富的工业和由此产生的一切利益”。根据《大国的兴衰》一书的计算,1860年,英国的生铁产量占世界的53%,煤和褐煤的产量占世界的50%,其现代工业的生产能力相当于全世界的40%~50%,人均工业化水平是中国的15倍。1820年,中国的GDP约为英国的7倍,却在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被英国击败。1870年中国的GDP仍是英国的1.8倍,而且大于英法的总和,却没能阻止英法联军在1860年火烧圆明园。1884~1885年,中国在中法战争中不败而败,此时中国的GDP是法国的2倍多。1890年,中国的GDP约为日本的5倍,但中**队却在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损失惨重。清朝不仅缺乏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而且其GDP中有相当高的份额是皇家园林及贮藏其中的价值连城的艺术品。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皇家园林中的无数珍宝,就是清朝统治者把本可投资于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奢侈活动的活标本。
这些财富不仅没有成为清朝抵抗侵略的战争资源,反而让清朝统治者更容易对外投降。1895年,慈禧太后没能把对日战争坚持到底,明明惨胜了也不愿意出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担心日寇打进北京城,让她心爱的颐和园重蹈圆明园毁于一炬的覆辙。
要知道,在鸦片战争之前,清国连海关都没有的,这笔巨额的收入都是之后英国人帮忙建立的,税收虽然少得可怜,却也因为庞大的消费市场每年拥有不菲的数字。
就是这样‘富有’的清国政府,面对着养活旗民的那庞大消费,却也足够让当权者闻之变色,已经是一个尾大不掉的难题。
在维新的政策当中,旗民的利益也首当其冲……
“怎么感觉这里的人都好悠闲啊,完全没有一点儿上海的繁忙紧迫感,这……,简直让我想到了我国本土上的那些贵族老爷们。”
乘坐马车入京后,面对这完全与众不同的怪异环境,车上的窦纳雅也不由捂了捂小嘴,似乎完全不敢相信这个被宣传为腐朽鲜肉的国家,竟然还能拥有着这种悠闲的节奏,似乎丝毫不担心外力的压迫一般。
繁华、奢靡、腐朽,这是初次入京的三人心中闪过的念头。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京城,英国公使馆显得并不算起眼,建筑风格都并没有太另类,对于英国公使的进驻,清国方面并不排斥。
甚至可以说对于他国派遣官员来泱泱天朝进驻,都是保持着一种默许的态度,是一种很奇怪的思想,似乎认为这样下来就能维护住天朝上国的颜面,这些人都是朝贡的小邦国一般,一种自欺欺人的心态。
反而对于本国公使出使他国却是极为排斥,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打完,这才是被英国加入到了不平等条约当中强行执行的,好像是求着派公使过去一般。
非但如此,1875年就发布了上令,愣是拖到了整整一年烟台条约出现后才启程,就这样还被喷得狗血淋头,似乎是丢失了泱泱天朝的颜面一般。
东郊民港,京城的使馆区
窦纳乐作为一名军人外交家,肩负着大英帝国的艰巨使命,需要为帝国尽可能的在这腐朽大地上榨取利益。
国书已经递交,使馆内的窦纳乐也在不断的沉思着自己的两大关键要点,其一,尽可能想办法的在这片大地上为帝国获取好处,第二,却是要观察着这个国家的新政运动,看是否有值得插手和支持的必要!
一个软弱的远东国家,只要能够为大英帝国不断的提供市场和经济上的利益就可以了,本质上其实与帝国没有多大冲突,只是有时候当权者会有点老抽调皮需要教育一下。
并且,实际上与沙皇俄国接壤的清国如果能够再稍微强大一些,毫无疑问能够为帝国在欧洲的博弈给予足够的支持。
这种艰巨任务下,哪怕他得知到了女儿所乘坐的可能沉海了,也在知道女儿获救后就不再理会这件事,全心全意的投入到了自己的工作与职责当中……
第一千零二章
两名持枪站岗的英国公使馆警卫显然是认识窦纳雅这位大小姐,说不定就是她父亲从英国带来的庆幸,同时敬了个礼后,却也算是开后门的将他们三人放了进去。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