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古时候那些爱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赵姬】
关于秦始皇的生母赵姬,读《史记》的时候,作者君有三处存疑。
一、关于赵姬身世
《史记·吕不韦列传》中先写:“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乃遂献其姬。”
点明了赵姬的身份只是邯郸一名女伎,地位鄙贱。
但后来到子楚逃回秦国时,又写道“赵欲杀子楚妻子,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
这里,赵姬又成了“赵豪家女”,出身显贵大族。
所以,《史记》里的记载,本身就自相矛盾。
史实究竟如何,现在仍众说纷纭,莫能定论。所以,在这个故事里,就取了相对来说比较合理一些的赵氏豪族的家伎身份。
二、关于赢政血统
《史记》里,太史公明白无误地写了:“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
子楚在吕不韦那儿见到赵姬时,她已经怀有身孕了,后来诞下一子,即是赢政。
但,客观地来讲,太史公写《史记》之时,距邯郸城中这一段历史的发生,已经相隔了一百五十多年。要把当年所有细琐的史实都毫厘无谬地还原,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像这样极其私密的事情,探赜索隐尤为困难,因此,最终得出的结论可信度也就存疑。
而在赢政出生之后的二十多年间,吕不韦对这个孩子的态度表明,彼此之间是父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首先,吕不韦在助子楚逃回秦国时,放弃了赢政和赵姬;其次,赢政承位之后,吕不韦作为相国,独擅专权,完全压制着赢政;而最后,蕲年宫之变后,吕不韦先是免官,再被迫迁蜀,终究仰药自尽(若是亲生父子,何至于此?)。
太史公著书之时,曾漫游多地寻访遗迹传闻,而他最终在《史记》中这样落笔,起码证明了一点——当时,的确有赢政系吕不韦之子的说法。
如果依之前的推论,赢政的身世没有问题,但当时有人谤议其出身,污蔑他是太后与当朝丞相私生——那就是一个巨大的政治阴谋。如果这个谣言被坐实,简直可以将吕不韦和赢政同时打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而史实究竟如何,两千余年后的今日,已然湮沦莫考。
此外,当时的确有一段“移花接木”的典故,为这个说法提供了原型:
楚考烈王多年无子,相国春申君宠幸了一个女子,等到她有孕,再进献于楚王。这女子进宫十分受宠,封了王后,涎下一子,取名为悍,后来被立为太子,继承了楚王之位,这就是楚幽王。
楚国这一段历史与秦国赢政、吕不韦之事发生在同一时间段,是以,后世也有人推断,可能是当时坊间传闻里直接把它张冠李戴,嫁接在了赢政头上。
三、关于赵姬杀子
《史记》中载,嫪毐谋乱时,是“矫王御玺及太后玺”,“矫”即假托,盗用。但个人觉得,赵姬与嫪毐合谋的可能性更大,而之后,秦始皇对待母亲的态度,也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只是为了一个面首,谋杀亲子当然丧心病狂,但如果再加上两个孩子的份量呢?
赵姬心里应该相当清楚,这两个孩子一旦暴露,赢政绝不会让他们活命。尚在稚龄的两个幼儿和早已离心、并不亲近的长子,如果只能选一方?
所以,真实的历史上,赢政很有可能就成了被母亲抛弃的那一方。
【赢政】
读《秦始皇本纪》,最深刻的感觉就是——思立揭地掀天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如履薄冰——用四个字形容赢政二十二岁以前的生活,并不夸张。
两岁大的小孩儿,就开始过朝不保夕的日子,质于异国,被身边的所有人或怜悯鄙夷或轻贱欺辱……一直到九岁。因为稚嫩年幼而无力反抗,所以,只能默默压抑隐忍着所有的恐惧、愤怒还有仇恨。
然后,九岁归秦,终于过了一段相对安稳的日子……尽管要面对的是当年抛弃了他的父亲,还有几乎挤占了他身份的异母弟弟成蟜。
四年之后,赢政丧父,承王位。但,十三岁的他面对的却是母亲同朝中权臣私通,一心助那人把持朝政,将少年秦王完全架空,形同傀儡。
之后数年间,吕不韦、赵姬合谋,迟迟不令赢政加冠亲政。再接着,更令人发指的是赵姬与嫪毐一手策划了蕲年宫之变。
经历了这些,他成年之后行事狠决、手段暴戾、性格偏激等等几乎都是必然的。如果在这种环境下,这孩子居然长成了一个温良恭俭让的好少年,那才真正不可思议。
而历史上的赢政,最为强大的地方在于——幼年到少年时期那一段不堪的经历,在他生命中烙下了屈辱与黑暗的印记,但却并未使这个孩子消沉颓废、胆怯懦弱或者完全耽于仇恨。那样的话,中国历史上大概就不会有秦始皇帝了,取而代之的恐怕会是一个庸庸碌碌甚或丧心病狂的昏聩秦王。
他以此为砥砺,在隐忍示弱的表象下,藉李斯等臣子的辅佐,在政治军事方面飞速地成长,终于——二十二岁,嫪毐被车裂;二十三岁,吕不韦自尽;三十一岁,灭赵国,将昔日仇雠统统坑杀!
三十九岁,一统寰宇,阐并天下。
有时候想,或许正是少年时的这些坎坷与不幸,成就了这个人的千秋功业。
赢政这个人非常难以评价,读这一段时我个人感触比较深的有两点:
一、寡情
中国古代的后宫制度,从王朝诞生起就产生了。据《礼记》载“天子在内廷也立六官、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好吧,实在多到令人发指。
而到了秦始皇这儿,直接删繁就简,嫡妻称皇后,妾皆称夫人。而他一生也没有立后,所以,始皇的后宫,只有一众夫人。
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对后宫的态度,是极为淡漠的。
这样一个多次被至亲背弃、极为缺乏信任感又唯我独尊的人,对哪个女子倾心相付,至死不渝之类的——纯属天方夜谭。
所以,在落笔时想了又想,如果是年少相识,半生相伴,又共同抚育一个孩子的话,几十年下来,或许尚能培养出点儿微薄的感情。
二、示弱
&nb... -->>
【赵姬】
关于秦始皇的生母赵姬,读《史记》的时候,作者君有三处存疑。
一、关于赵姬身世
《史记·吕不韦列传》中先写:“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乃遂献其姬。”
点明了赵姬的身份只是邯郸一名女伎,地位鄙贱。
但后来到子楚逃回秦国时,又写道“赵欲杀子楚妻子,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
这里,赵姬又成了“赵豪家女”,出身显贵大族。
所以,《史记》里的记载,本身就自相矛盾。
史实究竟如何,现在仍众说纷纭,莫能定论。所以,在这个故事里,就取了相对来说比较合理一些的赵氏豪族的家伎身份。
二、关于赢政血统
《史记》里,太史公明白无误地写了:“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
子楚在吕不韦那儿见到赵姬时,她已经怀有身孕了,后来诞下一子,即是赢政。
但,客观地来讲,太史公写《史记》之时,距邯郸城中这一段历史的发生,已经相隔了一百五十多年。要把当年所有细琐的史实都毫厘无谬地还原,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像这样极其私密的事情,探赜索隐尤为困难,因此,最终得出的结论可信度也就存疑。
而在赢政出生之后的二十多年间,吕不韦对这个孩子的态度表明,彼此之间是父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首先,吕不韦在助子楚逃回秦国时,放弃了赢政和赵姬;其次,赢政承位之后,吕不韦作为相国,独擅专权,完全压制着赢政;而最后,蕲年宫之变后,吕不韦先是免官,再被迫迁蜀,终究仰药自尽(若是亲生父子,何至于此?)。
太史公著书之时,曾漫游多地寻访遗迹传闻,而他最终在《史记》中这样落笔,起码证明了一点——当时,的确有赢政系吕不韦之子的说法。
如果依之前的推论,赢政的身世没有问题,但当时有人谤议其出身,污蔑他是太后与当朝丞相私生——那就是一个巨大的政治阴谋。如果这个谣言被坐实,简直可以将吕不韦和赢政同时打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而史实究竟如何,两千余年后的今日,已然湮沦莫考。
此外,当时的确有一段“移花接木”的典故,为这个说法提供了原型:
楚考烈王多年无子,相国春申君宠幸了一个女子,等到她有孕,再进献于楚王。这女子进宫十分受宠,封了王后,涎下一子,取名为悍,后来被立为太子,继承了楚王之位,这就是楚幽王。
楚国这一段历史与秦国赢政、吕不韦之事发生在同一时间段,是以,后世也有人推断,可能是当时坊间传闻里直接把它张冠李戴,嫁接在了赢政头上。
三、关于赵姬杀子
《史记》中载,嫪毐谋乱时,是“矫王御玺及太后玺”,“矫”即假托,盗用。但个人觉得,赵姬与嫪毐合谋的可能性更大,而之后,秦始皇对待母亲的态度,也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只是为了一个面首,谋杀亲子当然丧心病狂,但如果再加上两个孩子的份量呢?
赵姬心里应该相当清楚,这两个孩子一旦暴露,赢政绝不会让他们活命。尚在稚龄的两个幼儿和早已离心、并不亲近的长子,如果只能选一方?
所以,真实的历史上,赢政很有可能就成了被母亲抛弃的那一方。
【赢政】
读《秦始皇本纪》,最深刻的感觉就是——思立揭地掀天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如履薄冰——用四个字形容赢政二十二岁以前的生活,并不夸张。
两岁大的小孩儿,就开始过朝不保夕的日子,质于异国,被身边的所有人或怜悯鄙夷或轻贱欺辱……一直到九岁。因为稚嫩年幼而无力反抗,所以,只能默默压抑隐忍着所有的恐惧、愤怒还有仇恨。
然后,九岁归秦,终于过了一段相对安稳的日子……尽管要面对的是当年抛弃了他的父亲,还有几乎挤占了他身份的异母弟弟成蟜。
四年之后,赢政丧父,承王位。但,十三岁的他面对的却是母亲同朝中权臣私通,一心助那人把持朝政,将少年秦王完全架空,形同傀儡。
之后数年间,吕不韦、赵姬合谋,迟迟不令赢政加冠亲政。再接着,更令人发指的是赵姬与嫪毐一手策划了蕲年宫之变。
经历了这些,他成年之后行事狠决、手段暴戾、性格偏激等等几乎都是必然的。如果在这种环境下,这孩子居然长成了一个温良恭俭让的好少年,那才真正不可思议。
而历史上的赢政,最为强大的地方在于——幼年到少年时期那一段不堪的经历,在他生命中烙下了屈辱与黑暗的印记,但却并未使这个孩子消沉颓废、胆怯懦弱或者完全耽于仇恨。那样的话,中国历史上大概就不会有秦始皇帝了,取而代之的恐怕会是一个庸庸碌碌甚或丧心病狂的昏聩秦王。
他以此为砥砺,在隐忍示弱的表象下,藉李斯等臣子的辅佐,在政治军事方面飞速地成长,终于——二十二岁,嫪毐被车裂;二十三岁,吕不韦自尽;三十一岁,灭赵国,将昔日仇雠统统坑杀!
三十九岁,一统寰宇,阐并天下。
有时候想,或许正是少年时的这些坎坷与不幸,成就了这个人的千秋功业。
赢政这个人非常难以评价,读这一段时我个人感触比较深的有两点:
一、寡情
中国古代的后宫制度,从王朝诞生起就产生了。据《礼记》载“天子在内廷也立六官、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好吧,实在多到令人发指。
而到了秦始皇这儿,直接删繁就简,嫡妻称皇后,妾皆称夫人。而他一生也没有立后,所以,始皇的后宫,只有一众夫人。
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对后宫的态度,是极为淡漠的。
这样一个多次被至亲背弃、极为缺乏信任感又唯我独尊的人,对哪个女子倾心相付,至死不渝之类的——纯属天方夜谭。
所以,在落笔时想了又想,如果是年少相识,半生相伴,又共同抚育一个孩子的话,几十年下来,或许尚能培养出点儿微薄的感情。
二、示弱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