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文学 www.90wx.cc,铁汉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卧槽,这是西伯利亚还是东北啊?!
走了大半夜没见个人影的杨格背靠一棵大树,一边喘息一边打量前方莽莽苍苍的群山和沟壑,一边在心中暗骂,同时考虑着是否减轻一点负担。你看他,裹了两层日本兵的黑色呢大衣,腰上缠了两根铜扣皮带,皮带上挂了六个牛皮子弹盒,里面装了满满当当的250发子弹;背上打着被卷儿,一点土财、洋财和几个急救包以及一些吃食,都裹在两张军毯里,用背包带捆扎得很妥贴。另外,背包上横着一杆日制步枪,手里还有一杆同型号的步枪上了刺刀,这东西可以在雪地里探路当拐杖,又可以随时搂火应对不测。除此之外,他还收集了两壶水,因为皮带已经够负重了,这两个锡皮水壶就用水壶带子连接起来,绕过后颈,一左一右挂在胸前。
粗粗一算,负重足足有四十斤以上。可左右权衡,任丢一样东西,杨格都有些舍不得。谁知道这一路上还会遭遇什么的不测之事呢?多作准备总是好的。
选择走北面,错了?嗯,看来真的是错了。
对杨格来说,战争进行到哪一步了?敌军在何处?友军在哪里?统统不知道!连自己身处之地都说不出个名儿来。打扫过战场之后的他选择走北面,乃是存了一点私心,不想被清军碰上,更不想遭遇大批的日军。
为何?被清军碰上了,按照彼此的军事素养,谁指挥谁啊?杨格没想过去指挥清军,清军也别他娘的想瞎指挥老子!即便是要投身于这场战争,杨格也准备着找个中国人居住的村落,发动群众,凭着手里的两条枪和250发子弹,从游击战开始,击退日军、推翻满清、建立强大的新中国。至于碰上大股日军嘛,大家动动脑筋都知道,现在的杨某人双枪没马的,难以抵挡啊!
在他学习过的军事历史中,甲午战争的陆战进行到冬天,应该是1894年冬,此时,日本陆军在三条战线上都取得了优势,南路攻克了旅顺军港;中路(辽阳南路)与清军在海城攻防;北路(辽阳东路)在摩天岭、连山关一线对峙。这最后一点,也是杨格选择向北的原因之一。万一不能找到、发动群众,杨某人也决不袖手旁观,还是打算找一支相对好一些的清军队伍投奔,摩天岭、连山关、雪里站一线,有清军名将聂士成所部。只是,他在没有闹清楚自己所处位置时,根本无法判定自己的行进方向是否正确。
偏生,走了大半夜的他连村落都不曾见到,更不用说问路,发动群众了。
他忘记了,东北乃是满族的龙兴之地,此时称之为满洲,满族贵族进关坐江山之后,东北除锦西、辽东半岛之外的大部分地方就被清朝统治者用柳条墙围了起来,作为御用禁地或者养马场。百年来,东北荒无人烟,又成为统治者们流放犯人所在。到了道光年间,特别是鸦片战争过后,清朝政府对民间的约束力逐渐减小,就有人冒死闯荡东北,悄悄地在无人烟处开荒种地。
其后,吃螃蟹的人们发现东北的泥土肥沃啊,春天随随便便播下种子,秋天就有满仓的收获。先来的尝到甜头后送信回老家,老家那些没活路的穷亲友们又拖家带口,或乘船、或走陆路的辽西走廊山间小路到了东北开荒种地。此谓“闯关东”。
即便有人闯关东了,满清政府却还没正式开口子,只是睁一眼、闭一眼而已。因此,整个东北地广人稀,给了杨格一种极度荒凉之感,这才有了“西伯利亚”的感慨和错觉。
不管怎么说,该转变行进方向了,继续向北苦无人烟,指不定傻傻地真走到西伯利亚呢!向西!走!不走的话,说不定今晚就被冻死在冰天雪地了。
漆黑的夜里,顶着呼啸的寒风,杨格跌跌撞撞地摸索着在山间、河谷走了不知多久,当身后的天际线露出鱼肚白时,已经是筋疲力竭了。
大衣里有火柴,他不敢生火;想坐下休息、打盹,生怕就此睡过去,被活活冻死。站着吧,站着休息一会儿,吃掉最后一块饭团再走。
累啊,冷啊,真他娘的倒霉,怎么就莫名其妙地来到这个世界了呢?想想出事前,呆在有暖气的汽车里驰骋千里,多舒服,多省事啊?杨格啊杨格,你干嘛要走神呢?你干嘛要打那个无可挽回的电话呢?你干嘛不想一想父母?噢,这些,恐怕都变成遥远了思念了。
想到中年丧子的双亲,想着失去自己音信的部队,想起那个......杵着枪,背靠大树的杨格不知不觉蹲下了,不知不觉坐下了,不知不觉地将全身的重量压在背后的树干上。冷?感觉器官对寒冷已经麻木了,被那一波波袭来的困意和极度疲惫产生的恍惚冲淡了......死就死吧,总要睡一会才死吧?
“噗——噗——噗......”什么声音?有人,是人有节奏地踩着积雪靠近的声音,杨格顿时清醒,睁眼一看,眼前大约二十米处出现了几个模糊的人影,谁?他抬手抹了抹眼皮,这下看清楚了,真是几个人呈扇形围了... -->>
卧槽,这是西伯利亚还是东北啊?!
走了大半夜没见个人影的杨格背靠一棵大树,一边喘息一边打量前方莽莽苍苍的群山和沟壑,一边在心中暗骂,同时考虑着是否减轻一点负担。你看他,裹了两层日本兵的黑色呢大衣,腰上缠了两根铜扣皮带,皮带上挂了六个牛皮子弹盒,里面装了满满当当的250发子弹;背上打着被卷儿,一点土财、洋财和几个急救包以及一些吃食,都裹在两张军毯里,用背包带捆扎得很妥贴。另外,背包上横着一杆日制步枪,手里还有一杆同型号的步枪上了刺刀,这东西可以在雪地里探路当拐杖,又可以随时搂火应对不测。除此之外,他还收集了两壶水,因为皮带已经够负重了,这两个锡皮水壶就用水壶带子连接起来,绕过后颈,一左一右挂在胸前。
粗粗一算,负重足足有四十斤以上。可左右权衡,任丢一样东西,杨格都有些舍不得。谁知道这一路上还会遭遇什么的不测之事呢?多作准备总是好的。
选择走北面,错了?嗯,看来真的是错了。
对杨格来说,战争进行到哪一步了?敌军在何处?友军在哪里?统统不知道!连自己身处之地都说不出个名儿来。打扫过战场之后的他选择走北面,乃是存了一点私心,不想被清军碰上,更不想遭遇大批的日军。
为何?被清军碰上了,按照彼此的军事素养,谁指挥谁啊?杨格没想过去指挥清军,清军也别他娘的想瞎指挥老子!即便是要投身于这场战争,杨格也准备着找个中国人居住的村落,发动群众,凭着手里的两条枪和250发子弹,从游击战开始,击退日军、推翻满清、建立强大的新中国。至于碰上大股日军嘛,大家动动脑筋都知道,现在的杨某人双枪没马的,难以抵挡啊!
在他学习过的军事历史中,甲午战争的陆战进行到冬天,应该是1894年冬,此时,日本陆军在三条战线上都取得了优势,南路攻克了旅顺军港;中路(辽阳南路)与清军在海城攻防;北路(辽阳东路)在摩天岭、连山关一线对峙。这最后一点,也是杨格选择向北的原因之一。万一不能找到、发动群众,杨某人也决不袖手旁观,还是打算找一支相对好一些的清军队伍投奔,摩天岭、连山关、雪里站一线,有清军名将聂士成所部。只是,他在没有闹清楚自己所处位置时,根本无法判定自己的行进方向是否正确。
偏生,走了大半夜的他连村落都不曾见到,更不用说问路,发动群众了。
他忘记了,东北乃是满族的龙兴之地,此时称之为满洲,满族贵族进关坐江山之后,东北除锦西、辽东半岛之外的大部分地方就被清朝统治者用柳条墙围了起来,作为御用禁地或者养马场。百年来,东北荒无人烟,又成为统治者们流放犯人所在。到了道光年间,特别是鸦片战争过后,清朝政府对民间的约束力逐渐减小,就有人冒死闯荡东北,悄悄地在无人烟处开荒种地。
其后,吃螃蟹的人们发现东北的泥土肥沃啊,春天随随便便播下种子,秋天就有满仓的收获。先来的尝到甜头后送信回老家,老家那些没活路的穷亲友们又拖家带口,或乘船、或走陆路的辽西走廊山间小路到了东北开荒种地。此谓“闯关东”。
即便有人闯关东了,满清政府却还没正式开口子,只是睁一眼、闭一眼而已。因此,整个东北地广人稀,给了杨格一种极度荒凉之感,这才有了“西伯利亚”的感慨和错觉。
不管怎么说,该转变行进方向了,继续向北苦无人烟,指不定傻傻地真走到西伯利亚呢!向西!走!不走的话,说不定今晚就被冻死在冰天雪地了。
漆黑的夜里,顶着呼啸的寒风,杨格跌跌撞撞地摸索着在山间、河谷走了不知多久,当身后的天际线露出鱼肚白时,已经是筋疲力竭了。
大衣里有火柴,他不敢生火;想坐下休息、打盹,生怕就此睡过去,被活活冻死。站着吧,站着休息一会儿,吃掉最后一块饭团再走。
累啊,冷啊,真他娘的倒霉,怎么就莫名其妙地来到这个世界了呢?想想出事前,呆在有暖气的汽车里驰骋千里,多舒服,多省事啊?杨格啊杨格,你干嘛要走神呢?你干嘛要打那个无可挽回的电话呢?你干嘛不想一想父母?噢,这些,恐怕都变成遥远了思念了。
想到中年丧子的双亲,想着失去自己音信的部队,想起那个......杵着枪,背靠大树的杨格不知不觉蹲下了,不知不觉坐下了,不知不觉地将全身的重量压在背后的树干上。冷?感觉器官对寒冷已经麻木了,被那一波波袭来的困意和极度疲惫产生的恍惚冲淡了......死就死吧,总要睡一会才死吧?
“噗——噗——噗......”什么声音?有人,是人有节奏地踩着积雪靠近的声音,杨格顿时清醒,睁眼一看,眼前大约二十米处出现了几个模糊的人影,谁?他抬手抹了抹眼皮,这下看清楚了,真是几个人呈扇形围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