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知道了吧?”高远君换了个语气,略有些沉重。她一边看着元仲华,一边沉缓地问道。高远君其实心里还不知道,元仲华究竟知道什么,又不知道什么。她一直大病,谁敢让她多操心?“大兄今日要回邺城了。主上已经出宫去郊迎,然后携大兄一同回宫。主上体贴大兄,要设内宴为大兄压惊,所以先将长嫂接来,在此等候大兄。”
今日?元仲华有点诧异,她还真的不知道。可是她并没有表示异议,只答了一声“是”。夫君并没有命人送书信给她,连个提前来回禀的人都没有。他今天就要回来了,她居然不知道。元仲华心里充满了不安。
高远君看元仲华没说什么话,还以为她是为了大兄受了伤的原因,又劝道,“长嫂也不必担忧,大兄虽然受了些伤,想必不是很有碍。不然侯景、高敖曹、陈元康等人早就直言禀明了。既然主上和二兄太原公也不知道,也许是不要紧吧。”高远君有点心情复杂地道。
听到高远君说“受了些伤”,元仲华心里狠狠地疼了一下。无功大败,又受了伤……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她从来没想到过他会受伤。好像现在才恍然明白,征战于野本身就是很危险的事,既然如此,受伤就是不能避免的。
“多谢主上和皇后殿下思虑周全。”元仲华已经有点心不在焉了,口中还不得不说这些谢恩的话。
高远君笑了笑没再说话,有点像是掩饰似的捧了装在玉盏中的醍醐。她已经看出了奇怪之处,长嫂似乎并不知道长兄受伤,好像也不知道长兄今日会回来。她心里突然想到了东柏堂里那个舞姬,她也知道那是皇帝赐的,只不过并没有直接赐给大兄而已。
她也听二兄太原公高洋说过,大兄居然闯入太原公府第,不管不顾地带走了那个舞姬,这是大兄的性格。看起来这个舞姬很得宠,甚至可能已是独占鳌头,才导致大兄疏远了嫡妃。风流爱色,这也是大兄的性格。怪不得济北王元徽在皇帝元善见面前时时有得意之色,想必皇帝也是知道的。高远君心里明白了大半,更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了。
元仲华强忍着心里的焦躁不安,耐着性子候在皇后的椒房殿里。
邺城郊外,漳河边,秋景在不经意中看起来实在也没什么特别。但是皇帝元善见却觉得秋天的况味格外让人心情舒畅。立于郊野,远远眺望邺城,和身在其中时不同。难以想象那若隐若现的金碧辉煌,他也曾经是身处其中的。
堂堂的大魏天子,除了中常侍林兴仁和几个宦官,他竟没有带别人来,就这么孤家寡人地轻车简从出城来了。军有忧,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他也不想这事给目前的朝堂带来太大的震动,所以尽量淡化此事。但是他本人并不介意来看一看这位舅兄兼妹婿的大将军在回到邺城的一刻失意又负伤,该是什么样的颓废之态。
中常侍林兴仁看着皇帝元善见立于秋日依旧明亮的阳光下,虽是烟村野树的荒凉景色,根本没有什么可欣赏的,但是皇帝的神色间就是那么痛快淋漓。他几乎就从没有见过皇帝有这么痛快的时候。
林兴仁心里其实也痛快之极。只是他要拼命压抑着这种痛快。因为西征失败毕竟是国之大忧,他不该那么明目张胆地高兴。而实际上他和皇帝一样,觉得痛快是因为这位飞扬跋扈的大将军居然连着两次败于西寇宇文黑獭之手,这只是他们的个人恩怨。
皇帝和他的中常侍都相信,只要大将军不这么把持朝政,自然有被他压着的人到时候一样能为社稷而战,说不定还会战胜宇文黑獭,还能灭西贼而统一社稷。这是大将军的无能,又过于跋扈,才导致有此连战连败。
“陛下,是大将军来了。”林兴仁在皇帝元善见身侧低语道。他的眼睛望着远处一队人马。
元善见没说话,但是他也看到了。
想必是因为已经到了邺城,护卫大将军回来的不是带甲兵士,是大将军自己的侍卫。皇帝元善见和中常侍林兴仁只看到了骑马的大行台郎中、平南将军陈元康,但是没有看到大将军高澄。
陈元康骑马行在一牛车之侧,难道高澄是在车中?元善见心里惊跳不止。依高澄的性子怎么可能乘牛车回来?除非是他已经骑不了马。如果连马都骑不了,是不是受伤很重?……元善见心里浮想联翩。林兴仁更是极为关注地盯着牛车。
渐行渐近的陈元康也看清楚了,居然是天子素衣便服地迎至城郊,这怎么可能呢?这实在是太异乎寻常了。陈元康命停车,下马,然后走近牛车,隔窗回禀他看到的一切。
牛车里的高澄确实是和皇帝元善见想的差不多,他身上的伤还没好,又急于回邺城,一路上接连骑行,后来实在是撑不下来了,所以才刚刚改乘牛车。伤未好,又疲惫,确实是有点萎顿。
“世子,是主上出城来相迎。”陈元康的声音里有些讶异,他静待大将军的吩咐。
车中的高澄原本有些昏昏欲睡,知道车停下来也丝毫不以为异。谁敢拦截他所乘的车?既便有事,有陈元康在,也并不需要他露面。忽然听到陈元康这句话,高澄先是有些没反映过来,一瞬之后才明白陈元康的意思。
“是谁随侍天子出城郊迎?”陈元康听到车中的世子甚是镇定地问了一句。
“只有主上和中常侍。”陈元康仔细瞧了回答他。
只有皇帝和林兴仁。高澄听清楚了,心里不由得有点邪火上蹿。这不明摆着是来看热闹的吗?如果真是因为军有忧,天子齐聚百官服丧迎于郊野,以祭礼来祭奠阵亡将士,他也就认了。可是这样微服出巡似的一个人不带,静悄悄地俟于郊野,算是哪一项仪注?更像是要突袭。
“扶我下车。”过了半天,陈元康又听到车里世子的声音。
知道了吧?”高远君换了个语气,略有些沉重。她一边看着元仲华,一边沉缓地问道。高远君其实心里还不知道,元仲华究竟知道什么,又不知道什么。她一直大病,谁敢让她多操心?“大兄今日要回邺城了。主上已经出宫去郊迎,然后携大兄一同回宫。主上体贴大兄,要设内宴为大兄压惊,所以先将长嫂接来,在此等候大兄。”
今日?元仲华有点诧异,她还真的不知道。可是她并没有表示异议,只答了一声“是”。夫君并没有命人送书信给她,连个提前来回禀的人都没有。他今天就要回来了,她居然不知道。元仲华心里充满了不安。
高远君看元仲华没说什么话,还以为她是为了大兄受了伤的原因,又劝道,“长嫂也不必担忧,大兄虽然受了些伤,想必不是很有碍。不然侯景、高敖曹、陈元康等人早就直言禀明了。既然主上和二兄太原公也不知道,也许是不要紧吧。”高远君有点心情复杂地道。
听到高远君说“受了些伤”,元仲华心里狠狠地疼了一下。无功大败,又受了伤……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她从来没想到过他会受伤。好像现在才恍然明白,征战于野本身就是很危险的事,既然如此,受伤就是不能避免的。
“多谢主上和皇后殿下思虑周全。”元仲华已经有点心不在焉了,口中还不得不说这些谢恩的话。
高远君笑了笑没再说话,有点像是掩饰似的捧了装在玉盏中的醍醐。她已经看出了奇怪之处,长嫂似乎并不知道长兄受伤,好像也不知道长兄今日会回来。她心里突然想到了东柏堂里那个舞姬,她也知道那是皇帝赐的,只不过并没有直接赐给大兄而已。
她也听二兄太原公高洋说过,大兄居然闯入太原公府第,不管不顾地带走了那个舞姬,这是大兄的性格。看起来这个舞姬很得宠,甚至可能已是独占鳌头,才导致大兄疏远了嫡妃。风流爱色,这也是大兄的性格。怪不得济北王元徽在皇帝元善见面前时时有得意之色,想必皇帝也是知道的。高远君心里明白了大半,更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了。
元仲华强忍着心里的焦躁不安,耐着性子候在皇后的椒房殿里。
邺城郊外,漳河边,秋景在不经意中看起来实在也没什么特别。但是皇帝元善见却觉得秋天的况味格外让人心情舒畅。立于郊野,远远眺望邺城,和身在其中时不同。难以想象那若隐若现的金碧辉煌,他也曾经是身处其中的。
堂堂的大魏天子,除了中常侍林兴仁和几个宦官,他竟没有带别人来,就这么孤家寡人地轻车简从出城来了。军有忧,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他也不想这事给目前的朝堂带来太大的震动,所以尽量淡化此事。但是他本人并不介意来看一看这位舅兄兼妹婿的大将军在回到邺城的一刻失意又负伤,该是什么样的颓废之态。
中常侍林兴仁看着皇帝元善见立于秋日依旧明亮的阳光下,虽是烟村野树的荒凉景色,根本没有什么可欣赏的,但是皇帝的神色间就是那么痛快淋漓。他几乎就从没有见过皇帝有这么痛快的时候。
林兴仁心里其实也痛快之极。只是他要拼命压抑着这种痛快。因为西征失败毕竟是国之大忧,他不该那么明目张胆地高兴。而实际上他和皇帝一样,觉得痛快是因为这位飞扬跋扈的大将军居然连着两次败于西寇宇文黑獭之手,这只是他们的个人恩怨。
皇帝和他的中常侍都相信,只要大将军不这么把持朝政,自然有被他压着的人到时候一样能为社稷而战,说不定还会战胜宇文黑獭,还能灭西贼而统一社稷。这是大将军的无能,又过于跋扈,才导致有此连战连败。
“陛下,是大将军来了。”林兴仁在皇帝元善见身侧低语道。他的眼睛望着远处一队人马。
元善见没说话,但是他也看到了。
想必是因为已经到了邺城,护卫大将军回来的不是带甲兵士,是大将军自己的侍卫。皇帝元善见和中常侍林兴仁只看到了骑马的大行台郎中、平南将军陈元康,但是没有看到大将军高澄。
陈元康骑马行在一牛车之侧,难道高澄是在车中?元善见心里惊跳不止。依高澄的性子怎么可能乘牛车回来?除非是他已经骑不了马。如果连马都骑不了,是不是受伤很重?……元善见心里浮想联翩。林兴仁更是极为关注地盯着牛车。
渐行渐近的陈元康也看清楚了,居然是天子素衣便服地迎至城郊,这怎么可能呢?这实在是太异乎寻常了。陈元康命停车,下马,然后走近牛车,隔窗回禀他看到的一切。
牛车里的高澄确实是和皇帝元善见想的差不多,他身上的伤还没好,又急于回邺城,一路上接连骑行,后来实在是撑不下来了,所以才刚刚改乘牛车。伤未好,又疲惫,确实是有点萎顿。
“世子,是主上出城来相迎。”陈元康的声音里有些讶异,他静待大将军的吩咐。
车中的高澄原本有些昏昏欲睡,知道车停下来也丝毫不以为异。谁敢拦截他所乘的车?既便有事,有陈元康在,也并不需要他露面。忽然听到陈元康这句话,高澄先是有些没反映过来,一瞬之后才明白陈元康的意思。
“是谁随侍天子出城郊迎?”陈元康听到车中的世子甚是镇定地问了一句。
“只有主上和中常侍。”陈元康仔细瞧了回答他。
只有皇帝和林兴仁。高澄听清楚了,心里不由得有点邪火上蹿。这不明摆着是来看热闹的吗?如果真是因为军有忧,天子齐聚百官服丧迎于郊野,以祭礼来祭奠阵亡将士,他也就认了。可是这样微服出巡似的一个人不带,静悄悄地俟于郊野,算是哪一项仪注?更像是要突袭。
“扶我下车。”过了半天,陈元康又听到车里世子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