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学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告诉我们,经济因素的对称是必然性的,不对称是偶然性的;长期才能表现出来或观察到的对称(协整关系)和短期的对称,只是参照系的不同;在不同参照系中,对称与不对称可以相互转化。在宏观看来的不对称,实际上只是微观的动态的对称(所谓“动态一般均衡”)。因此,“波动”不同于“泡沫”,经济波动有时是正常的,没必要用“货币”或财政手段去“熨平”。
因此,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宏观与微观、供给与需求、配置与再生、创业与守业、价值与价格、效率与公平、自由与法制、规范与实证是对称的。市场没有外部性,经济学原理没有“例外”。“经济科学”不可以“证伪”,“确定性”就在不确定之中。理性可以预期、“趋势”可以预测;“公理”、“假设”与“模型”的实证性与规范性是一致的。经济学悖论应该被扬弃,经济学的科学性和主体性可以统一。
相辅相成 对称辩证法与历史辩证法
揭示自然界微观规律的量子力学和揭示宇观规律的相对论,同研究经济社会的经济科学是同一层次的科学,应该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经济学实证化。
宇宙的发展,是从本质到现象、从有限到无限、从简单到复杂;人的认识,是从现象到本质、从无限到有限、从复杂到简单。这是一个对称的过程。这就是对称辩证法。经济社会的发展介于上述对称的两极之间,本身也是一个对称的过程:一方面是有序化、共性化、法制化,另一方面是无序化、个性化、自由化;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既全球化又区域化。经济社会的调节机制也越来越简单:从超经济强制(暴力、战争、人身依附关系、计划安排)到市场,市场从价格机制到价值机制,从人治经法治到法制。和谐社会就是民主与法制对称的社会,对称经济就是公平与效益对称的经济,对称经济学就是在自由与法制、价格与价值、公平与效益、理性与非理性的碰撞中,用有序去整合无序、用无序去填补有序、使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对称的经济理论体系。这就是历史辩证法。
历史辩证法是对称辩证法的展开。社会是放大了的自然;社会宏观主体的自觉活动,相当于自然界微观粒子的自发运动。所谓自然、社会及其认识的本质的不同,只是由于人们把表面相同的层次为参照系而实际上混淆了不同层次所造成。正好像自然界的宏观的必然性以它的微观的偶然性、创造性为基础一样,社会的宇观的必然性,通过它的宏观的创造性、偶然性表现出来。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人的创造性越来越高、偶然性越来越大的过程,因而,过去时期经济社会的宏观层次,相当于现在和将来时期的经济社会的宇观层次——社会是活力不断增强、人的自由度不断加大、在宏观层面越来越显示出量子力学特征的五维球状膨胀过程。如果用认识宏观自然现象的方法来认识社会,就好像是用牛顿力学的方法来认识量子世界,是方法的错位。如果把自然的微观层次看成相当于社会的宏观层次,自然的宏观层次看成相当于社会的宇观层次,那么自然和经济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和对社会的认识并无任何本质的不同。因此,社会的发展,本质上是“自然的历史过程”。
用层次方法可以把规律性和创造性统一起来:宇观层次的规律性,同宏观层次的创造性是统一的,正好像宏观层次规律性,同微观层次的创造性是统一的一样。由于自然界的微观规律同宇观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因此揭示自然界微观规律的量子力学和揭示宇观规律的相对论,同研究经济社会的经济科学是同一层次的科学,应该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经济学实证化、科学化、合理化。
层次方法同时空统一法可以相互还原、转化,即现在的宇观可以还原为过去和自然界的宏观,现在的宏观可以还原为过去和自然界的微观;同时代发达国家的宇观可以还原为不发达国家的宏观,发达国家的宏观可以还原为不发达国家的微观。处于社会自然王国时期的民族,只能在微观领域体现出自己的创造性,而在宏观领域,则体现人对人,人对自然的依赖关系和客观必然性,而处于社会自由王国时期的民族,则不但在微观、而且在宏观领域体现出自己的创造性,只在宇观领域体现人对人、人对自然的依赖关系和客观必然性。
在五度空间宇宙观中,时间、空间、层次是对称的;在五度空间历史观中,社会空间、社会时间、社会层次也是对称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主导;后者通过前者来展示,前者通过后者来提升;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在这里,时间(不同历史时期)、空间(不同民族、区域)、层次(不同哲学范式)是相互对应(对称)的。时间、空间、层次三者可以相互转化,所以它们相互之间的对称是动态的。
对称辩证法与历史辩证法,宇宙、社会、人之间的对称关系,是宇宙中宇观、宏观、微观三个层次的对称关系的缩影和组成部分之一,因而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
钱途与前途 “增长”与“发展”
要把“增长”与“发展”区别开来。增长是直线的,发展是系统的、对称的。均衡实现的是增长,对称实现的是发展。
增长不等于发展。增长是直线的,发展是系统的、对称的。均衡实现的是增长,对称实现的是发展。只有对称,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对称是管理模式、经营模式、经济模式,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模式。对称发展相对于线性发展而言,对称发展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物质与精神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片面发展。
对称发展是整体发展。增长不等于发展,经济发展不等于社会发展。必须把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统一起来,把经济学与管理学统一起来,把经济学、管理学与创业学统一起来。其中,社会发展必须把就业工程转为创业工程,要建立创业工程社会化服务体系,政府必须提供配置措施,其中包括金融改革:1发展扶持创业的投资银行。2放宽向中小企业贷款条件;3营造平台鼓励民间直接投融资。要解决生产的社会性和占有的私人性之间的矛盾,只能是共有制——社会直接占有生产资料。为此,必须建立直接投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制、以经营权为中心同所有权相统一的经营体制。知识经济,为建立这种金融体制和经营体制提供了历史必然性。
对称发展是和谐发展。所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社会发展的润滑剂”等都不是科学发展观。因**造成分配不公;由于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贫富与人格两极分化,出现大量的弱势群体,挫伤了人的积极性,造成社会不安定,影响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发展观的科学性与主体性的统一。“唯科学主义”与科学发展观是格格不入、背道而驰的。科学发展观应成为科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对称发展观是新经济学确立的关键。
对称发展是可持续发展。中国改革经济“奇迹”很大程度是计划经济下被严重压抑的生产力的释放,是起点造成的。“速度”只是相对值。计划体制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不能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市场体制可以,从前者向后者转变必然形成反差,这反差就是所谓的改革开放以来的“增长速度”。然而,这个“速度”只是相对值;从绝对值来讲,还远远达不到发达国家或后来同等起点的国家的水平。所以,为这样的增长速度沾沾自喜,说成是“奇迹”,搜肠刮肚要用什么“模型”来解释,是十分可笑的,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现在要考虑的,不是怎样去解释这个所谓的“奇迹”,而是考虑怎样取得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并利用知识经济所给予的机遇,使之后来居上。
对称发展是价值发展。GDP有三种:货币GDP(国内生产总值)、社会GDP(人的素质指数、幸福指数、社会和谐指数)、绿色GDP(环保指数)。增长经济学范式只讲第一种;市场原教旨主义、所谓主流经济学家出于对市场经济的狭隘理解,片面追求GDP增长率,把保障机会平等、生存保障平等的公共事业都纳入产业化的范围,剥夺了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平等发展权,从而强化了两极分化,败坏了社会风气,形成“一切向钱看”的社会道德环境;资源的开发是竭泽而渔,GDP增长以出口导向、内需不足、计划体制下的低工资为起点、工人血泪为代价,不惜使货币GDP成为带血GDP。幸福经济学范式则包含三种。幸福经济学范式之所以比增长经济学范式更科学,是因为前者比后者更本质,因而做到了科学性与主体性的统一。或者说,能否做到主体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体现了经济学范式的不同层次。不同经济学范式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层次关系。对于反映性、解释性理论来讲,范式的层次高,其对绝对真理的“逼真度”更高;对于创造性、规范性理论来讲,范式的层次高,其真理的层次更高。人经济活动的目标是幸福,而人幸福与否不完全由金钱来决定。价值固然可以量化,但不完全是靠货币、靠由货币反映的GDP总值来量化,而是靠人的幸福程度来量化。马克思和西方经济学的共同点,是把价值绝对化了。前者把价值绝对化为抽象劳动,后者把价值论绝对化为货币,因而二者都脱离了经济活动的实际和价值本身的价值。
对称发展是主体发展。科学发展是人的发展。发展既然是全面的、对称的,就应该以人为主体、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和中心,通过人的全面发展来引导、主导社会与自然的全面发展。经济活动中的对称规律是必然存在的,但经济活动的规律必须通过人的活动来实现。自由自觉的劳动是对称经济的前提,就好像自由恋爱是对称婚姻、幸福婚姻的基础一样。有没有自觉地按照对称规律开展经济活动,将决定经济活动的成败以及成效的大小、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规模。最大的**之所以是行为方式的**,是由于**使人的行为方式损害了人的主体性、背离了生产力发展的方向;行为方式的**导致干部人事机制的**甚至学术评价机制的扭曲与异化,使社会普遍的行为方式损害了人的主体性、背离了生产力发展的方向。由于**与分配不公败坏了社会风气,降低了人的素质,损害了人的全面发展,GDP增长同人的发展不对称,使经济与政治的不对称滋生出客体与主体的不对称,从而不能实现对称的、真正的、可持续的发展。
共展宏图 对称经济学是发展经济学
贯穿对称经济学的概念、范畴与范畴体系的核心,是以经济主体为主导同经济客体的对称;由于这个对称,使经济学的主体性和科学性得以统一。
对称经济是对经济的重新定位,对称经济学是对经济学的重新定位。对经济学的重新定位,产生经济学的全新范式。对称经济学的范式,体现了经济学方法与对象、形式与内容、主体与客体、结构与功能、理论与实际、主体性与科学性的对称与统一。
在对称经济学中,所谓经济学就是发展经济学。对称经济学通过发展管理、智慧管理、对策管理、主体管理、价值管理、有序管理、和谐管理、困局管理实现结构出效益、结构产生生产力和竞争力;通过创新来创造机会,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优化再生,自上而下实现内涵发展、纵深发展、可持续发展。
对称经济学的发展观是五度空间观、综合发展观、系统发展观,而不同于新古典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线性发展观。通常所谓的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都只能被扬弃而纳入对称经济学的范畴,成为对称经济学的环节。
作为对称经济学的发展经济学是:
时间、空间、层次的统一;
本质、规律、现象的统一;
必然与偶然的统一;
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客体发展与主体发展的统一。
只有再生经济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经济学。以往所谓发展经济学,由于只是对“发展过程”的描述,因此实质上仍然是配置经济学,是配置历史过程的经济学,是配置发展的经济学。因此,迄今为止,没有真正的发展经济学。
公平本身就是效益;公平与反对两极分化本身可以提高社会总的福利水平。发展经济学更看重的是社会总的福利水平的提高,而不是少数人先富起来的同时,使社会总的福利水平降低。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实际上是既无效率又无公平。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真正的公平不但要以整个社会为参照系,而且要以全球为参照系。很难想象,在一个充满恐怖与战争的地球上,富国能真正活得很潇洒。
真正的发展经济学以对称为核心而不是以均衡为核心。对称和均衡的本质区别:前者是再生的,后者是配置的;前者以创业为基础,后者以生产为前提;前者以价值为核心,后者以价格为机制。因此,前者是具体的,后者是抽象的;前者是现实的,后者是理论的;前者是可控的,后者是不可控的;前者是整体的,消费—交换—生产是统一的、完整的、有序的、不可分割的,后者是可以在观念中把它们区隔开来,是理论上的有序、实践中的无序。所以前者是主体的,后者是客体的;前者是自觉的,后者是自发的;前者可操作,后者不可操作。
社会经济是一个开放系统,其中各个要素的投入产出的相关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结构;由不同的历史时期决定的经济学范式,也有不同的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模型。总体上,在知识经济时期与对称经济学范式中,经济结构不仅仅是资本与劳动的二维(国内)、三维(国际)的投入产出,而是知识、资本、劳动相互结合的动态结构;在这里,空间展开的不同模式、模式中不同要素及其不同比重,体现了时间发展的不同阶段。因此,从宏观来看的国内国际经济结构是五度空间的,而不是平面二维与三维空间的。
中国改革迄今存在对称与不对称的两重性。所谓对称,就是尽力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与国际惯例接轨,与国际潮流合拍。所谓不对称,就是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之间不对称。两重性不是两张皮,而是相互制约。对中国改革出现的问题,有两种态度:一种认为是人为失误,一种认为是改革开放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两种方案:一种是走回头路,一种是在进一步发展中解决。两种“中国主流经济学家”——改革开放以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改革开放以后的“市场经济学家”的共同特点,都是走回头路。一个是要补资本主义的课,走西方资本主义走过的老路,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一个是以反私有制、反两极分化为名,要回到计划体制。两种“中国主流经济学家”都同样秉持线性思维观下的线性发展观。
倒退没有出路,前进却是扬弃。对称经济学是系统经济学而非线性经济学。在对称经济学看来,失败是成功的必要环节。说改革已经取得成功和改革已经失败,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改革是成功还是失败,不是看“今天”,而是看“今后”。“今天”的失败是“今后”的成功的必要环节。但“必要”不等于“充分”;认为“今天”已经使改革取得成功,也为时太早。只有继续前进——通过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来纠正改革的失误,才能使改革笑到最后。
经济落后国家可以利用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使自己在经济上后来居上,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也是对称的过程。但对称不等于同步,而是有着先后关系。根据对称发展观,不对称是对称的必经环节。因此,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可以有先后之分,先经济体制改革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路是正确的。“休克疗法”失误在于把政治与经济的对称理解为政治与经济的平行,所以成了真正的“休克”。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有“后”,而且“后”的时间不能太长;同时,在通过不对称到对称转化过程中必然产生的问题(主要是**以及由此造成的不公平)必须予以解决。
确立正确的思维方式,是确立正确的经济学范式的前提,也是坚持正确的改革观、发展观的前提,这个正确的思维方式就是以对称为核心的五度空间的思维方式。五度空间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对称经济学通过建立新的经济学范式来自觉反映社会经济规律,使经济学范式同人类新的实践模式相对称、经济活动模式同人类整体实践模式相对称,摆脱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困惑,走出经济运行的困境,消除经济危机的根源,使企业和社会经济协调有序发展。对称经济学是对称发展观的方法论意义:对称经济是和谐社会的深层结构,是和谐社会的深层经济模式。
任何概念都有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发展过程。对称,是通过对策自觉实现的均衡,是智慧经济时代的经营模式与发展模式。它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通过博弈自发实现的均衡。对称经济学通过对对称与均衡、对策与博弈等概念的分离与重新定位,使之内涵与时代的发展要求相对称。贯穿对称经济学的概念、范畴与范畴体系的核心,是以经济主体为主导同经济客体的对称;由于这个对称,使经济学的主体性和科学性得以统一。对称意味着成功,经济的对称意味着企业的成功、社会的发展。对称经济学是发展经济学。
时间、空间、层次是对称的;社会空间、社会时间、社会层次,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主导;后者通过前者来展示,前者通过后者来提升;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对称哲学揭示了知识经济(层次)、全球化与多元化(空间)、超速发展(时间)、合作主导竞争与双赢发展(性质)的对称关系。既然层次、时间、空间可以相互转化,知识的重新洗牌将带动经济的重新洗牌,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是双向同步过程,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有可能跨发展阶段并后来居上;既然层次、时间、空间可以相互转化,知识经济时代的产业结构、特别是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就应该是以创新业为先导、知识业为主导、制造业为核心、农业为基础、服务业为配套的再生型→循环型→生态型→稳定型→对称型→和谐型结构,以取得可持续发展与超速发展。五度空间理论的意义:知识与智慧转变为生产力。如果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使人类根据质能关系式制造出原子弹,那么五度空间理论导致知识、信息向能量和质量的转化并裂变出生产力。五度空间理论使哲学和经济学实现了统一,从而实现真正的哲学革命和经济学革命。
学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告诉我们,经济因素的对称是必然性的,不对称是偶然性的;长期才能表现出来或观察到的对称(协整关系)和短期的对称,只是参照系的不同;在不同参照系中,对称与不对称可以相互转化。在宏观看来的不对称,实际上只是微观的动态的对称(所谓“动态一般均衡”)。因此,“波动”不同于“泡沫”,经济波动有时是正常的,没必要用“货币”或财政手段去“熨平”。
因此,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宏观与微观、供给与需求、配置与再生、创业与守业、价值与价格、效率与公平、自由与法制、规范与实证是对称的。市场没有外部性,经济学原理没有“例外”。“经济科学”不可以“证伪”,“确定性”就在不确定之中。理性可以预期、“趋势”可以预测;“公理”、“假设”与“模型”的实证性与规范性是一致的。经济学悖论应该被扬弃,经济学的科学性和主体性可以统一。
相辅相成 对称辩证法与历史辩证法
揭示自然界微观规律的量子力学和揭示宇观规律的相对论,同研究经济社会的经济科学是同一层次的科学,应该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经济学实证化。
宇宙的发展,是从本质到现象、从有限到无限、从简单到复杂;人的认识,是从现象到本质、从无限到有限、从复杂到简单。这是一个对称的过程。这就是对称辩证法。经济社会的发展介于上述对称的两极之间,本身也是一个对称的过程:一方面是有序化、共性化、法制化,另一方面是无序化、个性化、自由化;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既全球化又区域化。经济社会的调节机制也越来越简单:从超经济强制(暴力、战争、人身依附关系、计划安排)到市场,市场从价格机制到价值机制,从人治经法治到法制。和谐社会就是民主与法制对称的社会,对称经济就是公平与效益对称的经济,对称经济学就是在自由与法制、价格与价值、公平与效益、理性与非理性的碰撞中,用有序去整合无序、用无序去填补有序、使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对称的经济理论体系。这就是历史辩证法。
历史辩证法是对称辩证法的展开。社会是放大了的自然;社会宏观主体的自觉活动,相当于自然界微观粒子的自发运动。所谓自然、社会及其认识的本质的不同,只是由于人们把表面相同的层次为参照系而实际上混淆了不同层次所造成。正好像自然界的宏观的必然性以它的微观的偶然性、创造性为基础一样,社会的宇观的必然性,通过它的宏观的创造性、偶然性表现出来。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人的创造性越来越高、偶然性越来越大的过程,因而,过去时期经济社会的宏观层次,相当于现在和将来时期的经济社会的宇观层次——社会是活力不断增强、人的自由度不断加大、在宏观层面越来越显示出量子力学特征的五维球状膨胀过程。如果用认识宏观自然现象的方法来认识社会,就好像是用牛顿力学的方法来认识量子世界,是方法的错位。如果把自然的微观层次看成相当于社会的宏观层次,自然的宏观层次看成相当于社会的宇观层次,那么自然和经济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和对社会的认识并无任何本质的不同。因此,社会的发展,本质上是“自然的历史过程”。
用层次方法可以把规律性和创造性统一起来:宇观层次的规律性,同宏观层次的创造性是统一的,正好像宏观层次规律性,同微观层次的创造性是统一的一样。由于自然界的微观规律同宇观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因此揭示自然界微观规律的量子力学和揭示宇观规律的相对论,同研究经济社会的经济科学是同一层次的科学,应该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经济学实证化、科学化、合理化。
层次方法同时空统一法可以相互还原、转化,即现在的宇观可以还原为过去和自然界的宏观,现在的宏观可以还原为过去和自然界的微观;同时代发达国家的宇观可以还原为不发达国家的宏观,发达国家的宏观可以还原为不发达国家的微观。处于社会自然王国时期的民族,只能在微观领域体现出自己的创造性,而在宏观领域,则体现人对人,人对自然的依赖关系和客观必然性,而处于社会自由王国时期的民族,则不但在微观、而且在宏观领域体现出自己的创造性,只在宇观领域体现人对人、人对自然的依赖关系和客观必然性。
在五度空间宇宙观中,时间、空间、层次是对称的;在五度空间历史观中,社会空间、社会时间、社会层次也是对称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主导;后者通过前者来展示,前者通过后者来提升;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在这里,时间(不同历史时期)、空间(不同民族、区域)、层次(不同哲学范式)是相互对应(对称)的。时间、空间、层次三者可以相互转化,所以它们相互之间的对称是动态的。
对称辩证法与历史辩证法,宇宙、社会、人之间的对称关系,是宇宙中宇观、宏观、微观三个层次的对称关系的缩影和组成部分之一,因而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
钱途与前途 “增长”与“发展”
要把“增长”与“发展”区别开来。增长是直线的,发展是系统的、对称的。均衡实现的是增长,对称实现的是发展。
增长不等于发展。增长是直线的,发展是系统的、对称的。均衡实现的是增长,对称实现的是发展。只有对称,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对称是管理模式、经营模式、经济模式,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模式。对称发展相对于线性发展而言,对称发展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物质与精神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片面发展。
对称发展是整体发展。增长不等于发展,经济发展不等于社会发展。必须把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统一起来,把经济学与管理学统一起来,把经济学、管理学与创业学统一起来。其中,社会发展必须把就业工程转为创业工程,要建立创业工程社会化服务体系,政府必须提供配置措施,其中包括金融改革:1发展扶持创业的投资银行。2放宽向中小企业贷款条件;3营造平台鼓励民间直接投融资。要解决生产的社会性和占有的私人性之间的矛盾,只能是共有制——社会直接占有生产资料。为此,必须建立直接投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制、以经营权为中心同所有权相统一的经营体制。知识经济,为建立这种金融体制和经营体制提供了历史必然性。
对称发展是和谐发展。所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社会发展的润滑剂”等都不是科学发展观。因**造成分配不公;由于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贫富与人格两极分化,出现大量的弱势群体,挫伤了人的积极性,造成社会不安定,影响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发展观的科学性与主体性的统一。“唯科学主义”与科学发展观是格格不入、背道而驰的。科学发展观应成为科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对称发展观是新经济学确立的关键。
对称发展是可持续发展。中国改革经济“奇迹”很大程度是计划经济下被严重压抑的生产力的释放,是起点造成的。“速度”只是相对值。计划体制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不能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市场体制可以,从前者向后者转变必然形成反差,这反差就是所谓的改革开放以来的“增长速度”。然而,这个“速度”只是相对值;从绝对值来讲,还远远达不到发达国家或后来同等起点的国家的水平。所以,为这样的增长速度沾沾自喜,说成是“奇迹”,搜肠刮肚要用什么“模型”来解释,是十分可笑的,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现在要考虑的,不是怎样去解释这个所谓的“奇迹”,而是考虑怎样取得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并利用知识经济所给予的机遇,使之后来居上。
对称发展是价值发展。GDP有三种:货币GDP(国内生产总值)、社会GDP(人的素质指数、幸福指数、社会和谐指数)、绿色GDP(环保指数)。增长经济学范式只讲第一种;市场原教旨主义、所谓主流经济学家出于对市场经济的狭隘理解,片面追求GDP增长率,把保障机会平等、生存保障平等的公共事业都纳入产业化的范围,剥夺了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平等发展权,从而强化了两极分化,败坏了社会风气,形成“一切向钱看”的社会道德环境;资源的开发是竭泽而渔,GDP增长以出口导向、内需不足、计划体制下的低工资为起点、工人血泪为代价,不惜使货币GDP成为带血GDP。幸福经济学范式则包含三种。幸福经济学范式之所以比增长经济学范式更科学,是因为前者比后者更本质,因而做到了科学性与主体性的统一。或者说,能否做到主体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体现了经济学范式的不同层次。不同经济学范式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层次关系。对于反映性、解释性理论来讲,范式的层次高,其对绝对真理的“逼真度”更高;对于创造性、规范性理论来讲,范式的层次高,其真理的层次更高。人经济活动的目标是幸福,而人幸福与否不完全由金钱来决定。价值固然可以量化,但不完全是靠货币、靠由货币反映的GDP总值来量化,而是靠人的幸福程度来量化。马克思和西方经济学的共同点,是把价值绝对化了。前者把价值绝对化为抽象劳动,后者把价值论绝对化为货币,因而二者都脱离了经济活动的实际和价值本身的价值。
对称发展是主体发展。科学发展是人的发展。发展既然是全面的、对称的,就应该以人为主体、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和中心,通过人的全面发展来引导、主导社会与自然的全面发展。经济活动中的对称规律是必然存在的,但经济活动的规律必须通过人的活动来实现。自由自觉的劳动是对称经济的前提,就好像自由恋爱是对称婚姻、幸福婚姻的基础一样。有没有自觉地按照对称规律开展经济活动,将决定经济活动的成败以及成效的大小、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规模。最大的**之所以是行为方式的**,是由于**使人的行为方式损害了人的主体性、背离了生产力发展的方向;行为方式的**导致干部人事机制的**甚至学术评价机制的扭曲与异化,使社会普遍的行为方式损害了人的主体性、背离了生产力发展的方向。由于**与分配不公败坏了社会风气,降低了人的素质,损害了人的全面发展,GDP增长同人的发展不对称,使经济与政治的不对称滋生出客体与主体的不对称,从而不能实现对称的、真正的、可持续的发展。
共展宏图 对称经济学是发展经济学
贯穿对称经济学的概念、范畴与范畴体系的核心,是以经济主体为主导同经济客体的对称;由于这个对称,使经济学的主体性和科学性得以统一。
对称经济是对经济的重新定位,对称经济学是对经济学的重新定位。对经济学的重新定位,产生经济学的全新范式。对称经济学的范式,体现了经济学方法与对象、形式与内容、主体与客体、结构与功能、理论与实际、主体性与科学性的对称与统一。
在对称经济学中,所谓经济学就是发展经济学。对称经济学通过发展管理、智慧管理、对策管理、主体管理、价值管理、有序管理、和谐管理、困局管理实现结构出效益、结构产生生产力和竞争力;通过创新来创造机会,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优化再生,自上而下实现内涵发展、纵深发展、可持续发展。
对称经济学的发展观是五度空间观、综合发展观、系统发展观,而不同于新古典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线性发展观。通常所谓的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都只能被扬弃而纳入对称经济学的范畴,成为对称经济学的环节。
作为对称经济学的发展经济学是:
时间、空间、层次的统一;
本质、规律、现象的统一;
必然与偶然的统一;
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客体发展与主体发展的统一。
只有再生经济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经济学。以往所谓发展经济学,由于只是对“发展过程”的描述,因此实质上仍然是配置经济学,是配置历史过程的经济学,是配置发展的经济学。因此,迄今为止,没有真正的发展经济学。
公平本身就是效益;公平与反对两极分化本身可以提高社会总的福利水平。发展经济学更看重的是社会总的福利水平的提高,而不是少数人先富起来的同时,使社会总的福利水平降低。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实际上是既无效率又无公平。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真正的公平不但要以整个社会为参照系,而且要以全球为参照系。很难想象,在一个充满恐怖与战争的地球上,富国能真正活得很潇洒。
真正的发展经济学以对称为核心而不是以均衡为核心。对称和均衡的本质区别:前者是再生的,后者是配置的;前者以创业为基础,后者以生产为前提;前者以价值为核心,后者以价格为机制。因此,前者是具体的,后者是抽象的;前者是现实的,后者是理论的;前者是可控的,后者是不可控的;前者是整体的,消费—交换—生产是统一的、完整的、有序的、不可分割的,后者是可以在观念中把它们区隔开来,是理论上的有序、实践中的无序。所以前者是主体的,后者是客体的;前者是自觉的,后者是自发的;前者可操作,后者不可操作。
社会经济是一个开放系统,其中各个要素的投入产出的相关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结构;由不同的历史时期决定的经济学范式,也有不同的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模型。总体上,在知识经济时期与对称经济学范式中,经济结构不仅仅是资本与劳动的二维(国内)、三维(国际)的投入产出,而是知识、资本、劳动相互结合的动态结构;在这里,空间展开的不同模式、模式中不同要素及其不同比重,体现了时间发展的不同阶段。因此,从宏观来看的国内国际经济结构是五度空间的,而不是平面二维与三维空间的。
中国改革迄今存在对称与不对称的两重性。所谓对称,就是尽力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与国际惯例接轨,与国际潮流合拍。所谓不对称,就是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之间不对称。两重性不是两张皮,而是相互制约。对中国改革出现的问题,有两种态度:一种认为是人为失误,一种认为是改革开放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两种方案:一种是走回头路,一种是在进一步发展中解决。两种“中国主流经济学家”——改革开放以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改革开放以后的“市场经济学家”的共同特点,都是走回头路。一个是要补资本主义的课,走西方资本主义走过的老路,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一个是以反私有制、反两极分化为名,要回到计划体制。两种“中国主流经济学家”都同样秉持线性思维观下的线性发展观。
倒退没有出路,前进却是扬弃。对称经济学是系统经济学而非线性经济学。在对称经济学看来,失败是成功的必要环节。说改革已经取得成功和改革已经失败,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改革是成功还是失败,不是看“今天”,而是看“今后”。“今天”的失败是“今后”的成功的必要环节。但“必要”不等于“充分”;认为“今天”已经使改革取得成功,也为时太早。只有继续前进——通过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来纠正改革的失误,才能使改革笑到最后。
经济落后国家可以利用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使自己在经济上后来居上,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也是对称的过程。但对称不等于同步,而是有着先后关系。根据对称发展观,不对称是对称的必经环节。因此,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可以有先后之分,先经济体制改革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路是正确的。“休克疗法”失误在于把政治与经济的对称理解为政治与经济的平行,所以成了真正的“休克”。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有“后”,而且“后”的时间不能太长;同时,在通过不对称到对称转化过程中必然产生的问题(主要是**以及由此造成的不公平)必须予以解决。
确立正确的思维方式,是确立正确的经济学范式的前提,也是坚持正确的改革观、发展观的前提,这个正确的思维方式就是以对称为核心的五度空间的思维方式。五度空间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对称经济学通过建立新的经济学范式来自觉反映社会经济规律,使经济学范式同人类新的实践模式相对称、经济活动模式同人类整体实践模式相对称,摆脱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困惑,走出经济运行的困境,消除经济危机的根源,使企业和社会经济协调有序发展。对称经济学是对称发展观的方法论意义:对称经济是和谐社会的深层结构,是和谐社会的深层经济模式。
任何概念都有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发展过程。对称,是通过对策自觉实现的均衡,是智慧经济时代的经营模式与发展模式。它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通过博弈自发实现的均衡。对称经济学通过对对称与均衡、对策与博弈等概念的分离与重新定位,使之内涵与时代的发展要求相对称。贯穿对称经济学的概念、范畴与范畴体系的核心,是以经济主体为主导同经济客体的对称;由于这个对称,使经济学的主体性和科学性得以统一。对称意味着成功,经济的对称意味着企业的成功、社会的发展。对称经济学是发展经济学。
时间、空间、层次是对称的;社会空间、社会时间、社会层次,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主导;后者通过前者来展示,前者通过后者来提升;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对称哲学揭示了知识经济(层次)、全球化与多元化(空间)、超速发展(时间)、合作主导竞争与双赢发展(性质)的对称关系。既然层次、时间、空间可以相互转化,知识的重新洗牌将带动经济的重新洗牌,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是双向同步过程,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有可能跨发展阶段并后来居上;既然层次、时间、空间可以相互转化,知识经济时代的产业结构、特别是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就应该是以创新业为先导、知识业为主导、制造业为核心、农业为基础、服务业为配套的再生型→循环型→生态型→稳定型→对称型→和谐型结构,以取得可持续发展与超速发展。五度空间理论的意义:知识与智慧转变为生产力。如果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使人类根据质能关系式制造出原子弹,那么五度空间理论导致知识、信息向能量和质量的转化并裂变出生产力。五度空间理论使哲学和经济学实现了统一,从而实现真正的哲学革命和经济学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