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铁十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由于时差的缘故,华盛顿时间比伦敦时间晚5个小时,比开罗时间晚7个小时,当阿拉曼已是激战正酣的下午,华盛顿才刚刚从早晨中醒来,沐浴在12月10日的阳光之下,尽管天气有点冷。
白宫,总统办公室内,罗斯福总统正在认真研读各方面发来的电报抄件和情报汇总,这是历代总统的惯例,在战争期间尤其如此。这场世界大战对欧洲来说已是第三个年头,对美国而言也已进入第二年,但从当前的局面来看,局势似乎还不太理想。中途岛战役后涌现出来的乐观又被所罗门海战的惨败打到了谷底,而除了太平洋战场上的情报,特别让他揪心的是陆军航空队报上来的有关于部署在英国的第八航空队报告,话里话外显示的情况都很不乐观。
“……自德国启动总动员体制并加大有关‘欧洲联盟’宣传后,有关德国工业能力特别是与军事工业相关的声生产、制造能力在飞速增长,而消费性的民用工业与则向周边国家转移与渗透,情报显示德国主要装备的月生产数量急剧增加,个别产品诸如坦克、飞机的产量成倍增加,这对利用战略轰炸削弱德国军事潜力的设想构成了极大挑战——目前通过战略轰炸所削弱的损失远不及德国增加的产量。”
罗斯福知道这封报告并未夸大事实,相反,事实比报告说得还糟糕,美国有关通过战略轰炸摧毁德国经济潜力的设想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德国除了在本土加速发展军事工业外,还尽力将军事工业中相对技术含量较低的配套产业向西欧国家转移,对包括一系列钢铁、冶金、化工、机械、军需、医药等行业在内分发了基础性订单,甚至直接将很多不太重要的零件也转移到法国、荷兰、比利时生产,这些发达的工业国能够很方便地依据德国图纸生产出德国所需要的产品,质量一点也不比德国自产的差。比如比利时的几大钢铁联合企业上个月就接到了为德国4号坦克生产1万组轮子和履带的订单,而法国也接到了大量铝合金、航空发动机的订单——毫无疑问这些产品最终会成为战场上驰骋开火的坦克和飞机。
德国除零件以外还直接向这些工业国订购成套产品,瑞典的博福斯高炮,比利时FN公司的手枪,法国的野战口粮,更不必说意大利工业体系全面倒向德国后,已开始按德国标准与要求在生产军火了。更关键的是,德国人下了这么多订单几乎没花多少钱——通过释放俘虏、减少直接占领区面积、部分允许其重建国防力量等手段,德国从上述几国政府获取了大量军费。而且,由于德国军事力量的成功与赫赫战绩,这些国家在重建国防力量时自觉不自觉地模仿德国编制、采用德国装备——这也让德国赚到了钱。
现在,西欧几个主要工业国的工业机器正在复苏,正在为德国的战争机器提供基础性、辅助性的帮助,而且作用越来越大了。
为此报告特意提出:“……我们对前述情况深感忧虑,前线指挥官一再要求加大对这些地方和工厂设施的打击力度,但一直来我们受到了很多限制,我们希望总统能给予我们更多、更大的授权。”
罗斯福知道,这些国家虽在为德国生产,但却是通过正常贸易行为开展的,哪怕德国利用俘虏、占领区军费等手段充当支付能力也是当事国主动接受的,这种行为不但缓和了德国与西欧占领国之间彼此的紧张关系,也缓解了被占领国自身的经济困难——为德国生产总好过挨饿!这件事明显可看出来德国在为推动欧洲联盟做准备——从政治立场而言,完全是应该彻底打击的。
但身为一个老练的政治家,罗斯福知道政治和军事从来就不是纯粹的行动,必须要充分考虑民众反应,如果第八航空队肆无忌惮地对西欧国家进行空袭,必然会牵涉到民用目标,哪怕精确打击了工厂也会造成工人失业与流离失所——这容易引起当地民众的仇恨,如果德国军事力量借机把自己打扮为抵抗美国空军的军事力量,并借机挑起欧美冲突,那政治上丢分就更多——民众是不会理解为什么美国人要把炸弹投在自己头上而不去直接打击德国人。如果引起当地民众的普遍反对,将来永不会有反攻欧洲的那一天。
... -->>
由于时差的缘故,华盛顿时间比伦敦时间晚5个小时,比开罗时间晚7个小时,当阿拉曼已是激战正酣的下午,华盛顿才刚刚从早晨中醒来,沐浴在12月10日的阳光之下,尽管天气有点冷。
白宫,总统办公室内,罗斯福总统正在认真研读各方面发来的电报抄件和情报汇总,这是历代总统的惯例,在战争期间尤其如此。这场世界大战对欧洲来说已是第三个年头,对美国而言也已进入第二年,但从当前的局面来看,局势似乎还不太理想。中途岛战役后涌现出来的乐观又被所罗门海战的惨败打到了谷底,而除了太平洋战场上的情报,特别让他揪心的是陆军航空队报上来的有关于部署在英国的第八航空队报告,话里话外显示的情况都很不乐观。
“……自德国启动总动员体制并加大有关‘欧洲联盟’宣传后,有关德国工业能力特别是与军事工业相关的声生产、制造能力在飞速增长,而消费性的民用工业与则向周边国家转移与渗透,情报显示德国主要装备的月生产数量急剧增加,个别产品诸如坦克、飞机的产量成倍增加,这对利用战略轰炸削弱德国军事潜力的设想构成了极大挑战——目前通过战略轰炸所削弱的损失远不及德国增加的产量。”
罗斯福知道这封报告并未夸大事实,相反,事实比报告说得还糟糕,美国有关通过战略轰炸摧毁德国经济潜力的设想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德国除了在本土加速发展军事工业外,还尽力将军事工业中相对技术含量较低的配套产业向西欧国家转移,对包括一系列钢铁、冶金、化工、机械、军需、医药等行业在内分发了基础性订单,甚至直接将很多不太重要的零件也转移到法国、荷兰、比利时生产,这些发达的工业国能够很方便地依据德国图纸生产出德国所需要的产品,质量一点也不比德国自产的差。比如比利时的几大钢铁联合企业上个月就接到了为德国4号坦克生产1万组轮子和履带的订单,而法国也接到了大量铝合金、航空发动机的订单——毫无疑问这些产品最终会成为战场上驰骋开火的坦克和飞机。
德国除零件以外还直接向这些工业国订购成套产品,瑞典的博福斯高炮,比利时FN公司的手枪,法国的野战口粮,更不必说意大利工业体系全面倒向德国后,已开始按德国标准与要求在生产军火了。更关键的是,德国人下了这么多订单几乎没花多少钱——通过释放俘虏、减少直接占领区面积、部分允许其重建国防力量等手段,德国从上述几国政府获取了大量军费。而且,由于德国军事力量的成功与赫赫战绩,这些国家在重建国防力量时自觉不自觉地模仿德国编制、采用德国装备——这也让德国赚到了钱。
现在,西欧几个主要工业国的工业机器正在复苏,正在为德国的战争机器提供基础性、辅助性的帮助,而且作用越来越大了。
为此报告特意提出:“……我们对前述情况深感忧虑,前线指挥官一再要求加大对这些地方和工厂设施的打击力度,但一直来我们受到了很多限制,我们希望总统能给予我们更多、更大的授权。”
罗斯福知道,这些国家虽在为德国生产,但却是通过正常贸易行为开展的,哪怕德国利用俘虏、占领区军费等手段充当支付能力也是当事国主动接受的,这种行为不但缓和了德国与西欧占领国之间彼此的紧张关系,也缓解了被占领国自身的经济困难——为德国生产总好过挨饿!这件事明显可看出来德国在为推动欧洲联盟做准备——从政治立场而言,完全是应该彻底打击的。
但身为一个老练的政治家,罗斯福知道政治和军事从来就不是纯粹的行动,必须要充分考虑民众反应,如果第八航空队肆无忌惮地对西欧国家进行空袭,必然会牵涉到民用目标,哪怕精确打击了工厂也会造成工人失业与流离失所——这容易引起当地民众的仇恨,如果德国军事力量借机把自己打扮为抵抗美国空军的军事力量,并借机挑起欧美冲突,那政治上丢分就更多——民众是不会理解为什么美国人要把炸弹投在自己头上而不去直接打击德国人。如果引起当地民众的普遍反对,将来永不会有反攻欧洲的那一天。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