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完全变成了作壁上观的态度,很感兴趣地问道。
“阿爷,妹妹年纪已长成,早晚也该择个贵婿了。”高澄看着父亲提了一句。这忽然延宕开的一笔大有深意。也听得出来他心里已经是有了主意。而此刻提起并不是要问父亲的意见,只是在一个恰当的时候提出他的意见,或者这只是他寻求“上下一心,可与之死,可与之生”的一步棋而已。
“你得罪了林兴仁那个阉宦,他是主上私人,情份不同,他自然会把你的话传给主上,如今又要如何转寰?”高欢不急不慢地问道。“要不落痕迹才好,若是刻意了,被人察觉,好事怕也会成坏事。”
“这个阿爷不必担心,自然有办法。”高澄心里此刻想的是世子妃元仲华。他最不愿意把她牵涉其中,但是她既是他的正妃,又是皇帝元善见的亲妹妹,这个身份在两人之间,真是躲无可躲。高澄分心之际已经觉得对元仲华满是愧意。
高欢微微点了点头,没再说话。
“有件大事还要阿爷做决断。”高澄已经抛开了刚才的话题。此刻虽只有父子二人,又看似闲聊,但实际上已经是战前庙算了。“何人可为将?”
高欢没说话。这个问题太重要了,他也不能立刻做决断。
“想必黑獭兄不必为此事烦忧。”高澄忽然叹道。居然还半真半假地称呼“黑獭兄”,如此一份幽默在这个时候显得很珍贵,举重若轻地表明了自己承担得起千钧重担的心态。不过说的也是实话,宇文泰自己就是统兵大将,原来的关西大行台贺拔岳帐下最得力的将军。除了他自己,还有赵贵、于谨,跟着出帝元修从洛阳而去的独孤信、王思政,原本关陇豪族出身的韦孝宽。
高澄心里仔细算来,忽然心里一跳。暗自觉得宇文泰是失了天时,若是他自己率劳师远攻也没占地利。两个人处均衡之势,各自有所输赢。再要论到人和,宇文泰可未必会输,自己也未必能赢。宇文泰此时若统兵,帐下将军不管是原来的嫡系,还是后来投奔的,西迁之鲜卑人还是郡望在关中的大姓豪族,全都会投身于他,为之效命。
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李虎。李虎也是代北人,籍武川,和宇文泰、贺拔岳都有乡党情份。但是贺拔岳死于侯莫陈悦之手后,赵贵联络众将力挺宇文泰,当时李虎明确反对,极力主张扶立大行台贺拔岳的兄长贺拔胜。因为意见相左而不肯相就,离开长安投奔贺拔胜。但最后还是与贺拔胜一起又归附了宇文泰。并且此后助宇文泰一同最终杀了侯莫陈悦以报贺拔岳殒命之仇。往后更是成了宇文泰的得力辅助者,平了河西费也头部以及灵州曹泥。
高澄越想越心惊,再反观自己,若真是有一日率兵西去,帐下谁是肯为驱策的先锋大将?自己的心腹之人崔季舒、崔暹等,还有那些门客,也许是治国之臣,但不是沙场之将。唯一能有将才的也就是陈元康,但陈元康最多算是个儒将,若比起赵贵、于谨等人还是少了真正血战沙场的经验。
孙腾?高岳?高归彦?但略细一想就知道,哪个都不合适。甚至不是不合适,是差太远。刘丰、窦泰、段韶……一个一个地想过来,竟没有一个骁勇、威猛,能在百万军中以其雄浑之气为兵士之先的将军。
“侯景?”对面而坐的父子二人异口同声看着对方,但是神态里都含着疑问。
大丞相身子微前倾,伏于身前几案上,看着儿子。大将军也同样身子微前倾,伏于几案上,看着父亲。
“不可。”父子二人又是异口同声,同时都坐回自己的座席。
“此人不得不倚重,又不可过于倚重。”高欢只淡淡说了一句,看着儿子。
“此人必要倚重,必要重用,但必要严防。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要用其为将。不求其有功于社稷,但求他无作乱之心便足矣。”高澄坚决否定了侯景,但是心里真是再想不出什么人来了。
终于,高欢身子往后仰了仰,袖手闭目,口中缓缓吐出三个字,“高敖曹。”
这三个字让高澄心头一亮。他立刻就明白了,父亲说的是独一无二的人选了。
高敖曹,名字叫高昂,从小就是个惹事生非、横行乡里的混蛋。无一人尺土之资而奋臂起于河间,以白手起家。感遇敬宗孝庄帝元子攸的知遇之恩而大破尔朱兆,后归附高欢。
高敖曹行事任性,哪怕是同为在朝官吏也一样是不如己意便挥刀相向。后来高欢成为真正的权臣,依然倚重高敖曹。高敖曹从来我行我素,哪怕是对高欢也如此。但是从其肯为孝庄帝雪仇看来,至少此人内外如一,不似侯景般表里不一。哪怕再行为不羁,却是靠得住,能当大用的人。
高澄没说话,心里真是冰火相煎。
他对高敖曹执的是子孙礼。哪怕大将军再飞扬跋扈,高敖曹只有比他更任性张扬。别说汉人,就是鲜卑人也没有不怕高敖曹的。正因为如此,高敖曹才是独一无二的人选。
高欢又慢慢睁开眼睛。“大将军有异议吗?”
高澄眉头舒展开,“没有。大丞相洞察于微,知人擅用。儿子也觉得高敖曹堪为大将。”他没有一点为难,甚是欣慰的样子。
高澄长跪而起,昂然道,“既然诸事议定,宜早不宜迟,儿子请大丞相准允,择日便出兵。至时带甲数十万,千里馈粮、车甲之费,样样都不是小事,还要大丞相多多费心。儿子还有一事也请大人准允。二弟年纪已经不小了,大人既给二弟议婚事,儿子想二弟的官职也要动一动。”
“大将军有何所见?”高欢还是慢条斯理地问道。
“儿子既为辅政之大将军,不可无人副之。先晋二弟左仆射之职,从吏部入手,然后徐图之,可好?”高澄毫不犹豫地坦然直言。
如此抬举自己兄弟,上为其国、下为其家,看来高澄是真把自己当成了大魏的擎天之柱,高氏的未来之主。
高欢心里默许,只点了点头,表示赞同。这也正是他想的,看来儿子终于要把这家国重负担起来了。
完全变成了作壁上观的态度,很感兴趣地问道。
“阿爷,妹妹年纪已长成,早晚也该择个贵婿了。”高澄看着父亲提了一句。这忽然延宕开的一笔大有深意。也听得出来他心里已经是有了主意。而此刻提起并不是要问父亲的意见,只是在一个恰当的时候提出他的意见,或者这只是他寻求“上下一心,可与之死,可与之生”的一步棋而已。
“你得罪了林兴仁那个阉宦,他是主上私人,情份不同,他自然会把你的话传给主上,如今又要如何转寰?”高欢不急不慢地问道。“要不落痕迹才好,若是刻意了,被人察觉,好事怕也会成坏事。”
“这个阿爷不必担心,自然有办法。”高澄心里此刻想的是世子妃元仲华。他最不愿意把她牵涉其中,但是她既是他的正妃,又是皇帝元善见的亲妹妹,这个身份在两人之间,真是躲无可躲。高澄分心之际已经觉得对元仲华满是愧意。
高欢微微点了点头,没再说话。
“有件大事还要阿爷做决断。”高澄已经抛开了刚才的话题。此刻虽只有父子二人,又看似闲聊,但实际上已经是战前庙算了。“何人可为将?”
高欢没说话。这个问题太重要了,他也不能立刻做决断。
“想必黑獭兄不必为此事烦忧。”高澄忽然叹道。居然还半真半假地称呼“黑獭兄”,如此一份幽默在这个时候显得很珍贵,举重若轻地表明了自己承担得起千钧重担的心态。不过说的也是实话,宇文泰自己就是统兵大将,原来的关西大行台贺拔岳帐下最得力的将军。除了他自己,还有赵贵、于谨,跟着出帝元修从洛阳而去的独孤信、王思政,原本关陇豪族出身的韦孝宽。
高澄心里仔细算来,忽然心里一跳。暗自觉得宇文泰是失了天时,若是他自己率劳师远攻也没占地利。两个人处均衡之势,各自有所输赢。再要论到人和,宇文泰可未必会输,自己也未必能赢。宇文泰此时若统兵,帐下将军不管是原来的嫡系,还是后来投奔的,西迁之鲜卑人还是郡望在关中的大姓豪族,全都会投身于他,为之效命。
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李虎。李虎也是代北人,籍武川,和宇文泰、贺拔岳都有乡党情份。但是贺拔岳死于侯莫陈悦之手后,赵贵联络众将力挺宇文泰,当时李虎明确反对,极力主张扶立大行台贺拔岳的兄长贺拔胜。因为意见相左而不肯相就,离开长安投奔贺拔胜。但最后还是与贺拔胜一起又归附了宇文泰。并且此后助宇文泰一同最终杀了侯莫陈悦以报贺拔岳殒命之仇。往后更是成了宇文泰的得力辅助者,平了河西费也头部以及灵州曹泥。
高澄越想越心惊,再反观自己,若真是有一日率兵西去,帐下谁是肯为驱策的先锋大将?自己的心腹之人崔季舒、崔暹等,还有那些门客,也许是治国之臣,但不是沙场之将。唯一能有将才的也就是陈元康,但陈元康最多算是个儒将,若比起赵贵、于谨等人还是少了真正血战沙场的经验。
孙腾?高岳?高归彦?但略细一想就知道,哪个都不合适。甚至不是不合适,是差太远。刘丰、窦泰、段韶……一个一个地想过来,竟没有一个骁勇、威猛,能在百万军中以其雄浑之气为兵士之先的将军。
“侯景?”对面而坐的父子二人异口同声看着对方,但是神态里都含着疑问。
大丞相身子微前倾,伏于身前几案上,看着儿子。大将军也同样身子微前倾,伏于几案上,看着父亲。
“不可。”父子二人又是异口同声,同时都坐回自己的座席。
“此人不得不倚重,又不可过于倚重。”高欢只淡淡说了一句,看着儿子。
“此人必要倚重,必要重用,但必要严防。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要用其为将。不求其有功于社稷,但求他无作乱之心便足矣。”高澄坚决否定了侯景,但是心里真是再想不出什么人来了。
终于,高欢身子往后仰了仰,袖手闭目,口中缓缓吐出三个字,“高敖曹。”
这三个字让高澄心头一亮。他立刻就明白了,父亲说的是独一无二的人选了。
高敖曹,名字叫高昂,从小就是个惹事生非、横行乡里的混蛋。无一人尺土之资而奋臂起于河间,以白手起家。感遇敬宗孝庄帝元子攸的知遇之恩而大破尔朱兆,后归附高欢。
高敖曹行事任性,哪怕是同为在朝官吏也一样是不如己意便挥刀相向。后来高欢成为真正的权臣,依然倚重高敖曹。高敖曹从来我行我素,哪怕是对高欢也如此。但是从其肯为孝庄帝雪仇看来,至少此人内外如一,不似侯景般表里不一。哪怕再行为不羁,却是靠得住,能当大用的人。
高澄没说话,心里真是冰火相煎。
他对高敖曹执的是子孙礼。哪怕大将军再飞扬跋扈,高敖曹只有比他更任性张扬。别说汉人,就是鲜卑人也没有不怕高敖曹的。正因为如此,高敖曹才是独一无二的人选。
高欢又慢慢睁开眼睛。“大将军有异议吗?”
高澄眉头舒展开,“没有。大丞相洞察于微,知人擅用。儿子也觉得高敖曹堪为大将。”他没有一点为难,甚是欣慰的样子。
高澄长跪而起,昂然道,“既然诸事议定,宜早不宜迟,儿子请大丞相准允,择日便出兵。至时带甲数十万,千里馈粮、车甲之费,样样都不是小事,还要大丞相多多费心。儿子还有一事也请大人准允。二弟年纪已经不小了,大人既给二弟议婚事,儿子想二弟的官职也要动一动。”
“大将军有何所见?”高欢还是慢条斯理地问道。
“儿子既为辅政之大将军,不可无人副之。先晋二弟左仆射之职,从吏部入手,然后徐图之,可好?”高澄毫不犹豫地坦然直言。
如此抬举自己兄弟,上为其国、下为其家,看来高澄是真把自己当成了大魏的擎天之柱,高氏的未来之主。
高欢心里默许,只点了点头,表示赞同。这也正是他想的,看来儿子终于要把这家国重负担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