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乱世国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壮锦,便是土司女儿亲手所织,土司非常得意,不停地夸奖他女儿心灵手巧,我送给土司一只咱们当地的翡翠烟嘴,他当时便将此物送给了我,还说,这上面绣的画,便是他们家乡的山水,他女儿坐在屋前,照着眼前的景色所绣。
我当时对壮锦倒是没在意,但是见到这几个印上去的字,却是大吃一惊,问他这是怎么回事,他说,这是一枚汉人的印章,是从上代土司那里传下来的,他女儿绣完这幅壮锦,觉得边角上尚有空余,但画面是依照眼前景色而绣,添点什么,也不太象,索性就盖上了这枚印章。
当时,土司还问我,这几个字,到底是不是字,念什么?
我随机应变,虚与委蛇,对他说,这几个字是‘平安欢喜,福寿安康’,他信以为真,还一劲表示感谢。我问他,你这枚汉人的印章,能否拿出来让我看看?谁知道他连连摇头,说这绝对不行,上代传下来的规矩,此物绝不可示以汉人,至于原因是什么,他也不知道,我诘之再三,他坚不松口。并且似乎起了疑,我终不敢再深究下去。
因了这个心中疑问,我本来应该尽快回到北方的,却始终放不下这块心病,流连起来,不肯动身。”
说到这里,胡员外插嘴道:“换了任何人,也不肯动身的。”
文士继续说:“是啊,那‘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就象是刻在了我心里,我天天拿着这块壮锦,翻来覆去地看,脑子里再也没有别的,只想着怎么再去探听那传国玺的下落,可是,等了两个月,始终没有机会,那土司反而和当地别的土司,打起仗来,双方拼得你死我活,当地百姓死伤无数,我怕殃及自身,心想还是性命要紧,于是启程回乡。”
管家胡生添酒,胡员外说:“喝酒喝酒,既是无福得到,那也是缘分未到,强求不得的。”
酒桌上旁人听了文士讲的经历,七嘴八舌,有的说:“可惜了可惜了,如若是我,宁可冒险,也得探听得宝玺下落。”有的怀疑文士是否在“编故事”,也有的说:“那传国玺,仿制的多了,历代都有赝品,焉不知那土司手里的,是否便是一个赝品?”
大家议论了一阵,最终也只能慨叹一阵了事,南方苗疆地带,山遥水远,若非极重要的事,一般人一生中,也到不了那么远的地方,自然谁也不会为了那个不可靠的讯息,而远赴南疆。
3
下午,胡员外的公子在家里读书,那公子十余岁,正是好奇的年纪,问胡员外:“上午那群叔伯们,一个劲地说什么‘传国玺’,那是什么好东西?”
那胡员外此时脑子所想,正是这件事,见公子提起,索性拿条板凳,坐在院里,对公子说:“好,我今天便给你讲一讲。”
管家胡生给公子拿来一个木凳,自己也坐下来,一边给公子研墨,一边听员外讲古。胡员外道:“说起这件东西,便先要讲一个故事,叫做‘和氏璧’。
此事源于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在山里得到一块石头,他识得是块美玉,便献给楚厉王,楚厉王派玉工辨认,那玉工眼拙,认不出这石头里,其实是美玉,便对楚王说:这就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故意来骗自己,便以欺君罪命人砍掉了卞和的左足。后来武王继位,卞和又来献玉,谁知武王也认为卞和是骗子,又砍掉了卞和的右足。到文王继位,卞和坐在荆山下哭,被文王得知,问他原因,卞和说明原委,文王派人把石头剖开,果然,里边是一块难得的美玉。从此,这块玉,被称为‘和氏璧’。
和氏璧归了文王,后来到威王时,相国昭阳灭了越国,威王把此璧赏赐给了昭阳,谁知道昭阳得到此璧的当天,便丢失了。原来昭阳得到此宝很是高兴,邀请众好友在湖边摆宴席赏宝,忽听有人喊:“水里有大鱼。”昭阳起身到湖边看鱼,鱼没看见,那宝贝和氏璧,却不见了踪影。昭阳大怒,怀疑是门客张仪所为,严加拷问,却一无所获,反而激怒了张仪,使张仪投了别国,后当了秦国丞相,灭了楚国。
再说和氏璧,后来辗转到了赵国太监缪贤手里,又被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以后,给赵国发信,愿意以十五座城池,换取这块和氏璧,当时秦国强大,赵国弱小,赵惠文王很是发愁,相国蔺相如说,愿意送此璧入秦国,换那十五座城池,于是,蔺相如携璧入秦,果然不出所料,秦昭王见了宝物,欢喜不已,但对换城池之事闭口不提。蔺相如心生一计,说璧上有块瑕疵,秦王赶紧让他指出,蔺相如拿过璧,举过头顶,作势要把它摔碎,与秦王据理力争,表示宁死不辱使命,终于使秦王妥协,让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回到赵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价值连城’和‘完璧归赵’。
秦朝终于打败了六国,统一了中国,和氏璧到了秦始皇手里,始皇命咸阳有名的玉工王孙涛,将璧精研细磨,雕琢为玺,又命丞相李斯,亲手书写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篆文,镌刻于玺上,从此,这块玺,便代代相传,成为历代皇帝的身份地位象征。
秦朝末期天下大乱,刘邦攻入咸阳,秦王子婴手举此玺,跪在道旁,献给刘邦,自此秦朝灭亡。这枚传国玺,遂成为汉朝历代皇帝的玉玺,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当时皇帝年幼,此玺藏在长乐宫太后的手里,王莽派弟弟王舜向太后索要玉玺,太后大怒,拿玺砸向王舜,没砸着,却将玺磕破了一角,王莽命人用黄金修补,因此后世又把此玺叫做‘金镶玉玺’。
以后,王莽兵败自杀,天下大乱,刘秀得到天下,称为东汉,玺到了刘秀手里,重新成为汉朝国玺。
东汉末年,宦官作乱,袁绍入宫诛杀宦官,段珪携帝出逃,玉玺失踪。
后来,孙坚率人攻入洛阳,见城南一井中有五彩云气,遂派人入井,见一小匣,匣内所藏正是传国玉玺。孙坚如获至宝,将其秘藏于妻吴氏处。后袁术拘吴氏,夺玺。袁术死后,荆州刺史徐璆携玺至许昌,时曹操挟献帝而令诸侯,至此,传国玺得重归汉室。
后汉朝终灭,玺归于晋,晋灭亡后,玺经南北朝宋、齐、梁、陈四代,一直作为国玺。后隋朝统一中国,传国玺归隋。
隋灭亡后,萧后携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因此,唐高宗李渊得天下时,是没有玺的,成为他一大憾事。而后不久,太宗李世民派大将李靖率军讨伐突厥,萧后返归中原,传国玺终于现身中原,到了唐太宗手里,太宗龙颜大悦。
唐末,天下大乱,传国玺历经后梁、后唐,到后唐灭亡前,最后一任皇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玺登玄武楼**,传国玺就此失踪。
从此以后,又出现过几次传国玺,但都属于伪作,比如,北宋哲宗时,有农夫名段义在耕田时发现传国玺,送至朝廷,当时便有明眼人看出,此系赝品。
元世祖时,“传国玉玺”忽现于大都,叫卖于市,权相伯颜命人购得。其实,那也只是赝品之一而已。
明朝时,朱元璋遣徐达入漠北,穷追猛打远遁之残元势力,其主要目的便是寻找传国玉玺,然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本朝以来,传国玺一直未见,虽然各代君王都刻了无数玉玺,但那只是因为没有传国玺,而不得已才为之,只有那一枚真正的传国玺,被各朝君王视为‘天命所归’的象征,早已超出了它本身的含义。其它各种玉玺、国宝,和它比起来,都差了不只一个等级,如烛光之比日月。”
胡员外说到这里,胡公子忽然说:“胡生,你研的墨,都跑到外面了。”
果然,旁边研墨的胡生听得入了谜,把砚里的水都弄到外面了,四周染得一片墨汁。胡生吓了一跳,赶紧收拾残墨,擦拭家具。胡员外笑道:“这也难怪,一般人听了传国玺的故事,都是这个样子,既艳羡,又感慨,今天来的这帮客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壮锦,便是土司女儿亲手所织,土司非常得意,不停地夸奖他女儿心灵手巧,我送给土司一只咱们当地的翡翠烟嘴,他当时便将此物送给了我,还说,这上面绣的画,便是他们家乡的山水,他女儿坐在屋前,照着眼前的景色所绣。
我当时对壮锦倒是没在意,但是见到这几个印上去的字,却是大吃一惊,问他这是怎么回事,他说,这是一枚汉人的印章,是从上代土司那里传下来的,他女儿绣完这幅壮锦,觉得边角上尚有空余,但画面是依照眼前景色而绣,添点什么,也不太象,索性就盖上了这枚印章。
当时,土司还问我,这几个字,到底是不是字,念什么?
我随机应变,虚与委蛇,对他说,这几个字是‘平安欢喜,福寿安康’,他信以为真,还一劲表示感谢。我问他,你这枚汉人的印章,能否拿出来让我看看?谁知道他连连摇头,说这绝对不行,上代传下来的规矩,此物绝不可示以汉人,至于原因是什么,他也不知道,我诘之再三,他坚不松口。并且似乎起了疑,我终不敢再深究下去。
因了这个心中疑问,我本来应该尽快回到北方的,却始终放不下这块心病,流连起来,不肯动身。”
说到这里,胡员外插嘴道:“换了任何人,也不肯动身的。”
文士继续说:“是啊,那‘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就象是刻在了我心里,我天天拿着这块壮锦,翻来覆去地看,脑子里再也没有别的,只想着怎么再去探听那传国玺的下落,可是,等了两个月,始终没有机会,那土司反而和当地别的土司,打起仗来,双方拼得你死我活,当地百姓死伤无数,我怕殃及自身,心想还是性命要紧,于是启程回乡。”
管家胡生添酒,胡员外说:“喝酒喝酒,既是无福得到,那也是缘分未到,强求不得的。”
酒桌上旁人听了文士讲的经历,七嘴八舌,有的说:“可惜了可惜了,如若是我,宁可冒险,也得探听得宝玺下落。”有的怀疑文士是否在“编故事”,也有的说:“那传国玺,仿制的多了,历代都有赝品,焉不知那土司手里的,是否便是一个赝品?”
大家议论了一阵,最终也只能慨叹一阵了事,南方苗疆地带,山遥水远,若非极重要的事,一般人一生中,也到不了那么远的地方,自然谁也不会为了那个不可靠的讯息,而远赴南疆。
3
下午,胡员外的公子在家里读书,那公子十余岁,正是好奇的年纪,问胡员外:“上午那群叔伯们,一个劲地说什么‘传国玺’,那是什么好东西?”
那胡员外此时脑子所想,正是这件事,见公子提起,索性拿条板凳,坐在院里,对公子说:“好,我今天便给你讲一讲。”
管家胡生给公子拿来一个木凳,自己也坐下来,一边给公子研墨,一边听员外讲古。胡员外道:“说起这件东西,便先要讲一个故事,叫做‘和氏璧’。
此事源于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在山里得到一块石头,他识得是块美玉,便献给楚厉王,楚厉王派玉工辨认,那玉工眼拙,认不出这石头里,其实是美玉,便对楚王说:这就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故意来骗自己,便以欺君罪命人砍掉了卞和的左足。后来武王继位,卞和又来献玉,谁知武王也认为卞和是骗子,又砍掉了卞和的右足。到文王继位,卞和坐在荆山下哭,被文王得知,问他原因,卞和说明原委,文王派人把石头剖开,果然,里边是一块难得的美玉。从此,这块玉,被称为‘和氏璧’。
和氏璧归了文王,后来到威王时,相国昭阳灭了越国,威王把此璧赏赐给了昭阳,谁知道昭阳得到此璧的当天,便丢失了。原来昭阳得到此宝很是高兴,邀请众好友在湖边摆宴席赏宝,忽听有人喊:“水里有大鱼。”昭阳起身到湖边看鱼,鱼没看见,那宝贝和氏璧,却不见了踪影。昭阳大怒,怀疑是门客张仪所为,严加拷问,却一无所获,反而激怒了张仪,使张仪投了别国,后当了秦国丞相,灭了楚国。
再说和氏璧,后来辗转到了赵国太监缪贤手里,又被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以后,给赵国发信,愿意以十五座城池,换取这块和氏璧,当时秦国强大,赵国弱小,赵惠文王很是发愁,相国蔺相如说,愿意送此璧入秦国,换那十五座城池,于是,蔺相如携璧入秦,果然不出所料,秦昭王见了宝物,欢喜不已,但对换城池之事闭口不提。蔺相如心生一计,说璧上有块瑕疵,秦王赶紧让他指出,蔺相如拿过璧,举过头顶,作势要把它摔碎,与秦王据理力争,表示宁死不辱使命,终于使秦王妥协,让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回到赵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价值连城’和‘完璧归赵’。
秦朝终于打败了六国,统一了中国,和氏璧到了秦始皇手里,始皇命咸阳有名的玉工王孙涛,将璧精研细磨,雕琢为玺,又命丞相李斯,亲手书写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篆文,镌刻于玺上,从此,这块玺,便代代相传,成为历代皇帝的身份地位象征。
秦朝末期天下大乱,刘邦攻入咸阳,秦王子婴手举此玺,跪在道旁,献给刘邦,自此秦朝灭亡。这枚传国玺,遂成为汉朝历代皇帝的玉玺,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当时皇帝年幼,此玺藏在长乐宫太后的手里,王莽派弟弟王舜向太后索要玉玺,太后大怒,拿玺砸向王舜,没砸着,却将玺磕破了一角,王莽命人用黄金修补,因此后世又把此玺叫做‘金镶玉玺’。
以后,王莽兵败自杀,天下大乱,刘秀得到天下,称为东汉,玺到了刘秀手里,重新成为汉朝国玺。
东汉末年,宦官作乱,袁绍入宫诛杀宦官,段珪携帝出逃,玉玺失踪。
后来,孙坚率人攻入洛阳,见城南一井中有五彩云气,遂派人入井,见一小匣,匣内所藏正是传国玉玺。孙坚如获至宝,将其秘藏于妻吴氏处。后袁术拘吴氏,夺玺。袁术死后,荆州刺史徐璆携玺至许昌,时曹操挟献帝而令诸侯,至此,传国玺得重归汉室。
后汉朝终灭,玺归于晋,晋灭亡后,玺经南北朝宋、齐、梁、陈四代,一直作为国玺。后隋朝统一中国,传国玺归隋。
隋灭亡后,萧后携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因此,唐高宗李渊得天下时,是没有玺的,成为他一大憾事。而后不久,太宗李世民派大将李靖率军讨伐突厥,萧后返归中原,传国玺终于现身中原,到了唐太宗手里,太宗龙颜大悦。
唐末,天下大乱,传国玺历经后梁、后唐,到后唐灭亡前,最后一任皇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玺登玄武楼**,传国玺就此失踪。
从此以后,又出现过几次传国玺,但都属于伪作,比如,北宋哲宗时,有农夫名段义在耕田时发现传国玺,送至朝廷,当时便有明眼人看出,此系赝品。
元世祖时,“传国玉玺”忽现于大都,叫卖于市,权相伯颜命人购得。其实,那也只是赝品之一而已。
明朝时,朱元璋遣徐达入漠北,穷追猛打远遁之残元势力,其主要目的便是寻找传国玉玺,然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本朝以来,传国玺一直未见,虽然各代君王都刻了无数玉玺,但那只是因为没有传国玺,而不得已才为之,只有那一枚真正的传国玺,被各朝君王视为‘天命所归’的象征,早已超出了它本身的含义。其它各种玉玺、国宝,和它比起来,都差了不只一个等级,如烛光之比日月。”
胡员外说到这里,胡公子忽然说:“胡生,你研的墨,都跑到外面了。”
果然,旁边研墨的胡生听得入了谜,把砚里的水都弄到外面了,四周染得一片墨汁。胡生吓了一跳,赶紧收拾残墨,擦拭家具。胡员外笑道:“这也难怪,一般人听了传国玺的故事,都是这个样子,既艳羡,又感慨,今天来的这帮客人,又何尝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