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 (1/2)
九零文学 www.90wx.cc,红楼之穿成林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同于其他皇子,与义忠王交好相对安全得多。
当年的废太子诏书,乃是义忠王他老爹,现在的太上皇亲笔所写。
据说自始至终只说儿子性情暴躁,且重点在身体不行,既没批评儿子的德行,更没否认过半点儿子的才能……
但在这个时代,没儿子真是致命弱点。即便如此,义忠王依旧有不少死忠,而且他手里的势力足以让许多贵人眼红。
也幸好义忠王没儿子……
圣上揣摩过太上皇的想法:大约是再过几年等义忠王彻底死了心,再从那堆皇子里挑一个过继给他。
更妙的是义忠王跟肃端王早年就势同水火……要不是有太上皇镇着,恐怕就上演“有他没我”的全武行了。除此之外,义忠王跟忠顺王也很不对付。
圣上心里再明白不过:等哪天太上皇不在了,他的二哥准会跟肃端王他们一窝人不死不休,尤其是指宗室里那群倚老卖老的老家伙。
对此圣上不要太乐见其成。
这也是圣上一直对他二哥十分宽容的原因之一,另外的……就是义忠王和圣上这哥俩感情始终不错。
虽说大多数智商合格的人下决定是基于利益,但无处不在的人情总能让心里那杆秤稍微偏移。
总之就是圣上于情于理都不愿意为难他二哥,所以义忠王是真“自在”,林家他说来就来。他来了,圣上也不会多想。
不仅是义忠王,林家上下对此更是心知肚明,因此他来,众人只是略有吃惊罢了。
此时,王禅脖子上裹着毛茸茸狐狸毛围脖,身上披着件厚实的大氅,见到义忠王先道了个万福,抬头就问,“表哥你来都不提前说一声?”
就像义忠王与林海十分投缘一样,义忠王妃与王禅也很说得来。
对人家宁府秘辛感兴趣,还是林海在炕上说给王禅听的。结果王禅扭头就告诉了义忠王妃,然后又通过义忠王妃的枕头风让义忠王知道了。
于是就亲自上门解惑啦?王禅稍微一琢磨就知道这表哥今儿是干什么来的。
义忠王听了就笑,“想念你的好手艺呗。”说完,目光便移向了王禅身畔的黛玉。
黛玉立即规规矩矩地行礼,口称“王爷万福金安”。
义忠王纠正道:“叫表舅。”
林海向闺女点了下头。王禅轻轻捏了下黛玉的手。
黛玉甜甜一笑,“表舅。”
义忠王应了声“好”,再回头让眉清目秀的小太监双手捧了个匣子上来,“你表舅母给你的。”
黛玉瞥了眼亲爹,得了眼色便双手收下了。
林海和王禅两口子不缺银子,林海到了现在的品级,想帮忙也不是一两句话的事儿。
义忠王夫妇想报答林海,又不想做得太招眼,那么对恩人的孩子好一点,就是个很明智的选择。
正是明白义忠王夫妇的心思,林海和王禅才让黛玉坦然地接受表舅和表舅母的礼物:这礼物相当贵重,一套内务府打造的精致头面。
话说,义忠王得病的前因后果在京中的贵人圈子里压根不是秘密:为求子而疯狂嗑药,最后吃药吃到半疯癫。
义忠王在“云里雾里”的那段时间,做了许多荒唐事,但好在大错没有,全是小节有亏,但这也足够他老子对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望了,再加上太上皇当年信任的老臣宗室们吹吹风,终于让太上皇在自己的儿子酿成大错之前把他废了……
不过这段往事林海细细琢磨,总觉得很微妙。
纵观历史,太子被废无一不是因为“犯下大错”。就算是汉武帝那个明显是被冤枉的太子,也因为带兵反抗——这可是谋逆。
望向正笑眯眯跟自己媳妇闺女说话的义忠王,林海有种莫名的预感: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故事义忠王都会亲口告诉他。
现在还是下午,太阳没落山,看这意思义忠王也要再蹭次晚饭,于是林海在请义忠王进门坐下的同时,吩咐管家派人到荣府报个信儿:让琏哥儿夫妇晚点来,或者干脆改天。
为贾琏谋缺,那是荣府有求于林海,不是林海非得赚贾母这笔体己。林海不会让荣府上下连主次轻重都弄不清:他不惯荣府这臭毛病。
荣府可还有个爱蹬鼻子上脸的王熙凤呢。
林海对这位“脂粉堆里的英雄”始终没法儿有半点怜悯之心:仗着王子腾,为了银子王熙凤就能枉顾人命,还不止一次。
他要是再给王熙凤点好脸,王熙凤是否也敢用他的名头为恶?
林海跟管事说话的时候也没有避着义忠王:义忠王可是来“告密”的,万一让他误会自己对宁荣两府情意不同寻常,岂不弄巧成拙?
总之林海这番吩咐不管是语气还是内容,既称不上亲近也称不上客气,等管事告退义忠王才调侃道,“好歹是你原配的娘家……”
林海道:“若不是看在我闺女她亲娘的份儿上,我管他家闲事?”
“也是。”义忠王轻叹一声,“这一家子明白人不多了。”
贾代善与贾代化兄弟健在时,两家都是义忠王的得力臂助。可惜现在不同往日,林海点了点头。
义忠王接着道:“宁府那位少~奶~奶可不该姓秦,她是陈家的遗孤。”
林海一怔,“陈家?当年因为科举舞弊遭处斩的那位礼部侍郎?”
只要在位的皇帝不太脑残,抡才大典出现舞弊,那事后注定是要血流成河。当年这场震惊全国的舞弊案结案时,“第一任林海”还是个二十出头,考中了举人的小青年,却也足够印象深刻。
义忠王道:“就是他。陈家封爵后就弃武从文,这一家子与宁荣二位国公曾是生死之交。可惜这位年少成名的才子一步错棋几乎害死了全家。”
这陈家本身就子孙不茂,到了这位被处斩的礼部侍郎这一辈,就兄弟两个,这哥俩都做官,还都确认在舞弊案之中乃是关键人物,于是这兄弟二人,一个被砍,一个死在大牢里。
对这样的人家,林海也就怜悯那么一下: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毕竟他们一点不冤枉。
舞弊这种事儿只要沾上,差不多就得没命,还得连累全家,即便如此还要铤而走险,足见利欲熏心!
&nbs... -->>
不同于其他皇子,与义忠王交好相对安全得多。
当年的废太子诏书,乃是义忠王他老爹,现在的太上皇亲笔所写。
据说自始至终只说儿子性情暴躁,且重点在身体不行,既没批评儿子的德行,更没否认过半点儿子的才能……
但在这个时代,没儿子真是致命弱点。即便如此,义忠王依旧有不少死忠,而且他手里的势力足以让许多贵人眼红。
也幸好义忠王没儿子……
圣上揣摩过太上皇的想法:大约是再过几年等义忠王彻底死了心,再从那堆皇子里挑一个过继给他。
更妙的是义忠王跟肃端王早年就势同水火……要不是有太上皇镇着,恐怕就上演“有他没我”的全武行了。除此之外,义忠王跟忠顺王也很不对付。
圣上心里再明白不过:等哪天太上皇不在了,他的二哥准会跟肃端王他们一窝人不死不休,尤其是指宗室里那群倚老卖老的老家伙。
对此圣上不要太乐见其成。
这也是圣上一直对他二哥十分宽容的原因之一,另外的……就是义忠王和圣上这哥俩感情始终不错。
虽说大多数智商合格的人下决定是基于利益,但无处不在的人情总能让心里那杆秤稍微偏移。
总之就是圣上于情于理都不愿意为难他二哥,所以义忠王是真“自在”,林家他说来就来。他来了,圣上也不会多想。
不仅是义忠王,林家上下对此更是心知肚明,因此他来,众人只是略有吃惊罢了。
此时,王禅脖子上裹着毛茸茸狐狸毛围脖,身上披着件厚实的大氅,见到义忠王先道了个万福,抬头就问,“表哥你来都不提前说一声?”
就像义忠王与林海十分投缘一样,义忠王妃与王禅也很说得来。
对人家宁府秘辛感兴趣,还是林海在炕上说给王禅听的。结果王禅扭头就告诉了义忠王妃,然后又通过义忠王妃的枕头风让义忠王知道了。
于是就亲自上门解惑啦?王禅稍微一琢磨就知道这表哥今儿是干什么来的。
义忠王听了就笑,“想念你的好手艺呗。”说完,目光便移向了王禅身畔的黛玉。
黛玉立即规规矩矩地行礼,口称“王爷万福金安”。
义忠王纠正道:“叫表舅。”
林海向闺女点了下头。王禅轻轻捏了下黛玉的手。
黛玉甜甜一笑,“表舅。”
义忠王应了声“好”,再回头让眉清目秀的小太监双手捧了个匣子上来,“你表舅母给你的。”
黛玉瞥了眼亲爹,得了眼色便双手收下了。
林海和王禅两口子不缺银子,林海到了现在的品级,想帮忙也不是一两句话的事儿。
义忠王夫妇想报答林海,又不想做得太招眼,那么对恩人的孩子好一点,就是个很明智的选择。
正是明白义忠王夫妇的心思,林海和王禅才让黛玉坦然地接受表舅和表舅母的礼物:这礼物相当贵重,一套内务府打造的精致头面。
话说,义忠王得病的前因后果在京中的贵人圈子里压根不是秘密:为求子而疯狂嗑药,最后吃药吃到半疯癫。
义忠王在“云里雾里”的那段时间,做了许多荒唐事,但好在大错没有,全是小节有亏,但这也足够他老子对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望了,再加上太上皇当年信任的老臣宗室们吹吹风,终于让太上皇在自己的儿子酿成大错之前把他废了……
不过这段往事林海细细琢磨,总觉得很微妙。
纵观历史,太子被废无一不是因为“犯下大错”。就算是汉武帝那个明显是被冤枉的太子,也因为带兵反抗——这可是谋逆。
望向正笑眯眯跟自己媳妇闺女说话的义忠王,林海有种莫名的预感: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故事义忠王都会亲口告诉他。
现在还是下午,太阳没落山,看这意思义忠王也要再蹭次晚饭,于是林海在请义忠王进门坐下的同时,吩咐管家派人到荣府报个信儿:让琏哥儿夫妇晚点来,或者干脆改天。
为贾琏谋缺,那是荣府有求于林海,不是林海非得赚贾母这笔体己。林海不会让荣府上下连主次轻重都弄不清:他不惯荣府这臭毛病。
荣府可还有个爱蹬鼻子上脸的王熙凤呢。
林海对这位“脂粉堆里的英雄”始终没法儿有半点怜悯之心:仗着王子腾,为了银子王熙凤就能枉顾人命,还不止一次。
他要是再给王熙凤点好脸,王熙凤是否也敢用他的名头为恶?
林海跟管事说话的时候也没有避着义忠王:义忠王可是来“告密”的,万一让他误会自己对宁荣两府情意不同寻常,岂不弄巧成拙?
总之林海这番吩咐不管是语气还是内容,既称不上亲近也称不上客气,等管事告退义忠王才调侃道,“好歹是你原配的娘家……”
林海道:“若不是看在我闺女她亲娘的份儿上,我管他家闲事?”
“也是。”义忠王轻叹一声,“这一家子明白人不多了。”
贾代善与贾代化兄弟健在时,两家都是义忠王的得力臂助。可惜现在不同往日,林海点了点头。
义忠王接着道:“宁府那位少~奶~奶可不该姓秦,她是陈家的遗孤。”
林海一怔,“陈家?当年因为科举舞弊遭处斩的那位礼部侍郎?”
只要在位的皇帝不太脑残,抡才大典出现舞弊,那事后注定是要血流成河。当年这场震惊全国的舞弊案结案时,“第一任林海”还是个二十出头,考中了举人的小青年,却也足够印象深刻。
义忠王道:“就是他。陈家封爵后就弃武从文,这一家子与宁荣二位国公曾是生死之交。可惜这位年少成名的才子一步错棋几乎害死了全家。”
这陈家本身就子孙不茂,到了这位被处斩的礼部侍郎这一辈,就兄弟两个,这哥俩都做官,还都确认在舞弊案之中乃是关键人物,于是这兄弟二人,一个被砍,一个死在大牢里。
对这样的人家,林海也就怜悯那么一下: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毕竟他们一点不冤枉。
舞弊这种事儿只要沾上,差不多就得没命,还得连累全家,即便如此还要铤而走险,足见利欲熏心!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