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圣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赤先大长老这老豹子很有意思啊,又把刚才陆正对他说的那番嘲讽原封不动给陆正丢了回来。这意思就是说,你别光嘴皮子练得利索,真的换到你身上,倒是说说看,应该如何去分辨一个来历不明,种类相异的陌生人是敌是友。而且赤先也隐约表示了,这种事并没有所谓的绝对的答案,就看陆正能不能说到他满意,以此来决定陆正的去留。
陆正当然可以完全不理会赤先大长老,不必回答这种问题,扬长而去。假如换了唐小九只怕就会如此了,其实相比而言,唐小九机灵圆滑,但实际上自尊之强,让他只要有一丝不必妥协的机会,便会张扬出自我来。而陆正虽然隐忍回避,但心肠温厚,总会顾及他人的感受,不忍他人难过。依现在这种情况,他自然会在意赤灵,不想让他太过难堪。
陆正现在心里想的正是唐小九如果面对这种情形会怎么样做,此时他心中感到奇怪的事,不知道为什么自从离开了大雷音山之后,总是想起唐小九。而且就连自己的心境似乎也有所变化,跟师父在说话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把自己当做了唐小九,这让他感觉十分奇怪。
瞬间失神,瞬间回神,还是先应付眼前赤先大长老的问题吧。这问题倒是让陆正有些联想,因为最近一段时间他正遵从白衣人师父之命,学习感应万物。经赤先大长老这么一问,倒是让陆正隐约觉得两者有相通之处。天地万物,犹如茫茫人海,感应万物,岂不正是去认识芸芸众生吗?万物各有其性,而人也有善恶,妖物亦然。在感应之中,陆正深切感知到天地万物,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有着截然不同的物性,或杂驳、或凌乱、或张扬、或内敛,方之于人。便是众生参差,各有相状。
天地万物之中,有善有恶吗?这个陆正没有想明白,也没有去想,因为赤先大长老问的是陌生之人是敌还是友。人或者妖,总有善恶,但是是敌是友,却往往不因善恶而定。天地之间相争,亦不由善恶之别而息。
那么究竟如何判断眼前之陌生人是敌是友呢?陆正第一个念头想起的是乐先生的那句话,万物皆为我友。当陆正在感应天地间万物之性的时候。也的确感受到了乐先生这句话。随着感应之物越来越多,他心中所积累的感觉越来越丰厚,五脏之感和七情之心越来越清晰,更加深刻洞察到了这一点,万物可与相通。可与相友。所见之物,即可赋予心中之情。
但是同时万物之间也有相生相克,争斗不息,这让陆正想起叶小秋的话,以及从顿悟空灵大师那儿听到的天妖蚩尤的话,天地有以生灭之数求长生,尤其是看见万物相食。陆正曾经一度怀疑过自己是不是应该杀生吃肉的问题。倘若与万物为友,为何又会杀其生、食其肉呢?
心念纷纭之中,陆正忽然觉得赤先大长老的话似乎不只表面所问的那么简单啊,他好像是在考究自己对于修行之道的体认。这可不是一个那么简单就能回答的问题啊!陆正的修行已到了知心大成的境界,所谓知心大成,与凡俗之人不同。洞彻心念所起,一念即有一行,身心不相违而形神以此相合。因此言行相照,言不离行而行不离言,是不会随便乱说话的。更不会信口开河。
这当然并不是说陆正就不能开玩笑,不能撒谎,而是基本上来说,他不会刻意的违背自己的心念,或者虚言夸诞自我,或者以巧言掩饰己行等等,也不会让自己的行为离开自己的心念所照,有所谓的糊涂之举,或者不知之行,以及世人所谓的马虎、大意等等。如果他有了这样的言行,那就是他境界退转。要知道,在知道境之前的境界,都是会退转的。
所以面对赤先大长老的问题,陆正首先绝不应该耍嘴皮子,因为赤先所问的,其实就是陆正的修行之中,如何应对万物。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近乎修行门派之中师父勘验弟子的心境了。就赤先大长老所问,天地之间的万物就是如此,约而言之,敌友二字而已,或者带来伤害,或者带来帮助。以人间言之,犹如世人之应对顺境逆境。人也好,妖也好,都在这样的敌友处境之中渐渐长成,赤先大长老所问关窍正是在此。
世人应对顺境,面对朋友善意之人,往往美畅和乐,心融意洽,但有时也不免激起骄纵放肆。而若是处于逆境,面对敌对恶意之人,则往往受其伤而怀怨尤,及其严重者,乃至于怨恨天地使自己有此遭遇,要不便是诿责归咎他人,指其种种不善。由此日日熏陶,最终养成性格,自有处事待人的习惯。而陆正在日月庐之中曾经跟随老师李仪习礼,在应事接物、立身待人之上曾经学过各种礼仪,李仪对此自然有着种种的教诲……
 ... -->>
赤先大长老这老豹子很有意思啊,又把刚才陆正对他说的那番嘲讽原封不动给陆正丢了回来。这意思就是说,你别光嘴皮子练得利索,真的换到你身上,倒是说说看,应该如何去分辨一个来历不明,种类相异的陌生人是敌是友。而且赤先也隐约表示了,这种事并没有所谓的绝对的答案,就看陆正能不能说到他满意,以此来决定陆正的去留。
陆正当然可以完全不理会赤先大长老,不必回答这种问题,扬长而去。假如换了唐小九只怕就会如此了,其实相比而言,唐小九机灵圆滑,但实际上自尊之强,让他只要有一丝不必妥协的机会,便会张扬出自我来。而陆正虽然隐忍回避,但心肠温厚,总会顾及他人的感受,不忍他人难过。依现在这种情况,他自然会在意赤灵,不想让他太过难堪。
陆正现在心里想的正是唐小九如果面对这种情形会怎么样做,此时他心中感到奇怪的事,不知道为什么自从离开了大雷音山之后,总是想起唐小九。而且就连自己的心境似乎也有所变化,跟师父在说话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把自己当做了唐小九,这让他感觉十分奇怪。
瞬间失神,瞬间回神,还是先应付眼前赤先大长老的问题吧。这问题倒是让陆正有些联想,因为最近一段时间他正遵从白衣人师父之命,学习感应万物。经赤先大长老这么一问,倒是让陆正隐约觉得两者有相通之处。天地万物,犹如茫茫人海,感应万物,岂不正是去认识芸芸众生吗?万物各有其性,而人也有善恶,妖物亦然。在感应之中,陆正深切感知到天地万物,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有着截然不同的物性,或杂驳、或凌乱、或张扬、或内敛,方之于人。便是众生参差,各有相状。
天地万物之中,有善有恶吗?这个陆正没有想明白,也没有去想,因为赤先大长老问的是陌生之人是敌还是友。人或者妖,总有善恶,但是是敌是友,却往往不因善恶而定。天地之间相争,亦不由善恶之别而息。
那么究竟如何判断眼前之陌生人是敌是友呢?陆正第一个念头想起的是乐先生的那句话,万物皆为我友。当陆正在感应天地间万物之性的时候。也的确感受到了乐先生这句话。随着感应之物越来越多,他心中所积累的感觉越来越丰厚,五脏之感和七情之心越来越清晰,更加深刻洞察到了这一点,万物可与相通。可与相友。所见之物,即可赋予心中之情。
但是同时万物之间也有相生相克,争斗不息,这让陆正想起叶小秋的话,以及从顿悟空灵大师那儿听到的天妖蚩尤的话,天地有以生灭之数求长生,尤其是看见万物相食。陆正曾经一度怀疑过自己是不是应该杀生吃肉的问题。倘若与万物为友,为何又会杀其生、食其肉呢?
心念纷纭之中,陆正忽然觉得赤先大长老的话似乎不只表面所问的那么简单啊,他好像是在考究自己对于修行之道的体认。这可不是一个那么简单就能回答的问题啊!陆正的修行已到了知心大成的境界,所谓知心大成,与凡俗之人不同。洞彻心念所起,一念即有一行,身心不相违而形神以此相合。因此言行相照,言不离行而行不离言,是不会随便乱说话的。更不会信口开河。
这当然并不是说陆正就不能开玩笑,不能撒谎,而是基本上来说,他不会刻意的违背自己的心念,或者虚言夸诞自我,或者以巧言掩饰己行等等,也不会让自己的行为离开自己的心念所照,有所谓的糊涂之举,或者不知之行,以及世人所谓的马虎、大意等等。如果他有了这样的言行,那就是他境界退转。要知道,在知道境之前的境界,都是会退转的。
所以面对赤先大长老的问题,陆正首先绝不应该耍嘴皮子,因为赤先所问的,其实就是陆正的修行之中,如何应对万物。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近乎修行门派之中师父勘验弟子的心境了。就赤先大长老所问,天地之间的万物就是如此,约而言之,敌友二字而已,或者带来伤害,或者带来帮助。以人间言之,犹如世人之应对顺境逆境。人也好,妖也好,都在这样的敌友处境之中渐渐长成,赤先大长老所问关窍正是在此。
世人应对顺境,面对朋友善意之人,往往美畅和乐,心融意洽,但有时也不免激起骄纵放肆。而若是处于逆境,面对敌对恶意之人,则往往受其伤而怀怨尤,及其严重者,乃至于怨恨天地使自己有此遭遇,要不便是诿责归咎他人,指其种种不善。由此日日熏陶,最终养成性格,自有处事待人的习惯。而陆正在日月庐之中曾经跟随老师李仪习礼,在应事接物、立身待人之上曾经学过各种礼仪,李仪对此自然有着种种的教诲……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