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没时间了快上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庄亲王允禄,清朝宗室大臣,康熙第十六子,顺懿密妃王氏所出。康熙末年,命掌内务府。雍正元年三月,奉命继嗣皇太极孙、和硕庄靖亲王博果铎。历官正蓝旗汉军都统、镶白旗、正黄旗满洲都统。乾隆元年,任总理事务大臣,兼管工部事务,食双倍亲王俸。
因为这位作为康熙儿子中地位最高王爷的庄亲王掌着正黄旗事务的缘故,现在满清阵营的轮回者们大部分就重生在了正黄旗的武官身上。剩下的那批,自然是在正白旗——和亲王弘昼此时正是正白旗满洲都统。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安排,赵昆自然是有他的道理的。
满洲八旗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上三旗是清代由皇帝直接统辖的三个旗。清军入关前,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由皇太极亲自统领,是皇帝的亲兵,条件待遇优厚,称为“上三旗”。余下的正红旗、镶红旗、镶白旗、正白旗、镶蓝旗,称为“下五旗”,由亲王、贝勒、贝子掌管,驻守京师各地。入关后,多尔衮将自己所领的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此后未再变动。多尔衮病逝后,顺治皇帝接管正白旗统领权,从此上三下五著为定例。
“上三旗”为皇帝亲军(这也是皇帝放心安排近支亲王作为三旗都统的缘故),是郎卫制的主体。所谓郎卫制,指的是由满、蒙上三旗(内务府三旗)中选拔郎卫,负责宫廷内侍卫。其中优秀者,则日侍禁廷,供驱走,称御前侍卫,稍次者为乾清门侍卫。内廷侍卫人员必须由上三旗满洲、蒙古军中选任,汉军不得与。
故而紫禁城内接近皇帝的要害部位,全由内务府选出侍卫,由领侍卫内大臣六人(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各二人)统领。分成内外两班宿卫。内班宿守乾清门、内右门、神武门、宁寿门等内宫,多用满人。外班宿守太和门等外朝,兼用满人、蒙人。
当年康熙为锻炼军队,圈定了木兰围场。清朝前半叶,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来这里举行以射猎和旅游为主,史称“木兰秋狝”。自此,秋天到木兰围场巡视习武,行围狩猎。这是清代帝王演练骑射的一种方式。
从康熙四十一年开始,在北京至围场的沿途设置了许多行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热河行宫,又称为避暑山庄。从康熙四十二年始,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
康、乾时期,由于皇帝经常去山庄避暑,因而热河行宫也就成了一个重要的政治中心。夏季到承德避暑山庄避暑并处理朝政,直到秋狝之后再返回北京。秋狝木兰时,往往还要会聚蒙古各部王公,以笼络蒙古上层贵族。
而皇帝巡幸承德,自然不可能把北京周边的护卫部队都带上。皇帝身边都是上三旗的侍卫,而那几万旗军的兵马,虽说八旗亲贵都有,部队出自京畿大营,实际上来的主力可还是上三旗的兵马。
要在这里发动兵变,肯定是比在北京方便——那里周围驻兵太多,天知道一不小心就会有哪个大营进京勤王。承德这边,则就是几万兵马,主力还是上三旗。按照赵昆的计划,由正黄旗的轮回者们自称接到允禄的命令,用勤王的名义带头兵变,而正白旗则负责拨乱反正——当然,肯定得在正黄旗中的一小撮叛乱份子成功以后。
这样子不但干掉了乾隆,还让三旗之内大动刀兵,结下血仇,何乐而不为呢?
赵昆安排已毕,这才前往行宫递牌子请见。他身为和硕亲王,皇帝的弟弟,即时便有旨意,着和亲王至延熏山馆觐见。
严格来说,他还是第一次进这座横亘百里的大行宫,随太监进来,绕过仪门,但见满院都是乌沉沉、碧幽幽的松树,高可参天,粗可环抱,遮得地下一丝阳光不见,甬道的正中有一座三楹正殿,正门上悬着一块硕大的泥金黑匾,上面书着四个颜体大字:
万壑松风
一望可知是一米五(康麻子)的手迹,两边的楹联却空着。赵昆立刻便上了心。一路走一路看,果然园中所有的旧联已全部撤掉。海子旁边有一座八角亭,亭栏边可以垂钓。向东眺望,但见云山朦胧,秋岚浅淡。向西一带,是几排瓦舍,并不十分高大。
他问了问领路的太监,小太监陪着笑给王爷解说了一番,这才知道是专门为皇子盖的书房一一再向西里许,是一片开阔地,约莫四五十亩大的一片海子,旁边另树一座坊门,是用一整块青石镂刻而成,也是新造的,门前鹄立着十几个小侍卫。
正门倒厦前,设着一张御榻,一望可知是乾隆接见臣子的地方,因地面轩敞开阔,坐在榻上可以远眺,近则见湖光山色,远则览千岩万壑,夏天坐在这里,无论见人办事,穿堂风徐徐吹过,半点暑意也不会有。
进门稍向西,就是延熏山馆,也是丹垩一新,看布置仿佛是个佛堂,山馆前几十步,是一座戏台和正殿相对,中间种植了不少说不上名目的奇花异卉。他正看得兴致盎然,听殿中的乾隆说道:“老五,你这狗才,傻乎乎地东张西望,成何体统?”
“臣弟看花了眼了!”赵昆忙一边答应,一边一溜小跑进殿,到东暖阁窗下,见允禄也站在一边,便拿出远超奥斯卡演员的水准向乾隆请安道:“这里真是秀色动人,臣弟也没见过,所以就看个新鲜。”
乾隆案上摆着长长一幅卷轴,两头拖在炕上,上面画有点点线线,却没有泼墨着色,又不像画儿。他一手扶着那图,微笑着看看赵昆,说道:“这园子刚新修过,朕也还没有看。你既来了,就是缘分,我们一路出去走走,边走边看边说事情如何?”
两位亲王见他如此好兴致,忙都承欢。允禄笑道:“这园子我看了几次,以为都走熟了,今儿进来,还觉得新颖,多少处都不认得了。东湖边那个假山石怕有... -->>
庄亲王允禄,清朝宗室大臣,康熙第十六子,顺懿密妃王氏所出。康熙末年,命掌内务府。雍正元年三月,奉命继嗣皇太极孙、和硕庄靖亲王博果铎。历官正蓝旗汉军都统、镶白旗、正黄旗满洲都统。乾隆元年,任总理事务大臣,兼管工部事务,食双倍亲王俸。
因为这位作为康熙儿子中地位最高王爷的庄亲王掌着正黄旗事务的缘故,现在满清阵营的轮回者们大部分就重生在了正黄旗的武官身上。剩下的那批,自然是在正白旗——和亲王弘昼此时正是正白旗满洲都统。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安排,赵昆自然是有他的道理的。
满洲八旗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上三旗是清代由皇帝直接统辖的三个旗。清军入关前,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由皇太极亲自统领,是皇帝的亲兵,条件待遇优厚,称为“上三旗”。余下的正红旗、镶红旗、镶白旗、正白旗、镶蓝旗,称为“下五旗”,由亲王、贝勒、贝子掌管,驻守京师各地。入关后,多尔衮将自己所领的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此后未再变动。多尔衮病逝后,顺治皇帝接管正白旗统领权,从此上三下五著为定例。
“上三旗”为皇帝亲军(这也是皇帝放心安排近支亲王作为三旗都统的缘故),是郎卫制的主体。所谓郎卫制,指的是由满、蒙上三旗(内务府三旗)中选拔郎卫,负责宫廷内侍卫。其中优秀者,则日侍禁廷,供驱走,称御前侍卫,稍次者为乾清门侍卫。内廷侍卫人员必须由上三旗满洲、蒙古军中选任,汉军不得与。
故而紫禁城内接近皇帝的要害部位,全由内务府选出侍卫,由领侍卫内大臣六人(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各二人)统领。分成内外两班宿卫。内班宿守乾清门、内右门、神武门、宁寿门等内宫,多用满人。外班宿守太和门等外朝,兼用满人、蒙人。
当年康熙为锻炼军队,圈定了木兰围场。清朝前半叶,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来这里举行以射猎和旅游为主,史称“木兰秋狝”。自此,秋天到木兰围场巡视习武,行围狩猎。这是清代帝王演练骑射的一种方式。
从康熙四十一年开始,在北京至围场的沿途设置了许多行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热河行宫,又称为避暑山庄。从康熙四十二年始,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
康、乾时期,由于皇帝经常去山庄避暑,因而热河行宫也就成了一个重要的政治中心。夏季到承德避暑山庄避暑并处理朝政,直到秋狝之后再返回北京。秋狝木兰时,往往还要会聚蒙古各部王公,以笼络蒙古上层贵族。
而皇帝巡幸承德,自然不可能把北京周边的护卫部队都带上。皇帝身边都是上三旗的侍卫,而那几万旗军的兵马,虽说八旗亲贵都有,部队出自京畿大营,实际上来的主力可还是上三旗的兵马。
要在这里发动兵变,肯定是比在北京方便——那里周围驻兵太多,天知道一不小心就会有哪个大营进京勤王。承德这边,则就是几万兵马,主力还是上三旗。按照赵昆的计划,由正黄旗的轮回者们自称接到允禄的命令,用勤王的名义带头兵变,而正白旗则负责拨乱反正——当然,肯定得在正黄旗中的一小撮叛乱份子成功以后。
这样子不但干掉了乾隆,还让三旗之内大动刀兵,结下血仇,何乐而不为呢?
赵昆安排已毕,这才前往行宫递牌子请见。他身为和硕亲王,皇帝的弟弟,即时便有旨意,着和亲王至延熏山馆觐见。
严格来说,他还是第一次进这座横亘百里的大行宫,随太监进来,绕过仪门,但见满院都是乌沉沉、碧幽幽的松树,高可参天,粗可环抱,遮得地下一丝阳光不见,甬道的正中有一座三楹正殿,正门上悬着一块硕大的泥金黑匾,上面书着四个颜体大字:
万壑松风
一望可知是一米五(康麻子)的手迹,两边的楹联却空着。赵昆立刻便上了心。一路走一路看,果然园中所有的旧联已全部撤掉。海子旁边有一座八角亭,亭栏边可以垂钓。向东眺望,但见云山朦胧,秋岚浅淡。向西一带,是几排瓦舍,并不十分高大。
他问了问领路的太监,小太监陪着笑给王爷解说了一番,这才知道是专门为皇子盖的书房一一再向西里许,是一片开阔地,约莫四五十亩大的一片海子,旁边另树一座坊门,是用一整块青石镂刻而成,也是新造的,门前鹄立着十几个小侍卫。
正门倒厦前,设着一张御榻,一望可知是乾隆接见臣子的地方,因地面轩敞开阔,坐在榻上可以远眺,近则见湖光山色,远则览千岩万壑,夏天坐在这里,无论见人办事,穿堂风徐徐吹过,半点暑意也不会有。
进门稍向西,就是延熏山馆,也是丹垩一新,看布置仿佛是个佛堂,山馆前几十步,是一座戏台和正殿相对,中间种植了不少说不上名目的奇花异卉。他正看得兴致盎然,听殿中的乾隆说道:“老五,你这狗才,傻乎乎地东张西望,成何体统?”
“臣弟看花了眼了!”赵昆忙一边答应,一边一溜小跑进殿,到东暖阁窗下,见允禄也站在一边,便拿出远超奥斯卡演员的水准向乾隆请安道:“这里真是秀色动人,臣弟也没见过,所以就看个新鲜。”
乾隆案上摆着长长一幅卷轴,两头拖在炕上,上面画有点点线线,却没有泼墨着色,又不像画儿。他一手扶着那图,微笑着看看赵昆,说道:“这园子刚新修过,朕也还没有看。你既来了,就是缘分,我们一路出去走走,边走边看边说事情如何?”
两位亲王见他如此好兴致,忙都承欢。允禄笑道:“这园子我看了几次,以为都走熟了,今儿进来,还觉得新颖,多少处都不认得了。东湖边那个假山石怕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